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工作總結計劃
時間:2022-10-24 10:20:00
導語:仲裁工作總結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仲裁,來源于古羅馬的契約理論,“仲”表示地位居中,“裁”表示衡量、判斷,從法律意義上講“仲裁”即由地位居中的人對爭議事項公正地做出判斷和結論,即居中公斷之意。我國《仲裁法》于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1995年9月1日起實施。仲裁法頒布與實施是中國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標志,是社會文明的標志。我國仲裁法跨越了巨大的歷史空間,將一種全新的仲裁理念,仲裁形式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充分發揮著仲裁的特點和優勢。其主要表現在一是仲裁法律制度的和諧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合作,也離不開競爭,并以和諧促發展。因此,仲裁在糾紛的解決方式上,努力營造兼容與親和的氛圍,變對抗為協商,尋求雙方當事人利益的平衡點,合情、合理、合法、平和的處理糾紛,既平息了糾紛又促進了合作。二是仲裁法律制度的效率性、經濟性。眾所周知,我國民事訴訟法實行二審終審制,冗長的判案時間對于急于解決糾紛的當事人而言,是一種苦難。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仲裁實行的是一裁終局制度,簡便的程序,快捷的裁決時間(審限4個月)和訴訟判決相同的法律效力,給當事人提供了最有效率的便捷,同時對于“時間就是金錢”的現代社會,仲裁作為一種快速解決爭議的方式,更具有經濟性。三是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和自主性。我國《仲裁法》第4條規定:“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由此可見,仲裁請求出于當事人的自愿,而非一廂情愿,且從仲裁方式的選定,仲裁員的選擇,都由當事人決定,在仲裁過程中切實做到“自主選擇、自主決策、自主行為、自主負責”。集中體現了人性化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原則,且仲裁在審理方式上比較融洽,被訴方和申訴方距離感較少,這樣減少可產生的對立情緒,使當事人能夠理性的對待仲裁結果,使訴訟維權變成了一種再造和諧。
一、我市仲裁發展歷程
**仲裁委員會于1998年3月建立。設秘書處為仲裁委的日常辦事機構,成立之初聘任仲裁員29名,目前增至98名。自建立以來,**仲裁委員會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全會精神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法制辦、省法制辦的工作指導方針,忠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以化解經濟糾紛、服務市場發展、彰顯司法公正、追求社會效益為己任,加強仲裁法制度宣傳,及時有效的處理市場經濟中發生的各類民商事經濟糾紛。為保障**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生活和諧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一)我市仲裁案件數量呈持續發展勢頭
2003年至目前為止,我市仲裁機構共受各類民商事糾紛案件128件。涉及標的金額3984.64萬元,其中2003年全年共受理案件28件,涉及標的金額554.3萬元;2004年全年共受理案件30件,涉案標的949.34;2005年全年共受理案件30件,涉案標的1161萬元;2006年截止目前,共受理各類案件40件,涉案標的1320萬元。年受案數首次突破了40件大關。在已審結的122件案件中,裁決53件,調解62件,撤案7件。調解率達到51%。
(二)我市仲裁法律制度宣傳成效明顯,仲裁影響面逐步擴大
我市仲裁機構自成立以來,始終將仲裁法律制度宣傳作為仲裁工作開展的重頭戲,在做好日常案件受理、審理、裁決、調解的基礎上大力開展仲裁法律制度的宣傳工作。一是通過在**日報、**晚報、**法治網上等媒體刊登仲裁宣傳文章和資料,對仲裁制度的依法、公正、便捷、高效、保密、調解性的特點和其權威性進行介紹和宣傳,擴大了仲裁工作的社會影響面;二是深入基層、深入企業,主動走訪。近三年來,共走訪各類大中型企業60余家,分發宣傳資料4000余份,積極與企業領導、法律顧問懇談,提供法律咨詢,介紹仲裁法律制度并多次走訪海事、港務、漁業等有關單位,宣傳利用仲裁“簡、便、快”的特點處理各類海(漁)事糾紛的優越性。三是積極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進一步規范具有仲裁條款的各類合同示范文本。2006年10月,在仲裁機構的協調下,由市法制辦和市工商行政部門聯合召開了全市中介行業合同監管研討會,要求嚴格按照國辦發[1996]22號文件精神和舟政辦[2005]101號文件精神抓好中介合同的監管、備案工作和仲裁法律制度宣傳工作,加強中介行業的合同文本規范;五是2005年創刊《**仲裁》并向全市各市屬單位、仲裁員、各律師事務所等有關部門免費贈閱。總之,通過幾年來的努力,仲裁法已逐步融入我市的市場經濟發展中,逐步成為我市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載體和構成要件,逐漸成為支撐社會服務體系及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強化規范管理,努力提高仲裁案件的審理質量和辦案效率
