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生態縣建設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30 10:26:47
導語:農業局生態縣建設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年來,我局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生態縣建設領導小組統一安排部署下,認真貫徹實施《自治縣建設省級生態縣實施方案》,堅持以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循環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生產發展與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為目標,周密安排,狠抓落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責任。
局領導高度重視,及時召開全局干部職工大會,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縣建設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把創建工作作為全年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納入本單位年度目標考核。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相關站股負責人為成員的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實施方案,將指標任務逐項分解下達到業務站股,明到人頭,與責任站股簽訂了生態縣建設目標責任書,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
二、廣泛開展宣傳和技術培訓,強化環境建設能力。
為使廣大人民群眾明確生態縣建設是當今時展潮流,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對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我局落實專項工作經費,與開展科技下鄉活動、舉辦培訓班等相結合,采用寫簡報、設專欄、,掛模幅、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對生態縣建設的有關政策、建設意義、建設規劃等內容進行宣傳,想盡各種辦法開展宣傳和技術培訓提高了群眾的生態建設意思,調動了廣大干部職工的建設積極性。全年舉辦培訓班20期,培訓4萬人次,印發資料4萬份,發表信息35條,掛橫幅15幅,設專欄10個,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了全民生態保護意識、擴大了覆蓋面、提升了知曉率,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狠抓落實,生態縣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扎實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全年新建和改建城鄉衛生垃圾池10個,新修通組機耕道19條55公里,實現農村村組通水泥路率60%;新增機電提灌設50臺500千瓦,維修提灌設施200臺次2000千瓦,常年提水保灌面積2萬畝;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500口;改造中低產田土4200畝,使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業抗災減災能力不斷增強,實現了農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深入開展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年初成立“進村社”活動領導小組,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將任務落實到相關業務站股。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進村社”活動,涉及農戶2萬多戶;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示范村80個,完成測土配方施肥7萬畝,綠色防控面積1.52萬畝。
(三)努力完成生態縣創建指標任務。
1、)優化農村生活用能結構,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秸桿燃氣等清潔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質煤的使用,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使農村生活用能中清潔能源所占比例已達53%。(目標大于等于50%)
2、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推行秸稈氣化和秸稈還田,禁止在禁燃區內露天焚燒秸稈。使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目標大于等于85%)
3、提倡農用塑料薄膜回收再利用,防治白色污染。使農用塑料薄膜回收率達到90%。(目標大于等于90%)
4、指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鼓勵使用農家肥,新型有機肥和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農作物病蟲防治和生物防治。使化肥施用強度減少到175千克/公頃。(目標小于280千克/公頃)
5、積極推廣農村改水、改圈工程和推廣“豬-沼-果樹”、“豬-沼-蔬菜”等系列生產模式,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使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5%。(目標大于等于70%)
6、推廣滴灌、噴灌等先進灌溉技術,使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已達到0.55。(目標大于等于0.55)
7、大力發展主要農產品中無公害、綠色及有機產品種植面積,控制農藥、化肥施用量,使主要農產品中無公害、綠色及有機產品種植面積比重大于96%。(目標大于等于70%)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局生態縣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創建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由于我縣屬山區農業,受地理條件影響,農村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創建生態農業基礎條件還比較薄弱。
2、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尚不夠健全,山區農民的文化成度效低,農業標準化生產意識不強,認識不足,對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有一定限制和影響,
3、農民生態環保理念尚有差距,生態文化建設意思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緊緊圍繞《自治縣建設省級生態縣實施方案》總體目標開展工作,以保護和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與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因地制宜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努力把我縣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省級生態縣,認真對照《自治縣省級生態縣建設考核指標目標任務分解表》的相關要求,加強與鄉鎮的統一協調工作,力爭高標準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切實做好項目儲備上報,積極爭取上級投入資金,整合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在不改變資金投向和使用范圍的前提下,統籌安排,整合使用,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力度,積極開展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和生態家園創建活動,做到村容美化、周邊綠化、道路硬化、環境凈化,構建環境治理的長效機制。
2、打造亮點,實現標準化生產。加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在風景名勝區周邊鄉鎮全力推行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生產技術,指導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建立馬鈴薯、中藥材、蔬菜水果等標準化生產基地,開展農產品深加工環節,提升產品品質,爭創品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
3、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大力引進優質高產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與推廣,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走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新型化農業道路。
4、強化技術培訓。繼續以“科技下鄉”等活動為載體,加大多方位、多層次宣傳力度,主要以骨干農民和實用技術培訓培為主提高全民爭創意識,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推動“三品一標”基地建設和品牌建設,提高化肥、農藥、農膜科學使用技能,減少農村面源污染。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和培訓活動,提高廣大農民環保意識,促進我縣經濟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制度建廉情況工作匯報
- 下一篇:分層教學法的計算機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