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15 08:11:31

導語: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工作總結

2013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雙重沖擊,全委上下積極主動應對,奮力攻堅克難,著力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多項工作走在前列。

回顧今年以來所做工作,主要是“四個重抓”:

一、重抓政策集成創新,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大

今年年初,我們們在研判工業經濟形勢時,我們們就充分認識到今年工業經濟的嚴峻性、復雜性、不確定性,實踐證明,今年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困難的一年。面對嚴峻的形勢,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出臺政策措施,提升企業家信心:一是創新工作思路。積極實施產業轉型發展計劃、技術改造“雙百”計劃、企業規模翻番培育計劃、自主創新引領計劃、名牌名標創建計劃、資源利用集約計劃“六大計劃”,特別是資源集約利用計劃,在當前土地瓶頸制約嚴重的情況下,有效破解了資源約束,促進了一批項目落戶。二是創新考核辦法。考核辦法突出真抓實干、真金白銀,年度重點考核發展速度、項目投入、經濟效益、產業結構、自主創新、節能減排6個方面。季度考核突出規模工業投入、全部工業應稅銷售、全部工業稅收、單位用電產出效益。這四項指標硬碰硬、實打實,數據均來自權威部門,充分體現了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要求。同時,更加注重結果導向、過程控制,特別是9月份后,根據工業經濟的新動向,創新地提出實施月度考核,充分考慮各鎮區的實際情況、資源保障,讓鎮區真正做到跳一跳、夠得到,調動了鎮區奮勇爭先的積極性。三是創新激勵政策。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作為工業經濟的職能部門,我們們深入研究,積極爭取,出臺政策措施,幫助企業度難關、調結構、穩增長。今年3月份,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工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意見》(通政發18號),意見共9條,主要是鼓勵工業企業加大投入、加大金融保障力度、鼓勵企業集約發展、強化企業規模培育、支持企業技術創新、鼓勵企業開拓市場、促進發展綠色經濟、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實行社會保險緩繳政策。這是我們區第一個專門針對工業經濟的激勵政策。今年5月份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保持全區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簡稱新9條),提出了鼓勵企業增加投入、促進企業擴大規模、推進產業鏈抱團發展等九條政策措施,舉辦了聲勢浩大的送政策促發展宣講大會,在率先出臺扶持政策,并率先兌現扶持企業的政策激勵,區級扶持同時積極向上爭取全年對工業企業的資金扶持預計超億元。讓企業充分感受到政府的溫暖,有力提振了企業家信心。一批企業在政策鼓勵下加大投入、拓展市場,特別是產業鏈抱團發展方面,在政府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方面,優先使用本地的建材、太陽能產品,發揮了政策效應,受到企業好評。充分體現了我們們出手快、出拳重、出手準。2013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442億元,工業應稅銷售620億元,工業經濟在逆境下實現了平穩較好發展,工業經濟總量跨上一個新臺階。

