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園區工委的工作總結
時間:2022-07-08 11:30:00
導語:大學園區工委的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7年,大學園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六次黨代會和市人大七屆一次會議精神,緊密結合珠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需要,尤其是在黨的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圍繞珠海支柱產業的發展,在人才培養、科研和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動大學園區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上做更多貢獻上不斷努力,取得較好成效。
一、黨的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進展
根據市委對中共珠海市大學園區工作委員會工作的要求,我們今年著重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理順管理體制工作。為加快理順高校黨建工作管理體制,根據市委組織部的指示、要求,我委積極主動與省教育黨工委聯系、匯報工作,尤其是認真參加了《關于加強廣東省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草案)的修改。同時,積極主動與高校本部有關部門尤其是大學園區高校負責黨建工作的負責部門和負責人,加強溝通、交流和工作研究,盡快做好相關銜接工作。
二是積極推進和促成大學園區高校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納入我市今年的教師節表彰先進的評比。大學園區有25名優秀教師和9名先進教育工作者獲得市委、市政府表彰。
三是會同高校和市有關部門繼續辦好大學生藝術節、大學生運動會等品牌活動,進一步活躍校園文化體育生活,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目前,大學生藝術節活動正有序開展。
四是繼續協助高校做好事關學校發展,以及珠海百姓和考生切身利益的高校招生相關工作和大學生畢業的就業指導工作。重點是抓好“區域性招生”和對珠海學生的學費優惠政策的落實。今年,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都對我市考生分別劃出特殊分數線,使我市考生普遍受益。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主動為大學生就業提供良好的氛圍和條件,尤其是進一步充分發揮好市人力中心網“珠海大學園區”專區這一有效平臺,為畢業生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大學園區大部分各高校都成功地舉辦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收效良好。
五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認真做好市委、市政府領導到高校作形勢報告的方案上報、組織協調等工作,并與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積極協調相關事宜。目前有關工作進展順利。高校組織的到我市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和大學生集體參觀實行免票繼續得到落實。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等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關學科的教師參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有關課題研究或進入相關咨詢機構的推薦工作,促進理論與實際的進一步結合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高校的實習基地,并發展成為產學研合作伙伴,大學生也越來越多參與我市各行各業的社會實踐中,為開展鮮活、生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造良好條件。支持、配合高校在我市相關企業、機構等開辦實習基地,鼓勵大學生因此得以學以致用,在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中進一步提升政治思想素質。同時,大學生也越來越廣泛地參與到我市群眾性社區文體活動中,高校體育設施、文化活動場館進一步對社會開放,學生在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中增長了知識,強健了體魄,提高了綜合素質。
六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珠海市委辦公室、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大學園區工委〈關于加強大學園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確保了高校的穩定。
二是建設規劃管理工作進展順利
一是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校內10KV架空線路遷建續建工程動工建設,在我委牽頭和市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已經由市發改局重新立項后,續建工程的總投資約為1100萬元,經過公開招投標后由珠海市建安機電安裝工程公司負責建設,計劃年內完工。
二是各高校順利完成基建任務,保證按時開學。2007年各高校在基建工作時間緊、資金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基建工作,保證按時開學。
三是解決了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二期用地青苗補償款問題。由于部分村民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二期小部分建設用地的青苗補償和大浪山石場補償金額一直存在異議,影響了學校的建設,也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為了解決該歷史遺留問題,我委與金灣區、三灶鎮和國土部門等相關單位多次研究,最終三灶鎮政府、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和草堂經濟合作社達成補償協議,補償款已到位。
四是協助學校和有關部門妥善做好了學生死亡事故和工地事故的善后工作。今年,某高校發生了2名學生因自發組織外游不慎致使2名學生死亡的事故,以及三起導致5名工人意外死亡的工地事故。事故發生后,我們積極協助學校和有關部門妥善做好了善后工作,并就加強校園穩定和安全生產等各項制度和管理機制進行了完善和落實。
五是與市衛生局、市疾控中心等部門在高校開展“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第二十個世界無煙日。我委與市衛生局、市控煙協會、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市健康教育所等部門一起在高校開展“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爭取在高校建立“無煙校園”,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已榮獲“無煙校園”稱號。
