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農村交通安全意見
時間:2022-06-15 11:37:00
導語:市政辦農村交通安全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治理拖拉機、低速載貨汽車和三輪汽車違法載人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有序、安全、暢通、和諧的交通環境,現結合我市實際,就切實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當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頓、三加強”工作措施,大力整治路面行車秩序,加大事故隱患路段整改力度,廣泛宣傳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道路交通安全總體上保持平穩態勢。但是,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尤其是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很多薄弱環節。一是“政府主導,部門監管,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農村交通安全宣傳不夠深入,農民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違法載人、無牌無證、報廢車輛上路、人貨混裝、超速行駛、超載運輸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普遍存在。二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拖拉機、低速載貨汽車及三輪汽車等交通工具已普及農村家庭,目前全市共有拖拉機、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約40余萬輛,占機動車總數的20%以上,由于這些車輛安全性能、穩定性能差,存在較大交通安全隱患。三是農村“村村通”工程雖然使農村道路通行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不到位的問題依然普遍存在。四是農村公交客運不能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很多縣城、鄉鎮與村莊之間未開通短途客車,現有客運班車運行時間短、線路少,搭乘不便,致使農民外出經商、務工、接送學生等普遍乘坐拖拉機、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極易引發群死群傷的重特大惡性交通事故。據統計,近幾年全市發生涉及拖拉機、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造成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36人,分別占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的50%和56.25%。
道路交通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構建和諧平安的重要內容,是各級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的基本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從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注民生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落實各項措施,切實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積極借鑒云南經驗,強化源頭管理,加大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狠抓路面交通秩序管控,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市場,努力解決農村交通安全存在的問題,預防和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為農村群眾出行創造安全暢通的環境。
(一)強化源頭管理。公安、交通、農機部門要對轄區拖拉機、低速載貨汽車和三輪汽車等車輛的技術狀況進行檢驗,對不符合安全運行條件的,嚴禁上路行駛。對達到報廢標準的,堅決依法予以強制報廢;認真做好駕駛人培訓、考核,車輛登記和年度檢驗,駕駛證申領、換發、審驗等工作;要對轄區內拖拉機、低速載貨汽車和三輪汽車駕駛人培訓機構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和清理,取締違規培訓機構,杜絕違規辦班現象。安監、公安、交通、公路部門要組織人員對全市農村道路進行一次集中摸排,對排查出的交通安全隱患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及時予以整改。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校車安全管理,與轄區學校簽訂交通安全責任狀,堅決杜絕使用拖拉機、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及報廢車輛接送學生;嚴格學生集體出行手續的審批及車輛、駕駛人安全管理;公安部門要聯合交通、公安、農機部門適時開展校車專項治理活動。
(二)加大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交通、公路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抓住農村“村村通”工程實施的有利時機,大力改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通行條件,不斷加強、完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確保農村公路安全暢通。規劃、財政、交通、公安、公路等部門要認真履行各自職責,確保信號燈、標志標線標牌和減速設施等交通安全設施與交通規劃、道路設計、道路建設和改造同時設計、同時預算、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三)狠抓路面交通秩序管控。公安、交通、農機部門要組成聯合執法隊伍,以查處拖拉機、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無證駕駛、無牌上路、違法載人、人貨混裝、超載超限、超速行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為重點,不間斷地開展農村地區交通違法行為集中整治行動,努力壓降農村交通事故。公安部門要不斷深化和拓展農村交警中隊和社區交警警務室建設,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納入日常管理范圍,健全完善農村道路安全防控網絡;要積極探索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由交警大隊牽頭、派出所協助管理的新模式,延伸管理觸角。鄉鎮(街辦)、村居(社區)要充分調動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加強專職協管員、兼職協管員、義務協管員、交通安全志愿者“四支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四)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各級宣傳部門要把道路交通安全宣傳納入公益事業,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道路交通法律法規。
公安部門要以“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為載體,深化道路交通安全宣傳“五進”、“保護生命、平安出行”活動,針對農村特點,采取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對車主、駕駛人和村民的安全教育,增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交通法制觀念和安全文明意識。農機、安監部門要充分發揮“平安農機示范鄉(鎮)”、“平安農機示范村”、“平安農機示范戶”的示范作用,開展“平安農機”宣傳教育活動,采取送“平安農機”倡議書、宣傳掛圖、知識手冊、放映警示教育片、上安全知識課等形式,廣泛普及交通安全知識。司法部門要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納入普法內容,組織開展經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教育活動;健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司法援助和司法救濟政策。
