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人才十一五發展工作規劃

時間:2022-04-26 02:27:00

導語:體育人才十一五發展工作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人才十一五發展工作規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前言;我縣體育人才資源現狀;機遇和挑戰;我縣體育人才資源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對策和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人才作為知識的創造者和載體,已成為所有競爭力與創造力的最重要源泉、人才資源整體數量仍顯不足、結構不夠合理、現有人才資源素質結構尚有欠缺、部分核心人才資源緊缺、缺乏復合型的高端人才資源、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將繼續深化、我縣體育競技水平近年來未能有所突破、群眾對體育的需求將快速增長,社區體育建設日新月異、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深化體制改革,加強體制創新、提高人才隊伍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加強體教結合,促進我縣體育發展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前言

人才作為知識的創造者和載體,已成為所有競爭力與創造力的最重要源泉。在現代體育世界里,體育人才資源是決定體育事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因素,體育人才的開發、管理工作不但是實現當前體育工作目標的關鍵,對于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更具有核心的意義。

近年,澄邁在社會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取得這些成就,是縣政府對我縣體育事業的正確領導,和體育管理部門的工作產生的成果。

體育發展的迅猛趨勢對我縣體育人才資源的開發、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適應今后體育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跟上體育發展的潮流,就必須擁有更多、更優秀、更全面、更富創造性的各類體育人才。

二、我縣體育人才資源現狀

據統計,我縣體育人才資源總量為17人,其中:局機關公務員及直屬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占總人數的7.9%;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1060人,占3.2%;直屬事業單位工勤人員1人,占2.5%;其中,優秀運動隊教練員166人,業余體校教練員943人(各占教練員總人數的15%和85%);全省優秀運動員623人,占1.9%;全省體育裁判員12118人次,占36.9%;全省體育指導員14332人,占43.6%。

經過多年積累,我縣已建設并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結構比較完整的體育人才隊伍。但是,立足于現代體育迅猛發展的潮流與趨勢,我縣體育人才資源情況仍存在著一定問題和不足。

(一)人才資源整體數量仍顯不足、結構不夠合理

我縣體育人才資源總體雖具有一定數量規模,但上述四類人才資源在數量上尚無法滿足我縣體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需求。

以教練員為例,澄邁有10個鎮、7個農場,當前擁有教練員人才6人,基層業訓教練員人才數量嚴重不足。

同時,我縣體育人才隊伍在結構上也暴露出一定的比例失調的問題。一些核心類別的人才資源比例偏小,凸現出人才結構比例不夠協調和均衡的問題。

(二)現有人才資源素質結構尚有欠缺

各類別人才資源中均存在能級層次和學歷等級偏低的現象,部分類別表現得尤為突出。調查涉及人才中,本科學歷者占比僅20%。

同時,各層級人才的素質結構存在明顯的落差,基層人才隊伍素質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初級職稱以下者占48%,高級職稱者占0%,由此可以看出,在專業技術人才方面(教練員隊伍),基層人才隊伍的素質亟待加強。

(三)部分核心人才資源緊缺

優秀運動員隊伍偏小,缺乏頂尖水平的競技運動員。在教練員人才資源中,無國家級教練員。

(四)缺乏復合型的高端人才資源

教練員人才的現有知識結構和學歷水平仍未達到快速發展的競技運動水平的要求,沒有既能科學地管理隊伍又能有效地提高運動員訓練和比賽水平的復合型高水平教練員,不能滿足全面促進我縣體育運動事業發展的需求。

體育管理人員在知識結構、學歷水平方面不甚理想。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公務員占35%,同樣學歷的直屬單位管理人員為0%,體育系統干部獲得本科學歷人數少,直屬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學歷層次較低。

三、機遇和挑戰

我縣作為傳統體育強縣,曾取得過輝煌的成績,在體育人才培養、后備人才儲備和體育人口規模上都具有一定基礎。形成了具有一定數量的管理人才隊伍,以及業余體校教練員。我縣經濟、社會建設的發展,將有力的推動體育事業的進步。

十一五”期間,我縣體育事業將開始新一輪的發展戰略,同時也對體育人才資源開發和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1.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將繼續深化,改革后的管理體制對于體育管理人才的專業要求更高,知識結構要求更完善,能力要求更突出。而我縣當前管理人才隊伍在結構、整體素質上還存在較大欠缺,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進。

2.我縣體育競技水平近年來未能有所突破,反而在一些項目上出現滑坡,要扭轉當前局面,急需建設一支素質更全面、專業技能更突出、潛能發揮更徹底的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隊伍。

3.隨著社會體育的蓬勃發展,群眾對體育的需求將快速增長,社區體育建設日新月異。我縣在社會體育設施、全民健身組織和指導、國民體質監測與提高等基礎建設上還不能完全滿足小康社會條件下群眾體育的需求,要改善這一局面,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改善硬件設施。

