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五個文明建設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02 03:58:31

導語:農業局五個文明建設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五個文明建設工作總結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和上級各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局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堅持以黨建工作為主線,以精神文明建設為載體,以黨風廉政建設為保證,以績效考核為抓手,形成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各項農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轉變方式、富民興農,物質文明結碩果

(一)狠抓春播夏收,穩步推進糧油生產。今年以來,我局緊緊圍繞“穩面積、攻單產、增總量、提效益”的總體目標,堅持高起點、高要求謀劃,全縣糧油生產得到穩步發展。一是狠抓高產創建。在砂壩、石堤、吊井等鄉鎮實施部級萬畝水稻、玉米、油菜高產創建示范片5個,示范總面積6.5萬畝。水稻、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片加權平均單產分別達到629.9公斤、512.1公斤,較示范區上年新增糧食576.9萬公斤;油菜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單產165.5公斤,較全縣平均單產增45.5公斤,總增菜籽46.5萬公斤。以砂壩鎮為核心實施超級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示范項目1個,面積12.9萬畝,平均單產624.6公斤,較示范區上年新增糧食2188.6萬公斤。在萬坪鎮實施“三分地養活一個人”糧食高產示范項目1個,種植模式為“冬季馬鈴薯+一季中稻”,面積112畝,示范片馬鈴薯、水稻平均單產分別達到1835公斤(折合糧食畝產量為458.8公斤)、746.7公斤,實現周年糧食產量1200公斤/畝的高產目標。通過實施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示范片區糧油產量得到明顯提高,農民收入得到明顯增加,帶動了全縣糧油生產的平衡增長。二是強化政策扶持。認真宣傳貫徹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中央惠農政策,縣財政通過“一卡通”形式,安全發放、直接兌現各類惠農補貼資金4810萬元。縣財政補貼水稻保險資金382.4萬元,落實參保面積23.9萬畝;玉米保險資金208.8萬元,落實參保面積11.6萬畝,參保率分別達到78.18%、67.44%,核實上報農作物受災面積0.79萬畝,為農戶挽回經濟損失248.9萬元,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有力提振糧油生產熱情,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增強,實現了總產和品質新的躍進。三是抓好秋冬生產。我縣高度重視秋冬農業開發,投入資金120萬元發展以油菜為主的秋冬農業生產,在永茂、萬坪、靈溪等鄉鎮創辦了千畝油菜高產示范片3個,千畝蔬菜高產示范片2個,百畝油菜高產示范片1個,百畝蔬菜高產示范片1個,200畝小麥高產示范片1個,示范片全部由縣級主要領導掛牌督辦。每個鄉鎮及農技人員均辦有冬季作物百畝、十畝示范片,全縣示范片總面積達2.8萬畝,有力推動了全縣秋冬農業全面發展。

