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積極開展社區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
時間:2022-06-12 08:30:00
導語:區積極開展社區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如何加強黨員管理,進一步促進黨員隊伍建設,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課題。目前,城市社區黨員管理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方面,社區黨員構成越來越復雜,由企業分流的職工黨員、軍轉自主擇業和院校畢業的黨員、以及在新經濟組織中就業的黨員陸續轉入社區管理,其比例占到了社區黨員總數的30%以上;另一方面,社區黨員管理落實越來越難,由企事業單位轉入社區的黨員,對社區管理模式的變化一時難以適應,特別是下崗、失業和內退的職工黨員存在有抱怨情緒和失落感,而一些流動黨員和大學生黨員,組織關系在社區,人卻長期在外工作,社區黨組織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教育管理。為進一步探索社區黨員教育管理新模式,江東區在*年三個不同類型社區試點的基礎上,從*年8月份起,在全區7個街道71個社區全面開展了社區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反映,現在黨員開會不用愁了,收繳黨費不用愁了,組織號召不用愁了;黨員也由消極被動轉變為積極主動,由組織管理變為自我管理;一些群眾說,黨員的形象更突出了,黨員與群眾更貼近了。據對481名黨員群眾的抽樣調查,有91%的黨員群眾認為社區黨員分類量化管理辦法對于加強黨員管理效果明顯。
社區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的開展,著眼點在創新社區黨員管理模式,落腳點在加強基層黨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增強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動性。
1、著眼于黨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推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劃分黨支部與黨員類型。在社區黨員中,不同類型的黨員在思想狀況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用一個標準、一個制度要求,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要么一部分黨員受到某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制度難以落實,要求難以達到;要么放松了對一部分黨員的要求。因此,在開展分類量化管理工作中,社區黨組織從社區黨員隊伍實際出發,因人制宜,根據本社區黨員年齡、職務、身體狀況和工作特點,將全體在冊黨員科學劃分為社區工作者黨員、離退休人員中的黨員、社區失業、再就業人員中的黨員和流動黨員、老弱病殘且行動不便的黨員等四個類型。同時,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思想,進行人性化管理,體現不同黨員特點。第一是對黨支部實行分類管理,如考慮到再就業黨員的工作性質、特點,專門成立再就業支部,工作安排、考核標準等與其他支部有所不同。第二是對黨員個人實行自主管理,將黨員的個人意愿與組織安排有機結合,使組織的決策更貼近個人實際。第三是對黨員類型劃分實行動態管理,運用發展的眼光,根據黨員工作、身體、居住地等因素的變化,動態調整各類型黨員,防止黨員分類的“終身制”。
2、著眼于黨員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明確考核指標,科學量化。不同類型的黨員在思想狀況上存在著差異,因此其教育管理內容上也應有所區別,這樣才能既保證黨員教育管理的整體性和一致性,又能加強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各社區黨組織根據不同類型黨員教育管理內容有統有分的原則,在分類量化管理工作中,在確定不同類型黨員相應基分的基礎上,以監督制約與發揮作用并重,確定考核內容,主要包含三大類(基本要求類、發揮作用類、綜合扣分類)18項指標,并在考核內容和量化標準上,突出兩個結合,即:黨員履行基本義務與發揮先進性作用相結合;保護特殊群體的積極性與整體的激勵效應相結合。同時,適當靈活掌握層次適度區分的原則,保護確有困難的黨員的積極性,適當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
3、著眼于黨員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登記造冊,準確累計積分。要使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做到“分而有管”、“管而有章”,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教育管理檔案,通過黨員量化管理的登記制度,促進基層黨組織對黨員教育管理的規范化,同時有助于上級黨組織了解基層黨組織工作開展情況,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考評更為客觀、準確。為此,區委組織部統一印制了《黨員分類量化管理記錄簿》下發到各社區,社區黨員人手一冊。個人每完成其中的一項指標及時記錄在自己的積分手冊相對應的欄目中。黨支部每季度在支部會上通報各黨員的積分情況,并與黨員個人登記的情況進行核對,核對無誤后進行公布,接受黨員群眾監督。為保證考核的全面性,在明確量化加分的同時,明確扣分項目。針對社區黨員的特性,對參違法亂紀的行為進行加重扣分。