二、重抓重大項目建設,工業經濟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針對工業經濟后勁不足、缺乏重大增長點的形勢,今年以來,在抓工業經濟方面,始終突出項目建設穩增長,通過推動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把全委上下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別是各鎮區主要領導的精力都集中到抓項目、抓發展上來。對在手的項目緊盯不放,在建的項目加快推進,竣工的項目加快投產,有投資意愿的項目要加快落地,能早則早,能快則快。為促進工業有效投入、增加產出,我們們研究出臺鼓勵企業加快技改的政策措施,出臺了鼓勵加快企業技改的政策意見,在過去扶持項目建設意見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創新,第一次提出將區級企業技改項目扶持門檻降低到300萬元,對達到500萬元以上設備投入的積極向上爭取市扶持政策。對技改項目實施季度按節點獎勵,鼓勵企業項目快建設、快竣工、快投產、快見效。在推進項目落地上,積極呼吁區政府在保障一園兩區重大項目土地指標的同時,做到兩個適當,即適當滿足重點鎮工業集中區重點項目,適當滿足百強重點企業。同時,花大力氣推進資源集約利用,盤活現有存量土地和閑置廠房,積極推廣西亭鎮的做法,在面上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同時,在多方努力下,對符合政策條件的技改項目在辦理房產證時減免各項區級行政規費,極大地降低了企業新上技改項目負擔。今年我們們工業投入重大項目建設有聲有色,實現了歷史性重大突破,項目建設呈現出“多、快、好、優”的局面,即實施項目多,推進速度快,項目質量優,重特大項目推進勢頭好。突出表現在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形成產出。2013年,全區實施工業投入項目490個(預計數,不含濱海新區和三余鎮,下同),其中新開工項目346個,上年結轉項目144個。預計2013年完成投資額250億元,其中工業技改項目272個,完成工作量106.9億元,占全部工業投入的41.2%;新建項目218個,完成工作量152.6億元,占全部工業投入的58.8%。重大項目增多,全區實施億元以上項目72個,完成工作量150.02億元,占工業投入的57.81%。主要投入指標在縣(市、區)中名列前茅,位居市區第一。全區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72個,竣工35個。甬金金屬、大富豪啤酒、國盛精密機械、綜藝新材料、鴻圖壓鑄、富加宜汽車配件等重大項目竣工形成產出。東源智能電網、卡特彼勒、中港糧油、吉星管業等重大項目將在2013年初陸續投產。總投資200億元的恒科新材料項目一期工程將在2013年3月份左右實現投產,這些優質重大項目建設,既為工業持續增長增添了后勁,更為優化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打造了新引擎和新動力。2013年工業投入進入全省20強行列。

三、重抓創新轉型升級,工業經濟內生動力不斷提升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們堅持做到集中精力抓當前,千方百計保增長,同步推進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工業經濟創新動力不斷提升。體現在“八個突破”:一是特色基地培育實現突破。今年現代家紡產業申報了國家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試點示范區,申報成功的希望比較大,這將是縣市中第一塊國家級名片。太陽能與風電裝備組件被市擬定為市級新型工業化特色基地。與此同時,五接鎮船舶、平潮鎮電子信息、川姜鎮家紡被認定為市特色產業集群,川姜家紡被省經信委認定為省特色產業集群。二是研發機構建設實現突破。2013年我們們專門研究出臺了區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辦法,著力構建區、市、省梯次培育體系,今年新增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企業技術中心,區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目前我們區共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7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2家。三是兩化融合實現突破。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星級數字企業創建領先,成功創建省五星級數字企業3家,市五星級數字企業4家,市四星級數字企業5家,三星級數字企業51家。省兩化融合示范企業1家,試點企業2家;市兩化融合示范企業1家,試點企業2家,成功創建了省兩化融合示范區。四是物流工作實現突破。今年是物流職能劃歸經信委的第一年,我們們高點定位,強勢推進,選準突破口。一年抓好一個重點,抓出一個特色,形成一定影響。先后組織了四批共計14家企業一次性成功通過國家評估辦網上審核和現場考評,在起步之年打了一場漂亮的突破戰、品牌戰。今年國家3A以上物流企業總數達到14家,其中,國家3A物流企業12家,國家4A物流企業2家,省重點物流企業1家。國家A級物流企業總數、3A物流企業總數、4A物流企業總數三大指標實現了領先,全省有影響。14家企業涉及一、二、三次產業,覆蓋了12個鎮區,涵蓋了建材物流、家紡物流、家電物流、冷鏈物流、醫藥物流、鋼貿物流、保鮮蔬菜物流等。創造了多個全省第一。五是工業設計企業培育企業實現突破。1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工業設計示范園,6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工業設計示范企業。工業設計示范園、示范企業數量在全省縣(市)中領先。六是節能循環經濟實現突破。經市政府考核,節能降耗工作超額完成了十一五節能任務。今年節能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實施市級以上節能技改項目18個,清潔生產項目17個,循環經濟項目4個,6個項目獲省節能循環經濟資金扶持。完成國家、省、市淘汰落后產能項目9個,在市總數第一。預計今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七是民營經濟實現突破。全年私營企業注冊資本超120億元,凈增私營企業戶達2800戶,凈增個體工商戶約4300戶,引進市外民資約90億元,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民營經濟主要指標在市區領先。八是創新能力示范企業建設實現突破。今年紫羅蘭紡織科技成功申報省高成長型示范企業,桑夏太陽能為省級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山口精工為省級科技創新培育企業,高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列入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漢瑞實業為省管理創新示范企業。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藍絲羽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居夢萊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紫羅蘭家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列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重點跟蹤培育的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企業。(共18家企業入選,全國共111家。)金飛達公司、東源集團、江海電容器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百強企業。

