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思路

時間:2022-01-06 02:58:00

導語: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思路

一、常規工作

(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開展“名師行動”,名師跨校幫助薄弱學校教師,每月去所幫扶的學校上一節示范課,主備一個單元的,聽一節幫扶對象的課,并負責講評。

2.組建名師學科博客,在網上為學科教師解疑釋難,提供幫助。

3.組建學科QQ群,實行實名制登錄,就教學相關問題進行交流研討。

4.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在原有學科核心團隊基礎上,各學科組織教學研修班,在教學骨干中選擇優秀者進行定期研修,使其成為教學帶頭人的后備隊伍,組建學科新秀班,使其成為教學骨干的后備隊伍。

5.組織以評課為主要內容的全區人人參與的教學基本功培訓。

6.組織每學期一次的課堂教學課件制作網上評比和學科命題能力網上評比。

7.組織教研員教學實踐周活動,推進網絡教研,

(二)、完善教研常規管理

1.組織教務主任及業務校長定期對常規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交流研討。

2.組織各校教學常規管理亮點展示,選擇有特色、有成效的學校召開現場會,推廣其先進經驗或成功做法。

3.定期召開觀摩、研討、推進會,舉辦各種課型的觀摩課、示范課、研究課。

4.制定并實施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五認真要求,集體備課要求,教學管理要求,組織教學工作檢查和先進備課組評比。

5.加大隨機督查制度建設,特別是對教學常規,發現問題,限期改正,并進行“回頭看”。

6.推行教研員聯系薄弱學校制度,實行定點定期幫扶。

(三)、加強科室建設

1.制定課堂教學要求。

2.推行調研蹲點制度,每月一次不定期地對學校進行教學視導。

3.制定跟蹤聽課制度。

4.各學科中心組每單元進行一次網上集體備課,重點是教學目標與教的關系研究,教材內容的取舍,重難點突破,學法指導,訓練要求,每一單元要備一節課的詳細教學案,以幫助學科教師準備教學。

5.教研員要增加到學校的次數、推廣跨學科聽課,加大對常態課的督查力度。

6.教研員督促薄弱校根據校情,制定學校和學科兩個層面的常態課管理要求或規范。

(四)、致力提升教學質量

1.定制各學科教學目標管理方案,對學校和學科目標的實施進行過程監控,建立教研員教學質量管理責任制。

2.加大隨機抽測力度,促學校、學科、教師進步。

3.組織集體閱卷,有效評價抽測成績,確保評價的客觀、公正。

4.繼續實行畢業班跟蹤調研制度。

二、特色活動

(一)、實施“學”、“研”、“做”、“培”、“創”“五字”推進策略,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

2002年我區開始新課程改革,2004年我區成為校本教研實驗區。實施新課程、開展校本教研多年來,我區成果紛繁,但問題也接踵而出。為此,擬實施“學”、“研”、“做”、“培”、“創”——“五字”課程改革推進策略,旨在將我區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

“五字”中“學”是前提:搭建多維平臺打造學習型教師隊伍;“研”是先導:針對我區新課程實施7年來的階段性或專題性問題展開連續性的研究,使每位教師參與全過程,了解、把握課程實施中的關鍵性問題,從而培養研究型引領團隊;“做”是關鍵:開展校、、片、區級的實踐研究解決課程推進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培”是提高:結合“有效推進區域教師專業化發展”課題研究,采取擬定、實施“教師自我提高計劃”的自主行為方式,圍繞教師的業務能力、專業技能等方面,分別對教研組長、教師等不同群體開展分層培訓,全力提高教師的能力;“創”是升華:是推陳出新,學習和借鑒優秀成果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校創造性開發校本教研形式,創造性地實施課程,適時地指導、推動教師進行創造性地工作。

“五字”課程改革推進策略其關鍵是要建立激勵機制,形成相應的科研、教研制度,保證教師學、研、做、培、創的時間、空間,為教師營造努力向上的環境,促使全區教師不斷努力并獲得成功。

(二)、實施“二‘名’工程”,加快*區高層次教育人才建設

為我區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建設高層次教師及教育管理者隊伍,擬實施“二‘名’工程”,即“名師”、“名校長”工程。在《學科帶頭人與骨干教師管理細則》的基礎上出臺《*區“名師工程”實施方案》、《*區“名校長工程”實施方案》該工程的主要任務是選拔、培養一批在全市、全省以至全國享有較高聲譽,有先進教育思想、較高管理水平、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名校長、名教師,促進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實施“名師工程”除了促進教師隊伍建設以外,還為了應對教師的職業倦怠。有些教師在評選完中級教師和高級教師職稱以后就覺得缺乏目標,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實施“二‘名’工程”,會助于激發教師進取的熱情。

據此,將成立“*名師工作室”、“*名校長工作室”,努力使每一個工作室成為一個集思想引領、理論研究、實踐探索、經驗總結于一體的優秀教育團隊,發揮輻射作用和集聚效應,從而影響和帶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成長”。同時,每年開展“*名師課堂教學藝術研討會”、“*名校長教學管理藝術研討會”活動,力圖在更廣泛的范圍發揮名師、名校長的資源優勢及引領、示范作用。同時開設“名教師”、“名校長”網站,建立博客群。

(三)、啟動“一托二”、“二托一”教研幫扶工程,探索教育均衡發展新路徑

啟動“一托二”、“二托一”教研幫扶工程。“一托二”教研幫扶工程要求每一位教研員要幫扶兩所學科教學能力較薄弱的學校;“二托一”教研幫扶工程要求每一位教研員和一位骨干教師共同幫扶薄弱校青年教師,并選取一位可塑性強、功底扎實的薄弱校青年教師著力打造,培養薄弱校學科領雁人物。此舉旨在帶動我區多所薄弱學校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甚至使有些教師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本校乃至全區名師,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