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農業局工作要點總結

時間:2022-07-08 05:44:00

導語:貫徹農業局工作要點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農業局工作要點總結

局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半年來。以中央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以省第九次黨代會、市第二次和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以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保證糧食平安為己任,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為主題,緊緊圍繞縣委、縣府農業生產總目標,創新工作,突出重點,抓住難點,解決熱點,狠抓以旱作農業為重點的優質糧油生產,大力發展以銀花、茶葉、翡翠米為重點的特色農業,深入開展作風整頓,全面推動惠民行動和群眾工作,努力推進激進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目前,時間過半,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階段性效果。

一、農業生產舉措切實強化。形勢喜人

但我依照“抓早擴面爭主動,今年糧食生產雖然受冬春干旱以及病蟲害的侵襲。科學避災奪豐收”思路,致力在穩定面積、突出三改、建設三廊、推進三化上下功夫,全縣小春糧油依然喜獲豐收,再創歷史新高,大春生產形勢大好。全縣小春糧食總產達到103312噸,比上年增產1125噸,比上年增加1.1%,大春糧食總播面70萬畝,比市下達目標增加4萬畝,增6%。

1收獲面積增加。今年。增加8.5%今年全縣大春糧食計劃收獲面積70萬畝,較市下達目標增4萬畝,其中水稻23.44萬畝、玉米27.2萬畝,紅苕16萬畝,豆類3萬畝。

2科技含量提高。利用現場會、科技下鄉、支農幫扶等多種形式。舉辦各類專項技術培訓500場次,培訓鄉鎮農技干部175人次,培訓鄉鎮、村社技術骨干1000人次,講技術課157次,同時通過綠色、農業》植保情報》種業快訊》等,大力推廣綠色栽培、旱育稀植等技術,發放水稻、玉米、洋芋、金銀花、茶葉、蔬菜、植保、種子等,資料70余萬份,受訓17萬人次,技術到位率達98%以上;中優85宜香1577農大95東單60等良種推廣率達到100%。同時在全市率先示范推廣“生物導彈”防治玉米螟技術。

3訂單農業拓寬。通過長赤翡翠米、亦奇牌食用油等綠色品牌產品的帶動。其中以“中油雜11號、蓉油10號、川油33號等雙低品種面積突破12.8萬畝,覆蓋了等33個行政村的10.2萬戶。

4示范亮點突出。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規劃落實“三百”工程示范面積28萬畝,其中水稻示范片10萬畝;玉米示范片12萬畝;玉-苕-豆示范片6萬畝,等28個鄉鎮建立綜合豐產示范片7萬畝,長赤鎮建成核心示范片0.85萬畝,示范片總面積11.45萬畝,較往年增加4.5萬畝,充分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

5支農幫扶到位。小春田管期間。送藥送肥下鄉,戰指導農民搞春管。三搶”期間,又抽調精兵強將40人組建10個三搶幫扶隊,送去種子、肥料等生產資料,協助缺勞戶、勞弱戶、貧困戶、五保戶、烈軍屬搶時搶收,協調解決農民栽秧用水等問題,為貧困戶免費提供良種,使春耕備耕不漏戶、不漏田,確保幼稚一塊收獲一塊,顆粒歸倉。

二、特色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后勁十足

一鄉一特”要求和“人無我有,依照“一村一品。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發展思路,做好鎖定特色品種,唱響特色品牌,做大特色規模,提升特色效益四篇文章。月底全縣已新植金銀花0.65萬畝,加工金銀花茶31萬公斤,產干銀花309萬公斤。新建茶園120畝,茶園低改0.5萬畝,產茶60萬公斤,其中名優茶19萬公斤,產值3000萬元,建成規范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蔬菜專業村10個,建成翡翠米原料基地15萬畝。

1搶抓政治機遇。擺在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首位這一千載難逢的政治機遇,及時向縣委政府建議,大力發展銀花、茶葉、翡翠米的基礎上,發展設施農業,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果斷決策,黃金村建設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財政投入150萬元發展蔬菜無土栽培,帶動紅塔村、林家村等10個村蔬菜無土栽培;以為中心建成以茶葉為主的特色農業經濟圈,目前又正式成立了南特公司”這些大手筆的實施,必將帶動我縣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

2加強縱橫聯合。茶商陳中和投資350萬,投放茶葉加工設備22臺,投放在以為中心的各大茶葉產區,直接收購茶農鮮葉生產“龍井”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茶農效益在去年基礎上成倍增加,種茶積極性空前高漲。去年月啟動《川產金銀花新品種(細氈毛忍冬)品質研究》課題后,銀花中心與省藥檢所、成都中醫藥大學協同完成了金銀花入藥典補充版的系列基礎工作,今年月向國家藥典委員會遞交了計劃書,可望年內進入國家藥典補充版。翡翠米業公司也在長赤鎮租賃土地200畝,建設規范化、無害化翡翠米原料基地。

