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局年底工作報告及明年思路

時間:2022-01-12 04:26:00

導語:國資局年底工作報告及明年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資局年底工作報告及明年思路

年,我縣國土資源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國土資源局的精心指導下,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守土有責、護土有方、動土有據、用土有益”的工作準則,牢固樹立保護資源是第一責任、保障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工作理念,不斷深化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目標任務。

一、工作情況

(一)以服務城市建設為重點,滿足社會發展用地需求

城市建設用地有保障。年,我縣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大,為滿足“小縣大城關”的目標要求,我局嚴格執行參與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科學合理調配用地指標,采取“一般用地靠挖潛,計劃指標保重點”的工作思路,今年我縣土地報批已經取得了省廳8個批次,面積616.4畝,保障了圣農發展、污水處理場等重點工程建設用地。積極支持了新農村建設,依法依規處置了一批存量土地和閑置土地。同時,加大土地收儲力度,為拉開城市框架,推動縣城市建設“西擴南進北延”打下堅實基礎,年共征地1500畝,支付土地補償費9212.34萬元。

土地市場平穩有序。強化土地招拍掛出讓工作。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國土資源部、監察部《關于落實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全面落實土地調控政策。截止目前,共出讓土地8宗,面積451畝,收取土地出讓金1.9億。其中:經營性用地4宗,面積303畝,收取土地出讓金1.79億;工業用地4宗,面積148畝,收取土地出讓金1209萬元。通過公開、透明的招拍掛,我縣醞釀已久的閩北物流商貿城于11月中旬破土動工。

(二)以保護耕地為根本,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耕地紅線堅實穩固。一是努力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加大國土資源法制宣傳、動態巡查責任制的落實,不斷加大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力度,設立基本農田保護標志,實施保護責任“關口前移”,把保護耕地責任落實到田間地塊。二是嚴格落實集約節約用地制度。始終把節約集約用地、服務工業、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用地放在工作首位,充分利用低丘緩坡地。認真落實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對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嚴重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項目堅決停止供地,對符合產業政策的,及時予以報批。辦理建設項目用地預審26宗,面積79.93公頃,其中耕地33.3公頃。

土地整理穩步推進。響應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的號召,堅持服務經濟發展,服務民生,著力強化項目建設,做到實施一批、驗收一批,申報一批,儲備一批,確保項目建設有序進行和銜接延續。200年實施項目5個,規模9743.8畝,投資2526.45萬元,現已完成80%。年11月開工項目6個,規模5598.5畝,投資1424.5萬元。土地開發整理的實施,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耕作條件,增加了耕地面積,提高了農民收入,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三)以地環整治為目標,強化礦產資源管理工作

礦產資源管理逐步深入。一是認真抓好采礦權人年度檢查工作。下發《關于做好年度礦山年檢工作的通知》,對我縣在冊的24家礦山企業進行逐個查看資料并實地查看,通過年檢,規范年檢工作檔案,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對規模小、經濟效益差的縣寨里礦產公司山口建筑用石礦和縣李坊建設采石場增排花崗巖礦,由企業提出申請予以注銷采礦許可證。對縣金垅破螢石礦資源枯竭,采礦權到期后上報市局予以關閉。從年檢中還對縣止馬建新采石場九里橋建筑用石礦,因生產用量少,沒有交納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對福建縣圣達石材有限公司大古庵花崗巖礦近3年未開采,按上級的年檢要求,我局采取了年檢不合格但仍保留采礦權的做法。二是抓好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實施方案工作。按照福建省國土資源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加強關于抓緊做好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實施編制工作的通知》(閩國土綜[年]311號)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編制了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整合實施方案,并獲市政府的審批,目前已經完成整合工作。三是認真做好采礦數據更新與換證工作。按照礦業權實地核查結果,逐個進行認真核對,確保全縣礦業權登記數據更新與換證工作按時按序完成。同時,編制《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并于2008年2月30日和年8月31日分別通過南平市國土資源局和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專家審查,現已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同意,現予上報市政府批復。四是認真抓好礦山的安全生產工作。與各礦山企業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制定了“安全生產年”和“責任落實年”工作方案,開展了“安全生產月”活動,下發了《全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和地質災害防治檢查的通知》,組織人員對現場檢查進行記錄37份,通過各種辦法扎扎實實地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了安全生產。五是認真抓好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征收工作。追繳上年度欠交補償費17.37萬元。同時對砂、石、土礦山企業實行簽訂補償費年度征繳責任書,確保今年上繳入庫補償費382126.02元。六是認真開展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編制及交納保證金工作。收取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37.5萬元,有21家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的編制及評審已完成,還有2家鄉鎮采石場的生態環境治理方案已委托有資質部門編制,該項工作已進入規范化軌道。在礦山年檢實地檢查中發現縣新亭花崗巖礦近期開采對山皮剝離造成水土流失現象,下發了《做好礦山開采生態環境保護的通知》(光國土資[年]57號文件)給企業,要求在礦山開采塘口下游建攔砂壩及礦山四周植樹造林、種草等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不斷加強。今年入汛期以來,我局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上做好規定動作外,還積極開展了“自選”動作。一是利用“5.12防災減災日”開展了宣傳活動。活動中懸掛橫幅4幅,展出宣傳版面10塊,共發放《海峽資源報》地球日宣傳特刊400份、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宣傳小冊子3000份、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單2000余份。利用墟日赴各鄉鎮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增強了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群眾防災減災能力。二是與多部門聯合開展了司前鄉西口村共興村臨災應急轉移演練。并通過縣電視臺,對整個臨災應急轉移演練進行宣傳報道。三是取消汛期雙休日,局領導帶隊對全縣48個地災點進行逐一巡查。通過各種措施,扎實工作,我縣的地災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縣未因地災出現人員傷亡。

