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期內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總結
時間:2022-11-22 10:50:24
導語:脫貧攻堅期內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切實加快我鎮扶貧攻堅步伐,確保2020年貧困戶全部脫貧,實現與全省全國同步實現小康,2014-2020年脫貧攻堅期內,我鎮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相關文件精神,按照市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統一部署安排,迅速開展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助推貧困戶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要求,主推“造血式”產業扶貧,確保貧困人口長期穩定受益。現將脫貧攻堅期內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市鎮地處東部,距市區7.5km,S105省道貫穿全境,幅員面積70.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000余畝,土壤80%屬于沙石薄土,水系屬紅巖渠、官、宋、硼尾水段。全鎮轄15個村,3個社區,224個村民小組,共24784戶50038人。2014年以來,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1251戶2085人。我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患大病和長期慢性病596人,因病致貧459戶,占比36.7%;持證殘疾人379人,因殘致貧269戶,占比21.5%;因病因殘致貧總占比58.2%。年齡分布:60歲以上1243人,占比59.6%,16歲以下97人。勞動力分布:具備普通勞動力的492人,因病殘或年老體弱勞動力947人,不具備勞動力的646人。2014年農業產業現狀:種植業以種糧食為主,養殖業以養豬為主,產業較為單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16個,全鎮有耕地54000余畝,土地流轉10800畝。
二、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情況
(一)研究安排部署情況
為確保我鎮農業產業扶貧工作任務順利開展,鎮黨委、政府下發了《2017—2020年鎮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方案》、成立《2017-2020年市級貧困村駐村農技員和農業技術巡回服務小組成員的通知》,明確了工作目標,細化了工作任務,確保工作安排部署到位。為了提高認識,做到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全力把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做好、做實,堅決如期打贏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攻堅戰,明確了責任分工,我鎮將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納入了年末綜合目標考核管理,確保形成“要求嚴格、責任落地、行動統一、合力共為”的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局面。
(二)學習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情況
2017年以來,我鎮多次組織召開了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組織集中學習了關于扶貧工作部分重要論述,鎮主要領導在會上指出,要著力強化理論武裝,在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上下更大功夫。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論述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堅定不移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嚴防松懈,保持攻堅狀態,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要求,切實做到力度不減、勁頭不松、標準不降。要嚴防急躁,務求穩扎穩打,防止和克服超越實際、急于求成的傾向,一步一步走、一針一線“繡”、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按照既定時間節點有節奏、有步驟、高質量地推進。要嚴防厭戰,堅定必勝信心,既要為基層扶貧干部鼓勁鼓勵,也要為他們減壓減負,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要著力攻克薄弱環節,在切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上下更大功夫。認真落實省市相關政策要求,把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集中火力攻堅,加快補齊短板,做到標準要嚴把,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舉措要過硬,統籌整合資源,優化工作流程,加快實施進度;解決要徹底,加強數據比對,嚴格銷號管理,確保2020年總體解決我鎮“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
(三)農技巡回小組成員、貧困村農技員和產業指導員工作開展情況
(1)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提升貧困戶致富發展農業產業水平。
根據各村的實際主導產業情況協助村上完善產業扶貧規劃,制定有切實可行的具體幫扶措施。重點走訪有勞動能力、產業需求的建檔貧困戶,準確掌握貧困戶現狀及貧困原因,為他們量身制定扶貧技術方案。2014年以來,報送信息簡報300余篇,農業產業幫扶培訓100期6000人次,巡回小組進村時間開展技術指導400余次,發放技術資料5萬余份,推廣新技術20余項,新品種30余個,建立種植示范基地2個,示范面積500畝,養殖基地2個,示范養豬2000頭,養兔20000只。建立了工作臺賬,詳細記錄了進村技術服務內容。2020年年初,農技人員入戶結合貧困戶自身產業現狀,幫助制定種養規劃,平時加強技術指導,協助農產品銷售,主要種植糧食、蔬菜、養殖雞、豬等。一年來,45戶貧困戶實現種養殖收入37萬元,通過種養殖收入,人均增收達到3000元。
(2)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流轉貧困戶土地達到980畝,5年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流轉土地租金達到200萬元,務工收入達到110萬元,同時帶動部分貧困戶發展種養殖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解決貧困人員務工和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帶動貧困戶依靠農業產業增收,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任務完成。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合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從2014年到2020年,新增種植大戶80余戶,現種植大戶達到130戶,新增養殖大戶30余戶,現養殖大戶達到116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組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貧困戶”聯合體3個,為貧困戶提供技術培訓、生產指導、產品銷售等方面服務,采取“訂單收購+溢價帶動”模式,收購貧困戶農副產品,確保貧困戶農產品不積壓,在生產、加工、銷售和管理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帶動貧困戶122人。通過與貧困戶簽訂協議,吸收貧困戶參與流轉貧困戶土地78畝,一年租金6.24萬元,貧困戶通過務工,一年務工收入達到4.34萬元,還向貧困戶提供技術服務,帶動貧困戶增收。
