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

時間:2022-10-28 03:18:00

導語:人口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口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

為切實加強我省人口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全省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形勢

(一)“十五”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全省低生育水平穩定,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10‰和3‰以內,計劃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只生一個孩子的婦女占已婚育齡婦女的71.53%。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育齡群眾普遍享有較好的避孕節育全程服務和生殖保健服務,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得到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入依法管理的新階段,“十五”規劃的主要發展目標順利實現。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的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為“十一五”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十一五”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笆晃濉睍r期是“全面達小康、建設新*”的關鍵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我省人口基數大、密度高,部分地區群眾的生育觀念與現行生育政策還有較大差距,政策內生育率逐步上升,人口增長還將持續相當一段時期,2010年左右將進入第四次生育高峰期,穩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務仍然艱巨;出生人口素質和育齡群眾生殖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流入人口不斷增加,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人口和計劃生育調控機制和保障體系還不健全,計劃生育機構和隊伍建設相對滯后。人口問題是制約我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關鍵因素。各地各部門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長期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堅持不懈地做好新時期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二、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圍繞穩定低生育水平,以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新任務,切實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宏觀調控和綜合治理,全面提升人口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實現“兩個率先”、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二)工作目標。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左右,計劃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出生人口性別比趨向正常,育齡群眾普遍享有良好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務,新型婚育觀念和生育文化基本形成,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逐步完善,在全國率先建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率先建立計劃生育服務新體系。

(三)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協調。把人口問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強宏觀調控,綜合利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實行教育、管理、服務和利益導向機制有機結合,推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深入開展。

——堅持改革創新。深化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推動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能力創新、載體創新,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

——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滿意度。

——堅持分類指導。蘇南地區率先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蘇中地區加快實現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兩個轉變,蘇北地區形成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效機制,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依法行政,實現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法治化

1、建立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制體系。堅持長期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研究,制定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地方法規規章,協調和推動社會各領域制定有利于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政策規定。

7、全面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深入貫徹《人口和計劃生育法》、《*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推動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嚴格履行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定職責。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深入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制宣傳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各級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主體合法、權責明確、程序嚴密、行為規范、制度健全、監督有效的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執法體制。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執法監督和行政監督,堅決執行人口和計劃生育群眾工作“八項紀律”,建立嚴格的行政執法過錯追究制度,嚴肅查處違法行政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合法權益。全面推行人口和計劃生育政務公開,開展便民維權活動,打造“陽光計生”。強化依法管理,對違法生育的一律法征收社會撫養費,對影響惡劣的可運用社會曝光、個人不良記錄等手段予以揭露,是黨員、干部的依法依紀從嚴懲處。認真貫徹《國務院信訪條例》和《*省信訪條例》,建立健全計劃生育信訪目標責任制,率先建立依法信訪工作長效機制。

3、進一步完善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健全村黨組織領導、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認真落實計劃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各項措施,進一步搞好村務公開,增強村級計劃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建立完善“屬地管理、單位負責、居民自治、社區服務”的城區計劃生育工作機制,落實法定代表人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不斷提高社區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服務水平。

(二)強化利益導向,建立有利于計劃生育的社會保障體系

1、加大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力度。全面推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建立資格確認、資金管理、資金發放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每一位符合條件的對象按時足額領取獎勵扶助金。將政府資助和社會捐助相結合,在省、市、縣各級建立人口和計劃生育公益金制度,對因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和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等造成的困難家庭進行扶助。落實并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的各項獎勵優惠政策,讓實行計劃生育的群眾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堅持把計劃生育政策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體現對實行計劃生育家庭優先優惠的原則,把落實計劃生育政策與建立完善城鎮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社會福利等制度相結合,與農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統籌等制度相結合,解除實行計劃生育群眾的后顧之憂。

(三)建設新型生育文化,大力促進生育文明

1、深化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繼續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等活動,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普及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等科學知識,增強全社會的國情意識、人口意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建立大聯合、大宣傳、出精品的宣傳教育新格局,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傳媒,廣泛開展全民性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人口與計劃生育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加強人口理論的學習和宣傳。各級黨校人口理論教育規范化、制度化,黨政領導人口理論學習普及率達90%以上。中等以上學校普遍開展人口國情、基本國策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在校學生接受教育普及率達90%以上。