四、重抓機關作風建設,“企業娘家、服務到家”品牌不斷叫響

經信委組建一年來,機關作風建設不斷加強,在社會上的影響不斷擴大。過去人們不知有經信委,現在企業主動找經信委,我們們倡導的“企業娘家、服務到家”經信服務品牌不斷叫響,形成了一定知名度,經信委黨委成為全區黨建工作示范點,在全區機關效能作風測評中名列前茅。

經信委組建一年機關建設亮點紛呈。突出表現在:“兩次調研”。經信委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調研活動,形成了調研報告,特別是對全區閑置資產和百強企業調研報告,均得到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給予充分肯定。“兩個文件”。研究出臺了通政發[2013]18號文件和新九條,這是專門針對工業經濟發展的激勵政策,有力地提振了企業信心。“兩個規劃”。編制了工業產業發展規劃和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提出了“321”產業發展體系,“3”即三個特色主導產業:現代家紡、船舶海工、智能裝備。“2”即航空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2個新興產業。“1”即現代物流。“兩個基地”。成功申報了兩個特色基地。太陽能風電裝備產業被市政府認定為第二批新型工業化特色基地。現代家紡成功申報了國家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試點示范區,僅3個,可望在今年一季度授牌。“兩化融合”。兩化融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家紡城成為省兩化融合示范區。韓通成為省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兩大活動”。成功舉辦了國際家紡設計大賽和家紡指數三周年匯報會。市張國華市長均到會,并給予好評。“兩個200”。會同國土部門成功申報被評為省標準廠房和使用先進縣(市、區),在全省列第三名,獲得200畝土地指標和200萬元獎勵。尤其是土地指標的獲得在當前形勢下更加珍貴。“兩大地塊改造”。成功對原棉紡廠和紡機廠廠區地塊進行了拆遷改造抓職能到位。區經信委是區委、區政府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新組建的一個新機構。新部門、新作風、新形象。組建伊始,我們就如何開展好經信委的工作提出“堅定信心、凝心聚力、強化責任、完善制度、轉變作風”20字要求,推進全體人員迅速進入狀態,確立新理念,展示新面貌,創造新業績,在人手少、辦公用房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一手抓職能到位,一手抓好當前各項重點工作。經信委是全市第一個單獨的經信部門,職能如何確定,我們多方思考,加強與經信委對接,研究確定了經信委的職能、科室設置、人員配備。經過一年多的運轉,經信委各項工作全面走上正軌。在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多項“急、大、難、重”工作中表現出色。特別是今年圓滿成功舉辦了2013·中國國際家紡設計大賽,創最好水平,受到中國家紡協會的高度評價。成功突破解決了棉紡織廠、紡機廠歷史遺留問題,閑置資產得到盤活。積極做好“四項排查”工作,認真做好破產、關閉企業企業托管人員工作,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抓高效運轉。區委區政府提出了項目集聚等四項重點工作,我們根據區經信委的職能確定迅速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今后一段時期經信委工作重點,即以項目集聚為主線,以培育大企業為重點,以強化區域發展驅動力增強政策的導向性、突出創新的引領性、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為主要手段。自去年10月成立以來,經信委全體工作人員,上下一心,克服人手緊、工作任務繁重等困難,從跟蹤重大項目建設、優化工業結構調整、加大規模企業培育、加快科技創新、提升民營經濟質態、加快生態工業建設這六個方面著手,狠抓工業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工業經濟在高平臺上實現了平穩增長,轉型升級邁出了堅實步伐,新型工業化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十二五”發展良好開局。

