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計劃

時間:2022-09-11 03:10:00

導語:農村飲水安全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飲水安全計劃

農村飲水安全現狀

(一)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普及程度

經**年農村飲水現狀調查評估統計,**年底**總人口1719.10萬人(不含兵團),其中農村人口1115.71萬人,占總人口的64.9%。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衛生部《關于印發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的通知》(水農[**]547號)的規定,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分“安全”和“基本安全”兩個檔次,評價內容為供水水質、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四項指標,四項指標中有一項指標低于“基本安全”最低值,視為“不安全”。統計到**年底,全區農村總人口1115.71萬人中達到“飲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為541.26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49%,“飲水不安全”人口574.45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51%。

在“飲水不安全”的574.45萬人中,飲用水質不達標的人口398.98萬人,占69%(其中:飲用氟超標93.54萬人,占16%;砷超標7.75萬人,占1%;苦咸水147.92萬人,占26%;未經處理的Ⅳ類及超Ⅳ類地表水的有38.95萬人,占7%;細菌學指標超標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的有65.24萬人,占11%;污染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的有18.67萬人,占3%;其他飲水水質問題的有26.91萬人,占5%);飲用水量不達標的有37.11萬人,占6%;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的有100.8萬人,占17.55%;水源保證率不達標的有37.56萬人,占6.54%。。

(二)農村供水設施情況

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況

截止到**年底,**已建成并正常運行的集中供水工程有3087處,日供水能力64.41萬m3,受益人口694.07萬人。其中,供水到戶633.96萬人,占供水受益人口的91.34%,供水到點受益人口60.11萬人,供水受益人口的9%。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況

**分散式供水工程按供水方式分有設施供水和無設施供水兩種。有設施供水是指一戶或幾戶為單元,用井(手壓井、筒井、曼蘇爾井、大口井)、引泉等設施供水;無設施是指直接取用澇壩水、河水、渠水、坎兒井水、泉水等。**分散式供水總人口421.63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38%,其中有供水設施人口167.12萬人,占分散式供水人口的40%;無供水設施飲水人口254.52萬人,占分散式供水人口的60%。

二**以來農村飲水工作成就

(一)**期間飲水解困、氟砷改水、飲水安全項目完成情況

截止**年底,**共計完成總投資66858萬元,其中:國家專項45800萬元,地方配套21058萬元。建成水廠579座,鋪設供水管道21059公里,解決了1512個村230.47萬人的飲水困難及氟砷等超標水問題。其中:一期飲水解困完成總投資34386萬元,國家專項22900萬元,地方配套11486萬元(含抗旱應急500萬元,5.09萬人),建成水廠296座,鋪設供水管道10290公里,解決了120.27萬人;二期飲水解困完成總投資14775萬元,國家專項9600萬元,地方配套5175萬元,建成水廠170座,鋪設供水管道3397公里,解決了48.21萬人;氟砷改水完成總投資17697萬元,國家專項13300萬元,地方配套4397萬元,建成水廠114座,鋪設供水管道5418公里,解決了61.99萬人的改水問題。還有19.05萬人在**年年底已全部完成。

(二)**~**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情況

**~**年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程要解決遍布全疆14個地州和自治區6個直屬農林牧場共50.2萬人的飲水問題,其中氟超標31.45萬人,砷超標8.98萬人,苦咸水3.97萬人,缺水5.8萬人。共計投資19076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2048萬元,地方自籌7028萬元。

(三)**期人畜飲水完成的主要工作

飲水解困工程實施的五年是我區解決農村飲水困難歷史上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規模最大、工作最扎實、效果最好的五年,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使我區的農牧民真正得到了實惠,深受廣大農牧民的歡迎,取得了“小工程、大政德”的政治效果,也是我區農村水利工作的一個里程碑。