4、著眼于黨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正確運用結果,合理考評。在分類量化管理工作中,對黨員進行分類和確定量化標準是關鍵,組織實施是重點,檢查考評則是保證。通過將社區的黨建工作、公益事務、下崗再就業等滲透到考核試點中,具體工作對應具體的考核計分,在服務群眾、關心社區、爭先創優的具體工作中考察黨員的先進性,使每一位黨員進一步明確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各黨組織進一步明確工作的重點,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黨員的積分及確定的等次在年終作為表彰獎勵和民主評議的主要依據。結合街道開展的“紅旗黨支部”、“社區優秀黨員”的評選活動,在年終開展的黨員民主評議中,根據每個黨員全年累計積分,并經黨支部大會討論認可,將黨員分為先進黨員等次、合格黨員等次、限期整改直至勸退或除名等三個類別。凡獲先進黨員等次的,由社區黨組織進行表彰,并可參加當年度街道和區級以上各類先進的評比;限期整改對象由社區黨組織落實專人開展幫扶教育,經教育仍無轉變的,支部大會討論決定予以勸退或除名,并報街道黨工委批準。
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的成功開展,使黨員自律機制進一步強化,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進一步加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增強。
1、改變了黨員行為標準過于籠統、難于衡量的狀況,加強了社區黨員管理的有效。以往關于黨員行為規范的各項制度,大都是從整體上、理論上對全體黨員提出規范和要求,對黨員的要求既高度一致,又面面俱到。在實際執行中,有些規范對于某一類黨員來說難以做到,形同虛設,而對那些必須要做到的黨員又因為缺乏針對性,而往往不去很好地履行。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則對社區黨員的基本要求作了明確規定,黨員的權利、義務具體化,操作性增強,黨員的自律機制得到了進一步強化,黨員逐漸由消極被動轉變為積極主動,由組織管理變為自我管理。廣大黨員紛紛對照《社區黨員分類量化管理辦法》來及時完成規定的基本任務如參加組織生活、交納黨費,同時又能自覺杜絕賭博、封建迷信等扣分類的活動,還積極向社區黨組織申請要求多參加社區活動,黨支部內部出現了黨員你追我趕、互相競爭的良好局面。黨員分類量化管理還促使社區對黨員的考評標準和方法走向科學化,有效地克服了過去評議黨員走過場、僅憑印象的局限。實行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后,實施黨員一月一考核,一年一評議,年終評議以累計積分多少為主要依據,確定相應的評定等次,黨員的組織紀律觀念得到進一步加強,黨組織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也有了充分依據。
2、解決了以往有的黨員混同于普通群眾、惰性滋長的現象,增強了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動性。這方面在退休黨員身上反映得特別明顯,一些退休黨員,離開了原來的工作環境到社區后,感到惘然失落,無所適從;一些黨員退休后思想滑坡,產生了“人到退休萬事休”的想法,認為退休就是“菜籃子,生爐子,抱孫子,摸牌子,串門子,抓票子”,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還有一些年高體弱或身體有病的黨員,感到自己無法履行黨員職責。通過開展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廣大社區黨員的黨性觀念大大增強,黨員身上出現了新現象即“社區黨員身份亮出來了,社區黨員從家里走出來了,社區黨員社區工作干起來了”。廣大黨員踴躍參加社區各項公益活動,臟活、累活帶頭干、搶著干,帶領居民壘花壇、辦宣傳欄、打掃衛生、扶困結對,共樹文明新風,參與率由以前的70%左右上升到95%左右。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實施以來,廣大黨員在社區的日常生活中主動當標桿,作樣板,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如潛龍社區250名在冊黨員自愿申報奉獻崗達271個,最多的一個申報了4個崗位,申報聯系戶189戶,占總數的76%,黨員志愿者隊伍也由原來的11支發展到13支,在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中,社區黨員捐款率則達到100%,主動為身邊生活困難的居民出資捐物,慷慨解囊,讓弱勢群體體會到社區黨組織的扶助之心,關愛之情。
