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機化工作總結及作思路

時間:2022-11-28 05:13:00

導語:省農機化工作總結及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省農機化工作總結及作思路

一、*年農機化發展形勢及重點工作措施

(一)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具,掀起了新一輪“農機熱潮”。

*年省財政和中央財政安排海南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70萬元,其中中央購機補貼專項資金300萬元。據初步統計,享受購機補貼的機手1351人(戶),補貼機具共計1434臺(套),其中補貼大中型拖拉機145臺,聯合收割機176臺,大中型配套耕作機具137臺(套),小型耕作機具(手扶拖拉機)976臺(套)。

今年的購機補貼工作圓滿完成,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是抓住機遇,多渠道爭取資金,為海南省農機化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積極向中央和省財政爭取資金,今年中央和省財政共安排海南省農機項目專項經費500萬元,其中今年中央財政安排海南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300萬元,用于海南省6個產糧大縣(市)農民購機補貼;省財政農機專項資金200萬元,其中補貼專項資金170萬元用于12個市縣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購買聯合收割機購機補貼。這次農機購置補貼的比例和額度都是海南省歷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充分體現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農機化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在購機補貼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下,海南省農村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購買使用農機熱潮。

二是認真做好購機補貼政策宣傳貫徹和實施工作。制定的《海南省*年度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使用方案》報經農業部、財政部批準實施后,省農機局立即在瓊海市組織召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暨農機作業現場演示會,部署*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工作,并邀請新聞單位參加會議,對海南省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同時在“中國農機化信息網”和“海南省農機化網”上海南省“*度農業機械購機補貼目錄”,公布海南省補貼機具范圍和補貼額度。各市縣農機部門注重抓好鎮、村兩級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的發動工作,通過農機大戶的典型帶動,帶動了一大片農機手購機,很快在農村中掀起了購買使用先進適用農機的熱潮。

三是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做好補貼資金的使用管理和購機補貼信息檔案管理工作。(1)會同省財政廳制定了《海南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對補貼對象、補貼機型、補貼額度及辦理補貼申報程序等事項都作了明確規定。(2)嚴格控制農業機械售價,避免供貨方借補貼之機故意提高補貼機具售價,損害農民的利益,確保農民真正享受購機補貼政策帶來的實惠。(3)嚴格按照有關文件規定做好購機補貼申請、張榜公示、簽訂購機補貼協議、機具編號和檔案信息統計等工作。(4)做好機具供應和補貼結算工作,確保農民及時順利買到機械,供貨方及時拿到補貼資金。

四是做好機手培訓、售后服務和質量跟蹤調查工作。舉辦聯合收割機和大中型拖拉機使用技術培訓班,進一步提高機手的技術水平。認真做好補貼機具質量跟蹤調查工作,省和市縣農機部門設立補貼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站,公布投訴電話,并安排專人負責質量投訴工作,其中省級質量跟蹤信息員5人。到目前海南省補貼機具中沒有發生集中的質量投訴案件。

(二)加強安全監督管理力度,確保農機安全生產

1.完善農機牌證管理制度,規范農機牌證核發程序標準。嚴格執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農業部兩個規定,各級農機監理部門的檢驗員和考試員嚴格把關,對不上目錄或技術參數超標的機車不予入戶,對不參加考試或考試不合格的機車不予發證。*4月,按照省公安廳、省農業廳《關于低速載貨汽車和三輪汽車依法交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管理的通知》的規定部署農用車移交工作,指導各市縣農機監理站向各公安車管所移交農用車檔案。同時,根據省財政廳、發展廳《關于拖拉機等農業機械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從4月1日起降低了農業機械號牌費、證件費和考試費,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2.加強農機安全檢查,維護農機作業秩序。組織各市縣農機監理部門深入到縣以下鄉村道路和其他農機作業現場開展田檢路查,采取“重點路段,重點時段,重點監督”等安全防范措施,有力維護了農機作業秩序。

(三)打造跨區作業品牌,機收水平進一步提高,效益顯著

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認真貫徹農業部《關于做好*年農機跨區作業工作的通知》精神,嚴格執行農業部《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省、市縣各級農機部門積極配合,加強對跨區作業中介服務組織和機收作業服務隊的管理,抓好機收信息,組織簽訂作業合同,抓好作業證發放管理、作業調度協調、后勤保障及外來機手的接待服務等工作,確保了今年早、晚造跨區作業的順利進行。三亞市農機管理辦公室設立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向機收作業服務隊提供聯系收割作業、維修、油料供應、谷子搬運晾曬等一條龍服務。文昌市農機服務中心、萬寧農機總站發揮農機作業服務協會的中介服務組織作用,組織機手組隊到三亞、樂東、瓊海進行跨區做作業,充分發揮收割機的作用,做好收割合同簽訂、作業調度和后勤服務保障工作,受到機手歡迎。據統計,今年全省投入機收作業的聯合收割機820多臺,機收面積約85萬畝,機收作業總收入約3000萬元,純收入約1500萬元。