(二)狠抓優質培管,促進產業提質增效。依托資源技術優勢,圍繞柑桔、獼猴桃、茶葉、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狠抓產業結構調整,注重標準化生產,不斷促進產業提質增效。一是建好示范基地。在鎮居委會建設獼猴桃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000畝,在砂壩鎮高樓村建設茶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500畝。在羊峰山農墾場建立高山反季節蔬菜基地500畝,實現產值270萬元,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反季節蔬菜7500畝;芙蓉鎮保坪村建立高效設施蔬菜基地200畝,實現產值150萬元。二是穩步擴大面積。在芙蓉、勺哈、和靈溪等鄉鎮實施柑桔品改3800畝,完成任務的108.6%,在芙蓉鎮新村居委會建設柑橘精品示范園1個,面積1000畝;在、芙蓉、勺哈、靈溪、首車、顆砂等鄉鎮實施柑桔低改3.3萬畝,完成任務的110%。在、高坪、芙蓉、石堤、澤家、塔臥等鄉鎮完成獼猴桃新擴10080畝,完成任務的100.8%;在鎮新印村依托鴻豐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建設獼猴桃精品示范園1個,面積200畝。在勺哈鄉棲鳳村繁育黃金茶、良種茶苗1000萬株,新擴無性系良種茶葉基地5230畝,完成任務的104.6%;在砂壩鎮高樓村扶持砂壩鎮高樓茶葉專業合作社建設茶葉精品示范園1個,面積500畝。在萬坪、毛壩、車坪、石堤、澤家等鄉鎮發展優質百合0.81萬畝;全縣中藥材(草本)種植面積達1.12萬畝。三是統一技術標準。制(修)訂完善柑桔、獼猴桃、茶葉等農業地方標準5個,發放《無公害椪柑標準化栽培技術要點》、《獼猴桃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等技術資料15000余份,在等特色產業重點鄉鎮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20期次,培訓技術人員1750人次,為柑桔、獼猴桃、茶葉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狠抓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種植效益。一年來,立足農業生產發展的實際需要,圍繞關鍵環節,創新工作舉措,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水平,山區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一是抓好優質種苗工程。在靈溪鎮連洞村、砂壩鎮官壩居委會和靈溪鎮孟崗村建立水稻試驗示范基地,引進水稻新品種40個,示范面積36.7畝;在石堤鎮友誼村建立玉米試驗示范基地,引進玉米新品種24個,示范面積24.2畝;在芙蓉鎮毛沖村、鎮湖坪村、石堤鎮麻岔村建立獼猴桃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引進紅陽、紅華、錦艷、錦桃等新品種14個,示范面積125畝;在靈溪、毛壩、石堤等地建立玉米制種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3000畝,“福單4號”玉米新品種通過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二是開展農業科技培訓。聘請科技指導員85名,遴選科技示范戶850戶,組織農技人員280余人次,舉辦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等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90期次,印發技術資料3.9萬份,培訓農民6.2萬人次,接受農民咨詢2.8萬人次,累計幫助解決技術難題1720個,確保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入戶率達到95%以上。三是推廣農業實用技術。推廣水稻集中育秧、旱育保姆、玉米播種器播種等輕簡栽培5.7萬畝,推廣優質稻(超級稻)22.5萬畝,完成玉米早播6.5萬畝,推廣脫毒馬鈴薯10.2萬畝。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面積71.2萬畝次,施用配方肥2.01萬噸,分別完成任務的101.7%、100.5%;在芙蓉鎮、鎮、靈溪鎮等7個鄉鎮建立10個土壤墑情監測點,墑情簡報14期,適時指導全縣主要作物的水肥管理;設立6個病蟲測報點,印發病蟲情報8期、重大病蟲害可視預報1期。完成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6萬畝,完成任務的120%;完成柑桔大果實蠅防控1.2萬畝,完成任務的120%;利用黃板誘蟲、撿拾落果、稻鴨共生、稻田養魚等技術實現農作物綠色防控2.1萬畝,完成任務的105%。

(四)狠抓方式轉變,完善農業發展體系。用現代農業理念指導農業,推進全縣農業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銷一體化發展,農業整體效益和質量進一步提高。一是培育經營主體。通過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組織等經營組織,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培育扶持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39戶、50畝以上特色產業大戶382戶。在砂壩鎮扶持“縣糧油生產合作社”流轉稻田350畝,大力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不斷提升種植效益;扶持萬坪鎮農民彭明流轉土地485畝創辦全縣首家家庭農場,種植水稻、油菜等農作物640畝,規模化種植水平不斷提高。引導發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6家,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1.5萬畝,輻射帶動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5.2萬畝。二是搭建服務平臺。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引導扶持辣椒、柑桔、獼猴桃、烤煙等各類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63個,聯結農戶3.1萬戶、連接基地32萬畝。采取農藝與農機有機結合,不斷推進玉米機播、水稻機插等新型農業機械示范推廣,全縣機耕、機插、機收面積分別達到25.05萬畝、10.5萬畝、15萬畝,農機化綜合水平達52.3%,比全州農機化水平高11.1%。充分利用報刊、網絡、電視等信息媒體,農情信息300余條,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得到不斷提升。三是突出項目建設。圍繞柑橘、獼猴桃、優質稻等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加大增資上項力度,共爭取到位攻退、糧油高產創建、現代農業等項目建設資金2760萬元,同比增長12.6%。在石堤、萬坪、砂壩等7個鄉鎮新修機耕道、河堤、水渠3.4萬米;在高坪、等鄉鎮建立新擴獼猴桃示范基地3400畝;在砂壩鎮新建茶葉示范基地2100畝;在、芙蓉柑橘品改低改示范園區新修蓄水池96口,新修園區工作道4.2千米;在靈溪鎮猛崗村、顆砂鄉山河村實施省級農村清潔工程,投資40萬元,建設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戶40戶;在羊峰山農墾場硬化進場公路5.05公里,改造危房10戶。完成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獼猴桃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等項目申報27個,實現了爭取資金和項目上報量雙增長,進一步打牢了農業發展基礎,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

