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注冊登記工作意見

時間:2022-08-04 09:49:09

導語:工商局注冊登記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局注冊登記工作意見

2013年,全市注冊登記工作要繼續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圍繞“十二五”規劃相關精神,進一步創新登記服務手段,深化登記服務內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發揮工商登記工作在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積極提升登記工作的社會效益和社會認可度,為全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添磚加瓦。

一、大力加強業務能力建設,推進我市注冊登記業務水平迅速提升。

(一)廣泛開展業務技能培訓、考核、競賽。注冊條線業務專業要求非常高,既要有專業的登記理論水平,同時還要具備廣泛的經濟、能源、材料、行業區分等知識;既要能應付日常的登記瑣事,更要能夠針對登記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進行有深度的理論研究。今年市局將重點圍繞各類型企業登記、企業改制、企業合并、分立等進行技能培訓,各直屬局要加強對自身和對工商所的獨資、合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登記的業務培訓。對業務能力的建設采用應知應會的基本達標考核和拔高競賽等多種方式進行,確保在年內對所有注冊條線工作人員的普訓和達標考核驗收達到合格標準,對各部門的登記能手比例達到20%以上。

(二)進一步辦好各類交流學習平臺,促進業務學習氛圍的加快營造。要重點維護好各級文化網業務培訓模塊和注冊簡報。對文化網和簡報的內容實行定時定量更新考核。市、縣局注冊部門要利用注冊檔案評查的機會重點圍繞存在問題進行業務輔導和通報,要完善重大登記事項疑難問題請示答復制度,上級部門要提高對下請示答復的及時性,市局將在日常觀察考核的基礎上組織登記條線工作人員進行橫向學習交流,提高我市登記水平的一致性和發展性。

(三)進一步開展登記課題研究,以課題為核心帶動高層次的登記成果形成和轉化。業務能力提升的具體表現形式一般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登記錯誤率降低、二是對疑難登記問題的破解能力提高?;谶@兩點加強對重點登記課題的研究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今年要進一步沿襲以往課題指定和自定相結合的任務下達方式,對課題成果的實現將提高考核力度和比重,實現我市注冊條線在業務能力建設上快速突破的目標。

二、充分發揮企業登記職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一)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繼續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5+X新興產業發展,加快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一是加強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傳感網等新興行業企業的登記輔導工作,對企業申請的經營項目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未列明的,可根據企業申請,核定體現其行業和經營特點的經營范圍。二是對各地確定的新興產業重點項目,轄區工商部門要建立“綠色通道”,明確專人,提前介入,跟蹤服務,努力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二)大力支持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繼續加大對現代服務業企業的登記指導。加大對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和省局制訂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將企業名稱、注冊資本、經營范圍、前置審批等方面的每一項登記優惠政策切實貫徹到位。按照國務院提出的要求,積極推進家庭服務業發展,要充分認識家庭服務業在改善民生、促進就業方面的巨大作用,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建設社區便民服務設施,積極發展養老服務、社區服務等行業。對大型企業建立家政服務網絡中心的,予以支持。對社區舉辦的各類服務設施或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和社會效益,需要辦理工商登記的,及時辦理;不需要登記的,及時加以明確。

(三)大力支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積極支持傳統產業企業產學研結合,支持企業吸收高新技術入股,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以先進技術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善用登記職能,運用名稱登記、分立合并、股權投資、企業改制等登記手段,輔導企業擬定發展策略,開展并購重組,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做久,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企業自身品牌價值,全面增強傳統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大力支持經營性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積極支持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繼續做好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登記工作,支持骨干型文化企業開展股權收購,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成立集團;支持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支持非公經濟進入文化產業;支持發展新型文化業態,以滿足人民多樣化社會需求,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

(五)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對從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電解鋁、大豆壓榨等產能過剩、技術落后、污染環境、重復建設問題突出的行業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一律不予登記。同時,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淘汰工作。

三、圍繞登記效能做文章,全力爭創群眾滿意的窗口服務單位。

(一)堅持依法行政。要依法規范市場主體準入工作,繼續強化登記規范化建設,今年省局將出臺全省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登記規范,同時也將編制全省統一的《前置許可目錄》,明確專人,保持動態維護。因此加強登記的嚴肅性和依法性是高效登記的生命線,嚴禁以突破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搞所謂的“改革創新”,凡是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要一律停止執行。

(二)創新行政服務理念。進一步深化和落實“六公開”和“四統一”制度,以“創建群眾滿意窗口服務單位”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優化辦事流程,創造優質服務。要針對注冊窗口服務特征開展規范化服務培訓,要引入“肯德基”等優秀企業管理文化理念,從細節做文章,將服務禮儀、窗口擺布、客服心理、崗位職責、儀容標準、行為準則和服務流程進行標準化規范并貫徹,打造注冊登記服務品牌,確保在各級各部門的評先創優活動中保持前列。

四、立足基礎工作,全面反映注冊登記工作重要性及成果

(一)做好日常登記工作。要從書式材料的全面性、準確性、整潔性、規范性著手,全面提升登記質量,要以實施歸檔軟件為契機提升登記檔案檔次。各級注冊登記部門要定期開展注冊業務檔案評查和自查,不定期開展網上登記數據的抽查,要本著對崗位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對檢查出的問題如實進行通報,對嚴重登記疏漏和錯誤要實行績效問責。

(二)加強登記數據質量管理。一是認真做好企業登記數據的錄入工作,按照誰登記、誰錄入、誰負責的原則做好數據采集和錄入;二是明確責任、規范管理,將登記數據質量列入考核內容;要安排專人定期進行數據查錯,要科學分配糾錯任務,做好對數據管理的日常維護。對非開業登記申請的錄入過程要加入對歷史數據的維護環節,受理和核準環節均應進行把關,逐步減少歷史錯誤數據。

(三)強化登記信息綜合利用工作。以服務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為重點,通過對市場主體登記和運行情況的綜合分析,及時發現和把握經濟運行規律、特點,努力為政府決策、部門管理、企業經營、行業自律、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務。2013年重點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的跟蹤研究,為地方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同時還要針對地區熱點和難點行業進行調研和分析,科學指導群眾投資,要將有價值的分析報告在媒體進行宣傳,提高工商登記的社會知曉度和關注度。

五、針對區域特征統籌謀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一)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認真落實中央支持“三農”的政策措施,鼓勵農村個體、私營企業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和健康養殖業;支持農副產品深加工業、農業生產型服務行業發展;支持農村非農產業發展,對設立在農村工業集中區的企業,放寬經營住所的審查標準,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非農收入。支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規范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區股份合作社等農村新型合作組織登記工作,探索林權、水域權出資登記,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使之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載體。

(二)促進開發區快速發展。提升集約發展水平,以各級各類開發區為載體,充分發揮開發區在產業集聚、企業集群、資源集約利用方面的作用,引導企業向開發區集聚。推進開發區公共平臺服務建設,為園區企業提供最優的工商登記服務。在此基礎上做好對開發區登記工作的調研,2013年,省局將組織一次開發區工商局長座談會,聽取工作情況和工作熱點問題的處理。鼓勵登記體制或手段的創新,及時出臺統一、規范、高效的登記管理新舉措。

(三)推進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支持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融資性擔保機構、典當公司、投資公司的發展,適時開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登記試點工作,加大登記指導力度,提供方便快捷的登記服務,推進農村和城鎮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