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機聯網工程建設意見

時間:2022-11-22 09:20:37

導語:企業機聯網工程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機聯網工程建設意見

為深入推進實施推廣應用現代化生產制造方式,決定在全省開展企業機器設備聯網(“)工程建設?,F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重要意義

近些年,我省制造業快速發展,一線勞動用工缺口持續擴大,加快機器設備聯網成為企業提升生產經營水平、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實施“機聯網”工程,推進企業生產制造從單機控制向多機控制,從“一人負責一機”向“一人負責多機”,甚至“一人負責一個車間”、“無人車間”方向發展,大幅減少生產一線尤其是臟活、累活、污染崗位、危險崗位的勞動用工。要清醒認識當前推進“機聯網”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統一思想,統籌協調,勇于創新,務實推進,提升全省生產制造機器設備聯網水平,努力推進“機器換人”工程取得新的成效。

二、總體要求與建設目標

(一)總體要求

圍繞干好,全面推進;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支撐,以重點行業為主體,以示范試點為抓手,引導企業開展機器設備聯網改造,形成現代化智能制造模式,加強智能制造聯網應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究;以督查、考核、評價為手段,建立健全推進企業機器設備聯網的長效機制,提高標準化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二)建設目標

今后三年,全省“機聯網”示范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企業數控機床、行業專用設備、大型機器設備、工廠配套設施等聯網率達到40%以上,與管理系統集成率50%以上。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從業人員比2012年下降25%以上,40%以上的臟活、累活、污染崗位、危險崗位實現“機器換人”,產品平均生產周期縮短20%以上,產品平均綜合成本降低10%以上,工業勞動生產率和產品優等品率明顯提高?!皺C聯網”技術創新取得積極成果,培育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應用模式成熟的信息服務與實施咨詢機構,標準體系與安全保障得到同步加強。

三、提升“機聯網”實施水平

實施“機聯網”工程,要注重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的頂層設計,注重實際成效,重視技術創新,同步加強標準化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一)加強頂層設計。綜合企業現有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長遠發展戰略,穩步推進企業制造設備聯網;處理好企業信息化局部與全局、單項應用與多業務集成應用的關系,結合管理提升活動,逐步建立微型物聯網工廠,推進企業信息化應用的集成與協同;統籌考慮地區尤其是屬地工業園區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加強企業“機聯網”與園區網絡、城市網絡的應用銜接。

(二)推進機器聯網。重點推進數控機床、行業專用設備、大型機器設備、工廠輔助設備等的數字化改造和聯網管理,建立覆蓋數據采集、設備監控、運維診斷、流程優化、節能環保和安全監控的設備信息化管理體系,形成企業專用物聯網絡。大力推廣應用CAM(計算機輔助制造)、MES(制造執行系統)、FMS(計算機柔性制造)、自動控制等成熟制造技術,積極支持工業機器人、RFID(射頻識別)、無線傳感、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信息系統整合和業務協同,實現重點行業生產裝備和制造過程的網絡化和智能化。

(三)加強系統集成。加強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MES(制造執行系統)和機器設備網絡的互聯互通集成能力,實現企業生產過程中人、機、料等的全面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鼓勵建設和應用企業專有云平臺,推廣應用“云計算”及“云制造”,創新企業信息化應用模式;研發應用與業務緊密結合的企業級操作系統平臺軟件,構建管理控制一體化的信息系統,鼓勵建立形成“自動化生產線+工業機器人+專用網絡”的微型物聯網工廠,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水平。

(四)加強技術創新。加強裝備電子(軟件)技術研發與引進,建設一批裝備電子(軟件)產業基地,圍繞應用和產業急需,加強智能化傳感器的研發與產業化,加快智能終端、專有云平臺、與業務結合的操作系統平臺軟件、數據傳輸接口等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引導促進商業模式創新,鼓勵建立“機聯網”應用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機聯網”應用服務外包,培育新興業態。扶持“機聯網”技術支撐以及第三方咨詢、培訓和服務機構發展,推進“機聯網”領域的產學研合作。

(五)提升標準化水平。鼓勵制定“機聯網”相關標準,包括設備數據接口、傳輸協議、數據交換、存儲格式標準,以及云計算、服務外包等應用標準,構建“機聯網”標準體系。建立“機聯網”接口標準庫,將國內外主流生產裝備數據接口以及管理信息系統數據接口標準納入標準庫。創新標準化工作模式,鼓勵與國家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加強合作,承擔國家、行業、地方和企業相關標準的研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六)加強信息安全保障。按照《關于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工信部協[2011]451號)要求,落實控制系統網絡與公共網的連接管理等要求,做好涉及國計民生重點領域“機聯網”工程的安全測評、安全檢查、應急預案等保障工作,做好網絡邊界、基礎設施、應用系統和桌面終端信息安全狀態的監測預警和加固防護,構建“可管、可控、可信”的“機聯網”安全體系架構。加強對“機聯網”數據安全技術的研究,強化信息產品和服務的信息安全檢測和認證。