(3)用好項目資金,助推農業產業扶貧
為精準到戶到人,依據貧困戶勞動力現狀和資源條件,因勞動力施策,規劃到戶到人,對有種養殖條件的貧困戶,給予必要的農業生產物質支持,通過發放肥料、雞苗、豬苗、兔苗等農業生產資料,幫扶種養殖業773戶,并分村派駐農業巡回服務小組人員,加強技術指導跟進。
市級貧困村文永村利用項目資金建設光伏發電站,發電收入用于本村貧困戶生產發電,項目資金還投資華勝農業,收入用于貧困戶分紅。
三、創新工作及特色亮點
2014年以來,我鎮始終把脫貧攻堅、農業產業扶貧工作作為政治任務,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精準扶貧、因戶施策,扎實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
(一)因地制宜,集約規模發展。結合資源優勢和傳統種養習慣,確定產業發展項目,項目突出一村一品,依托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集約化規模發展,抵御市場風險。
(二)長短結合,培養脫貧能力。以培育脫貧增收產業、培訓脫貧增收和培養脫貧致富能力為根本,做到既要注重當年增收脫貧,更要注重長期致富增收。
(三)保護生態,實現綠色發展。我鎮利用獨特的生態優勢,發展生豬養殖及無公害蔬菜、水果種植,并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帶動當地120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生態種植業就近務工或土地流轉,實現穩定增收,戶均增收超過4000元。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確保扶貧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統籌兼顧。
(四)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我鎮農技巡回小組成員主要通過電話、微信、廣播等多種形式對我鎮貧困戶和種養大戶進行疫情防控和技術指導,引導種養大戶有序復工復產。以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為重點,鼓勵發展專業大戶,深入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農業輻射帶動作用。
(五)勤勞致富,自力更生脫貧。貧困戶是產業發展主體,要激發貧困戶增收的決心,堅定增收脫貧信心,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我鎮永中村7組貧困戶馮建林,原來家庭十分困難,經鎮上巡回指導小組技術指導,流轉土地215畝,種糧經作物,發展特色經營作物羊肚菌、土豆等,2017年以來,經濟純收入達到3.5萬元,提升了滿滿地幸福感,實現了幸福生活的夢想。
為進一步落實“五個一”幫扶工作,全面完成我鎮脫貧攻堅工作,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相關文件精神,農業巡回服務小組對全鎮所有產業幫扶戶進行大培訓、大消毒、大宣傳,制定一場一策防控措施。為了提高幫扶戶養殖積極性,農業巡回服務小組在幫扶戶中遴選文永村貧困戶李文興(現存欄肉雞20只,荷蘭小香豬50只、實現2018年至2020出欄荷蘭小香豬1080頭,養殖業創收致富16200元。黃正富(現存欄肉雞35只,肉兔15只、種兔12只)實現2018年至2020出欄肉兔1080只,養殖業創收致富37800元,為科技示范戶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
(六)農旅結合,助推產業扶貧。我鎮文永村,耕地面積3190畝,人口2961人,有14個村民小組,曾一度是市級貧困村,因處于紅巖渠尾水段,地勢低洼,十分缺水,村民只能依靠傳統農業生活。經黨委政府想法子,通過土地流轉,文永村從傳統模式向種植經濟觀賞作物轉變,借助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時機,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推出自主采摘、田園觀光、農家樂休閑模式,帶動周邊農戶30余戶,戶年均收入達到四、五萬元以上,如今的文永村,交通便利,環境宜人,百姓安居樂業,游客絡繹不絕。鎮農業技術巡回小組還專門傳授農技知識,教他們將產業做大做強,發展鄉村旅游,振興鄉村經濟,助力產業扶貧,讓農戶的口袋鼓起來。
四、農業產業扶貧成效
為確保幫扶成效,從貧困戶實際出發,從根本上達到“兩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們將以產業扶貧工作為抓手,加快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發展,推動糧經統籌、種養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接聯系產業發展龍頭企業,扶優育強糧油產業、設施農業和畜牧產業等特色產業,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帶動能力。重點圍繞產業扶貧,創新產業扶貧工作思路,種植結構調整發展“菜-稻-菜”模式,種養結合,農旅結合,形成了優質糧油基地、蔬菜基地、生豬、小家禽等養殖基地,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培育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土地生產效益增加,截至2020年現有1214戶2008人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8858元,其中,依靠農業產業扶貧人均增收1500元。
五、下階段工作計劃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優化農業產能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四優四化”為重點,推動工作導向的重大轉變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調整,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從實現農業生產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下一步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持續推進糧食穩定生產,守住安全底線,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走出一條糧食核心區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新路子。
二是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優質、高端、特色養殖。
三是繼續加大新型農業主體培育,強化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四是繼續做好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
五是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
- 上一篇:鎮農民工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 下一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安全風險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