(四)農機教育培訓豐富多彩,農機管理干部和農機手素質進一步提高

1.農機技術培訓。以農業生產機械化關健技術經營服務技能和安全生產知識為主要培訓內容,先后在海口舉辦聯合收割機和大中型拖拉機使用技術培訓班4期,邀請廣聯珠江、東方紅、上海紐荷蘭等廠家派技術人員對機手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有拖拉機和收割機的正確使用和保養維護等,共培訓收割機操作手200人,拖拉機駕駛員260人。舉辦了多期農機監理業務知識培訓、農機師資培訓、農機補貼專項檔案信息管理培訓班,提高了農機化系統人員的素質。抓好農機學校資格審查、整頓工作。對海南省現有的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重新進行資格審查,通過整頓,全省19所農機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

(五)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積極投入抗災救災、災后生產工作

今年,海南省先后遭遇特別嚴重的旱災及特大臺風“達維”,損失慘重。省農業廳專門下發文件,對抗災救災工作做了具體部署,并組織工作組下到災區指導抗災工作。各級農機部門積極按照省及當地政府的統一部署,建立農機抗災服務隊,派出技術人員,組織農業機械抽水抗旱、排澇,對耕力缺乏的鄉村還組織農機作業服務隊進村開展機耕作業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農機系統共投入抗旱救災農業機械7.2萬臺套,投入農機人員6萬多人次,維修抗旱機具9千多臺套,抗旱抽水灌溉面積250多萬畝次,充分發揮了抗災救災主力軍作用。

二、“十五”期間農機化發展主要成效

(一)農機化綜合實力大幅增強,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機化水平成倍提高,農民投資農業機械的熱情空前高漲

預計,至*年末(“十五”末年),全省農機原值達到23.5億元,比“九五”末年*年(下同)增長63.08%;總動力達到310萬千瓦,增長33.12%;拖拉機達到4.8萬臺,增長45.02%;農用排灌動力機械達到47萬千瓦,增長57.93%;配套農具達到2.6萬部,增長128.07%;水稻聯合收割機達到768臺,增長185.50%。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12億元,增長58.73%。全省完成機耕面積157千公頃,增長57.80%,機耕水平達到36.57%,比2000年提高13.6個百分點;機收水稻面積59.3千公頃,增長310%。

主要工作措施及經驗:

1.精心組織“興機富民”行動計劃,在全省部署開展機械化示范村建設實施工作,樹立農機化示范樣板。建設機械化示范村是實施“興機富民”計劃、推進海南省農業機械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農機的民心工程和形象工程。*年共扶持建設海口、儋州、樂東、昌江、萬寧等十個機械化示范村,建設重點是推廣適用農機具、發展農機專業戶、建立農機作業服務隊、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機化水平,農機示范村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示范村的綜合農機化水平普遍在80%以上,為當地農機化發展起了很好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2.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購機補貼政策,抓好農機大戶典型帶動,組織跨區作業,以經濟效益激勵農民購機熱情,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具。

3.農機“三項工程”成效顯著,海南省農機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1)實施“鐵牛”工程,因地制宜推廣小型耕作機械,因勢利導發展大中型拖拉機。為適應海南省山區和丘陵地帶農業生產需要,在五指山、陵水、白沙、東方、瓊中等山區縣,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桂花牌、丹霞牌等各種先進適用小型耕作機械,在沿海市縣及大田洋區域,鼓勵農民發展大中型拖拉機和先進適用配套耕作機具,賣耕牛買“鐵牛”,以“鐵牛”替代耕牛作業,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同時,為適應海南省農業結構調整后發展香蕉和甘蔗生產的需要,農機部門大力引進紐荷蘭854、東方紅-185等性能優良的大馬力拖拉機,進行示范推廣,取得積極的效果。“十五”期間,全省小型耕作機械新增約3萬臺,大中型拖拉機新增900多臺。

(2)推動水稻機動插秧機的示范推廣工作,大力發展水稻生產全過程機械化。水稻生產栽植機械化是海南省水稻生產機械化的薄弱環節,制約了海南省水稻全程機械化的發展。“十五”期間,在海口、三亞、萬寧、澄邁、昌江、臨高等6個市縣開展水稻高速插秧機試點工作,機動水稻插秧示范取得很好的效果,每畝增產50公斤左右,很受群眾的歡迎。

(3)采取農機化技術推進實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廣應用稻草粉碎還田機、埋草旋耕機等秸桿還田機具,實行稻草和作物秸桿粉碎還田,減少稻草焚燒,培肥地力,保護環境和農業資源;組織農業機械配合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搞好基本農田整治,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促進農業增產增收,推進實施“沃土”工程。