(五)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市場。市交通局及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要緊緊圍繞農村群眾平安出行這一目標,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農村客運發展規劃,通過采取政策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政府監管、稅費減免等措施,吸引社會投資,整合社會資源,不斷延伸公交線路,大力扶持和發展農村客運交通,加大農村線路客運力量,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群眾出行需求,積極穩妥地實現鄉村客運運力科學化、營運區域化、管理規范化、出行便捷化的“四化”目標,構建覆蓋全市的公交城鄉一體化大格局。
三、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
各級要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完善“政府領導、部門監管、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責任制,健全市、縣、鄉、村四級道路交通安全網絡。
(一)健全完善交通安全領導責任制。各縣市區政府、市屬各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對本地交通安全負總責,要切實承擔起轄區內交通安全工作的領導職責。各級要積極加大投入,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撐。各鄉鎮(街辦)主要負責人是本轄區內交通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對道路交通安全負領導責任,分管交通安全的鄉鎮(街辦)是直接責任人,負直接領導責任。各鄉鎮(街辦)要擬定年度交通安全工作計劃,組織實施日常交通安全工作,落實交通安全制度,組織實施交通安全檢查和事故隱患整改工作。要落實鄉鎮領導分工包靠制度,副鄉鎮長包片,鄉鎮干部包村,對轄區農村車輛進行全面摸排,逐一登記造冊,實現“一車一檔”管理制度;要加強對轄區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拖拉機及其駕駛人的管理,實行“一盯一、一幫一”的監督管理機制。各鄉鎮(街辦)要協調好公安、交通、農業、農機等基層部門,使其認真履行職責,搞好資源優化整合,切實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每個鄉鎮(街辦)、村居(社區)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領導到位和隊伍到位。各村居(社區)要經常組織轄區農民進行交通安全學習,定期開展安全檢查評比活動,掌握本村(社區)機動車及其駕駛人安全行車情況,建立駕駛人跟蹤教育制度,詳細記錄駕駛人交通違法情況。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與鄉鎮(街辦)政府、鄉鎮(街辦)政府要與村居(社區)負責人、村居(社區)負責人與機動車主和駕駛人之間,要層層簽訂道路交通安全目標責任書,切實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責任落到實處。
(二)健全完善部門監管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受益、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認真落實農村交通安全監管責任制。各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委員會要加強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指導、協調、督促,組織好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目標管理考核、評定工作;通報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情況,督促縣市區(開發區)、鄉鎮、村落實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深入農村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交通安全防范的工作經驗。各有關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相互協作,相互補位,建立完善工作協調、信息共享、隱患排查、安全防范等長效工作機制,齊抓共管,綜合整治,集中解決一批影響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的難點、熱點問題,整體推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效提升我市農村道路交通管理的綜合能力和水平。
(三)健全完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問責制。要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納入地方各級政府年度安全工作考核內容,建立完善嚴格的考核和獎懲制度。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每年要組織交通安全考核評比,對農村交通安全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安全責任制度落實不力的部門、單位、個人予以通報批評。對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嚴格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的“四不放過”原則,由市政府安監部門牽頭,組織監察、公安、交通、農機、公路等部門認真開展事故調查工作。重點查清是否違反規定的條件、程序作出審批決定或者給有關事故當事人發放牌證、許可證;是否按照法律法規和上級規定要求,進行安全檢查;是否對存在的重大交通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等內容。經調查認定,對負有領導、管理、審批、監督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存在以上不按規定履行職責、義務情形之一的,或者對事故的防范、發生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依照有關規定追究其行政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及時向社會公布處理結果。對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追究市級相關職能部門、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分管負責人、縣級職能部門、鄉鎮(街辦)政府主要負責人和村居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和直接領導責任,分別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處分;對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追究縣級職能部門、鄉鎮政府分管負責人、村居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和直接領導責任,分別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 上一篇:市政辦消防事業發展規劃
- 下一篇:市政辦機關軟件正版化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