3拓寬市場渠道。年初與藥業公司簽訂了金銀花及其干藤葉收購合同,同時以三個鄉村為中心點,建起了特色農產品代銷點5個,各建起1各聯絡處,不定期在電視臺、聯絡處向外特色農產品市場價格等信息。通過對外拓展,特色農產品不只走出了,經濟效益也明顯增加,今年金銀花藥用花由去年的22元/公斤,上漲到34元/公斤,給廣大花農帶來了直接、可以觸摸的切切實實的經濟收益。

4強化輿論宣傳。先后參與了省中藥材工作匯報會、西交會、中藥代化科技大會暨新產品技術博覽會。通過電視、網絡、多媒體、路邊大型宣傳畫等方法和手段進行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月日《四川日報》專題報道了茶葉,今年月“金銀花”證明商標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初審,成為全市2家、全省10家獲得證明商標之一,不只填補了無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歷史空白,金銀花”大葉茶”真正成了譽滿全川的特色品牌。

三、惠民行動實施扎實深入。百姓滿意

改善民生”目標,為確保實現“富民惠民。局今年扎實開展了以沼氣建設、陽光培訓為重點的惠民行動。

1大建農村沼氣。以鎮黃金、寨坡鄉水田坪等10個村為重點大建農村戶用沼氣。截止月日,已完成國債沼氣840口,占任務60%38個自然村規劃建池500口,目前已完成360口,占72%通過沼氣建設,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生活環境,過去“房前屋后畜糞便,生火煮飯滿屋煙”臟亂差現象一去不復返,同時通過提高沼氣綜合利用率,口平增收節支1000元以上,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

2開展陽光培訓。嚴格招標,確定了科技校等6個培訓基地,開設了建筑、汽修、縫紉、數控機床等特色專業6個,把最強的師資力量用于技能培訓上。目前為止培訓1100人,轉移就業983人,分別完成任務的55%和90%,通過培訓的就業人員比未通過培訓的人員工資收入月均高出500元,轉移后農民工滿意率達到95%以上。

3實施玉米良補。全縣發放良種補貼玉米品種8個,14.15萬公斤,補貼面積10萬畝,金額100萬元,使全縣有45個鄉鎮、415個村、2055個社、8.7萬農戶、31.2萬農民受益,有效緩解了局部困難農戶經濟壓力,激發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農民合法權益有效保證。依照上級安排安排,落實惠農政策。局和縣審計局一起對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鄉鎮部門32個進行審查,審計資金總額29.3萬元,審計出有關問題59個,查出違紀違規金額11.2萬元,查出個人退賠9件,涉及30人次,金額9.5萬元。開展縣村級債權債務清理鎖定工作試點,選定了10個鄉鎮的10個村為試點村,印發了工作報表,整個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二是對各鄉鎮農業承包合同調整,從源頭上解決土地承包方面的信訪、上訪案件的發生。及時做好合同糾紛調解工作,保證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三是依照縣府的統一布置,抽派4名干部,深入長赤、正直片區,利用走訪、調查、明察、暗訪、核對等,對年度糧食直補工作進行了全面督查。

農資市場秩序有力規范。根據省、市、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的總體部署,4重拳打假治劣。扎實開展了以水稻、玉米種子為重點的打假護農保春耕”專項行動。一是抓源頭控質量,共監督抽查種子生產企業和縣內種子批發商水稻品種128個、玉米品種62個,檢出不合格企業5家、不合格品種12個,責令召回“涼單2號”等質量不合格種子78000公斤。二是查市場打假劣,共出動執法車輛60多臺次,執法人員220余人次,深入60多個場鎮,檢查網點300個,查處“輻優802假種子等案件13起,沒收假種子600多公斤;查獲未審先推、未引先推的豐優108等非法品種9個,責令退回非法品種種子4500多公斤;查獲劣質農藥品種2個,查扣農藥產品200多公斤;取締無證經營18家,糾正虛假宣傳、檔案不健全等違法行為30多起,挽回經濟損失300萬元以上。三是加強植物檢疫。出動執法車輛86臺次,出動執法人員326人次,檢查48個鄉(鎮)銷售兩雜種子門市,攤點324個,蔬菜種子銷售攤點31個,辦證、換證142個,兩雜種子、苗木、及植物產品調運檢疫87批次,總量達到1974噸,其中兩雜種子64批次1750噸,苗木987萬株,市場檢疫水果蔬菜114批次,總量達324噸。