(四)以群眾利益為核心,強化信訪監察工作

歷史遺留問題得以解決。為了維護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本著尊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出臺《縣人民政府關于解決因歷史原因未能辦理土地使用證、房屋產權證問題的通告》,著力解決五種由于歷史原因未能辦理土地使用證的情形,收集因歷史原因未能辦理土地使用權證共1045件,目前已經辦理440件,其它正逐步采取分批、分步驟地按程序予以辦理土地使用權證。

違法用地勢頭得以遏制。通過加強國土執法動態巡查,嚴肅查處違法用地案件,堅持把違法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對近年來農村建設用地的情況依法、依規進行“回頭查”,對已許可審批的建設用地重新跟蹤核查,較好地防控了“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違法用地現象的擴大。今年共制止土地違法行為61起,發出書面處罰通知書23起,立案查處5起。

信訪維穩工作扎實有效。提高了調息糾紛能力,做好信訪調處工作,落實上級與相關部門交辦移辦的信訪事項,做到了及時受理,及時調查,及時處理,及時反饋。充分利用國土資源行業性人民調解機制,信訪工作機制,較好地化解矛盾,促進了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今年以來,我們共接待來訪群眾32起220人次,辦理信訪件50起,其中辦結網絡信訪件19件,調解1起,辦結率100%。均按要求上報結果。

(五)以業務建設為抓手,國土資源基礎工作有進展

城鎮地籍調查穩步推進。為全面查清城區內部土地利用狀況,滿足土地宏觀調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各項嚴管措施落實、國土資源信息社會化服務的需要?,F已完成地形圖的測繪并通過省質檢站的驗收,內業資料掃描、大部分權屬調查已結束,由于有關要求不明確,將根據市局年11月2日會議精神開展工作,爭取2011年3月完成。

日常發證工作正常有序。目前共計審批發證1489本,面積89.87萬平方米。辦理抵押登記26宗,抵押面積36.1萬平方米,抵押金額3536.9萬元。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及時、認真、熱情的工作原則,盡可能減少群眾辦證的往返次數,提高公眾滿意度,維護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進展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城鄉建設、城鄉管理的綱領性文件,是加強宏觀調控、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基礎性作用的前提,是實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是關系國家和人民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逐漸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用地與規劃的矛盾日益突出,規劃修編已是當務之急。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于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32號)文件精神,縣級規劃已完成,于年9月6日經南平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基本農田初核數據已上報省廳審核,鄉級規劃文本、數據庫正在編制中。

(六)以民生工程為己任,快速推動災后重建步伐

“6.19”洪災以來,我局在第一時間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啟動了災后重建工作,出臺了《縣人民政府關于災毀耕地復墾、宅基地復墾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的實施意見》,完成了全縣12個集中重建點進行地災評估,加快了災毀耕地復墾工作速度。目前,可自行復墾耕地已基本完成,補助資金已經全部下發到農戶手中;需工程措施復墾工程面積1.075萬畝,已完成8679畝,完成比例81%,市局已經下撥我縣兩批需工程措施復墾補助款共480萬元,我局已將第一批補助資金指標180萬元下發到各鄉鎮,資金嚴格按照市局文件規定進行撥付。在災后重建工作中,我局把地材供應當做為災民“做實事”工作之一,通過召開協調會、簽訂供貨協議、深入生產一線等辦法,確保災后重建戶的建房用磚需求,特別是對廈門海滄區援建項目給予關注,提供上門服務,對援建項目進行跟蹤,保證項目建設磚塊供應。同時,我縣積極開展災后重建宅基地復墾工作,對接好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鉤政策。全縣可進行災后舊宅基地復墾面積近350畝,可用于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鉤政策面積近340畝,目前已經完成了項目設計,相關資料上報省廳審核。同時,在重建工作中我局也適時緊抓用地手續報批工作,加緊督促力度,優化服務指導工作。目前全縣10個重建點所需材料已基本完成,但梅樹灣新村、洋塘新村、東山新村因占用地需林業部門出具林地審核批準書,用地報批資料仍在完善中。