二、民主團結、奮力爭先,政治文明構和諧

按照縣委、縣政府年初的政治文明建設管理目標細則,我局從單位實際出發,狠抓民主法制建設。

(一)健全機關制度,文明公正執法。結合“機關效能建設”活動,對農業行政執法的依據、職權和責任進行了很好的梳理,做到各項制度有章可循,有量可度,切實提高干部職工學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對執法人員要求堅持持證上崗,文明執法、公正執法。完成了《縣農業局政務公開》、《縣農業局黨務公開》、《年鑒》、《縣志》農業篇的編寫工作,組織中心組學法2次,普法骨干培訓學習4次,購買《六五普法》讀本90冊,《農業法律法規匯編》10套,79人參加了縣普法辦組織的《六五普法》考試,合格率達100%。

(二)加強法制宣傳,優化發展環境。我局堅持把農業法制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各鄉鎮共設立咨詢服務臺6次,制作宣傳圖板11個,懸掛宣傳橫幅8幅,張貼標語80多條,發放農資識別和維權學習資料12000份、科技圖書2000冊、科技光碟200張。9月28日舉辦了全縣農資經營培訓班,參加人員125人,提高了從業人員守法意思。

(三)政協人大提案,妥善積極回復。今年共回復了州人大代表熊琳提出的《創建水果新品種展示園的建議》、陳玉兵等代表提出的《關于把大青山周邊鄉鎮作為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提案、何國良代表提出的《關于改進我縣獼猴桃產業發展模式的建議》、李勛代表提出的《關于請求支持高樓村茶葉產業升級的建議》等政協人大建議提案11件。通過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規范程序、狠抓落實等環節,做到了件件有答復,事事有回落,與代表委員們見面率、辦結率、滿意率、回復率均達到100%。

三、多管齊下、強化管理,精神文明創佳績

精神文明是社會發展的靈魂,為物質文明建設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我們主要從以下方面加以落實:

(一)加強組織建設,提升服務水平。一是完善管理機制。根據州農業局下達的農業工作目標任務,圍繞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我局制定了《關于局領導班子成員分工的通知》(永農業發〔2014〕11號)和《關于對局屬各單位實行目標管理的通知》(永農業發〔2014〕14號)兩個文件,對局領導班子成員進行科學分工,將目標任務進行細化量化,落實到各單位,捆綁到人。對參與全國基層農技推廣改革與建設的85名技術指導員進行了公開量化考評,同時還健全完善了《辦事公開制度》、《服務承諾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通過制度約束、管理干部職工。二是積極開展干部培訓。4月28日,組織全縣各鄉鎮農技站站長、局機關全體干部100多人,參加了“促春耕,保增收”培訓大會。5月份,2012年引進的高學歷人才陳冬立、毛紅參加了縣組織部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副科級干部培訓班。10月-12月,糧油站副站長參加了縣組織部舉辦的為期三個月的中青年干部培訓班。2月-12月,先后組織農技人員學歷提升工程的集中學習、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補助項目管理人員培訓班、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員等11個培訓班次共51人次,到長沙集中培訓,更新知識、提高服務水平。三是加強內部管理。通過“服務行業和窗口單位創先爭優”、“千名干部下基層,實踐‘兩先’促發展”等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全局上下服務態度得到轉變,服務方式不斷更新,辦事效率普遍提高,業務水平和思想素質普遍得到提升。