六、積極做好“登革熱”預防工作。今年我市發生“登革熱”疾病后,我委積極配合市疾控中心等部門做好高校的“登格熱”預防工作,發放資料2萬份,檢查和督促學校做好殺滅蛟子等衛生工作,為我市“登革熱”預防工作作出貢獻。
七是維護了高校穩定。積極配合和協助市安全局、市公安局等有關部門做好國家保密和安全等宣傳工作,配合市衛生局、市疾控中心等部門做好食品衛生的工作。落實教育部、要求,在高校都設置了警務室。協助市宗教事務管理局、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成功取締一宗教非法聚會活動,對5名傳教人員按照國家宗教政策進行了處理,對11名參與學生進行了教育。協助歧關汽車公司在廣州火車站設立新生接站點,確保了我市高校新生順利報到開學。
三、產學研合作取得較好成效
一是推進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今年6月廣東省與教育部、科技部產學研結合工作會議上,珠海市與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戰略合作關系。10月,市政府與北京理工大學簽訂了“關于共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研究院的合作協議”,將對我市重要產業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并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二是推進建立地校資源共享機制,構建創新公共服務體系。首先,繼續推動公共實驗室建設。今年,我市第二批科技創新公共試驗室共設四家,其中三家設立在大學園區。它們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的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室;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的珠海市汽車整容工藝及裝備技術公共實驗室;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的珠海市圖形圖像公共實驗室。加上第一批已設立的四家試驗室,目前大學園區高校共有七家(全市共十家)珠海市科技創新公共實驗室。這些公共實驗室已成為我市重要的科技創新公共服務體系和產學研合作平臺。其次,鼓勵和引導高校各級科研機構在珠海建立分支機構。我委和市科技局正積極推動吉林大學在珠海設立國家級重點試驗室珠海分室,目前進展良好。第三,配合市科技局等部門,建立了珠海產學研信息合作網,及時高校與企業信息,構建合作平臺,全面推動產學研合作。第四,我委和市科技局還將于2007年底聯合舉辦科研成果交流會,進一步推動產學研工作。
三是推動高校設立大學科技園分園,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繼2006年底中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珠海園區落戶珠海后,有關工作積極展開。最近,中山大學提交了國家大學科技園珠海分園的規劃建議書,提出將珠海分園建設成為以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為核心內容、以健康產業為主要領域的技術創新園,項目正在按計劃、程序報批。中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珠海園區的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校本部主要領導或分管科技領導紛紛來珠,洽商設立國家大學科技園珠海園區(分園),目前我委與科技局、高新區等部門正在推進。
四是推動高校開展科研活動,促進各方合作。為促進大學園區高校科技活動的開展與交流,我委和市科技局聯合主辦了首屆大學生網站設計大賽。本屆大賽由企業出資承辦,通過大賽,把大學的教育、科研與企業、社會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了校企合作,實現了互利雙贏。大學園區高校積極參與高交會,在今年10月召開的第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深圳會展中,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帶去了20個科研項目,項目覆蓋物流系統開發、游戲開發、移動網絡信息系統開發、醫學影像管理等多個領域,成為本屆高交會珠海團的一個亮點。
五是發揮高校優勢,為珠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大學園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7.5萬人,畢業生有大批學生留在珠海市和廣東省工作,將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起了人才支撐作用。著眼于為我市培養高層次人才,吉林大學南方研究院繼去年面向華南地區、以我市(在職)生源為主首次招收碩士研究生67人、博士研究生6人后,今年又擴大規模,專門以我市為主安排80個碩士研究生單考指標,并另在華南地區招收碩士研究生132人,博士研究生32名,目前報名踴躍。中山大學也以為珠海培養人才為目標,今年再招收了一期單考的碩士研究生班。大學園區在我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為回報珠海市政府和人民的支持,繼續在招生計劃中劃出15%數額對珠海籍生源單獨劃線招生,并在學費方面給予珠海籍生源優惠,大學園區已經成為我市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
明年工作思路:
一、黨建工作方面
一是結合省教育黨工委即將出臺的有關文件,進一步理順大學園區高校黨建工作有關體制問題。
二是結合大學園區高校實際,研究和制定高校黨建工作規劃。
三是配合高校做好干部隊伍建設。
四是做好黨建工作屬地化管理常規性工作。
五是配合高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動學校的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協助學校國防教育和學生軍訓工作。
六是協助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二、建設規劃管理方面
一是協助高校做好基建工作,特別是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抓好安全生產。
二是做好高校的校園穩定和食品衛生安全等工作。
三是協助省科技干部學院做好供電配套2#開關站的建設。
四是爭取落實和完善大學園區人才引進住宅建設和管理有關政策。
三、產學研合作方面
繼續按照市“十一五規劃”對大學園區的有關要求,重點結合我市支柱產業發展、創新型城市建設,會同市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大學科技園建設、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高校公共實驗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