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局工作總結和工作安排

時間:2022-04-25 10:55:00

導語:文廣局工作總結和工作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廣局工作總結和工作安排

2011年,局黨組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文化工作的各項方針和政策,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按照基礎設施抓重點、文化活動抓亮點、文藝創作抓繁榮、市場管理抓規范的工作思路,不斷提升文化服務和管理水平,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現將開展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1、以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夯實文化陣地基礎。在調研基礎上,確定了2011年度區政府為民辦實事文化項目,爭取到200萬元資金,建設2個建筑面積在15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8個基層行政村文化活動室。目前已有1個綜合文化站和8個村級文化活動室建成,1個綜合文化站項目進入招投標程序。2011年,通過創建,我區的街道社區、街道社區、鎮村、街道社區、市社區、鎮村等6個單位被命名為市文化示范社區(村),同步建成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二級中心通過市級驗收。繡山街道文化活動中心被命名為市“金海岸文化明珠”。

2、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為基礎,繼續做好非遺保護工作。2011年,我區共有1項(彩塑)進入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項(開臉、八仙樓兒科中醫草藥療法、饅頭駐中醫正骨療法、修譜習俗)進入市級非遺代表作名錄,13項進入區級非遺代表作名錄,6項“非遺”項目申報國家級名錄。2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入國家級名單,1位進入省級名單。“東甌遺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大型展覽”活動中,我區選送的20項70余件“非遺”項目及100幅圖片在展覽館上亮相,榮獲優秀組織獎和優秀設計獎。我區的“米塑”、“綢塑”、“竹絲鑲嵌”等12項“非遺”項目參加市首屆民間藝術博覽會,其中6項被評為市“百工獎”。2011年,我區共有4個單位獲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先進集體,6人獲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先進個人。

3、以增加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為抓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繼續實施數字電影進農村“2131”工程,堅持“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的農村電影放映工作方針,努力使全區農村一村一月看到一場電影。2011年共放映公益電影1300場,觀眾約17萬,行政村覆蓋率100%。同時,我們還以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為載體,面向農村農民開展公益宣傳教育,與區“610”辦公室聯合制作反邪教活動的宣傳紀錄短片,由四支放映隊在各村進行巡回宣傳放映。二是充分發揮歌舞團、文化館、街道(鄉鎮)綜合文化站的骨干作用,鼓勵各種社會群眾組織積極參加群眾性文化活動。我局主辦和協辦了2011’江心嶼金秋文化節系列活動、實踐科學發展觀文化服務下基層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動共計83場,觀眾9.61萬人;組織文藝下基層演出58場。全年,由基層組織的文化活動達933次,觀眾71萬余人。

4、繼續推出高雅藝術活動,組織舉辦市首屆兒童電影節。作為全國首個城市兒童電影節,于4月25日至5月31日影節期間上映《閃閃的紅星》、《海底總動員》等50部兒童電影。為體現公益性特點,活動期間還專門發行100元任選15部的電影套票活動。此外,還設立“我最喜愛的影片”、“最佳導演獎”等,讓觀影的兒童擔任評委。整個電影節組織邀請影片總計達50部,放映場次達130場,各類主題活動12次。

5、扶持和繁榮文藝精品創作。完成區文藝精品獎勵作品的申報、評審工作;督促落實我區有關節目參與市、省、國家級各項比賽。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文藝作品獲市級獎項35項,省級25項,國家級8項。其中,市少藝校的男童合唱團演唱《足球健兒進行曲》、無伴奏合唱《艾杰坦,拜杰坦》、《唱臉譜》榮獲中國第四屆童聲合唱節金獎;市歌舞團選送的表演唱《繡香袋》、歌組合《水江南》分別獲省首屆江浙民歌大賽創作、表演雙金獎;區文化館選送的歌曲《農家書香》獲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曲藝作品《娘舅勸婆媳》獲省第五屆曲藝新作比賽暨“群星獎”選拔賽創作、表演二等獎;鼓詞《喜新厭舊》作為市唯一入選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長三角”地區曲藝邀請賽的作品,獲得金獎。

6、積極開展“種文化”活動,牢固樹立為基層服務意識。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進一步夯實基礎,培育骨干,促進群眾文化隊伍建設。根據年初下基層反饋的意見和需求,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輔導培訓。組織業務干部分片分組到農村、社區、學校、企業,開展“種文化”專業輔導。主要輔導專業有聲樂、舞蹈、攝影、戲曲、音樂課本劇等。全年下基層輔導總計300余次,受益群眾1000余人。

