供銷社三區一城建設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23 03:03:43

導語:供銷社三區一城建設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銷社三區一城建設工作要點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年,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堅持為農服務宗旨和企業發展主題,主動融入“三區一城建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緊緊圍繞“抓經營、強管理、保穩定、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使供銷合作社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的帶動力量,推進全縣供銷合作社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工作目標

商品購銷總額39000萬元,農副產品銷售8000萬元,工業總產值16000萬元,匯總利潤180萬元;助農增收13500萬元;改造基層社2個,改造綜合服務社10個,新建農民專業經濟組織7個;完成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建設。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網絡建設,抓拓展,重規范,加快完善流通服務體系。

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服務新農村、服務產業發展、服務城鄉居民為重點,加快完善現代流通服務網絡體系,完善流通網絡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

進一步完善日用消費品現代流通經營服務網絡體系。充分利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農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逐步建成縣配送中心、鄉(鎮、村)超市、連鎖便民店的城鄉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培育和打造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骨干企業;深化提升農資經營服務體系。以農資公司、各基層社為主體,通過聯合合作、加盟、直營等形式,統一組織、配送放心農資商品。依托莊稼醫院,開展各種農資商品經營和農業技術咨詢、病蟲害診斷防治等技術服務;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建設。加快區域性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和分揀中心建設,加強城區再生資源回收拆解中心和鄉(鎮)、村(社區)回收網點建設和管理,完善網點布局,規范網點管理。積極開展廢舊輪胎、報廢汽車、廢舊家電、可利用垃圾等回收拆解業務,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水平;扎實推動煙花爆竹等日用消費品體系創新發展。充分利用煙花爆竹、日用消費品流通網絡體系,增強配送中心配送功能,進一步拓展經營領域,努力實現“一網多用、聯網并用”,多措并舉促發展;大力探索實踐農副產品流通方式,以電子商務、農超對接、冷鏈物流、直營直銷等形式建設農副產品現代流通網絡體系,暢通農副產品流通渠道。

(二)加強農化體系建設,強管理,重提升,充分發揮服務作用。

加強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莊家醫院”、綜合服務社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功能,加強管理,提升質量,增強綜合服務能力。

領辦好專業協會,加強對銀耳、農資、日雜煙花爆竹、再生資源、茶業、大鯢養殖等專業協會的指導和管理,打造有影響力的行業協會文化和品牌,加強行業自律,推行規范標準,提供誠信優質服務,增強行業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話語權,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繼續抓好綜合服務社、莊稼醫院等農村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面向農村、服務農業,在鞏固提升的基礎上,不斷擴展覆蓋面,拓展服務領域,增強綜合服務能力,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景點、新亮點和為農服務的前沿陣地。

積極培育、領辦農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經紀人、產銷大戶加入專業合作社,壯大專業合作社規模,健全管理機制,提高組織化程度,廣泛開展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三)加強農產品經營服務,強品牌,重流通,努力實現助農增收。

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品牌、網絡優勢,積極服務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加強產業基地建設。抓好絮棉廠果蔬、銀耳公司銀耳、大鯢養殖、茶葉等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積極培育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提高農產品生產技能和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加快品牌培育和提升。依托企業和專業協會積極拓展食用菌、茶葉、果蔬、養殖業等有機農產品發展項目。要積極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品牌,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加快“銀耳”中國馳名商標創建工作;要充分運用“白花”牌棉胎、“合得來”牌壓縮銀耳壓縮黑木耳“名牌產品”,“雪花”牌銀耳“老字號”,“銀耳”、“”茶葉省著名商標等知名品牌效應,搞好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包裝銷售,以品牌帶動產業發展。

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全面參與產、銷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引導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殖業主與企業、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建立直接供銷關系。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超市(農貿市場、電子商務)等經營模式,抓好農產品農超(農商)對接網絡體系建設。

(四)加強項目建設管理,抓儲備,重實施,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項目建設是供銷社加快發展的潛在動力。全縣供銷社企業要緊緊抓住我縣列入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示范縣建設的歷史契機,積極建設社會化服務平臺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平臺,多渠道、全方位抓好項目規劃,積極做好項目的儲備、申報和實施工作。要加強對已實施項目的效益評估,加強對在建項目的管理和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使項目工作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劑。

(五)加快企業發展,重基層,強監管,提升供銷社綜合實力。

發展是供銷社永恒的主題。加快推進供銷社企業改革發展,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提升供銷社綜合實力,是供銷社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重點抓好基層社建設。基層供銷社是聯合社的基礎,是供銷社為農服務的前沿陣地,各基層社要依托市場和龍頭企業積極拓展業務經營和服務領域,做到有經營業務、有服務網絡、有經濟實力、管理規范,積極爭創市級“示范基層社”。

全面推進社有企業發展。要進一步履行出資人職責,完善產權制度、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內在活力。加強企業聯合合作,鼓勵和支持企業內聯外引、合作共贏,支持企業以產權、資本、技術、網絡、品牌等優勢資源招商引資、股份合作,把社會上各種可以利用的要素、資源和力量,充分地集聚、整合到供銷社體系中來,實現資源要素優化整合和優勢互補,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全力抓好業務經營。各直屬企業、基層供銷社要把握市場需求變化,充分運用現代經營服務網絡體系,提升網絡服務功能,拉長產業鏈條,全面開拓業務經營,努力實現由傳統的一購一銷向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轉變,單一經營業務向多種經營轉變。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物業管理、電子商務、旅游休閑等新興業務;鼓勵企業圍繞家電、醫療衛生、養老教育、產業園區開展服務,搶占商機,積極拓展經營范圍,提升企業實力。

不斷加強企業管理。全面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董事會、股東會和監事會的職能作用,廣泛推進民主管理;要完善收益分配制度,科學制定分配方案,維護股東權益;加強社有資產管理,集中建立社有資產檔案,全面推行社有資產公開竟租、縣社監督的管理辦法,提高社有資產使用效益;加強財務管理,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加強對重大投資、項目建設、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的監督審計,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六)加強黨的建設,轉作風,惠民生,推進供銷事業快速發展。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糾正“四風”為突破口,大力開展以治理“庸、懶、散、軟”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治理活動,提振干部職工的“精、氣、神”,增強干部職工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和敢干事、能干事的工作能力,確保思想有新凈化,作風有真轉變,能力有大提升,工作有大成效。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貫徹落實《廉政準則》和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完善黨風廉政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風險防控機制,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遵守黨員干部廉潔從政規定,自覺糾正和抵制行業不正之風。抓好供銷社文化和宣工作,大力弘揚“為農、誠信、創業、合作”的新時期供銷合作社精神。

(七)加強主體責任,重安全,抓信訪,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一把手負總責和“一崗雙責”責任制,建立和健全風險評估、突發事件預警和責任追究機制,切實抓好綜治、維穩、安全、信訪和普法工作。進一步抓好“惠民生”、“掛包幫”、新農村建設、計劃生育和計劃生育“三結合”幫扶、困難職工幫扶等工作;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創建衛生城市工作,全面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