1、調整領導機構,簽訂責任狀

**年3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又對原改水防病領導小組成員及辦事機構進行調整,將“自治區改水防病工作領導小組”改為“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2、做好前期工作,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貫徹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水利部有關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困難的文件精神,水利廳會同計委、衛生廳于2001、2002年初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相繼編制完成了《**農村人畜飲水及氟砷改水工程建設**規劃》、《**實施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治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可研報告》,并獲得了國家計委、水利部的批準。同時完成了《**農村飲水解困一期工程規劃名冊》。**年4~5月編制完成了《**農村飲水現狀調查評估報告》、**年8~11月編制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全部通過了水利部的審查。

3、制定管理辦法,指導工程建設

根據國家計委、水利部制定的《農村人畜飲水項目建設管理辦法》,自治區制定了《**農村人畜飲水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在此基礎上,自治區計委、水利廳、財政廳于2002年7月制定下發了《**維吾爾自治區**期間農村人畜飲水項目建設及資金管理辦法》,同時組織專家編制完成了《**人畜飲水工程初步設計編制綱要》,用于指導各地、州、市的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為進一步指導全區農村的飲水安全工作,自治區計委、水利廳、衛生廳、教育廳于**年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工作的意見》。

4、組織政府采購,確保物資質量

為防止假冒偽劣產品進入改水工程,確保物資價格合理、質量可靠,2002年6月份由水利廳改水辦會同區計委、財政廳以及各地、州(市)水利、計委、組成招標委員會,依據《招標投標法》對2000~2002年所需UPVC管材進行了公開招標。對所需的改水機電設備、PE管材等材料,委托各地、州、市進行了公開招標。

5、加快科技成果引進轉化與推廣工作

引水安全工作多年來一直比較注重科技成果的引進、轉化與推廣。根據科技成果的使用條件和適用范圍,結合我區農村改水工作的實際,先后引進:一是利用分層取水鑿井工藝技術尋找低氟水;二是采用復配混凝土新工藝技術降氟;三是為取代傳統水塔,采用變頻調速恒壓給水技術;四是引進和改進深井手動泵技術,解決居住分散無電區的人畜飲水問題,利用“牧區自流井技術”發明專利,解決了牧區春秋缺水和無水草場的人畜飲水問題;五是利用聚氨酯材料解決高寒區供水管道凍脹問題。自治區改水辦主持研究的課題《**改水技術與綜合效益研究》2000年獲自治區科技成果三等獎;《牧區自流井技術推廣》獲2002年自治區科技成果三等獎。

6、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我區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已經形成了20多億元的固定資產,為了管好已建工程,自治區人民政府要求農村飲水工程均由水利部門管理,縣(市)水利局成立農村供水總站(公司),負責全縣(市)農村水廠的運行管理,對每個工程的技術資料都要整理歸檔,專人管理。為了提高管理人員素質,水利廳改水辦歷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地狠抓人員培訓工作,到目前為止,已舉辦區級農村水廠管理人員培訓班十四期,培訓人員1000余人。

7、組織工程驗收,檢查工程質量

多年來對十三個地、州、市的農村人畜飲水工程進行了驗收,總體來講,大部分地、州、市都能按照國家及自治區的規定,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建設任務。

8、認真抓好水廠的運行管理工作

為了加強農村水廠運行管理工作,采取了許多強化管理措施。一是制定了水源管理、供水、水質管理等13項配套制度;二是典型引路,以點帶面,促進水廠運行管理工作。**期間多次派出工作組對部分地、州和縣(市)農牧區人畜飲水工作進行調研。2001年通過調研確定了伊寧縣、托克遜縣、疏附縣為全疆農村水廠運行管理示范縣,并于2002年9月分北、東、南疆三片召開了農村水廠運行管理現場會。大力推廣三縣通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出的一套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管理經驗。

9、制定落實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優惠政策

由于人畜飲水工程大部分分布在貧困地區,所以人畜飲水工程實際上也是一項扶貧工程,為此自治區人民政府專門出臺了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工程用地實行無償劃撥;工程用電執行農電價格;免收電力增容費;地礦部門對工程所需的有關資料予以免費提供;以及減免工程建設各種稅費等。