(二)加強農機法規建設,廣泛宣傳農機促進法,營造農機化發展良好氛圍

加強農機法規建設,積極擬定農機行業規章。抓好《農機監理條例》和《農機事故處理辦法》的立項申報工作。先后以農業廳名義頌布實施了《關于農用拖拉機、農用運輸車鑒定、推廣及使用管理的若干規定的通知》,《農業機械事故處理辦法》。

廣泛宣傳農機促進法,營造農機化發展良好氛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機促進法》正式頒布實施后,各市縣農機部門迅速行動,紛紛制定工作方案,出動宣傳車、張掛橫額、貼標語、組織宣講,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宣傳媒體和舉辦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做好宣傳工作,擴大社會影響。這期間,不少市縣還結合農機開展冬種生產作業和抗旱救災通過電視進行了農機化專題報導,擴大農機的社會影響。

(三)打造跨區作業品牌,發揮農機抗災救災主力軍作用,農機社會化服務向規范有序方向發展

1.打造跨區作業品牌,有序開展水稻跨區機收活動。各級農機部門嚴格執行農業部《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省、市縣各級農機部門積極配合,加強對跨區作業中介服務組織和機收作業服務隊的管理,抓好機收信息,組織簽訂作業合同,抓好作業證發放管理、作業調度協調、后勤保障及外來機手的接待服務等工作,確保了每年跨區作業的順利進行。

2.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積極投入抗災救災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十五”期間,全省農機系統共投入抗災救災農業機械累計達275萬千瓦/40萬臺套,累計投入農機人員29萬多人次,維修抗旱機具3.6萬多臺套,消耗救災柴油36萬多噸,抗旱抽水灌溉面積620萬畝次,排澇面積350萬畝,充分發揮了抗旱救災主力軍作用。

三、*年農機化工作思路和工作要點

(一)*年海南省農機化工作的總思路是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任務,大力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全面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落實扶持農機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購機補貼力度,積極推廣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健全農機服務體系,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范農機安全監理,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努力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年農機化發展目標

全省農機總動力達335.99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達5.32萬臺,配套農具達3.67萬部,聯合收割機達1100臺;機耕面積達175千公頃,機播面積達31公頃,機收面積達65千公頃;農機經營總收入達13.03億元。

(三)*年工作要點

1.以貫徹《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為契機,努力推動農機化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1)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繼續加強對《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許可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以及農業部42號令、43號令等的學習宣傳。(2)加緊做好《海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的修訂、補充,力爭早日提交省人大并通過省人大常委會的審議。(3)對涉及農機管理部門行政許可項目的執行情況開展檢查與調研,進一步規范完善行政許可事項。(4)舉辦一期農機管理人員行政執法培訓班,提高依法興機、依法管機、依法治機的能力。

2.加大購機補貼力度,調動農民投資農機化積極性,加強項目管理。

3.加強農機服務農業生產的組織協調,努力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1)抓好春耕、冬種、機收和抗災救災等農機化生產工作。(2)做大跨區機收這一品牌項目,擴大作業范圍和服務領域。9月將召開跨區機收經驗交流會,進一步推進這項工作的開展。

4.建立新型農機化服務體系,健全服務網絡。(1)指導好鄉鎮農機站建設。加強農機市場管理。積極培育和扶持各級、各類農機協會、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引導發展。(2)加強信息服務。在海南省農業機械化信息網頁上為農民、農機戶和農機服務組織提供快捷、及時、準確的服務。建立省、市、縣三級農機使用者協會,形成比較完整的服務網絡。

5.加強技術推廣與培訓,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1)大力推廣應用農機新技術,新機具。計劃全年新增新型水稻聯合收割機400臺。(2)繼續開展農機大戶培訓,組織好農機科技入戶工作。

6.加強拖拉機駕駛培訓管理,依法辦理行政許可。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農業部41號令的規定,切實加強對拖拉機培訓市場的管理,提高培訓質量。加強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許可證的年審工作,并依法推進拖拉機駕校的規范化管理,對理論教員和教練員實行持證上崗制度。配合省物價部門開展拖拉機培訓收費標準調研,下達新的收費標準。

7.依法行使農機安全監理職能,規范農機安全監督管理行為,促進農機安全生產。(1)全面貫徹落實《拖拉機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農業部令第42號)、《拖拉機登記規定》(農業部令第43號)及其工作規范和拖拉機牌證標準,提高農機安全監督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規范農機安全監理行為。加強制度建設,落實持證上崗制度,提高農機監理信息化水平,積極推進拖拉機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工作的落實。建設拖拉機安全檢驗檢測線試點。(2)進一步落實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頓、三加強”要求,強化安全管理。

8.做好農機化統計、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