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總結

時間:2022-12-24 09:24:51

導語:鄉鎮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總結

自2014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我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六個精準”到位,深入實施“五個一批”項目,在“兩不愁、三保障”村“一低五有”戶“一超六有”上下功夫,突出回頭看問題整改,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培育產業支撐,確保“四個好”目標實現。現就鎮2014年至今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鎮于2017年3月由原鄉和鄉撤并成立,位于市城東面41公里,大渡河中游東西兩岸。與姑咱鎮、時濟鄉、麥崩鄉毗鄰。轄區面積34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11米,大部分村寨分布在半高山坡。轄13個行政村,其中村和牛棚子村為貧困村,村于2017年實現貧困村摘帽,牛棚子村于2018年實現貧困村摘帽。全鎮共1004戶,4227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7戶,513人,貧困發生率為11%,2020年動態調整后為135戶497人。2014年脫貧3戶16人,2015年脫貧49戶177人,2016年脫貧16戶65人,2017年脫貧53戶204人,2018年脫貧15戶48人,2019年脫貧1戶4人。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從2013年2158元增長到2020年9929元,人均增收7771余元。截止目前,我鎮已實現全面脫貧。

二、工作成效

回顧前期工作,總的來說,我鎮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梳理成果概括起來有四個前所未有。

(一)重視程度前所未有。鎮黨委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和主體責任,明確鎮村干部崗位職責,對脫貧攻堅工作實行月督查、月調度、月問責,進一步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脫貧攻堅責任體系。

(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一是加大農村道路“黑化”、“硬化”建設力度,確保通村道路通暢和群眾出行安全,打通農村經濟“微循環”。建成了村通村水泥路3.7公里、村通村水泥路6.7公里;完成s211線連接村300米公路硬化;鄉政府到村3.4公里公路硬化;村村外道路360米硬化、入戶路1.8公里硬化;村村內主干道2.1公里,入戶路2.79公里硬化;公路改擴建工程7.2公里;村入戶公路1750米、主干道2290米硬化,修建機耕道3.8公里;完成前俄、通村公路15.5公里硬化;以水電移民開發為契機為未移民的兩個村都修建了通村公路共計10.5公里,入戶硬化路3.7公里;水堰3.2公里,并對光口溝500米通村公路進行硬化并安裝護欄。二是保障人畜飲水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新建村大堰7.5公里,維修村灌溉堰6公里,全面建成野壩村農村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完成了、、俄包、四村人口安全飲水工程4萬余米,并在全鄉范圍內進行人畜飲水管網升級改造,維修飲水池10余個。三是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促進作物穩產增收。完成了村土地噴灌450畝、俄包村土地噴灌240畝。四是將農村風貌打造建設與農村公共設施不斷完善同推進。完成了村整村風貌打造工程38戶;投入46萬元對橋升級重建。在村、村、村、村、村、村、雄居村、村新建8個村級活動室的標準化建設,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三)促增收力度前所未有。一是加大產業扶持力度,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①打造350余畝中藥材種植基地;②在全鎮范圍內大力發展花椒產業,現種植量已達到6500余畝;③保證原種植1000余畝核桃產業增收;④拓寬產業多樣化:建立仙桃基地700余畝,酸梅子基地900余畝,牡丹基地380余畝;⑤促進養殖業發展:喂養生豬150余頭、牦牛450余頭,黃牛300余頭,山羊1200余只,馬20余匹。⑥依托產業周轉金,大力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村打造青花椒烘干房,牛棚子村建立養雞場、打造水上旅游項目。二是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現金收入。堅持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切實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勞務輸出工作。積極支持轄區內企業發展,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同時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外出務工人員綜合素質。

(四)精準發力前所未有。全面落實精準再精準這個工作要求,把精準的核心放在幫老百姓算賬,通過算賬精準施策,確保真脫貧脫真貧。一是既要算清總賬,也要算清細賬。細賬蘊含著精準,所以在算清總賬之外還要弄清這些家庭的具體致貧原因。二是既要算清大賬,又要算清小賬。貧困的家庭各有各的窮根,算小賬就是針對每家每戶實際,扶貧扶到窮根上。三是既要算清收入賬,又要算清支出賬。支出賬可以準確反映入不敷出的癥結在哪,弄清造成支出性貧困的原因。四是既要算清靜態賬,又要算清動態賬。貧困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扶貧常常是動態的、反復的、長期的,所以即使脫了貧也有可能返貧,要根據貧困戶的動態變化來做好扶貧工作。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地處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以傳統的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很難形成規模,又缺乏龍頭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無競爭優勢;二是部分貧困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我鎮部分貧困戶致貧原因為因病、缺勞力,只能靠政策兜底來扶持,部分貧困戶缺乏資金、缺乏生產技能、缺乏營銷門路;三是缺少專業的技術指導;四是非貧困村基本無集體經濟收入,無法帶動貧困戶增收;五是牛棚子村搬遷安置滯后,導致“一低五有”硬件設施不達標、使用產業周轉金建立了集體合作社,但因回遷安置滯后,集體經濟見不到效益;六是野壩村16戶貧困戶新建住房因成勘院未規劃,至今未啟動建設;七是移民安置后收入來源不穩定。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進一步突出產業扶貧重點。謀化好產業發展思路,繼續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依托青花椒、重樓等重點產業清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完善“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做出“特色”。理清思路,找清致富帶頭人,推動各類到鎮到戶扶貧項目資金落地,積極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努力做到鎮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

(二)加快移民村安置建設。針對安置點建設滯后問題已反饋給市扶貧移民局、折東片區移民指揮部、大唐公司,要求加快牛棚子、野壩安置點建設工作。

(三)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防返貧致貧上下功夫。加大對我鎮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工作,積極排查可能有致貧、返貧風險的群眾,并針對其具體情況給予生活、生產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生活援助等。守住“防返貧”這條底線堅決不被突破。村鎮多與外界溝通,多對接,多找出路,打開銷售渠道,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科學合理規劃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完善產業布局,使產業達到持續增收。

(四)大力發展鄉村振興建設。以鎮村為點,推進黨建示范引領,打造全鎮示范亮點村,帶動全鎮其余各村統籌發展。一是以“黨建+產業”為抓手,結合村花椒和仙桃種植,提升該村產業經濟和鄉村旅游同步發展;二是以“黨建+培養”為方向,在村培訓培養一批生產能手,致富能手,因地制宜帶動一批產業發展滯后村,大力發展鎮農業產業,帶領廣大群眾致富增收;三是“黨建+互聯網”為平臺,利用浙江趕街、扶貧832、盒馬鮮生成都線下超市等多個線上扶貧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同時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四是以“黨建+文化”為依托,以旅游資源及人文資源為內容,拍攝一部文化宣傳片,做大廣告效應,從而帶動鎮整體產業鏈發展。

(五)建立完善激勵機制。激發貧困戶發展內生動力,幫助樹立自力更生意識,增強脫貧奔康信心。落實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明確干部幫扶職責,落實貧困戶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