(二)加強廉政建設,提升機關效能。一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密切干群關系。建立和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通過組織開展向先進事跡學習,局長上廉政黨課等方式,教育干部職工廉潔從政、依法辦事、愛崗敬業,有效增強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反腐倡廉的自覺性,增強了干部職工的公仆意識和群眾觀點,在鄉鎮體系改革、借調人員調整等事件上,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精神,公平、公正地耐心做好調解工作,及時化解上訪事件,密切了干群關系。二是注重民生建設,促進平衡發展。結合農墾場的現狀,引進長沙榮欣蔬菜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50多萬元,建立512畝的反季節蔬菜基地。為彌補建設資金不足,經過積極爭取,將農墾場10戶農墾危房建設資金全部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范圍,新增資金10萬元。按照“扶貧先扶志”的工作思路,我局從基礎建設、產業開發、綜合服務方面入手,對定點幫扶村——萬民鄉西庫村進行了全力扶持。

(三)注重理論學習,提高干部素質。全局黨員干部按照“五有”目標,圍繞“三真”要求,深入開展各項討論和學習。發放了《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100問》等資料,各支部組織觀看了《楊善洲》、《焦裕祿》、《郭明義》三部群教專題片。在自學的同時,通過邀請專家講課、一把手上黨課、班子成員帶頭學的方式集中學習了3天,每名班子成員完成了1篇調研報告,全體黨員干部重溫了1次入黨誓詞,寫了3篇學習心得,記好了學習筆記(領導干部2萬字、一般黨員干部1萬字)。組織開展了以“入黨為什么,為黨干什么”、“做群眾貼心人”、“我為全面建成小康做什么”為主題的3次集中討論。完成農業生產情況綜合匯報12次;在《農業》、《團結報》、《情況》等刊物刊登信息41篇;撰寫《對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思考》、《加快構建貧困山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思考》等調研文章8篇。

(四)扎實開展干部職工作風教育整頓活動。突出整治了干部職工工作作風、服務效能、“懶、散、庸、腐”等問題。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廣泛征求意見、召開座談會,認真查找了思想、工作、作風、紀律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撰寫了領導班子自查材料和領導成員個人發言材料,召開的黨委班子民主生活會;全局5個支部也召開了支部民主生活會。根據整頓活動存在的問題,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實了整改措施,對活動進行了滿意度測評。通過一系列活動和會議、集中學習教育,提高了干部為民服務的大局意識,增強了黨紀政紀觀念和法制觀念,提高了拒腐防變能力,著實解決了黨員干部在黨員廉政建設和工作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切實轉變了工作作風。

四、節約資源、優化環境,生態文明普新篇

按“兩型社會”的要求和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堅持生態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同步規劃,協調推進,狠抓農業生態文明建設。

(一)節本增效發展生態農業。一是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為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水平,今年我局共組織120名專家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到田,積極開展技術指導工作,直接發放施肥建議卡30萬份,累計服務農民10.5萬戶,覆蓋全縣324個村,在193個村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整村推進。目前,推廣測土配方施肥71.2萬畝,配方肥施用50萬畝,累計應用肥料配方9個,施用配方肥2.01萬噸,覆蓋耕地(含園地)80%,覆蓋農作物75%,化肥利用率提高3.1個百分點。二是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依托6個專業化防治協會(合作社),組建機防隊35支,新增先進施藥器械38臺(套),以點帶面完成專業化統防統治全程承包6萬畝。重點突擊了柑橘大果實蠅防控,另外在萬坪、顆砂、砂壩等鄉鎮創辦水稻專業化防治示范片5103畝,在鎮、芙蓉鎮等鄉鎮創辦柑橘專業化防治示范片7000畝,通過創建示范,輻射完成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6萬畝以上。統防統治區比自防區用藥平均減少1-2次,用量減少10-20%,柑桔每畝減損增產400公斤,水稻減損增產100公斤,農民滿意度達100%。