(二)依法許可、陽光審批,文化市場準入關進一步嚴格

依法審批,把好準入關。嚴格按照國務院條例,文化部實施細則及相關規范性文件來設定我區文化市場的許可準入條件,整個審批過程:從告知、受理、現場勘察、送審、公示、辦結送達、發證等流程全部透明公開。由于嚴格依照相關文本與辦事項目信息辦事,使陽關審批的可操作性大大加強,行政行為的隨意性得到有效防范。審批窗口嚴格按照《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行政審批服務窗口管理制度》和局機關的授權委托,有效地提高受理辦件質量和速度,直接辦件爭取在當日完成,上報辦件保證在規定時限內完成。2011年,審批窗口共受理辦結各項審批件330件,換發許可證716件(印刷企業474、娛樂企業117件、音像單位125件),核驗出版物經營單位182件。同時,順利完成2011年度全區印刷企業(打字復印、專業制版、其他印刷品印刷、包裝裝潢印刷)換證工作、全區出版物發行單位或個人年度核驗工作和全區審核換發文化市場經營許可證工作。

(三)健全行政監管機制,文化市場進一步規范有序

1、扎實穩步開展無證無照文化經營場所專項整治工作。今年,文化、公安、工商共出動執法人員4108人次,獨立檢查442次,聯合檢查4次。收繳播放器55臺,點歌系統1臺,電腦56臺,游戲機825臺,VCD機13臺。整改規范無證無照經營場所20家;自動關閉114家;取締搗毀104家,有力震懾無證無照違規經營活動,促進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

2、強化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一是加強網吧管理。把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超時經營等作為監管的重要工作來抓。注重加強部門配合、互通信息,并鼓勵市民監督舉報,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管理的整治合力。二是加強網絡環境整治。加大網絡巡查力度,擴大清查范圍,對未經許可擅自從事轉播、鏈接、聚合等視頻聽節目網站予以從快從嚴打擊。三是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結合“十小行業”整規工作,多次會同工商、公安等部門開展校園周邊整治行動,在防、打、管、控上下工夫。

3、積極開展“十小行業”整治工作。結合我區實際,制定了《市區2011年小音像行業質量安全整治與規范工作實施意見》,認真開展整治與規范活動。全面摸清小音像行業動態變化情況,建立完善監管檔案,做好排摸情況的梳理,按照整合提升、整改規范、關停取締等進行分類(我區“小音像”共116家,其中整合提升82家,整改規范26家,關停取締8家;網吧175家,其中整合提升125家,整改規范50家),制定相應整規措施,整改規范率達到71%。對“小音像”行業標準規范進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統一的標準。“十小行業”整治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136人次,檢查音像經營單位109家次,收繳非法音像制品4248盒(張)。

4、加大力度,強化文化市場日常監管。加強演出市場和涉外演出監管:對經過審批的大型戶外演出全程實時監管。對有表演的娛樂場所,嚴格審查其演出節目內容。協同公安、工商、環保、消防等部門對我區的部分KTV、酒吧及表演場所進行聯合執法。加強音像、出版物市場管理:全國“掃黃辦”《關于開展清繳整治低俗音像制品專項行動的緊急通知》精神下達后,及時召開會議專題部署,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清繳整治低俗音像制品專項行動,共清繳745張含有低俗、淫穢色情內容的音像制品。

5、認真開展平安行動。將文化經營場所的安全生產做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制定《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實施方案》和《創建“平安文化娛樂場所”實施方案》。排查歌舞娛樂、網吧和營業性演出等人員密集、易發生安全事故的經營場所,全面掌握經營場所的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情況,堅決堵塞安全死角和漏洞。督促經營單位落實安全措施、制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進一步增強文化經營業主的守法意識和安全意識,分別召開2011年度區網吧法人代表及業務負責人法規培訓班(共350余人參加培訓),2011年度區娛樂業經營單位法人代表及主要負責人法規培訓班(共210余人參加培訓)。

2011年,我局共受理文化市場舉報95次,出動行政執法人員1597人次,檢查文化市場經營單位1666家次,查獲違法違規單位172家,立案96件,結案96件,查扣非法書報刊5萬余冊(數量為全省全年“掃黃打非”查扣非法書報刊的八分之一),音像制品6479盒,VCD(DVD)機238臺,游戲機171臺,罰沒款150萬余元。2011年,區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獲2010年度市文化市場行政處罰案卷評比優秀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四)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干部隊伍建設。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加快轉型保增長,狠抓隊伍強保障,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的主題,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大力加強系統內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等建設。成立學習活動領導小組,認真完成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三個階段的工作。一是組織全局人員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總書記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鄧小平論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等及省、市、區委重要會議精神;二是組織觀看愛國主義教育片《南京南京》以及兩部警示教育片《2010反腐倡廉掠影》和《跌入污潭的環保官》;三是清明期間,組織全體黨員20余人到結對扶貧的鄉田塘頭村開展革命傳統主義教育與慰問走訪困難群眾活動;四是召開文化工作懇談會,邀請部分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干部、文化站干部、文化企業經營戶代表等參會,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文化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實事求是查找存在的問題,并深入分析檢查、梳理匯總和研究落實整改。同時,加強機關的規章制度建設,先后出臺《區文廣新局領導班子成員黨風廉政建設十項承諾》、《文廣新局機關工作人員作風建設十大禁令》、《文廣新系統規章制度匯編》,規范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辦案工作流程與懲處制度,并將2006年以來出臺的各項規章制度匯編成冊,努力形成公正透明、高效廉潔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加強調研,推進文化人才工程建設。不斷完善人才選拔、使用和培養機制。一是2011年度,局機關共完成招錄公務員1名,選調2名,幫助市歌舞團招錄聲樂、舞蹈演員3名,文化館專業人員3名。二是推薦第四批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名,歌舞團盧桂芳同志被評為省勞模和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個人。三是為進一步提高全區基層文化干部的業務素質,組織全體街道、鄉鎮文化干部赴省藝術職業學校開展業務培訓。四是組織局機關工作人員參加2011年公務員知識更新培訓、行政執法業務考試、業務進修、執法培訓學習等。

