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學前教育實施安排
時間:2022-06-09 04:58:00
導語:市區學前教育實施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和落實督導評估制度。根據省、市制定的評估規范,嚴格執行幼兒園準入制度和年檢制度。對幼兒園運用全覆蓋分類督導檢查,建立考核獎懲和問責機制,確保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從2011年起,街鎮公辦中心幼兒園的建設和管理,將納入全區目標管理考核。每年區委、區政府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懲辦和獎勵。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和民生工程。為大力發展我區學前教育,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41號)和“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現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政府主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落實政府職責,將學前教育納入包河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健全和完善“廣覆蓋、保基本”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經費投入、師資隊伍建設體制機制,促進學前教育規模與內涵同步建設,積極推進我區學前教育事業規范、優質發展。
二、總體目標
其中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0所,力爭到2013年增加30所具備條件、收費合理的公益性、普惠性幼兒園。小區配套幼兒園20所。不時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創新“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加大監管力度,逐步規范民辦園發展。全區幼兒教師完成一輪崗位培訓,力爭所有有資質幼兒園達到兩教一保要求。全區規范幼兒園規模擴大,保教質量顯著提高,師資隊伍日趨優化,學前三年適齡幼兒毛入園率達到100%基本緩解入園難問題。
三、具體目標
(一)園所建設
其中新建公辦園2所(鎮、義城街道各一所)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所(大圩鎮)2011年新建、改建、擴建3所公辦園。
駱崗街道1所)2012年新建公辦園3所(常青街道2所。
2013年新建公辦園3所(常青街道、望湖街道、煙墩街道各1所)擴建公辦園1所(太湖路幼兒園)
小區配套幼兒園由區政府統籌布置,每年新增57所小區配套幼兒園。或舉辦公辦幼兒園或委托社會力量舉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二)入園率
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90%每年均以3%5%遞增。2013年底,2011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8%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100%入園難”問題基本緩解。
(三)師資隊伍
每年通過統一公開招考或調配的方式,根據辦園規模。給每所新辦的公辦園配備一名園長,23名骨干教師,依照“兩教一保”要求,采用聘用制,配齊配足各類保教人員。
制定園長培養和骨干教師培訓計劃,全面啟動學前教育內涵建設工程。逐年提高專業合格率,2013年底幼兒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同時,創新幼兒教師培訓培養機制,不時加大所有保教人員培訓力度,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
(四)辦園質量
確保幼兒園硬件條件和保教質量的整體提升。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嚴格依照規范實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配備符合規范的保教設施設備、玩教具、幼兒讀物等。區教體局加大督導、監管力度,不時規范幼兒園辦學行為;充分發揮省、市一類園示范輻射引領作用,三年內力爭再爭創1所省一類園,2所省級優秀民辦幼兒園,5所市級優秀民辦幼兒園,不時提升學前教育整體水平。
(五)體制改革
采取“以獎代補”生均補貼”等方式,不時探索、嘗試學前教育體制改革模式:一是以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和扶持社會各界力量興辦公益性、普惠性幼兒園;二是采取公辦園辦分園、公辦園擴大招生規模等方式,進一步拓展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三是小區配套幼兒園無償交政府,由政府統籌安排舉辦公辦幼兒園或以低租金、免租金的方式,委托有辦學資質的優秀幼教集團,舉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四、保證措施
(一)明確職責。
建立健全學前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由政府牽頭。定期研究解決學前教育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統籌協調學前教育發展工作。區教育、財政、規劃、衛生、住建、民政、人社等部門及相關街鎮根據各自的職能,加強對學前教育機構的指導、服務和管理。
(二)立足實際。
教育主管部門將充分調研和論證,1加強公辦幼兒園管理。企事業辦幼兒園目前是區公辦幼兒園的主力軍。通過獎補、扶持、接收、改擴建等方式,協助其改善辦園條件,規范辦園行為,擴大辦園規模,積極舉辦分園,充分發揮示范輻射引領作用,使其在區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探索以獎代補、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2積極扶持和規范民辦園發展。創新公共財政使用方法。引導其提供普惠性服務,扶持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民辦幼兒園在評估指導、教師培訓、職稱評定、懲辦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具有同等地位。
各街鎮充分發掘本轄區教育資源,3大力發展街鎮公辦幼兒園。根據我區實際。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后閑置的校舍或拆遷恢復點配套幼兒園,舉辦公辦中心幼兒園,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街鎮公辦中心幼兒園以街鎮投入為主,區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進行獎補,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專項資金,多渠道支持和鼓勵街鎮辦園。
(三)政府監督。
1小區配套幼兒園是配置和增加學前教育資源的主要渠道。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要嚴格依照規范與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區教育部門將主動參與、密切關注配套幼兒園的規劃、建設和交付使用。
成立規劃、建設、發展改革、教育、公安等部門組成的綜合督查小組,2由政府牽頭。對鄉村住宅小區進行認真清查,未按規劃建設配套幼兒園,責令開發商完成補建任務,對于已建但挪作它用的區政府將給予嚴厲處分,收回并恢復原有功能。
不得舉辦幼兒園。依照“準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締一批”要求,3加大無證園的管理整治。任何單位和個人未取得辦園許可證和未料理登記注冊手續。對無證辦園全面排查、分類治理、督促整改。對達不到準入條件、整改無效的幼兒園,由政府牽頭依法予以取締。
(四)空虛師資力量。
根據公辦幼兒園辦學規模,1從2011年起。核定崗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園長和專任教師,同時按要求配備一定比例的教職工。嚴格實行保教人員資格準入制度,嚴把入口關,把熱愛幼教事業、勝任幼教工作的人才選拔到幼教隊伍里來。
加強幼兒園園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2全面啟動幼兒園內涵建設工程。實施幼兒園骨干教師和師資隊伍培養培訓工程,將企事業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園長、教師培養培訓納入公辦幼兒園同步進行,確保3年內所有幼兒教師能基本完成一輪培訓任務,全面提高幼教隊伍整體素質。財政、人力資源與社會保證等部門,依法落實非公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切實維護幼兒教師權益,完善落實幼兒園教職工工資保證方法、專業技術職稱評聘機制和社會保證政策。
(五)加大投入。
1從2011年起。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積極構建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和家長合理分擔的投入機制和利息分擔機制,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投資辦園和捐資助園,拓寬學前教育經費來源渠道。2011年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5%以上,達到1750萬。2013年確保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財政性教育經費7.9%以上。
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給于重點資助,2建立貧困生救助制度。保證弱勢家庭孩子順利入園。設立民辦幼兒園師資培訓專項經費,保證民辦幼兒園師資隊伍的繼續教育和崗前培訓以及骨干教師的培訓。規范各類幼兒園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幼兒園收費管理方法,保證政策性經費使用規范合理。
(六)科學保教。
1區教育主管部門將強化對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指導。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注重對幼兒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智力能力的培養,為幼兒提供平安、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保證幼兒快樂健康生長,防止和防止片面追求超前教育和幼兒教育“小學化”成人化”傾向。
2強化對各類幼兒園保教質量的監督和指導。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質量管理指導。加強學前教育教研和科研工作,積極探索符合幼兒健康生長的保教方法。
3區婦聯和教育主管部門積極配合。每個街鎮依托公辦幼兒園或社區活動中心等社區資源至少設立1個社區兒童早期教育資源中心,每年為社區0-3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提供不少于兩次免費的早期教育指導服務,不時提高家長科學育兒能力。
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 上一篇:淺論UML國際商貿文件傳遞體系
- 下一篇:婦幼公共衛生工作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