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級鎮團委工作總結
時間:2022-07-07 11:47:00
導語:創級鎮團委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陽江市××鎮委員會
一、基本情況
××鎮現共有個團支部,個學校團委,個團總支,共有青年名,團員名。全鎮共有
團干名,平均年齡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
二、創級鎮團委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
××××年,鎮團委以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
黨建帶團建,緊緊圍繞“五個有”的目標,不斷提高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動團
的事業不斷發展。回顧一年來,我們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領導重視,提高認識,切實加強了黨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鎮委高度重視團
建工作,進一步明確了“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分管團
工作的副書記經常深入團組織,了解工作情況,督促工作落實,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遇
到的困難和問題。各村委會及單位也明確一名同志分管團的工作,為加強和改進黨對共
青團的領導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抓班子建設,全面提高了基層團干部素質。按照有利于黨組織加強對共青團
工作的領導,有利于發揮團組織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強團組織活力和團
員青年健康成長的原則,以創建“五四紅旗團委”為載體,明確了以“班子建設好、隊
伍建設好、主題活動建設好、制度建設好、活動陣地建設好”為基層團委創建的主要內
容和標準。同時,重視各級團干部的選拔配備工作。在鎮級機構改革中,利用團委換屆
時機,按照“三高一輕”的標準,新增一名團委副書記,做到了有職有位。××××年
團委緊緊抓住整頓農村后進黨支部的有利契機,結合黨支部換屆,對班子配備不齊、不
合理的村團支部進行調整充實,對松散團支部進行整頓。經過調整后,使全鎮個村團支
部的班子配好配齊。并且落實團的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使團干部都享受應有的待遇。
全鎮各級團組織團干平均年齡為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個村團支部的支部書記進入
“兩委”班子達。全鎮團干部結構更趨合理,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三)抓隊伍建設,切實增強了團組織活力。一是健全組織,合理調整農村基層組
織設置。各級團組織按“五個有”的目標,合理調整農村基層團組織設置,共調整設置
團支部個,從而不斷擴大了團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二是加大團干部教育培訓力度。
鎮黨委切實把團干部理論學習和思想教育列入干部教育規劃,每年選送鎮團干部參加市
、區團干部培訓學習;并積極鼓勵團干部參加黨校教育深造;黨組織舉辦的黨員干部培
訓班,堅持安排團干部參加,實現了團干部教育培訓與黨員干部培訓同步進行。三是加
大團員發展和“推優”力度。鎮團組織堅持“積極地、有計劃地發展團員,向一切先進
青年敞開團的大門”的方針,放手發展團員。去年來,共發展新團員名,團員總數達名
。同時,認真落實“推優”制度,堅持把吸收優秀團員作為發展黨員的主渠道。堅持發
展周歲以下青年入黨,應從團員中發展,發展團員入黨,應經團支部推薦;獲市級以上
榮譽稱號的優秀團員、優秀團干可以直接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去年全鎮共有名青年團員
經團組織推薦入黨。
(四)抓教育,全面提高了團員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一是積極實踐“三個代表”
,全面提高團員青年思想政治素質。根據團區委的要求,鎮團委把農村團員“學習‘三
個代表’”活動納入全鎮的學習活動一起部署。三五期間,聯合團市委、團區委開展“
健康直通車”下鄉活動,在××村委會開展大型健康義診、送藥下鄉活動,受到群眾的
熱烈支持;×月×日,鎮團委組織××鎮衛生院青年志愿者在鎮前街舉行“學習‘三個
代表’,開好‘健康直通車’服務集市活動”,為當地群眾提供健康義診和醫藥咨詢等
服務;重陽節期間,全鎮廣大團員青年、青年志愿者和少先隊員們分別深入鎮敬老院及
一些村委會的孤寡老人家里,與老人談心、聯歡,為老人們打柴、掃地、免費看病等,
還自發地把自己節省下來的的零用錢買禮物送給老人們,使老人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
暖。各級團組織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而增強了先進意識
、模范意識和服務意識,壯大了團員隊伍、活躍了基層組織,促進了農村社會事業的快
速健康發展。二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認真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公民道
德建設實施綱要》,以集體入團宣誓儀式、少先隊活動儀式等多種教育活動,全面深化
青少年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三是加強團員意識教育,增強團組織的凝
聚力和戰斗力。各級團組織建立團日活動制度、規范團的活動儀式、建立團員重溫入團
誓詞制度,切實加強團員先進模范意識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
價值觀,不斷增強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五四期間,××中學團委舉行“我是光榮
的共青團員”——千名新老團員宣誓活動。
(五)抓制度建設,實現基層團組織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建立健全了團支部工作、目標責任、團員證、團課、團員發展、“推優”工作、團組
織活動等制度,使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保證了農村
共青團工作的有效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