四、我縣體育人才資源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報告為指導,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為原則,緊密結合我縣體育人才資源實際狀況和未來需要,遵循體育人才資源發展規律,樹立“以人為本、聯系實際、全面協調、重點突出、動態均衡、著眼未來”的體育人才資源發展指導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才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從思想上深刻認識人才資源是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人才隊伍的協調開發作為人才資源工作的根本原則,保證體育人才資源的長期、健康發展。

緊密結合實際,以滿足我縣體育發展現實需要為宗旨。深入分析我縣體育人才資源情況,結合我縣體育發展戰略,以實現戰略目標為出發點,以現實需要為著眼點,使人才開發工作緊密圍繞戰略目標的達成和滿足現實需要來展開。

堅持體育人才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促進人才資源開發的社會化。以改革為動力,以社會為依托,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體育發展規律,充分依靠社會力量,并逐步轉向以社會開發為主,推動體育人才資源發展。

(二)目標任務

圍繞我縣建設體育強縣的發展戰略,立足我縣實際,未來我縣體育人才資源發展目標為:建立一支整體結構完整、數量充足且布局合理的高素質體育人才隊伍和一個管理機制科學、能夠人盡其才的人才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加強競技體育人才隊伍建設,是當前體育人才資源開發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求在競技體育上取得突破,以帶動我縣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1、教練員人才隊伍規模適當擴大,加強頂尖級教練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協調發展業余體校教練員;完善教練員競爭、激勵機制,避免人才流失。

具體項目上,必須加強田徑、乒乓球、籃球、排球、舉重等重點項目的建設,形成數量充足并在省內具有領先優勢的競爭群體,確保我縣競技體育的相對競爭優勢。

為教練員創造條件以促進其繼續教育,逐漸滿足日益增長的對復合型教練員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強教練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其敬崗愛業的職業意識。

2、優秀運動員人才總量爭取有適度增加(5%~10%),達到15~30人;集中全縣適齡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進行系統培養、科學訓練,逐步成為我縣儲備的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

從長遠來看,要實現我縣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打造體育強縣,還須進行以下人才資源建設:

1、繼續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為我縣體育人才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人才流動機制、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創造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合理的人才管理模式,營造優良的人才競爭環境;改革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建立起較完善的體教結合培養機制,開發社會化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3個)。

2、堅持對體育人才資源的整體開發,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完善和協調人才隊伍結構,實現體育產業人才和體育管理人才兩類核心人才資源的開發取得重點突破。

3、從現在起到2010年,我縣群眾體育將得到廣泛深入的普及,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占全縣人口總數的40%以上,需要充分利用體質監測手段,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推廣科學體育健身項目和方法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將在數量規模上擴充3倍以上,達到150人。

五、對策和措施

(一)深化體制改革,加強體制創新

我縣體育人事管理體制尚未形成有序、高效和規范化的人才資源運行機制,因此,必須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形成較完善的適應市場經濟條件的體育人才管理體制:建立完善的競技體育人才選拔機制、體育人才流動機制、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改革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建立起較完善的體教結合培養機制激發內部人才資源活力。

1、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強化人才競爭機制

在競技運動人才方面,完善運動員基層選拔機制,實施“新苗”工程,加速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各地強化措施,完美政策,加大投入,加強規范化建設與管理,不斷提高業余體育學校的辦學質量。對全縣適齡的優秀體育苗子進行科學的篩選,建立人才庫,集中適齡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進行系統培養、科學訓練。

同時,實施重點項目教練員競聘上崗制度,能者上、庸者下,以競爭推動發展。

2、建立和完善人才保障激勵機制,提高人才積極性

對于競技運動人才,需要增加物質獎勵強度,強化物質刺激作用,防止人才流失;同時注重精神鼓勵和思想教育,形成完善、全面的人才激勵機制。

實施教練員崗位津貼、運動員成績津貼等政策,適當提高運動員、教練員伙食標準。

(二)提高人才隊伍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目前我縣體育人才,在學歷層次、知識結構上還存在諸多不足。因此,必須加強人才引進,提高體育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使我縣體育人才隊伍建設再上一個臺階。

(三)加強體教結合,促進我縣體育發展

走“體教結合”的發展道路,將會極大地推動我縣體育事業健康、快速和持續發展。

1、充分利用業余體校和縣城中小學的力量,實施體教結合人才培養工程,在解決優秀運動員文化學習問題的同時,利用教育資源加快我縣體育人才的培養。

2、加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體教結合培養形式的探索和建設,會同教育部門,共同完善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體教結合培養方式的機制,保障體教結合培養方式的資源供應,協調青少年的學、訓矛盾,增強青少年及家長對業訓的信心,消除其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