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金融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18 04:53:03

導語:某縣金融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某縣金融工作要點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融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眨μ嵘诜諏嶓w經濟質效,切實防范化解融風險,持續深化融改革,按照《市2021年融工作要點》(發[2021]1號)有關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主要目標

充分發揮銀行信貸融資主渠道作用,加大信貸投放,新增貸款43億元;積極策應全市普惠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優化普惠融服務,確保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30%;大力推進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年內1家企業報省證監局輔導備案,1家新三板上市,2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7家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積極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大力提升保險服務能力,推進“險資入泰”,保費收入穩步增長;加強融風險防范,嚴厲打擊非法融活動,杜絕重大原發性非法集資案件發生,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融風險。

二、工作措施

(一)著力提升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1.努力擴大信貸規模。積極引導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鼓勵各銀行機構積極向上級行爭取更多的信貸資源向傾斜,年內新增貸款43億元以上,存貸比持續提高。突出信貸投放重點,鼓勵各銀行機構積極盤活信貸存量,積極對接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產業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發展薄弱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對接50億、2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擴大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爭制造業貸款增長30%以上。

2.深化融定向幫扶。繼續強化對中小微和民營企業的融支持。用足用好普惠小微企業延期還本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等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繼續用好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持續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鼓勵銀行機構通過循環貸、無還本續貸等方式,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切實加強政銀企對接,協調建立“主管部門篩選項目、融管理單位推介、銀行自主審貸”的新型政銀企對接機。深入推進縣高新區管委會融服務站建設,建立客戶信息數據庫,定向推送客戶群體名單,充分發揮“牽線搭橋”作用,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年內舉辦2場全縣政銀企對接活動。充分發揮轉貸基作用,完善政府轉貸基“白名單”機制,提高基運行效率。

3.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引導保險機構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有效發揮保險風險保障職能。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進一步推動農業保險服務“增品、提標、擴面”,支持保險機構加快鄉鎮服務網點建設。積極開展小農戶特色農業價格保險試點,圍繞六大富民產業開展特色農業保險,推廣“保險+期貨”項目,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支持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增強養老保障,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持續深化意外險和健康險改革,擴大健康保險覆蓋范圍。探索運用保險機制支持重大工業企業彈性用工服務。鼓勵開發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科技保險、環境污染責任險、氣候保險等險種。鼓勵保險機構通過積極向上級公司爭取引入保險資投資,實現“險資入泰”。

(二)大力推動企業上市掛牌

4.完善企業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積極策應全省大力實施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運用市場化手段,從我縣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中遴選培育至少10家如勝寶萊光電、茂盛環境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主營業務突出、具有較高成長性和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優質企業,分層次、分行業、分梯隊納入全縣擬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資源庫。積極引導入庫后備企業,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架構,規范財務行為,提升內控治理水平,完成股份制改造。

5.開展企業股權招商。強化與各類股權交易機構合作,借助聯合股權交易中心等機構資源,共同組織召開企業股權招商推介活動;加強與中國并購公會等機構合作,吸引股權投資基、并購基參與我縣企業并購重組;支持大型龍頭企業和上市掛牌公司并購重組上下游高新技術企業,提高競爭力。

6.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全面落實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嚴格按照《縣扶持企業上市掛牌優惠政策》(泰府辦字[2017]122號)有關要求,進一步強化舉措,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做好“內強外引”文章,堅持境內和境外并舉、場內和場外并重,全力推動企業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上市掛牌,引導邦力達科技年內向省證監局遞交輔導備案;推進勝寶萊光電、茂盛環境等2家企業年內完成股改;推進1家企業在新三板上市;優選7家企業在“新四板”掛牌,努力打造“板塊”。

7.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鼓勵縣內各類融資平臺公司和民營企業充分利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綠色債、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進行直接融資。支持中小微企業通過區域性股權市場發行私募可轉債融資。邀請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專家對有發債意向、基本符合發債條件的企業進行培訓,制定發債計劃,提升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大力推進融資平臺債券發行工作。支持上市掛牌企業通過增發新股、配股等方式實施再融資。

(三)穩步推進地方融改革創新

8.大力發展普惠融創新。積極策應全市創建全國普惠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建立完善工作協調機制,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作用,推動各融機構下沉服務重心,完善普惠融組織體系。貫徹落實普惠融三年行動計劃,制定2021年普惠融工作要點,開發應收賬款融資、倉單質押融資、動產融資等信貸產品,推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線上農業保險和信貸等融創新產品。積極對接國家發改委“信易貸”平臺、省一站式融綜合服務平臺及省小微客戶融資服務平臺,推進建立市場化運作的普惠融服務網。引導各融機構落實普惠融專營機制,加快布局,增設鄉鎮網點。穩步開展普惠融服務中心創建,落實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要求,為市場主體動產融資提供高效便捷的登記服務。