3、解決了傳統黨員教育管理手段的單一,組織生活缺乏生機與效率的問題,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以前部分退休黨員由于受到客觀情況的限制,活動難保證,實行分類量化管理后,活動時間適應不同黨員的各自情況,使組織生活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在管理教育的內容上,不同對象不同要求,解決問題的效果更好了,由于對癥下藥,各開各的"方",各吃各的"藥",教育與實際結合緊密,提高了教育的效率。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也明顯提升,如今只要社區黨組織一聲召喚,社區黨員都能積極參與、踴躍參與。社區黨員對于每月的支部活動,態度完全轉變,過去是“厭”和“避”,現在則是“盼”和“上”。現在各社區黨組織黨員組織生活到會率比以前大大增加,尤其是各社區的再就業黨支部由于實行了彈性管理,各黨員可自由選擇任何一個支部參加組織生活,因此參加率普遍要比以前高出20%左右。社區黨組織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的同時,其戰斗力也充分展現,如今社區建設的各個方面、各條戰線,都能看到黨旗在飄揚。如在抗擊“非典”期間,各社區黨組織帶領廣大黨員和群眾骨干切實做好外來人員和回甬人員的排摸,及時予以信息反饋,共同構筑嚴密的監控信息網絡;在寧波創建首批國家文明城市的活動中,各社區黨組織也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使社區的黨員隊伍成為創建工作中的一支主力軍,由于黨員干部帶頭,廣大群眾的熱情也大大高漲,環境整治成效突出。
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是新形勢下構建黨員管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為新時期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和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提供了新思路。
1、開展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工作,是新形勢下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責任感,強化黨組織的科學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一次探索。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社區黨員隊伍擴展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社區黨組織的工作任務越來越重。*年,全區有社區在冊黨員4303人;到*年6月底止,在冊黨員已有7246人,平均年增長率在20%左右。社區黨員隊伍的迅速擴展,既給社區黨建注入了活力,但同時也給社區黨員的教育管理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對社區黨組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以往的黨員教育管理中,由于對黨員教育管理沒有明確的可操作的規定,一些黨支部在黨員教育管理上,擔子沒有很好地挑起來,有的僅僅以組織一下學習來代替黨員教育管理,對少數黨員存在著似管非管的現象。黨員分類量化管理的實行,有助于基層黨組織明確職責,在教育管理黨員時有章可循,層次清楚,責任具體,更好地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員”的黨員教育管理方針。
2、開展黨員分類量化管理,是提高黨員教育管理實效,增強黨員發揮作用的主動,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一次探索。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單位人”越越多轉變為“社區人”,如大批下崗失業人員、復退轉軍人、大中專畢業學生、外來打工者等各種身份的黨員紛紛進入社區,而且年輕黨員越來越多,黨員文化程度越來越高,呈現出了文化程度提高、年齡下降的趨向。社區黨員隊伍來源越來越廣,社區黨員的成分越來越復雜,社區黨員教育管理越來越難。要加強社區黨的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廣大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而不是僅僅依靠離退休黨員的“余熱”。黨員分類量化管理的實施,對各類黨員分別制定相應的行為規范,提出相應的行為標準,規范了黨員的思想,使黨員明確了目標、方向,增強了黨員發揮模范作用的積極性,從而保證了不同類型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3、開展黨員分類量化管理,是強化服務理念,改進工作方式,進一步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手段創新的一次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我們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轉變黨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市場經濟“四個多樣化”的影響,人員身份單位屬性淡化,社會屬性強化,民主意識和自主意識增強,社區黨員的要求多樣化也越來越明顯,要求社區黨組織服務的愿望越來越迫切。許多原來由政府職能機構和企事業單位承擔的社會管理和群眾服務職能都大量剝離到社區,社區黨員的利益訴求直接轉向了社區黨組織,而且不同黨員其需求內容也不一樣,呈現出多樣性。如下崗失業黨員、老弱病殘黨員等困難弱勢群體希望黨組織能提供更多的直接幫扶。黨員分類量化管理的實施,是黨建工作的理念創新、方法創新,在對不同類型黨員實施不同量化標準的同時,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用服務來促進管理,以服務黨員和群眾的工作理念來贏得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支持,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