(二)實施農村清潔示范工程。文明生態村建設是“村容整潔”的具體體現,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今年來,我局在兩個示范村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施肥技術達2100余畝,建設核心區達500余畝,安裝20盞頻振式殺蟲燈;修建農業投入品收集池12個,田間修建有機廢棄物堆漚池6個,修建生活有機廢棄物堆漚池6個,修建生活污水處理池32個,建立物業管理站1個;核心區實施25戶入戶路和戶間路硬化855.5平方米,房前屋后禾坪硬化575平方米,整修屋檐溝及主排水溝596米,同時配套“五改”工程。對公共衛生區設立36個組合式垃圾桶進行垃圾分類。進一步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增強了生態發展意識。

(三)抓好“三品”認定、認證工作。積極做好無公害農產品申報及管理工作,申報了縣山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柑桔、橘、甜橙和縣仙果柑桔合作社柑桔、甜橙等5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縣鴻豐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御扇果王”獼猴桃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并榮獲中國中部國際農博會金獎產品稱號。對全縣已認定的39.6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進行了監督管理,完成15個無公害農產品復查換證工作,有效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文明創輝煌

(一)加強市場監管,保護農民利益。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一步規范和凈化農資市場,保護農民合法權益。集中精力,突出重點地開展了“農產品標簽標識專項整治”、“農資打假專項治理”等執法行動5次,抽檢農資樣品233個,依法送往檢測機構進行檢測9個,依法對未達到國家規定和行業標準的1個樣品的經營商做出了相應處罰;對全縣138個種子經營商進行了全面檢查,清查雙雜種子22.5萬公斤,抽檢“雙雜種子”樣品189個,取締無證經營和銷售散裝劣質種子經營戶1戶,沒收其經營的雙雜種子130公斤;辦理涉農違法案件4起,結案4起,受理農資質量糾紛15起,處理15起,結案率和處理率達100%有效保護了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二)科學定點檢測,確保食品安全。完成蔬菜農殘檢測1505個批次,完成全年檢測任務的120.4%,覆蓋瓜果、根莖、綠葉菜、豆類四大類42個蔬菜品種,平均合格率99.7%,沒有超過省定8%標準。在元旦、春節、清明、中秋等節假期間,對超市、縣中心農貿市場、鄉蔬菜基地等地蔬菜進行了抽檢,共檢測樣品500個批次,合格率99.6%;在縣“兩考”期間,對州二民中、縣一中、縣二中等學校食堂蔬菜抽取樣品159批次,合格率98.8%。配合省、州農檢中心分別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抽樣12批次和25批次,合格率均達到100%。

(三)突出計劃生育、綜治維穩和信訪工作,構建和諧環境。我局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主抓、計育專干負責落實的配套工作機制,積極開展計劃生育政策宣傳,結合我局實際,制定了對計生獎扶對象的4條優惠措施,做好了本單位內部和扶貧村計劃生育服務工作。我局同所屬17個局直單位簽訂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狀,同所屬門面租賃戶簽訂了責任書,并要求所屬租賃戶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搞好計育和暫住人口登記,實行責任捆綁,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機制。大力開展“禁毒禁賭”活動,把創建“無毒無賭單位”與創建“安全小區”、“文明單位”活動有機結合。同時,按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書》,制定了機關大院管理制度,確定專人搞好門衛值勤工作,組建了12人治安聯防巡邏隊。并精心組織人員,對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和各種安全隱患不定期地進行全面排查,保證了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其次,加強信訪工作力度。我局信訪工作在局黨組的領導下,堅持從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妥善處理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積極解決群眾的要求和困難。在降低越級上訪,降低重復信訪,控制集體上訪,穩定信訪老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共接待辦理群眾信訪案(事)件15起(其中:來信來訪13件、上級轉辦2件),接待群眾來訪30多人次,走訪信訪戶12戶,全部按期辦結,且辦結率和滿意率都達100%,較好地完成了我局的信訪工作任務。

總之,一年來,我局五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弘揚“敢為人先、勇于擔當、團結務實、爭創一流”的精神,抓住機遇、克服困難、奮力爭先,為的農業事業健康穩定發展不斷努力,為推進全縣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穩步發展做出新的貢獻!為我縣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安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