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2011年共辦理人大、政協提案6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累計公開各類文件、政策、動態249份。圓滿完成金秋文化節相關工作、市歌舞團30周年團慶及與人大、政協、公安、工商、司法、610、信訪、工青婦、扶貧辦等幾十個部門成員單位的工作協調配合。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局將緊緊結合實際,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施意見(2011-2012)》,繼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提升文化生產力水平,努力推動我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指導基層文化工作開展,促進群文活動蓬勃發展

1、精心策劃組織舉辦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街道鄉鎮文藝匯演等各種形式的文藝活動,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區文化活動品牌。繼續開展廣場文化藝術節、街道(鄉鎮)文藝匯演等大型文藝活動,組織參加省級以上文藝賽事。

2、繼續抓好送戲下鄉工程,實施“每個鄉鎮(街道)每兩個月能看1場戲”的工作計劃。開展文化擁軍活動。

3、繼續抓好農村數字電影公益性放映工作。完善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管理制度,以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為載體,配合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傳,制作平安、防空防災等知識宣傳短片。

4、廣泛開展“種文化”活動。繼續組織業務干部到鄉鎮街道社區為群眾有計劃、播種式的義務輔導培訓。同時,努力把培訓輔導工作延伸至企業、學校、機關等,推動我區企業文化、農村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

(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豐富與充實文化底蘊

1、建立健全區“非遺”保護中心,發揮中心的工作職能。

2、繼續做好市級、省級和全國“非遺”項目保護名錄的申報工作。

3、繼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挖掘、宣傳和展示。有計劃地“非遺”進社區、進學校以及做好傳承人傳授技藝活動。形成全區上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

(三)以彰顯文化特色為抓手,繁榮文藝精品創作

1、做大做響文化品牌活動。傾力辦好一年一度的“江心嶼金秋文化節”系列文藝活動。

2、樹立精品意識、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全面落實《區文藝精品實施獎勵辦法》,加強對我區文藝精品創作的指導和扶持力度,力爭在各項重要比賽中取得佳績。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城鄉文化統籌發展

1、繼續抓好對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力爭完成市文廣新局下達的年度指標任務。

2、全面實施區政府出臺的《區基層文化陣地管理辦法》,鞏固扶植現有基層文化陣地,促進其為基層文化活動發揮積極作用。

(五)加強規范管理,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發展

1、從嚴審批,加強對文化市場宏觀調控。按照“高起點、高要求、高標準”,結合我區文化大區建設實際,把好市場準入關。

2、從嚴管市場、嚴控網絡傳播、嚴辦大案要案等方面入手,明確市場監管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和重點時段,懲防結合、以防為主,強化日常監管,確保世博前后我區文化市場安全。

3、繼續開展“掃黃打非”、“十小”行業整治、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等工作。加強對網吧、歌舞娛樂演藝場所、電子游戲場所、印刷等文化經營單位的監督管理。對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響強烈的要特別關注、認真處置、妥善解決。

4、引導各行業協會工作,加強行業自律,推進各種社會監督制度。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群眾和行風監督員的作用。加強對經營業主的培訓,提高其守法經營意識。

(六)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塑造系統良好形象

1、繼續開展學習型機關建設。學政治,提高思想素質;學業務,強化辦案水平能力。努力完善學習制度、豐富學習內容、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2、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繼續落實文化人才職稱評聘晉升工作,完善人才任用和選拔制度。抓好文化站和基層文藝骨干隊伍建設,為促進我區文化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3、建立健全案件集體討論、行政處罰呈批、行政案件公示、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內部監督制度,對執法人員的辦案自由裁量權及辦案流程進行嚴格規范。

4、繼續開展清正廉潔機關活動,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各項任務要求,完善深化機關各項制度建設,重點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黨風黨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