(七)以作風整頓為契機,全面提升國土形象。

今年3月份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我局積極開展了作風集中整頓活動。活動對“四不”現象進行重點整頓,一是不用心,二是不務實,三是不親民,四是不誠信。對七大問題予以解決:一是學習意識差;二是缺乏全局觀念,存在本位主義思想,對決策部署執行不到位,講條件、打折扣,碰到問題繞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三是責任意識差;四是落實意識差;五是服務意識差;六是紀律意識差;七是創新意識差。力求通過本次活動,對工作中存在的“懶”“荒”“散”“冷”“卡”“低”“歪”“虛”八大頑癥對癥下藥。為確保本次整頓工作不留于形式、走過場,成立了相關領導小組,制定了《縣國土資源局關于機關作風集中整頓活動實施方案》。通過自查自糾,發放意見征求表,召開座談會,整改落實手段,使得作風整頓效果明顯。在活動中,發放意見征求表60份,收回50份,收集意見5條,發放《自身問題查擺表》45份,每一位同志都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二、存在問題

我縣的國土資源工作是循序漸進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洪災造成重大損失,各項工作面臨重重困難,急需上級領導部門支持;系統干部隊伍素質還有待提高;違法違規用地還程度不同地存在;業務工作量大,經費緊缺;耕地保護與建設用地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部份礦產資源利用率不高,企業生產不穩定,礦產后備資源不足。環境保護,水土流失與礦山開采帶來的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露天開采的飾面花崗巖礦山,剝離量大,建攔砂壩的設計、規劃比較簡單,“青山掛白”現象,得不到有效的根治;系統隊伍人員編制與業務工作不相匹配,我局現有副局長編制2人,全局20人,混崗情況嚴重,從而造成全局員工超負荷工作,精力難以承載,疲于應付,難免影響工作的完成。

三、年工作思路

1、形式多樣,抓好政治業務學習。一是要采取多種形式抓好政治業務學習,特別是要一如既往地抓好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特別是一些新政策、新法規的學習。二是要注重把學習活動同做好國土資源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進而強化干部職工的大局意識、中心意識,把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縣經濟可持續發展變成干部職工的自覺行動,促進我縣國土資源事業的發展。三是“實”字當先,繼續推進作風整頓活動。作風整頓講實效,今后我局將繼續深入推進機關作風集中整頓活動。推行延時服務、聯合辦公、現場辦公、送證上門等服務措施,并進一步探索、創新工作機制,確保作風建設取得新實效。

2、力度加大,抓好土地開發整理。落實一手抓新農村建設,一手抓土地復墾,以新農村建設帶動土地復墾,以土地復墾支持新農村建設,把大量流失的土地及時變耕為良田,使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農業基礎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農田的防洪排澇能力大大加強,形成田成方、路貫通、渠配套、林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加大土地開發復墾和建設用地置換工作力度,保證重點建設用地的需求,保證新農村建設用地需求,用土地置換和土地整理等不同方式彌補建設用地的不足,改變建設用地布局不合理的現狀。同時結合當前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及時調整新村規劃,加快舊村莊整理進度,把節約出的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建設用地置換,全力支持我縣經濟建設。

3、積極探索,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一是做好工業、經營性土地招拍掛工作。二是抓好用地增減掛鉤。積極做好農村建設用地減少與城鎮建設用地增加的相掛鉤工作,為城市建設提供用地保障。三是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探索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和市場機制要求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四是要深入研究相關的產業政策,運用土地杠桿,加強產業引導,執行土地供后跟蹤管理,防止產生新的粗放供地和資源浪費。

4、敢抓敢管,發揮土地衛士作用。嚴格落實執法巡查責任制,盡職盡責,嚴肅查處以租代征、未批先占等土地違法行為,特別是要在清查以往土地案件的同時,嚴防發生新的土地違法案件,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同時要進一步做好土地信訪工作,排解土地糾紛,支持鄉鎮政府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5、多措并舉,加強礦產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監管。充分利用好現在的資源,合理利用開發,堅決打擊無證非法采礦行為,建立良好的礦業秩序。開展對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督促采礦許可證到期企業做好許可證延續。繼續抓好礦山的安全生產工作,以全國“安全生產年”和省“責任落實年”為契機,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切實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生產的安全監管。深入開展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切實做好“青山掛白”治理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進一步提高群眾防災知識。

6、廉潔自律,加大黨風廉政建設力度。認真貫徹上級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貫徹落實中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八項規定,加強學習教育,加大懲處力度,造就清正廉潔的國土資源管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