抓服務提升。作為全區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產業的重要主管部門,我們們把企業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企業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圍繞幫助企業發展增強信心,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提出“五個更加”:一是服務意識更加強化。二是服務態度更加優良。三是辦事效率更加快捷。四是工作推進更加有力。五是要素保障更加到位。著力打造“企業娘家,服務到家”經信服務品牌,“企業娘家,服務到家”的機關品牌,竭盡全力為轉型發展服務,不遺余力為企業發展服務。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做到情況在一線了解、服務在一線優化、問題在一線解決、發展在一線促進、感情在一線融合、效能在一線考評,推進各項工作爭先創優。在為企業服務、為政府做好參謀方面,我們做到向上多爭取,向下多調研,善于出謀劃策。針對工業經濟發展的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先后組織了閑置土地專項調研、納稅銷售百強企業服務行、工業企業發展對策與建議等進行調研,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受到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在地區率先創辦了區級金融超市,先后在川姜、平潮舉辦了金融超市,積極推進通發、嘉宇斯等擔保公司擴大為工業企業擔保規模,緩解企業融資難。為推進百強企業發展,推出了經信委“543”服務重點企業制度。我們作為經信委的主要負責人,帶頭與5家大企業集團掛鉤服務,班子其他成員每人聯系4家大企業集團,一般工作人員每人聯系3家企業,組織牽頭區相關部門為大企業做好服務工作,爭取扶持政策最大化,努力為企業提供面對面零距離服務,定期開展服務情況交流,及時協調解決大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抓隊伍建設。隊伍建設是一個部門的軟實力、硬支撐,組建以來,我們們以“活力黨建、實干爭先”為宗旨,實現隊伍建設與業務建設良性循環、互動共贏。一是凝心聚力。強化團結協作,做到“三多三不”:即多補臺、不拆臺,多支持、不爭權,多盡職、不爭功。每名機關干部積極作為,主動作為。在相互關心的氛圍中升華感情、增進友誼,在和諧融洽的環境里推進工作、創造業績。二是強化責任。倡導“四有”:在全季倡導要有工作做不好寢食難安的急迫之心;要有“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的平和之心;要有不甘落后的進取之心;要有一顆永不忘本的感恩之心。三是完善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組織制定了30多項機關工作制度,規范經信委各項工作。下移工作重心,積極推行首問負責制、主動服務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在創建優質服務品牌上下工夫,創特色,爭一流。四是轉變作風。用心做事、真心待人、清心從政。開展爭創“五型機關”、爭當“五好標兵”活動,力求每位經信委工作人員做到“三在”、“四不讓”:即在崗、在狀態、在行;不讓領導布置的工作任務在我們這里延誤、不讓差錯在我們這里發生、不讓來辦事的同志在我們這里受到冷落、不讓單位形象在我們這里受到影響。正確處理“五個關系”:即,正確處理職位和責任、“大家”和“小家”、工作和學習、干事與共事、廉潔和“小節”的關系。開展“書香經信”讀書活動,營造學習工作化的濃烈氛圍;實施“三亮”工程,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響亮提出“三新三滿意”的工作目標。組織建設創星級。開展“三好一爭”主題實踐活動。廉政建設創示范。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為龍頭,強化“一崗雙責”。認真實施《區經信委“三重一大”事項監督辦法》,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始終做到重大事項集體研究、集體決策,帶頭執行區委區政府和委黨委作出的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堅持執行制度率先垂范做表率,管好一班人,帶好一支隊伍,自覺做到熱心工作,用心做事,真心待人,清心從政,帶著激情工作,對組織負責,對事業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同志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