9.大力推進科技融。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導基作用,積極引進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機構投資我縣科創企業。加快建立科技型企業“白名單”制度,推動“科貸通”貸款提標、擴面,探索“政+銀”“政+銀+擔”等多種合作模式,擴大業務覆蓋面。支持融機構設立科技融專營機構,實施專業化經營、特色化服務。支持各銀行機構推進專利權、知識產權、商標權質押貸款,鼓勵開展投貸聯動、投債聯動、投保聯動,提高科技企業貸款的獲得感。

10.積極推進綠色融發展。積極學習借鑒贛江新區綠色融改革和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經驗,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綠色發展的資供給和支持力度。學習“兩山銀行”模式,推動鄉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鼓勵各家銀行建立完善綠色信貸政策,加大綠色信貸產品服務創新,優化綠色信貸流程,加大對節能環保、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全域旅游等綠色產業支持。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抵押貸款,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規模,開展生態公益林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推廣畜禽養殖信貸等綠色信貸產品。爭取發行綠色債券,加大對綠色產業、綠色園區、綠色基礎設施融支持。

11.強化鄉村振興融支持。持續深化農村融改革,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地方法人融機構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融機構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整治、六大富民產業等方面的信貸支持,引導各銀行機構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鼓勵開發專屬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增加首貸、信用貸。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大力發展涉農擔保業務,提高農業信貸擔保規模。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服務的有效銜接,對有融需求的農村低收入戶持續開展評級授信和信貸投放工作,進一步鞏固融精準扶貧成果。

(四)積極防范化解融風險

12.進一步加強地方融組織監管。全面落實“7+4”類機構監督管理職責。充分運用現場檢查、機構年審和有關地方融組織業務系統,進一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工作。組織實施小額貸款公司分類監管評級,持續推進網絡小額貸款專項整治,加強對典當行的監管,引導行業健康規范發展。

13.堅決整治融亂象。持續鞏固融放貸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嚴厲打擊非法融活動,切實維護區域經濟融穩定。常態化開展地方融組織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持續開展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深入推進民間融資機構專項整治,有序壓降存量風險,杜絕新增風險,全面推動縣民間融資登記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縣鑫龍民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兩家機構良性退出。建立常態化校園貸宣傳教育和風險排查工作機制,及時發現處置非法校園貸線索。對開展信用合作業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排查,清除風險隱患。

14.持續做好防范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和我省即將出臺的實施細則。持續開展春節期間、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普及融知識宣傳月等集中宣傳活動,營造強大宣傳攻勢。加強縣防范非法集資公益宣講隊伍建設,加大融政策宣傳力度,完善宣講工作機制,通過政銀企對接會、融夜校、進園區進社區等活動進行宣傳宣講,持續推進常態化公益宣講工作。嚴格執行《省非法集資資異動監測預警工作指引》,融機構要及時將可疑大額資交易上報至縣處非辦,充分發揮防范非法集資“站崗放哨”作用;集中開展排查風險專項行動,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部門的日常監管,發揮市場監管、網信部門的準入、廣告管理作用;積極發揮綜治網格化管理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作用,持續運用涉非法集資風險公開提醒提示機制,落實舉報獎勵制度,打好防范非法集資的“人民戰爭”。建立完善縣處非領導小組工作機制,落實督查、督辦措施,推動行業主管部門、公檢法司聯動協作,加強風險隱患排查、線索核查和案件處置的會商研判,加快非法集資案件的處置速度,擴大陳案風險化解攻堅成果;重點做好“三農服”、生力泰等省、市重點關注案件的處置工作,維護地方融穩定。

三、組織保障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全縣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全縣融業改革創新發展,協調解決融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更好發揮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用。認真宣傳和履行《省地方融監督管理條例》,規范地方融系統執法行為,充實完善縣、鄉兩級融監管力量,設立普惠融工作機構,落實人員力量,配備不少于2名專職地方融監管員。

二是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考核督查機制,及時通報情況、落實責任、推進工作。加強融形勢分析,定期召開全縣融形勢分析座談會,強化信貸投放調度,對投放進度慢、新增存貸比較低的銀行,進行重點督查和約談。推進“政銀企”對接活動常態化開展,積極開展網上對接,設立融超市,搭建合作平臺。

三是加強人才培訓。創新干部培訓交流機制,加強與駐省、市、縣的融機構的合作交流,采取“線上線下結合、集中分散結合、走出去請進來結合”等多種方式,開展融干部能力提升培訓,加強人才合作交流,全面提升領導干部融知識水平。

四是完善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強融工作考核,堅持將融工作納入全縣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修訂完善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加大獎勵力度,激發各融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