12、積極推進新型生育文化建設。加強新型生育文化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和*特色的生育文化建設指標體系。建好全國生育文化示范市,在全省建設一批新型生育文化示范點,充分發揮其典型引導作用。加強生育文化設施建設,開展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群眾性生育文化建設活動,建成一批具有較高生育文化品位的活動基地。

(四)完善服務網絡,不斷提高計劃生育服務水平

1、創新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實施“世代服務”機構建設行動計劃。按照“公共投入、品牌管理、依法執業、按需服務”的要求,逐步把市、縣和中心鄉鎮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建設成“世代服務”機構,充分發揮宣傳教育、技術服務、藥具發放、人員培訓、信息咨詢作用。嚴格實行技術服務機構執業許可的準入制度,構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技術質量標準體系和績效評估體系。以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網絡為依托,以“告知、預約、服務、篩查、轉診、回訪”的服務鏈為紐帶,以免費技術服務為基礎,建立各級服務網絡之間聯動的運行機制,提升裝備水平和服務能力,提供便捷化、多樣化、個性化服務,讓人民群眾滿意。

2、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堅持公共型服務,實施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行動計劃,在確保為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婦免費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基礎上,積極開展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倡導型、特需型服務。推進知情選擇和隨訪服務標準化建設,應用與推廣避孕節育新技術新方法,促進生殖道感染、艾滋病防治和社區干預、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男性生殖健康、不孕不育篩查轉診等工作。建立健全出生缺陷孕前預防機制。完善避孕藥具不良反應、不良事件報告機制和生殖健康相關指標監測體系,構建人口與生殖健康信息平臺。探索建立生殖系統高發腫瘤的預防機制和社會干預體系。

(五)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建立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管理和評估機制

1、實行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統計制度。逐步建立全面及時反映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人口數量、質量、結構、分布以及相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狀況的綜合指標體系。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和動態監測制度,完善集定期報告、專項調查、工作記錄、信息共享、綜合分析為一體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16、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實施“數字人口”信息系統建設工程。依托國家及省電子政務統一網絡平臺,以建設省級人口宏觀管理與決策系統為龍頭,建成全省“數字人口”信息系統。建立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及與相關部門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進一步開發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各項重點業務應用系統,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公眾信息網,建成以人口宏觀信息和育齡婦女個案信息、業務工作管理和服務信息為主體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數據庫,形成人口和計劃生育評估、決策支持和公共服務等信息化應用體系,

(六)推進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1、建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長效機制。實施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與決策支持工程。形成以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為主,相關部門、學術團體和研究機構開展人口戰略研究的協作機制。深入開展影響我省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大人口問題,以及人口和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研究,加強對影響人們生育、遷移與流動等行為以及影響人口安全等方面重大問題的研究,提出人口發展的戰略措施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建議。

2、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實施出生缺陷干預行動計劃,加強出生缺陷干預能力建設。建立出生缺陷干預體系,重點做好出生缺陷一級預防的宣傳倡導工作,普及預防出生缺陷科學知識,加強婚育咨詢和營養指導,倡導科學婚檢,進行優生項目檢測和風疹疫苗的接種,降低可以預防的多發性出生缺陷發生率,實現從產前-圍產期保健預防模式向孕前-圍孕期預防模式的轉變。

3、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建立黨政負責、部門配合、群眾參與的標本兼治工作機制,加強綜合治理的過程評估和責任考核。貫徹實施省人大常委會《關于禁止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決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實行專項督查,堅決制止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的行為,依法嚴厲打擊販賣、殘害、遺棄女嬰的違法犯罪行為。廣泛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倡導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社會新風,強化有利于女孩及計劃生育女兒戶的利益導向機制。加強孕情監測和孕期服務,建立出生性別、引產登記報告和分析評估制度。繼續對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偏高的地區實行省重點管理,開展專項治理活動。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勢頭,并逐步使性別比趨向正常。

