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計劃
時間:2022-03-03 10:23:00
導語:縣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期間,我縣廣播電視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到*年末,我縣擁有1座廣播電臺、3部300W調頻發射機,其中:二個頻點分別同步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的節目,一個頻點每天分早、中、晚三次自辦廣播,年播出時間約1300小時;擁有電視臺2座,無線電視每天晚上用兩部300W發射機分別轉播中央1套和新疆2套的電視節目,單頻道年播出時間2200多小時;有線電視全天連續傳送了42個頻道的電視節目,其中:自辦維漢電視節目各一套,單套年播出時間約4400多小時,年刊播自采新聞稿件3500余條。全縣所轄7鄉4鎮2場中7鄉3鎮建有鄉級廣播電視站,其中8個站有調頻轉播任務,4個站有開路電視轉播發射任務。
全縣7鄉4鎮2場中有3鄉2鎮1場用光纜與縣城聯網開通了有線廣播電視信號,全縣農村64個行政村中有22個行政村與縣城居民一樣收看到了多套電視節目,城鄉廣播電視收聽收視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群巴克鎮、輪南鎮、輪南塔河橋區有獨立的有線電視前端,分別發送8~16套的電視節目;全縣有線傳輸網絡主干光纖130多公里,縣境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136公里的范圍已基本建成了調頻、有線、無線、地面衛星接收等多技術、多層次混合覆蓋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9%和98%;“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正在逐步實施,數字電視建設工程方案等準備實施,全縣廣播電視整體實力不斷提升。
存在的主要問題
“*”期間,全縣廣播電視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在縣、鄉、村級政府和縣廣播電視局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全縣農村廣播電視工作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全縣廣播電視的普及率和入戶率還很低,尤其是我縣農村。截止*底,全縣27300戶,其中:城鎮城鎮安裝有線廣播電視的用戶為3710戶,城鎮入戶率為58.4%;而農村安裝有線廣播電視的用戶為1490戶,農村入戶率僅為7.1%。全縣有線電視總入網戶數僅有5200余戶,還不足全縣總戶數的20%。絕大部分農村農牧民只能靠無線發射收聽、收看到2套廣播電視模擬信號的節目,接收信號質量差,農牧民意見大。
2、隨著我縣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我縣廣播電視已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要實現我縣人民群眾要求“聽到中央、新疆、巴州、本縣維漢各1套的廣播節目。看到中央1套、中央7套、新疆1套、新疆2套、巴州1套、巴州2套、本縣自辦頻道等多套電視節目”這一目標,任務還相當艱巨。
3、全縣各鄉、鎮廣播電視站配置設備簡陋,機房環境差。大多數基層廣電站用房已破舊不堪或臨時占用其他鄉鎮部門的房屋,草湖鄉搬遷后還沒有廣播電視工作機房,輪南鎮還沒有建立廣播電視站。
4、數字電視發展滯后,難以跟上廣播電視發展步伐。
5、專業技術人才缺乏,難以適應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要求。
6、政府投入不足。我縣1999年9月開始啟動的廣播電視光電傳輸網絡的建設,2001年2月全縣205個村民小組共310套廣播收擴大喇叭工程的建設,全縣大多數廣播電視技術設施建設以及設備更新改造等基本上都是縣廣電局自籌資金解決,縣、鄉級財政投入的部分很少。目前,廣電局還背有340余萬元負債金額,辦公樓還有82萬元的欠款,資金運轉非常困難,嚴重制約著我縣廣播電視事業建設的發展。
7、目前實施的電視發射技術方案受各方面因素制約,發展緩慢。無線模擬電視發射,每套設備只能發射1套電視節目,還要備份設備,投入過高,節目套數少;由于農村居民居住分散,接入成本居高不下,桿路和線路建設投入大,維護工作量大,管理成本很高,要滿足全縣廣大農牧民群眾的要求,難度較大。另外,有線電視長期以來是按社會公益事業來運作的,收費低。由于無力靠自身滾動發展積累加大再投入,制約了有線電視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規劃
“*”期間把我縣廣播電視建成具有充滿活力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全面推進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工程以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廣播電視隊伍,經濟實力和競爭力在全州同行業居前列的文化實體。具體規劃:
1、加快發展無線數字電視,建立起整體的無線數字電視傳輸系統平臺,徹底解決我縣農村廣播電視信號多路覆蓋的問題。無線數字電視,每套設備可發射6-7套電視節目,節目套數多,成本相對低。因此,為順應當前廣播電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在我縣農村積極發展無線數字電視,從根本上解決我縣廣大農牧民看電視難的問題。計劃采用大功率覆蓋與小功率補點相結合的方式,即在縣廣電局設置1個100W、發射半徑50公里以上的大功率發射機,覆蓋全縣的大部分農村用戶,對個別無法覆蓋的地域增設小功率發射基站補點進行覆蓋。
