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返鄉黨員管理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23 11:06:00

導語:流動返鄉黨員管理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動返鄉黨員管理工作總結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一個“就業有助,創業有路,培養一個,帶動一片”的服務新平臺;加大組織領導力度,明確各單位工作任務目標;開通培訓上崗快車道,為返鄉黨員提供便捷的個體創業機會;增設“流動技術服務車”,對返鄉黨員開展農技服務;實施“陽光工程”扶貧項目,對返鄉黨員在家創業;實行“組織牽線、聯合擔保”,加大對返鄉創業黨員信貸支持;落實“優秀項目優先上馬”原則,對創辦的企業和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實行項目配套,加大財政對黨員創業扶持力度;優化組織設置,為返鄉黨員創業搭臺子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向省市積極爭取到返鄉農民工黨員群眾創業培訓實施單位,使返鄉農民工黨員群眾能接受到高層次的知識技能培訓、針對返鄉黨員農技知識缺乏的現狀,**縣增設“流動技術服務車”教員組成“三農”服務組深入開展農技服務、縣委組織部還協同人事勞動部門組織實施“陽光工程”等扶貧項目活動、針對返鄉黨員創業“資金難籌措”問題,與金融機構等部門協調,實行5戶創業返鄉黨員聯合擔保小額貸款、全縣對32個黨員創業項目進行調查摸底,對一些技術含量高、發展后勁足、輻射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項目優先幫扶、充分運用財政、扶貧、支農等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外出務工經商黨員返鄉創業、按照市委組織部的要求,圍繞“抓特色、建基地、創品牌、扶龍頭”的思路,積極推廣“協會+基地+黨支部+農戶”的產業化組織模式、外出淘金的農民工中,不少都具有一技之長,眼界、思維相對開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按照中組部《關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做好當前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組電明字『2008』70號)及省委組織部《關于認真做好貫徹落實中組部組電明字『2008』70號文件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縣將返鄉流動黨員創業作為當前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維護**社會平安穩定的頭等大事來抓。到目前為止,258名返鄉農民工流動黨員中,97%以上順利實現就業或創業。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為幫助返鄉農民工流動黨員實現在家再就業,積極采取九項得力措施,加大組織領導力度,深化管理服務內涵,加大技術培訓、舉辦再就業招聘會、出臺創業優惠政策等,為返鄉農民工流動黨員營造了一個“就業有助,創業有路,培養一個,帶動一片”的服務新平臺。

一是加大組織領導力度,明確各單位工作任務目標。縣委針對2008年下半年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該縣造成的影響進行積極準備,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首的新形勢下**縣經濟社會發展研討辦公室,成員包括工業及農業口的單位負責人、客商代表、鄉鎮企業主代表、返鄉農民管理技術人員、鄉鎮主要負責人、縣決策咨詢辦公室成員,共計60余人,并在省、市聘請了有關專家學者當顧問,下設了工業發展小組、農業結構調整小組、社會穩定小組、創業服務小組、督導落實小組等5個小組,針對金融危機對全縣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先后召開各類型座談會7個,制定了加強返鄉流動黨員教育管理辦法、成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基金、返鄉農民工黨員再教育培訓計劃、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等13個文件,使全縣在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下,有思想準備、有應對措施。特別是針對**縣返鄉農民工中多以從事種菜、建筑、服裝、運輸、物流、手藝工等為主,而這正迎合該縣用工人才的需要。為此緊緊圍繞“返鄉不失業,轉崗有技能,就業保收入”原則,出臺《**縣促進農民工創業就業意見》,確立各部門工作任務及工作目標:通過異地輸出一批、農業內部消化一批、創業帶動一批、本地企業吸納一批等多種形式,使97%以上的返鄉農民工實現充分就業。

二是開通培訓上崗快車道,為返鄉黨員提供便捷的個體創業機會。**縣向省市積極爭取到返鄉農民工黨員群眾創業培訓實施單位,使返鄉農民工黨員群眾能接受到高層次的知識技能培訓,同時,縣委組織部、縣科協、縣就業局聯合舉辦返鄉創業培訓班,通過組織各鄉鎮對返鄉黨員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在力促就業上,**縣建立了“培訓——技能鑒定——職業介紹——就業”“四位一體”機制,加大對返鄉黨員的培訓力度。由縣鄉黨校和縣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利用現有的培訓資源,有計劃地聘請專家、學者、企業家對返鄉黨員進行免費的針對性培訓,使他們學得一技之長。同時,還根椐市場需求,整合培訓資源,到農村設點辦班,增設農機駕駛、機械維修、沼氣短訓、家政服務等新的培訓項目,為返鄉黨員提供便捷的個體就業機會。對創辦企業遇到技術困難的返鄉黨員,還及時邀請專家采取函授、面授、送教上門等方式定期對創業黨員進行文化、法律、政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不斷給他們“充電”,及時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