4、改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實施流動人口維權行動計劃。修訂《*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暫行規定》。深化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制改革,逐步消除二元結構的體制障礙,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優質服務”的要求,加快建立以現居住地管理為主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機制,實行以流入地為主的目標管理雙向考核,切實維護流動人口實行計劃生育的合法權益。在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落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機構、人員。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納入現居住地人口基數,由現居住地財政予以安排。確保流動人口享有國家規定的免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并逐步開展生殖健康等服務。加快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交換平臺建設,強化社區流動人口登記制度,實現流動人口信息適時變動、異地查詢和跟蹤管理。相關部門為流動人口辦理經商、務工、運輸、購房、租房、社會保障等手續時,應與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密切配合、互通信息。

四、保障措施

(一)增強對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的調控能力

1、建立健全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策與調控機制。各級黨委、政府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將人口發展戰略和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將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納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切實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級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每年聽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專題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制約人口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納入重大事項督查范圍,各省轄市黨委和政府每年將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情況向省委、省政府做專題報告。

2、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領導機構和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的作用,建立黨委、政府領導下的部門協調機制,為各種社會力量參與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搭建平臺,真正形成黨政領導、部門指導、各方配合、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自覺履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職責,及時進行工作部署、監督檢查、考核評估,形成綜合治理的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機關、企事業、社會團體法定代表人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在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中的生力軍作用。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按照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督促、推動各部門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和目標任務。

3、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各級黨委、政府將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采取簽訂責任書等措施,對黨政部門、責任部門、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分別進行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實施黨政主要領導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任期考核、晉升考核、責任追究制度。把領導干部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責任制的情況作為衡量政績、獎懲任用的重要內容。開展人口協調發展先進縣(市、區)創建活動,強化以人為本、依法維權和服務群眾的工作導向,推動人口和計劃生育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

(二)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公共財政投入機制

1、加大對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的公共投入。各級政府要按照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建立穩定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人口和計劃生育財政投入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確保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獎勵優惠措施、計劃生育基本項目免費服務、縣鄉技術服務機構基本建設和隊伍建設、計劃生育經常性工作等經費的投入。各級財政要逐年增加對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的投入,“十一五”期末達到人均30元。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向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投入。

2、加強對人口和計劃生育經費的管理。根據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嚴格人口和計劃生育經費管理和監督檢查,研究制定規范的經費支出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制定《*省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依法征收社會撫養費,嚴肅查處獎勵優惠資金發放和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使用中的違法違紀行為。

(三)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職業化的干部隊伍

1、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員準入、選拔任用、引進培養、人才激勵、人才培養、交流退出、干部監督機制,努力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結構合理、精干高效,適應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需要的干部隊伍。探索建立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崗位績效評估機制,全面推行事業單位聘用制,強化崗位管理。在農村綜合配套改革中,確保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機構和人員穩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從事公益服務,經費由財政保障。鄉(鎮)根據人口規模按比例配備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人員。采取縣管、鄉聘、村用的方式,按照年齡一般在35歲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以女性為主的標準,建立一支年輕化、知識化的村級計劃生育專職人員隊伍。

25、加快隊伍職業化建設。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隊伍職業化建設工程,按照機構、編制、崗位的要求和高素質、職業化的發展方向,制定各級各類人員的崗位職責和準入標準,合理進行職業分類,堅持“凡進必考”。創建學習型組織,按照按需施教和定向培養的方針,建立以職業教育為基礎、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主的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優化隊伍結構、提高人員素質。建立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管理與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實施計劃生育咨詢指導師職業資格考試及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工作者水平等級考試?!笆晃濉逼谀?,鄉級以上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管理和技術服務人員全部達到大專以上學歷,服務機構人員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逐步提高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

26、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在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中,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教育,弘揚敬業、奉獻、求實、創新的精神。加強行風監督,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適時宣傳和表彰人口和計劃生育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深入開展“爭做新時期最可愛的人”活動,樹立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