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11-30 04:10:18

導語:鄉村振興局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1年以來,縣鄉村振興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關決策部署,強化工作統籌,持續加壓發力,確保了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認真學習貫徹講話精神,持續提高政治站位。

堅持把學習貫徹落實殷切囑托、歷次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有關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及省委市委關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各項決策部署,作為抓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建立學習扶貧工作論述長效機制,及時傳達學習,準確領會精神實質,結合實際謀劃推動工作。今年以來,結合黨史教育和“明責、踐諾、結果”主題作風整訓活動,召開黨組和全體會議14次,學習貫徹落實有關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全面統籌謀劃,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明確了各級責任。5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縣鄉村振興局,確定鄉村振興重點村、示范村、先行村和創建村,向1個村調整選派工作隊,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統籌安排部署,將鄉村振興納入縣委確定的“一立四振興”發展戰略,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謀劃布局、協調推進。今年以來,先后召開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座談會、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會議、全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大會,研究安排具體任務,制定工作方案。目前,以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為抓手的鄉村振興工作正按計劃有序有效推進。

(三)狠抓“兩業”發展,促進農戶穩定增收。產業發展上,按照全縣“一立四振興”總體發展戰略和“一縣三品、一品一鏈”農業產業發展思路,以烏雞、杜仲、天麻為重點,以綠色循環產業鏈打造為主線,著力打造5個產業帶,建設8個基地鎮、30個基地村。整縣摘帽后,全縣投入產業發展資金2.1億元,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特色產業附加值。12戶均發展長效產業1-2個。就業增收上,落實易地扶貧搬遷“1+7”后續扶持政策,重點加大就業扶持力度,通過中小企業發展以工代訓培訓易地搬遷勞動力280人,對接海安市14家企業招聘我縣務工人員人(其中:易地搬遷對象22人),安置無法外出就業的易地搬遷對象特設公益崗位解決就業273人,個社區工廠全面復工復產,帶動就業400余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群眾0余人。

(四)強化預警監測,認真落實動態幫扶機制。一是制定印發了《縣防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工作方案》(略脫貧辦發〔1〕8號),進一步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規范了行業部門和鎮辦監測及幫扶職責;二是制定明確行業部門防返貧監測職責,每月督促縣衛健局等個行業部門向縣鄉村振興局、鎮辦反饋部門預警信息,組織鎮村兩級第一時間入戶核實研判,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三是扎實開展防返貧監測預警幫扶工作,將今年新識別的2戶監測對象及時反饋相關行業部門和鎮辦,精準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四是常態化做好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省市防返貧監測預警平臺的日常維護和監測管理。截止目前,已按月完成脫貧戶和“兩類人群”勞動力務工、家庭收入信息的采集錄入、數據比對和動態管理等工作,核實省市及行業部門反饋預警信息1274條,今年全縣新識別脫貧不穩定戶1戶4人、邊緣易致貧戶1戶5人,已逐戶落實幫扶責任人和針對性幫扶措施,并錄入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和省、市防貧預警監測平臺進行監測管理。

(五)加強規范管理,確保扶貧項目資金資產安全運行。項目計劃安排上,今年計劃實施銜接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121個,總投資3.05億元(基礎設施項目個、投資1億元,產業發展項目71個、投資2.05億元)。目前,已安排項目銜接資金萬元(中央34萬元、市級萬元),實施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建設、農業體系建設、雨露計劃及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個,已全部開工建設。項目庫建設上,按照“三公示一公告”程序,及時更新錄入1年項目庫,共錄入項目個5.7億元,上半年已開工4個,報賬資金3580萬元。資金管理使用上,認真落實行業部門項目資金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壓實部門、鎮辦分級管理責任,加快推進0年統籌整合財政涉農項目資金實施和報賬,目前報賬支出3.41億元,支出進度占比0%;投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10戶次68.1萬元,下達貼息資金330萬元,截止6月底,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逾期率0.23%。扶貧資產管理上,對17個鎮辦扶貧資產管理運行情況開展督導考核,加快0年項目資產確權移交進度。目前,已確權移交扶貧資產2.64萬元,并督促加快項目竣工決算,全面完成項目確權移交。

(六)堅決落實“四個不摘”,持續做好駐村聯戶幫扶工作。強化駐村管理,堅持實行駐村干部考勤一日一報告、工作一月一評比、考核一年一兌現“三個一”管理機制,全縣1個駐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調整輪換到位,從派駐力量、幫扶投入、駐村時間、管理力度上做到“四個不減”。有效保證了幫扶責任不脫鉤,工作延續不斷檔。優化人才管理,堅持注重實績、注重基層的選人用人導向,激勵各級干部到基層干事創業、擔當盡責。凡新提拔的科級干部,分批次選派到基層鍛煉。目前,從脫貧攻堅一線提拔重用干部4名。