農民購買良種優質對路。為使農民購到放心種,試驗示范推介。縣種子站在長赤、楊壩等地建起了4個農作物新品種展示基地200畝,根據去年品種展示結果,結合省市品種推薦意見,今年在電視臺滾動播出月,向社會公開2007水稻、玉米主導品種推薦意見,通過“送法下鄉”送科技下鄉”等活動發放《農戶購種須知》優良品種簡介》宣傳單20000余份,結合開展“優質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組織十余家“重質量、守誠信”企業,直供到鄉村種子50多萬公斤、化肥5800噸、農膜460噸、農藥192噸。今年繼續在長赤中奎、樂臺實施省站下達的水稻3組42個品種、玉米4組40個品種的新品種區域試驗項目,長赤中奎、楊壩柏林、柳壩自主安排落實了36個品種的水稻、玉米新品種示范展示,有效保證了農戶買到優質良種。

四、群眾工作開展有條不紊。務實高效

始終把群眾當親人,對待群眾問題上。當衣食父母,堅持群眾利益高于一切。自成立群眾工作辦公室以來,總共接待群眾來電來訪5起,圓滿解決5起。

1機構健全。局成立了群眾工作聯系辦公室,與局辦公室合署辦公,落實了專職群眾工作人員,明確了一名分管領導,制訂了縣農業局群眾工作聯系辦公室制度》和《群眾工作制度》

2熱情接待。做到五個一,即:嚴格依照工作職責和工作制度,及時演講主管領導,交與相關部門按要求辦理,并認真做好登記。

3蹲點調研。結合開展領導干部蹲點調研、下訪幫扶活動和貫徹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局黨組成員、正科級干部、縣茶葉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受局長委托,率局相關人員帶著問題深入黑潭鄉、紅頂茶場等地進行了為期5天的蹲點調研,根據我縣茶葉生產、加工、銷售中存在問題,提出了對策措施,為縣委政府領導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4加強督查。督促承辦單位在規定時間內辦結、辦滿意,對拖而不辦,辦不滿意的給與嚴肅處置,確保了工作實效。

五、開展黨員干部作風整頓。形象更新

1加強學習。局召開專題學習6次,系統解讀了省、市、縣作風整頓精神,開展了向我開炮”大討論,設立了意見箱。通過領導干部作風整頓建設活動的開展,全體干部的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教育得到升華,深刻剖析了存在問題,人人寫出了心得體會,解決了懈怠、消極情緒,得過且過,流于形式的工作態度。

2建章立制。擴大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加強效能建設,健全首問責制,全面推行限時辦結制,把“為民、開拓、務實、清廉”要求真正落到實處;制定落實了機關經費管理方法》逗硬落實領導干部掛聯幫扶制度,建立機關干部職工深入基層服務制度,評選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心系三農、情系基層、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先進典型予以懲辦獎勵。

3躬身踐行。牢固樹立“方便群眾辦事,用心聯系群眾、用心服務農村、用心協助農民”理念,嚴格遵守“四少、四問、四禁”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干事,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為農業發展提供實實在協助和指導,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樹立良好的親民愛民形象。

六、努力強化農業自身宣傳。社會關注

切實做到領導心中有位子,努力強化農業自身宣傳。新聞媒體有聲音,黨報黨刊有名字,田間地頭有足跡。今年在巴中日報》時政要聞》等報刊上發表農業工作信息50多條,電視宣傳10多次,進行宣傳農業技術,編印《農業》10期,植保情報》12期,特別是電視臺及時的輻優802假種子預警公告,通過“3.15消費維權、電視等媒體曝光違法企業,農作物品種推薦意見,銀花收購、加工價格信息,農資打假效果,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和領導的好評,讓社會更加了解農業,關注農業。

七、農業項目爭取積極主動。效果顯著

機遇的體現,堅持項目是投入的源泉。發展的載體。為確保支持項目落實到位,局屬各單位依照項目申報順序,積極主動與部、省取得聯系,匯報工作,建立關系,聯絡感情,爭取上級的支持。目前已落實糧食三百”工程、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玉米良種補貼、測土配方、國債沼氣、水稻良種補貼、農民工轉移培訓7個項目,資金總額達到815.63萬元。所有項目實施均嚴格依照項目要求,規范操作,建成了人民滿意工程。

下半年工作布置

1抓好大春生產田管。

2抓好茶葉、金銀花種苗的夏管、秋植工作。

3抓好農業項目實施、爭取工作。

4農業統計年報會議。

5加強內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