四、開展重點領域應用示范

今后三年,我省重點在數控機床、行業專用設備、工廠大型機器設備、工廠配套設施等領域推進實施“機聯網”工程,深化實施“機器換人”。

(一)數控機床聯網。以汽車、鋼鐵、建材、機械、電子等行業為重點,推進鑄鍛造車間的液壓機、操作機、鑄鍛吊車聯網,實現鑄鍛壓機與操作機數控聯動;推進實施工廠成型、切削、磨工等數控機床聯網管理,推廣應用敏捷制造等先進的管理制造模式;引導企業建立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制造物聯平臺,建立設計、加工、生產全流程無圖紙數字工廠。通過三年時間,大中型企業數控機床聯網率超過45%,鑄鍛工序產品質量提升20%以上,數控機床生產總效率提升15%以上,機床勞動用工減少20%以上。

(二)行業專用設備聯網。以我省紡織、服裝、塑料、化工、建材、船舶、汽車、光電等行業為重點,推進實施行業專用設備聯網應用。建立自動化生產線,應用工業機器人,形成設備物聯專用網絡,提升自動化水平;優先推進特殊崗位設備聯網管理,加強能耗、污染物排放和安全因素在線監控;加強高能耗設備變頻、節電、物聯網技術應用,促進節能減排和管理效率提升;建立中央數據監控中心,加強設備運行狀況實時監視,統一管理生產工藝,并與上層企業管理系統(ERP)數據交換集成。通過三年時間努力,重點行業大中型企業數控設備聯網率超過40%。

(三)工廠大型生產機器設備聯網。以工廠大型生產設備、工程建筑機械設備等為重點,開展大型機器設備聯機改造,實現遠程監測與維護。鼓勵設備提供商建立大型機器設備智慧管控平臺,對設備和產品的性能狀態進行異地遠程的全天候監測、預測和評估,提高設備作業率,減少非計劃停機時間,創新大型設備市場銷售模式和商業應用模式,提升企業綜合管理水平。深化實施杭州智慧安監示范試點建設,推進電梯普遍聯網監測與管理。通過三年時間努力,實現重點行業大型設備50%以上聯機管控,重點企業大型機器設備維修成本降低50%以上,突發故障率大幅下降。

(四)工廠輔助配套設備設施聯網。逐步推進工廠水電氣管理系統、照明系統、空調系統、倉儲物流系統、門禁系統等輔助配套設施聯網應用和管理,建立企業信息化綜合管控體系。推進企業倉儲物流與生產制造系統的聯網,提升“機聯網”應用成效;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主體,推進供應鏈企業間系統聯網,加強產供銷數據資源銜接,提升生產經營水平;加強工廠空壓機、風機、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等主要耗能設備的聯網,對水、電、油、氣消耗自動記錄,建立智能化管控體系,促進企業總體節能;推進全省智慧能源監測體系建設,實現重點耗能企業能耗實時監測。通過三年時間,重點企業工廠輔助設備與企業信息系統聯網率超過30%,大型空壓機組聯網率超過70%,重點企業輔助設備綜合能耗下降10%以上。

五、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規劃引導。建立健全部門、行業、區域之間的“機聯網”工程實施協調機制,研究重大問題,協調制定政策措施和行動方案。研究制定重點行業和領域“機聯網”實施指南,年度重點導向計劃,加強“機聯網”與“機器換人”等重點工作的銜接協調,合理布局重大應用示范項目,強化產業鏈配套和分工合作。

(二)加大資金政策扶持。擴大省兩化融合資金投入,重點用于支持“機聯網”工程建設,各市、縣(市)要設立兩化融合專項資金,為“機聯網”工程提供配套資金支持。強化信貸支持,國開行支持我省智慧城市和兩化融合工作的信貸資金,可以優先支持重大“機聯網”項目的信貸需求。鼓勵企業采用分期付款、設備租賃、技術服務投資等新融資模式推進項目建設。

(三)開展示范試點。組織開展省兩化深度融合“雙百”工程,每年重點扶持100項“機聯網”示范試點項目,三年時間培育100項(個)兩化深度融合優秀解決方案和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總部型企業信息化示范試點,引導建立設備管理系統、制造執行系統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建立智慧工廠。以省級裝備高新區為重點,實施裝備電子(軟件)產業技術創新試點,引導開展“機聯網”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及相關軟硬件技術引進。

(四)完善考核機制。各地經信部門負責本區域“機聯網”工作的組織推動,鼓勵將“機聯網”工程建設納入政府工作綜合考核體系,確保任務落實。省經信委加強各地工作情況的監督檢查,總結經驗與做法,加大工作考核力度,考核結果向全省通報,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局面。在有條件的地方鼓勵開展省級“機聯網”區域試點,鼓勵各地開展市級示范試點。組織開展區域兩化融合評估工作,把“機聯網”水平作為重要考核指標,不斷提高企業機器聯網實施質量與水平。

(五)加強培訓、宣傳與服務。舉辦“機聯網”建設專題研討班和科普宣傳等活動,提高領導干部推進“機聯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組織開展“機聯網”進企業專項活動,引導企業開展示范建設。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培育和扶持“機聯網”技術服務機構發展,提高“機聯網”服務支撐能力。鼓勵科研院所積極參與“機聯網”工程建設,支持企業和高校聯合共建實訓基地,加強“機聯網”國際化人才和實用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