采用這種技術方案,一是建設節目平臺,采用數字壓縮、復用、調制等技術,集成數字電視節目,首期工程計劃集成24—28套電視節目,以后根據需要逐步增加。二是建設發射平臺,采用多路分米波鄰頻無線發射技術,發射24—28套數字電視節目供用戶端收視。三是加緊完成在縣廣電大樓背后架設120米的廣播電視自立塔的工程。
2、為切實加強我縣基層廣播電視站的建設,鞏固我縣農村廣播電視陣地,提高我縣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的水平,“*”期間,將想方設法爭取各方支持,加大投入,改善鄉、鎮廣電站的工作環境,對全縣鄉、鎮級廣電站逐步進行改造或新建標準化機房,并按技術標準配備各種必備設施,更好地占領農村宣傳文化陣地,發揮好廣播電視在我縣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3、積極與電力等部門合作,利用現有桿路,在農戶居住相對集中的村、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城郊的村等條件具備的區域繼續發展有線電視用戶。
4、適度發展地面衛星接收用戶。在部分偏遠的地區有計劃地適度發展地面衛星接收,解決部分偏遠農牧區和油田采油區看不到電視的問題。
5、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加大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的力度,堅持以人為本,建立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確保廣播電視事業的人才支持。
6、經營創收確保年10%以上的增長,力爭在2010年實現縣廣播電視創收達200萬元。
三、“*”我縣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目標
1、全縣多套廣播人口混合覆蓋率達100%,多套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達到100%,全面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有線廣播電視的入戶率達到40%以上,用戶達到11000戶。
2、全面啟動數字發展規劃,搭建數字電視平臺,完成120米廣播電視自立塔的建設,推動數字化整體平移進程。到2010年,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數字化,停止模擬廣播電視的播出,有線數字電視節目達到60套以上,覆蓋農村的無線數字電視節目達到36套以上。
3、廣泛采用節目采集、制作、傳送、播出及存儲新技術,全面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播出數字化,節目傳輸、交換網絡化,提高我縣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水平和播出質量。
4、有線廣播電視傳輸網更趨完善,逐步進行雙向改造,成為我縣信息傳輸的主要渠道之一??h城區實現光纜入戶,開展擴展業務和增值業務,經營管理更趨成熟。
5、加大對廣播電視基礎設備的投入力度,完成全縣鄉、鎮級廣電站標準化機房的新建或改造。
6、積極探索手機電視、移動電視、網絡電視、IP電視等新業務的開展,促進現有資源與其他媒體配合發展。
7、要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廣播電視收聽收視率的基礎上,切實加強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工作質量。通過引進、培養、提高等方式,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工作者、管理者和經營者,形成一支過硬的專業化隊伍。
四、“*”我縣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思路
1、宣傳精品化
宣傳工作是廣播電視工作的中心工作?!?”期間,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始終圍繞黨中央的重大方針和政策,始終圍繞縣委、縣政府各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始終圍繞弘揚時代主旋律,扎扎實實做好宣傳工作,努力在宣傳內容上求“深”,在宣傳手段上求“新”,在宣傳質量上求“精”,在外宣上求“強”。努力提高宣傳質量,使廣播電視收聽、收看率有一個大的提高,增強我縣廣播電視宣傳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體制改革完善化
改革現行的管理體制,順應上級集團化經營的趨勢。一是適時加入自治區廣電網絡總公司,并力求“存量不變、增量分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二是理順內部管理和對鄉鎮廣播電視站的管理體制。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要求,完善運作管理的新體制,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3、事業產業化
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適應廣播電視發展規律的廣播電視產業體系,形成廣播、電視、網絡并舉,縣、鄉(鎮)、村三級聯動,規模效益、經濟速度、發展后勁、職工福利于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4、科技數字化