三**時期農村飲水安全的主要發展目標和建設任務

(一)主要發展目標

本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不同的地形、飲水安全類別,采取合理的工程技術措施。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使農民可持續獲得安全飲用水。一是要從水量、水質、當前、長遠等方面,合理利用水源,保證水源的可持續性;二是要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和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確定工程建設標準,確保工程的可持續性;三是保證工程運行管理和維護的可持續性。

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根據當地的發展要求、可能的投資能力,對**農村飲水不安全的574.45萬人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即考慮十年內解決全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同時在**期間重點考慮氟、砷超標的問題,主要是飲用水中氟大于2mg/L、砷大于0.05mg/L和苦咸水(溶解性總固體>2/L)的飲水問題。本次**規劃中的飲水不安全人口與**已解決人口沒有重復,工程處數也與原有的集中供水處數沒有重復,即全部為新解決的飲水不安全人口和新增工程處數。

對**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提出并啟動的“牧民定居”、“生態移民”和“抗震安居”工程,這三部分農牧民的飲水問題要統籌、協調考慮,由于政府的規劃還沒有出來,因此,本次規劃只把這些作為問題提出來,具體的解決辦法需要下一步工作來進行。

本次規劃**期間要解決全疆14個地州和自治區6個直屬農林牧場的357.10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其中:氟超標70.11萬人;砷超標7.75萬人;苦咸水90.62萬人;未經處理的Ⅳ類及超Ⅳ類地表水59.55萬人;飲用細菌學指標超標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18.90萬人;飲用污染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3.83萬人;其他飲水水質問題25.22萬人;水量不達標4.79萬人;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72.68萬人;水源保證率不達標3.65萬人。

在所解決的357.10萬人中,包括2666所學校(其中:中學380所、小學2286所)的師生843770人(其中:教師59024人,學生784746人),覆蓋較少民族人數27739人(其中:俄羅斯族4054人、塔吉克族11941人、烏孜別克族8065人、塔塔爾族3679人)。

(二)工程建設任務

**農村飲水工程的特點是點多、面廣、線長,工程相對復雜,工程類型與地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水資源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條件既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性,又有相似的共性。綜合考慮行政區劃、飲水安全問題類型及分布、經濟條件、水資源條件、地形條件等因素,按照“以行政區界為主,歸納相似性,區別差異性”的原則提出具有**特色的農村飲水安全規劃按照3大區、6個片進行布局。

在**期間,全疆需解決357.10萬人的飲用水不安全問題,其中,解決:氟超標70.11萬人,砷超標7.75萬人,苦咸水90.62萬人,未經處理的Ⅳ類及超Ⅳ類地表水59.55萬人,飲用細菌學指標超標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18.90萬人,飲用污染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3.83萬人,其他飲水水質問題25.22萬人,水量不達標4.79萬人,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72.68萬人,水源保證率不達標3.65萬人。

計劃修建各種供水工程2882處,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1171處,分散式供水工程1711處。其中:

除氟砷工程142處,解決人數77.87萬人,新增供水能力7.787萬m3/d。

除鹽工程229處,解決人數90.62萬人,新增供水能力9.062萬m3/d。

解決其他飲水安全問題(未經處理的Ⅳ類及超Ⅳ類地表水、細菌超標嚴重、飲用污染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其他飲水水質、水量不達標、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水源保證率不達標)工程800處,解決人數188.61萬人,新增供水能力18.86萬m3/d。

按照工程類型,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171處,解決349.83萬人。其中:地表水加壓11處,解決3.60萬人;地表水自壓123處,解決66.27萬人;引泉重力式供水179處,解決21.60萬人;打井加壓405處,解決104.93萬人;截潛工程59處,解決23.27萬人;管網延伸216處,解決46.49萬人;新打機井加管網延伸130處,解決70.79萬人;接城市管網20處,解決8.42萬人;老水廠聯網擴建5處,解決1.16萬人;除氟或除鹽設備工程23處,解決3.31萬人。修建分散式供水工程1711處,解決7.26萬人,其中,曼蘇爾井551眼,解決2.28萬人;大口井183眼,解決2.04萬人;手動泵977眼,解決2.94萬人。

