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計劃

時間:2022-11-25 05:47:00

導語:學?,F代教育技術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計劃

本學期,在市、區教育局的領導下,將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的通知精神,認真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以“優化教學、減負增效”為工作主題,以提升教師素質和提升教學質量為工作主線,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加強教育教學研究,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提高服務質量,促進全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工作

本學期,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區域推進,整合提升,效益為先,創新引領”的工作思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應用為主導,以質量為核心,以隊伍為保障”的指導方針,全面推進師生信息化素養的提升,為“創一流教育,建教育名區”做好服務和支.

一、繼續推進信息化全面應用,促進課堂教學進一步優化

開展信息技術整合課堂的研訓活動。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信息技術整合研訓活動,把計算機、網絡、新技術應用以及相關的教學資源全面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幫助教師進一步的學習、積累、實踐、反思、研究,切實促進教師整合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課堂教學的不斷優化和創新。開展信息技術整合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現代化校園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優勢,借助人機交互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等,建立虛擬學習環境,嘗試創造性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本學期將在白下區開展第二屆三區信息技術整合課堂教學活動,學科不限。

推進新技術新媒體的應用。**區新技術、新媒體應用在連續兩年的全國新技術新媒體教學應用評比活動中,成績均名列前茅。我們將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創設**區的品牌,本學期擬定組織中學、幼兒園的學科評比活動,加強中學和幼兒園的應用推進,使得**區的整合應用更上層次。聯合兄弟區縣開展以logo語言、機器人為研究主題的教研活動,研討信息技術課外活動的開展和深入,提高第二課堂活動的豐富性。

二、進一步抓好校本資源建設,發揮校際資源的共享共用

《**區“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了資源共建共享的目標,區電教中心將搭建起較為完善的校本教學資源平臺,采取全區統一規劃、全員參與的策略,在應用過程中共建共享。以區電教中心為指導,各校信息處為基礎,以學科教研員為核心,組織各校部分學科骨干教師,采用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負責本學科教學資源的創建、審核、評價、管理、應用研討、推廣工作,結合教研活動、集體備課、資源征集、各類評選活動等多種途徑和形式,最大限度搜集、整理、創建適合我區課堂教學的特色資源庫,實現學校優質教學資源、教師智慧的共享,取得資源的的增值效應。

我區在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過程中采取分散(各校)與集中(區)、自建與購買、效果與激勵結合的多種形式并進的模式,把關資源與課堂教學的一致性,促進資源的有效應用。通過分散建設,統一管理,區域共享的方式,向全區師生提供服務。我們還將構建具有**區特色的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有效管理機制、資源完善與更新機制。至年我們將充分利用**區優質校本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各學科教學單元課程資源開發整合,達到學科單元課程優質資源覆蓋率約80%,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區教育資源庫。

三、加強隊伍管理建設,培養學校應用人才

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就在于教師的信息化教育,始終是貫穿教師隊伍培養的主線。教師是創造教育效益的保證,我們將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搭建平臺,重點選拔部分學科素養好、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高、敬業精神強的中青年骨干教師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通過專題講座、自主研修、案例研討、微格反思和教學評比等不同層次的培訓,推動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研究風氣的發展,使教師在對自身教學經驗的反思和改進中獲得專業成長。形成一批具有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并能夠主動適應時代需要,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專家學者型骨干教師。

本學期舉辦“網絡管理應用培訓班”、“交互式電子白板培訓班”、“中學數學教學平臺”、“中學物理教學平臺”、“中學化學教學平臺”、“信息技術骨干教師”等培訓班,使得新技術新媒體整合課堂教學在我區的中小學中得以廣泛普及和推廣應用。

四、注重學校網絡的應用環境,完善區級信息化應用平臺

進一步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在校校通、班班通的基礎上,繼續做好教育局門戶網站建設、面向學校的“教育管理”平臺建設,做好面向教研員的“教研員網站”、面向教師的“學科網站”和面向學生的“一起學習網”建設,做好面向師生建立的各類資源庫、面向異地建立的“遠程研訓”平臺和面向家長建立的“家?;印逼脚_建設,為數字**教育創設較好的的網絡環境,基本形成“人人、天天、點點”的區級、學校、師生、家校之間的網上交流與合作。

進一步加強網絡環境的建設和管理。繼續利用各類網絡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發揮積極作用,鼓勵引導應用,實現信息共享。到年,基本形成教育教學內容豐富、便利學習、質量優良、高速暢通的教育平臺集群式應用和互通,實現區、校、家三級教育平臺的聯網開放和共享,為“創一流教育,建教育名城”提供技術支撐環境。學校信息處、網絡管理員要加強校園網站的建設和維護,保障校園網安全、穩定運行,嚴格杜絕通過校園網傳播不良信息,培養健康上網和上健康網的良好習慣。

五、強化“手拉手”活動的有效性,制定合作交流長效機制

跨江發展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有目的、有計劃、有落實、有成果的進行手拉手活動,在“有序規劃、全面發展、形式多樣、平等交流、特色共享、攜手共進”的總體工作目標下穩步推進,通過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實現教育公平。

上學期兩區的“手拉手”活動已由單一課堂活動走向系列活動,課堂教學走向教研活動,全方位深入的開展平等對應的交流,從而促進信息技術課程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密切合作。本學期,將進一步做好此項工作:

9月兩區電教中心研討會在**區召開。

5月―12月:區電教中心和信息技術學科設計的兩區教師十大教學問題系列研討活動,主題是“邁向新技術,共享新成果”將繼續開展。

10月―11月:二十九初中和浦口三中現代教育技術促進課堂教學整合研討活動。

10月:三區聯動邀請浦口區教師共同參加。

11月:銀城小學和浦口實小“瞬間·融合·快樂”兩校學生攝影系列展示活動。

12月:舉行浦口**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研討會。

**年1月:兩區共同進行學生電腦制作活動,舉辦講座,并展示兩區優秀作品。

六、提高各類評比的參評層次,提升師生信息化素養

通過各項評比活動,推動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研究風氣的形成,強化課堂研究意識,展示教師的教學智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通過總結、交流、推廣、應用,凸現成果意識。

本學期積極參加**

市、**省電教館等舉辦的各項活動,力爭在層次上面廣質優:**區第五屆小學生電腦制作、**市機器人評比、**市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賽課、小學生信息學程序設計評比、全國校園電視節目評比、第四屆新形勢下教育創新理論與實踐及中小學優秀成果展評活動評比等。

七、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建立應用激勵機制

區電教中心擔負著服務、指導職責,確立分層推進、分類指導、立足本校、彰顯特色的方針,積極引導學校結合校情,確定學校信息化特色的方向、目標,逐步形成信息化校本工作特色和個性特征,樹立品牌意識,發揮優秀成果的輻射效應,推動**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跨越發展。

繼續抓好各類教育技術示范、實驗學校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設信息技術應用的學校實驗基地,利用基地優勢,抓典型案例,促整體發展。年區教育局及電教中心將組織制定教育信息化檢查評價辦法,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目標管理和督導評估考核工作之中,定期開展教育信息化應用效益評估標準專項檢查。完善中小幼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條例,開展教育信息化應用示范學校評選和信息化應用先進個人的評比,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工作定期總結表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