一是完善仲裁案件審理措施,要求仲裁庭認真負責審理每起案件,不偏不倚,公正裁決。尤其是對群眾性群體案件加強協調,力求同類案件采用同一裁量原則,以維護裁決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堅持重大疑難案件的討論制度,對于仲裁庭意見不一致,爭議較大,案情復雜的案件提交專家討論,以免錯案。同時積極開展對結案期限將至案件的提醒和催辦工作,避免久拖不決。二是為確保日益增長的仲裁案件的審理質量,投入較大力量,對仲裁員進行調整,著力打建一支業務能力強、職業道德素養高,能適應當前仲裁工作發展形勢所需的仲裁員隊伍。以高標準的選聘條件、嚴格的選聘程序、合理的專業分布,把社會聲望高、業務能力強、公道正派的人選入到本委的仲裁員隊伍中來,并通過仲裁員公正聲明的簽定,約束仲裁員的行為。三是大力發揮仲裁公益效能,加強對消費爭議仲裁工作的管理。針對消費爭議仲裁案件程序欠缺規范,部分消費爭議仲裁受案人員的專業能力有待于提高,多次對消費爭議仲裁中心的同志進行指導,并共同探討制定了消費爭議仲裁案件管理辦法,修改了《消費爭議仲裁規則》的部分條款,進一步規范了消費爭議仲裁案件的受理、調解和裁決等仲裁程序,并于2006年3月份組織消費爭議仲裁人員對《消費爭議仲裁規則》進行了集中學習,使消費爭議仲裁人員的受理、調解、裁決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也顯著增強。
(四)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
一是根據東南片區2006年仲裁發展工作的安排,于2006年5月份參加了在南昌召開的東南片區仲裁區域合作成員第二次全體會議。與片區的其他仲裁委員會,相互交流、探討仲裁發展思路,并就如何加強仲裁委與仲裁員之間的聯系,如何應對當前仲裁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撰寫了詳細的交流體會報告,為今后仲裁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指明了道路。二是根據全國2006年度仲裁發展工作的安排,于2006年10月參加了在蘭州召開的全國仲裁工作會議。在會期間和其他兄弟仲裁委一起對2007年全國仲裁法的修改、仲裁事業發展方向和國家對仲裁發展的政策支持以及仲裁機構的規范建設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為發展好今后的仲裁事業作好參謀。
二、“十一五”期間我市仲裁發展思路
“十一五”期間,隨著我市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體制改革的深入,整個社會將進入各種矛盾多發階段.為此,尋求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將成為我市“十一五”期間各項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為此,我市仲裁機構將堅持“政府推動、服務為本、融入市場、艱苦創業、依法仲裁、以信樹威”的要求,加快我市仲裁發展步伐,充分發揮仲裁“簡、便、快”的優勢,穩妥快速的處理各類經濟糾紛,為建設“和諧**”和“法治**”保駕護航。
(一)樹立現代化仲裁理念,著力**仲裁特色文化建設
樹立現代化的仲裁理念,就是指仲裁的發展意識、方法、手段要與市場經濟相適應,并以此理念推動自身的改革,充分發揮仲裁便利、快捷、高效、一裁終局的優勢,努力與國際接軌。在“十一五”期間,根據**經濟建設中心和產業動向,著力發展海事(漁事)仲裁,努力做好“?!弊治恼?。同時在仲裁工作中推廣獨立公正、推崇效益、意思自治等仲裁理念,增強仲裁員及仲裁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凝聚力,用文化的力量推動仲裁機構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
(二)、強化仲裁服務,挖掘仲裁的社會功能
“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和“十一五”期間各項工作開展的宗旨,其關鍵就在于“轉型”,講服務。要將社會創建成為人人講服務,事事講和諧的服務型社會。仲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現代社會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仲裁過程的服務化,服務內容的市場化是仲裁的必然選擇。拓展服務空間,提高服務質量是仲裁事業永恒的主題。當事人約定的仲裁實質是在約定一種服務。充分認識仲裁的這一本質特性,切實強化仲裁服務。從當事人最急、最盼、最憂、最怨之處做起,想當事人之所想,急當事人之所急,努力做到程序公正、結果公平、過程便捷、服務上乘,使當事人在仲裁維權之中,不僅感知法律的公正與神圣,而且體味到一份熱誠與尊重,使法律使用不再冰冷無情,而變得更具人性化。繼續加強挖掘仲裁應用范疇、應用深度和應用方式。不斷擴大仲裁的社會需求和社會覆蓋面,使其能惠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發揮專業化的優勢,確立專業權威地位。同時致力于仲裁效益公正的研究,使仲裁的意思自治發揮到極致,體現出更大的靈活性,提高當事人的滿意率。
(三)繼續推廣仲裁法律制度,加強清理舊式合同文本
推廣仲裁法律制度和清理舊式合同文本是仲裁法的基本要求和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為此,在“十一五”期間,將繼續爭取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橫向聯系,努力為仲裁法律制度的全面推廣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繼續加強與法制辦等有關部門的工作聯系,加強對清理無仲裁條款格式合同文本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積極落實國辦發[1996]22號文件和舟政辦[2005]101號文件的要求,在全市范圍內抓好推行、規范格式合同示范文本工作。
(四)以仲裁二次創業為契機,加強我市仲裁機構內部規范化建設
以仲裁二次創業為契機,積極貫徹落實“發展仲裁事業,推行仲裁法律制度是根本,融入市場經濟是關鍵”的指導方針,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認真落實蘭州會議、東南片區仲裁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規范化建設這一基礎工作,加強仲裁員、秘書處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管理工作。鼓勵仲裁員為仲裁委的發展獻技獻策,適時召開仲裁員交流會,邀請部分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授課,不斷提高仲裁員的庭審技巧和專業能力。
- 上一篇:市委全委擴大會議講話
- 下一篇:海洋旅游產業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