規劃按片區分:

北疆區:解決126.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設集中供水工程456處,解決122.07萬人;建設分散式供水工程638處,解決4.42萬人。

東疆區:解決23.3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設集中供水工程125處,解決23.02萬人;建設分散式供水工程43處,解決0.3萬人。

南疆區:解決194.9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設集中供水工程512處,解決192.44萬人;建設分散式供水工程1004處,解決2.54萬人。

區直農林牧場:解決12.3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設集中供水工程78處和分散式供水工程26處,解決12.30萬人。

四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規劃總投資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共解決357.1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總投資為15.39億元。其中:

1、北疆區

規劃總投資5.85億元,解決人數126.50萬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456處,分散供水工程638處。

2、東疆區

規劃總投資1.05億元,解決人數23.31萬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25處,分散供水工程43處。

3、南疆區

規劃總投資7.89億元,解決人數194.98萬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512處,分散供水工程1004處。

4、自治區直屬農林牧場

規劃總投資0.58億元,解決人數12.30萬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78處,分散供水工程26處。

(二)資金籌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435號令〈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七條:國家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需要民族自治地方承擔配套資金的,適當降低配套資金的比例。民族自治地方的國家扶貧重點縣和財政困難縣確實無力負擔的,免除配套資金。

根據國家的這種政策,按照中央、地方、群眾共同負擔,困難大的多補、困難小的少補原則,同時充分考慮到國家的資金能力,地方能出資的盡量出資。本次資金籌措方案分為兩種:30個貧困縣(國家級27個,自治區級3個,)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國家投資為80%~100%,地方投資20%~0%(其中和田地區國投100%;克州國投90%,地方配套10%;其余貧困縣國投80%,地方配套20%);其余縣市國家投資65%,地方配套35%。

根據資金籌措方案,在15.39億元的總投資中,申請國家投資11.33億元,我區配套資金4.06億元。在我區配套的4.06億元資金中,自治區配套1.2億元,地(州、市)縣配套1.2億元,群眾集資投勞1.66億元。

五社會經濟效益

**地處祖國西北邊陲,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外蒙等多個國家接壤,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保持社會穩定是全省首要的政治任務。**是一個農牧業省區,經濟欠發達,廣大農牧民的生活水平低于國家、自治區平均水平,一些偏遠山區的農牧民還處在貧困線上,飲水問題關系到農牧民群眾身體健康,是農牧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總書記在視察**時曾深刻指出,只有邊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高于周邊國家,才能保持邊疆穩定。因此,我區的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不僅是一項公益事業,更是一件保持全區政治穩定、鞏固邊防的大事。

農村飲水工程的實施,直接改善了廣大農牧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結束了歷史以來飲用溝渠、澇壩水的歷史,稱這是共產黨給廣大農牧民送來的幸福水。人飲解困工程不僅改善了農牧民的飲水條件,提高農牧民的身體素質,而且對穩定人心、穩定社會、增進邊疆民族團結與進步,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和非法宗教活動,鞏固邊防,促進邊疆社會繁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廣大農牧民從內心深處感謝黨中央的關懷,加深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為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創造有利條件,為農村經濟建設、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做出貢獻。此外,本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改善**農村飲水規劃的現狀,提高農村供水的規模和標準,對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農牧民收入發揮了積極作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體現。

六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是當前農村最緊迫、最實際的問題,已成為廣大農牧民衡量各級黨政領導是否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要確保工程規劃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相應的保障系統。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根據規劃提出的建設內容、目標和工程分布特點,建立健全自治區、地區(州、市)、縣(市)分級監督管理、組織實施的管理體系與運作模式。

(二)多渠道籌措資金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投資大、回收期長、收益較低的特點。因此,要從**農村現實情況出發,引入市場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多元化長效的投入機制。

(三)做好前期工作,加強項目管理

1、充分做好前期工作

2、加強項目管理

3、加強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推廣

4、加大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