三是增設“流動技術服務車”,對返鄉黨員開展農技服務。針對返鄉黨員農技知識缺乏的現狀,**縣增設“流動技術服務車”教員組成“三農”服務組深入開展農技服務,教員隨時待命,返鄉黨員隨叫隨到,對返鄉黨員進行農作物栽培管理、畜禽養殖、果木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本地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技術等農村種植養殖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發展生產的本領,增強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

四是實施“陽光工程”扶貧項目,對返鄉黨員在家創業。縣委組織部還協同人事勞動部門組織實施“陽光工程”等扶貧項目活動,通過對返鄉黨員開展汽車駕駛、電子電腦、縫紉等技術培訓,使他們掌握1—2項實用技術,為返鄉創業打下基礎。返鄉的李樣孫是**縣相山鎮港下村人,他在參加縣人事勞動保障局舉辦的就業培訓班學習后,掌握了一定的企業管理和營銷知識,順利進入躍鳴食品有限公司工作,憑著過硬的技術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很快當上了公司的業務經理。工作之余,他利用在公司學習到的種植技術,在家里試養山雞,2008年獲利2.3萬元,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周邊村民也紛紛開始養山雞。

五是實行“組織牽線、聯合擔保”,加大對返鄉創業黨員信貸支持。針對返鄉黨員創業“資金難籌措”問題,與金融機構等部門協調,實行5戶創業返鄉黨員聯合擔保小額貸款,加大對返鄉創業黨員信貸支持,為黨員返鄉創業融資,對一些一時難于找到合伙擔保創業的黨員,黨組織提供信息服務,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整合,還對符合要求的從貸款額度、還貸時間上放寬限制,2008年下半年以來,全縣為返鄉農民工黨員聯合擔保貸款103萬元,解決了返鄉黨員創業的資金問題,使108名黨員順利走上了自主創業道路。

六是落實“優秀項目優先上馬”原則,對創辦的企業和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全縣對32個黨員創業項目進行調查摸底,對一些技術含量高、發展后勁足、輻射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項目優先幫扶,將用于開發性生產經營項目的資金,向此類返鄉創業黨員傾斜,同時,對全體創業者,在具體政策上,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凡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注冊登記時只收登記費;返鄉從事營業稅應稅勞務的,月營業額5000元以下的免征營業稅。

七是實行項目配套,加大財政對黨員創業扶持力度。充分運用財政、扶貧、支農等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外出務工經商黨員返鄉創業。對已確定創業項目的返鄉黨員,由縣就業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幫助注冊登記、招聘人才,切實降低黨員創業的準入門檻。同時,開設“綠色通道”,返鄉黨員只需遞交項目申請表,一切手續由政府辦妥,最大限度縮短審批時間,減少投資成本。在具體扶持政策上,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凡返鄉黨員回鄉創業的,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注冊登記時只收登記費,返鄉從事營業稅應稅勞務的,月營業額5000元以下的,一律免征營業稅等。

八是優化組織設置,為返鄉黨員創業搭臺子。2008年,按照市委組織部的要求,**縣緊緊圍繞“抓特色、建基地、創品牌、扶龍頭”的思路,積極推廣“協會+基地+黨支部+農戶”的產業化組織模式,重點引導返鄉黨員從事優勢產業的生產加工和建立專業合作組織,縣委組織部以及各鄉鎮黨委結合農村黨員從業特點,指導各村建立了板栗、黃花菜、食用菌、樹莓、茶葉、木竹等各類產業協會黨組織27個,極力為返鄉黨員創業搭臺子,引導他們大力發展規模經濟,為返鄉黨員創業提供強大的組織保障。如石莊鄉曾家村的木竹協會黨總支部、河上鎮的茶葉協會黨支部等黨組織在為返鄉黨員出點子、找路子,拉動返鄉黨員就業等方面作出很大的貢獻,他們讓尚未找到合適工作的返鄉黨員投入到茶葉收獲、木竹加工的行業中。

九是舉辦大型招聘會,積極拓展返鄉黨員就業渠道。外出淘金的農民工中,不少都具有一技之長,眼界、思維相對開闊。**縣委政府“瞅”住這一特點,積極引導縣內企業放寬政策“攬”人才。僅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四個月的時間,**縣就在縣中心廣場舉行了三場農村勞動力轉移及返鄉農民工就業招聘會,85多家縣內外企業開展現場招聘,提供有衣架制作、食品加工、小五金制造、電子電器加工、家政服務、餐廳客房服務以及企業管理人員包括車間主任、廠長、總經理助理等就業崗位10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