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移交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22 05:38:00

導語:企業年金移交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年金移交工作總結

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原有企業年金移交工作是2007年勞動保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地按照勞動保障部和省勞動保障廳的部署做了大量工作。根據勞動保障部養老保險司《關于原有企業年金移交有關問題的電話答復意見》的要求,現就做好原有企業年金移交工作總結提出如下要求:

一、內容要求。各市移交工作總結應包括原有企業年金移交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的分工協作、具體做法、移交組織的選擇及簽約;簽約移交的原有企業年金資金規模(及利息尾差余額)、企業數、個人賬戶數等內容。各市勞動保障局要將市本級及所轄縣(市、區)各級社保機構經辦的原有企業年金的移交工作情況一并進行總結。

二、時間要求。請各市于2008年1月18日前將原有企業年金移交工作總結報省廳。在報送正式文本的同時,可先傳真至025-83276055或發電子郵件至:xwz@,以便省廳按勞動保障部的要求,在1月底前將全省原有企業年金移交工作總結上報勞動保障部。

三、未完成或未全部完成原有企業年金移交的市也請書面上報原因。

2007年以來,各地按照《關于做好原有企業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見》(勞社部發[2007]12號)的要求,積極推動移交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但在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研究解決。為進一步做好有關工作,經部企業年金工作協調小組研究,現對各地反映的幾個問題電話答復意見如下:

一、關于簽訂移交協議

尚未簽訂移交協議的地區,應當按照“先移交、后規范”的原則,抓緊辦理簽約手續,確保在2007年底之前完成原有企業年金管理主體的變更。其中實行整體移交的地區,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確定接收移交的受托機構簽訂移交協議;實行分散移交的地區,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委托人(企業)和確定接收移交的受托機構簽訂移交協議。確有特殊情況未能按時完成協議簽訂的地區,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于2008年1月底前向勞動保障部報送專題報告,說明情況和理由。

二、關于整體移交和企業年金過渡計劃設立

按照整體移交要求,各地應當以省級或地市級為單位實施,不得下放到區縣級。為避免原有企業年金基金財產拆分所帶來的損失,有效管理運營整體移交的企業年金基金財產,受托機構可申請設立企業年金過渡計劃,并在簽訂移交協議后,制定企業年金過渡計劃受托管理合同,分別與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簽訂委托管理合同。受托機構兼任賬戶管理人或投資管理人的,有關委托管理合同的內容可包括在受托管理合同中;受托機構應當將《受托管理合同》、《賬戶管理合同》、《托管合同》、《投資管理合同》以及移交協議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的勞動保障廳(局)備案,備案材料一式四份;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的勞動保障廳(局)應當自收到符合規定的備案材料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向受托機構出具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確定認函,給予計劃登記號。備案通過的企業年金過渡計劃即設立。受托機構應當自取得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確認函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計劃確認函(復印件)送達各參與移交企業。

三、關于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登記號的編制

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保障廳(局)受理備案的,計劃登記號第1、2位使用省級代碼,第3、4位為“00”;由計劃單列市勞動保障局受理備案的,第1、2、3、4位使用省級和計劃單列市級代碼。計劃登記號后8位的編制辦法兩者相同,第5、6位為“GD”,第7、8、9、10位為四們數年份,第11、12位為順序號。企業年金過渡計劃受托財產托管賬戶名稱為“托管人XX公司XX過渡計劃投資資產”,投資資產托管賬戶名稱為“托管人XX公司XX過渡計劃投資資產”。“XX公司”為受托機構的簡稱。“XX過渡計劃”為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的名稱,其中,“XX”為地域名。以省級、計劃單列市為單位整體移交的,用省級、計劃單列市地域名;以地市級為單位整體移交的,用地市級地域名。“XX公司XX過渡計劃”名稱應當與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確認函中的名稱一致。

四、關于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的管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勞動保障廳(局)對其所轄市域內的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管理業務進行監管,并就有關情況向勞動保障部報告。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勞動保障廳(局)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向其報備的企業年金過渡計劃規定一定時間的過渡期,原則上自企業年金過渡計劃設立之日起不超過1年。如有特殊情況,可延長為2年,并報勞動保障部備案。

在過渡期內,受托機構不得接受參與移交以外的其他企業加入企業年金過渡計劃;參與移交企業不得退出企業年金計劃,且其新增企業年金繳費應當納入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管理運營。參與移交企業應當自移交協議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企業年金方案的修訂或制定,并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參與移交企業在收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出具的企業年金方案備案復函后,應當在1個月內與受托機構簽訂受托管理合同。

過渡期滿時,企業年金過渡計劃即終止。之后,參與移交企業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選擇由現有管理機構管理運營其交付的企業年金基金,也可以另行選擇其他具備資格的管理機構。受托機構應當自企業做出選擇之日起1個月內,向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的勞動保障廳(局)報告有關情況。

五、關于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的信息披露

受托機構應當每月向各委托人公布企業年金過渡計劃各投資組合的單位凈值。受托機構應當在每季度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年度結束后4個月內,向各委托人分別提交其交付的企業年金基金的季度、年度管理報告。其中,年度基金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向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的勞動保障廳(局)提交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的季度管理報告、年度管理報告。

賬戶管理人應當在每季度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年度結束后30個工作日內,向受托機構分別提交各委托人交付的企業年金基金及過渡計劃的季度、年度賬戶管理報告;托管人應當在每季度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年度結束后3個月內,向受托機構提交過渡計劃季度、年度托管和財務會計報告。其中,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投資管理人應當在每季度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年度結束后30個工作日內,向受托機構提交經托管人確認的過渡計劃季度、年度投資組合報告。

六、關于保留賬戶的處理

對因企業關閉破產、勞動關系變更等原因出現的保留賬戶,在過渡期內,可將保留賬戶的基金財產一并轉入企業年金過渡計劃,由受托機構統一進行管理運營。其中,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受益人可以一次性領取賬戶余額。過渡期滿后,受托機構應當將保留賬戶的基金財產并入依法設立的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管理運營,直至其有條件轉移或個人賬戶余額領取待遇完畢。

七、關于企業為職工購買商業團體養老保險的處理

企業原來以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名義為職工購買的商業團體養老保險,應當按照勞動部令第20號、第23號和《關于做好原有企業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見》(勞社部發[2007]12號)的要求予以規范,今后不得以企業年金的名義購買商業團體養老保險。

原有企業年金移交是勞動保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按期完成任務,并于2008年1月底前將總結報告報勞動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