一是建立數字技術新體系,基本完成全縣有線電視網的寬帶化、光纜化和雙向改造,實現廣播電視信號從模擬向數字化過渡。二是全面完善節目采集、制作、播出、存儲的數字化、網絡化。
5、管理規范化
逐步建立一套適應時展要求的管理新理念,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的管理新體制,建立一套有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管理新機制,建立一套以高科技為手段的管理新方法,建立一套責任明確,指標合理的量化目標管理新模式,促進新時期我縣廣播電視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6、隊伍專業化
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在把好隊伍進口關和出口關的同時,努力提高隊伍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把“用好才、育好才、留好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
五、實現規劃的主要保證措施
1、以“*”重要思想為指針,加快我縣廣播電視改革步伐,破除舊觀念、舊體制、舊規定、舊模式,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制播分離、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改革思維方式、改革管理體制、改革宣傳方式方法、改革管理手段,將經營性的產業部分推向市場,積極扶持公益性事業部分的發展,做強做大我縣廣播電視事業。
2、牢牢把握輿論導向,使宣傳工作始終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大局展開,不斷改進宣傳方式和宣傳方法,提高宣傳質量和實際效果,為我縣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
3、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對全縣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政策扶持,特別是對廣播電視公益性一塊在資金、稅收等各方面給予支持,對經營性一塊制定積極的政策加以引導和扶持,支持其發展。
4、牢牢把握機遇,推進我縣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抓住當前整個國家經濟與社會大發展的大好環境和世界范圍內高科技快速進步的機遇,運用先進的廣播電視新技術,加快我縣廣播電視的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推進我縣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
5、我縣農村廣播電視發展是一項涉及面廣、任務艱巨的工程,加快我縣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發展步伐,是一項硬任務、硬指標??h委宣傳部應對全縣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切實負起領導責任,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工作班子,協調解決切實存在的問題,督促工作的落實??h廣電局切實擔負起職能部門的責任,建立工程建設、用戶發展、經營管理等各項工作的分工負責制,做到責任到人,責任到崗,確保各項工作得到落實,切實完成本職責范圍內的廣播電視覆蓋工程任務。
6、縣、鄉(鎮)、村級政府應把我縣農村廣播電視發展工作納入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尤其是縣計劃部門應把廣播電視發展納入到縣社會事業和經濟發展規劃,納入到我縣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工作目標管理當中,將此成效作為縣、鄉(鎮)、村干部作用考核的重要依據,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的積極扶持。
7、按照國家文化體制改革中關于公益性事業主要由財政投入,經營性產業主要由市場運作的精神和財政分級負擔的原則,縣財政部門應千方百計增加其對縣廣播電視公益性事業資金的投入,為我縣農村廣播電視發展提供財力的保障。
8、縣城建、電力等部門應在供電、桿路等方面提供盡可能的有利條件。全縣涉農部門應各顯其能,各相關部門應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共同為我縣農村廣播電視發展獻計獻力。
“*”期間,將切實把全縣農村廣播電視覆蓋工程,作為政府惠及農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作為推進我縣廣播電視發展的“事業工程”、“產業工程”,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統籌兼顧、實現共贏,切實讓廣大農牧民看好電視、聽好廣播,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入千家萬戶。
- 上一篇:縣安全生產發展計劃
- 下一篇:縣人口與計劃生育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