(七)全面細致排查,問題整改全部清零。“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回頭看有序推進。省市“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回頭看工作會后,我們迅速組織幫扶力量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問題整改、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等重點任務落實情況,逐村逐戶過細核查。同時,由縣紀委牽頭,組成七個督查組,對涉及的九方面重點內容進行過程性督導督查。經全面排查,全縣脫貧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穩定落實,返貧致貧風險可控,排查出的個問題已整改到位。問題整改清零。對中央對我省巡視和0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我局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判梳理,對照問題自查認領,印發責任清單,組織行業部門細化整改措施,并結合“回頭看”專項行動,統籌推進整改,目前問題整改全部清零。“回村回訪”扎實開展。把“回村回訪”活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組織各級干部扎實開展“回村回訪”活動。截止6月底,走訪群眾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商議穩定脫貧舉措63戶,集中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困難和問題個。開展政策宣講1場次、技能培訓11期。建成縣級以上文明村1個、文明鎮11個。評選脫貧明星和先進典型58人、十星級文明戶31戶、文明家庭27戶。

(八)積極對接協調,扎實開展社會扶貧工作。協作幫扶上,積極對接海安、西安灞橋區和國際港務區,認真開展東西協作和區域對口幫扶工作,去年以來,實施總投資1.02億元扶貧協作項目個,已建成36個。1至6月已向海安等地輸送勞動力人(其中脫貧戶勞動力人)。消費幫扶上,持續加大消費幫扶力度,有序開展扶貧產品認定和供應商推薦。建成消費扶貧專區3個,線上、線下專館6個,智能專柜20個,推薦扶貧產品供應商4家,認定扶貧產品1個,累計銷售額22萬元。各級幫扶單位、對口幫扶區域與我縣簽訂消費扶貧協議、采購合同份,組織購買幫銷農特產品萬元。

(九)堅持抓點示范,加緊整理精準扶貧檔案。縣委縣政府高點站位、一體謀劃,將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統籌同安排同部署,印發了《縣精準扶貧檔案管理指南》,由縣檔案局牽頭,縣扶貧辦配合,按照檔案管理“八統一”要求,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精準有效、真實準確的原則,先期在縣鎮村建立三級示范樣板,通過樣板引領帶動、現場觀摩會議輔導指導、督查督導推動等多種方式,促進各級各部門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規范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精準扶貧檔案整理歸檔工作,17個鎮辦完成電子檔案掃描、移交工作。

二、存在問題

我縣貧困基數大、底子薄,低收入群體占比高。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任務繁重。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基礎特別是農業產業基礎薄弱,生產方式、經營模式依然粗放,效率、效益不高,術技支撐能力不強。二是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缺乏,農村優秀人才、年輕力量流失嚴重。人才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突出。三是我縣山大溝深,地質結構復雜、自然災害頻發,已建成的道路、飲水等基礎設施極易因災受損,管護壓力大,鞏固提升難度大。四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素質、工作能力與鄉村振興要求還有差距,后備隊伍缺乏,村集體經濟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動和服務群眾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將在全面排查脫貧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等問題的基礎上,從嚴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工作。一是突出“鞏固”,狠抓機制完善。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快實施扶貧搬遷后續配套項目。常態化開展防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加強扶貧資產管理和基礎設施管護,確保各類資產保值增值,各項設施長效穩定運行。二是突出“拓展”,全面做好銜接。對標對表,全面銜接工作機制、政策舉措和機構隊伍。按照全縣“一區四帶八點”布局,啟動33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加快徐家坪“雙環六園兩址”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年底前建成項目一期。三是突出“增收”,多措并舉推進。同相關部門配合扎實推進“產業項目突破年”活動,加快推進與陜藥集團合作的“6331”工程,全產業鏈率先推進鳥雞、中藥材產業突破發展。堅持就業創業、主體帶動、消費幫扶、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步發力,促進更多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四是突出“治理”,增強監管實效。以創建“四好農村路”國家示范縣為抓手,鞏固提升村組路通行能力。升級改造農村水、電、訊等基礎設施。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扎實開展大教育活動,引導群眾用勤勞雙手開創美好生活。五是突出“保障”,從嚴監督執紀。緊盯中央、我省、我市關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執紀,嚴查盲目樂觀、松勁歇腳和不擔當、不落實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