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基礎教育情況要點

時間:2022-03-25 08:56:00

導語:縣委基礎教育情況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基礎教育情況要點

一、總體思路

認真學習貫徹國家、省、市教育規劃綱要及全縣教育行政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回歸原點、突出重點、夯實起點、打造亮點”的教育工作思路和方針,進一步理清思路、轉變觀念、明確目標、扎實推進。堅持育人為本,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規范管理,狠抓落實,提高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優質發展。

二、主要目標任務

1.素質教育更深入。啟動“公民教育”行動,融入小事德育和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深入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形成省市有影響的工作品牌和項目。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的獲獎面和獲獎層次進一步提高。建成全縣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發展指導得到進一步加強。

2.規范辦學更到位。全面的教育質量觀進一步確立,責任意識、規范意識進一步增強,學校常規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管理規范有效落實,“五嚴”規定執行情況良好,學校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精致化。

3.教育發展更均衡。穩步實施學校布局調整,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城鄉辦學條件差距進一步縮小。高中、義務教育招生更加規范,義務教育不合理“擇校”問題基本消除。留守兒童、問題兒童等特殊教育群體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得到保證。

4.品牌效應更顯現。學校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文化品位進一步提升。一大批學校在養成教育、公民教育、課程改革、體育藝術2+1項目、科技創新教育、高中特色建設等方面初顯成效,啟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項目,典型學校效應不斷擴大,教育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5.發展質量更優異。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6%,省優質幼兒園達70%以上,基本完成每鎮一所省優公辦園目標建設任務;義務教育入學率100%,小學鞏固率100%,初中鞏固率99.7%,初中按時畢業率達98%;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殘疾少年兒童入學率達98%。基礎教育各類質量考核、考評、測試繼續保持省市先進水平。

三、推進舉措

(一)堅持育人為本,深入實施素質教育

1.扎實推進養成教育。確立育人為本理念,樹立全面教育質量觀,以推進養成教育為重點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不斷優化德育內容和形式,強化學生德育實踐,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制訂校本化養成教育方案,深入開展“小事德育工程”。3月份,在全縣各學校開展“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月”活動,9月份開展“學習習慣養成教育月”活動。加大養成教育督查推進力度,完善考核評價機制,重現場、重過程、重實績,分層召開現場推進會,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促進養成教育落到實處。

2.完善公民教育體系。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從小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開展三好學生、三好標兵、四好少年、美德少年、優秀團員隊員等評選活動。建立全縣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有關節日開展主題或專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環境教育和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加強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建設和管理,為農村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課外活動場所。通過多形式、多內容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在學校做一個守紀律、愛學習、會學習的好學生,在家里做一個有孝心、會自理、擔責任的好孩子,在社會做一個明禮儀、知榮辱、守公德的好公民。

3.深入推進體藝2+1項目。積極推進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校園體育鍛煉一小時。舉行初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會和中小學陽光體育節,組織中小學乒乓球、排球、籃球、足球等比賽。推進省市體育傳統項目、縣隊校辦基地特色項目建設。深入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舉辦中小學校園藝術展演,舉辦中小學生“三獨”比賽、書畫大賽、攝影作品比賽、經典誦讀比賽等活動,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4.深化基礎教育課改。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齊、上足、教好每一門課程。加大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力度,提高校本課程的實施水平,推進特色活動課程建設。協同教研室開展“高效課堂建設深化年”活動,協同教科室推進新教育實驗工作,協同未成年人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青少年宮實施特色活動課程。組織優秀校本課程評選活動。

5.強化實踐創新教育。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課外活動及校外活動,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加強學生社團組織建設,開展好各類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舉辦小學生小巧手比賽、初中學生手工制作比賽、航模比賽等活動,為學生個性發展搭建平臺。

6.加強衛生健康教育。健全學校衛生工作組織及相關制度,完善健康檔案。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測試工作,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組織開展好學生健康體檢、學生因病缺課網絡直報、健康體質測試等工作,開展省市健康促進學校及心理健康星級學校創建評比工作。健全完善學校紅十字會,組織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

7.提升語言文字工作水平。貫徹《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提高學生普通話及漢字書寫能力,培養愛國情懷和審美情趣。組織開展規范漢字書寫特色學校、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創建活動。組織開展中小學書寫大賽、推普周、經典誦讀比賽等活動。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城市創優、鄉鎮達標”活動,指導長沙鎮創建“語言文字規范化達標鎮”。

(二)堅持教育公平,促進優質均衡發展

8.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穩步實施學校布局調整,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科學統籌、優化盤活各類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資源的集聚效應,促進各類學校均衡發展。重點做好鎮、鎮、鎮、鎮、鎮、鎮有關學校的撤并與資源整合工作,推進實驗小學、馬塘小學、洋口初中等校異地遷建工程,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同時做好社會穩定工作。

9.規范義務教育招生。鞏固2011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改革成果,實行“就近免試”入學政策,組織做好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工作,堅持依法招生、規范招生,確保全縣所有兒童少年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有效扼制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進一步完善方案、細化措施,統籌協調并認真組織好縣城義務教育學校的招生工作,妥善處理招生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確保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順利進行。

10.推進中招制度改革。認真貫徹市教育局關于中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積極穩妥做好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工作,嚴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規模,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的55%根據初中畢業生人數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學校,繼續實行推薦報考。完善學生評價體系,提高綜合素質評價成績在高中招生錄取中的權重。

11.關注特殊教育群體。進一步完善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幫扶體系,做好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子女、困難家庭子女、學困生、問題生等學生的教育工作,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開展幫扶行動,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適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與本地學生同等待遇,接受相同的教育。建立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三)堅持文化立校,促進特色內涵發展

12.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繼續實施文化立校戰略,修訂縣特色學校建設指導意見,組織特色學校創建評選和特色學校展評活動,培植、推介典型學校,努力提升教育品質,擴大教育影響力。各學校要認真總結梳理辦學成果和經驗,進一步明晰發展思路,找準突破口,確定特色發展目標。制定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創建活動,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和學風,培育和打造辦學特色,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內涵發展。

13.啟動國際交流項目。選擇2~3所學校進行試點,嘗試開展國際教育交流活動。啟動高中“學生使者”國際交流項目,嘗試組織赴港澳教育交流活動。引進吸收國外和地區先進課程資源,嘗試有益的教育途徑和方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四)堅持協調發展,優化學前特殊教育

14.加快學前教育發展步伐。制訂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規劃。加大每鎮一所省優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通過政府回購、小區建設配套、新建改建等形式,全力完成每鎮一所省優公辦園建設任務。通過實施生均公用經費、困難幼兒經濟補助等形式,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加強學前教育指導與管理,實施學前教育信息管理,規范學前教育招生,進一步規范辦園行為,提高保教保育質量。積極發揮公辦園的示范輻射作用,組織開展結對幫扶、優秀教育活動展評、師資培訓、幼兒素質展示等活動。新店幼兒園、苴鎮中興幼兒園、曹埠童舒幼兒園、馬塘培英幼兒園創建省優質幼兒園。

15.優化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實保障殘疾少年兒童入學,著力培養殘疾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品質,加強殘疾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提高殘疾學生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特教質量。加強對隨班就讀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導、服務,完善檔案資料,強化培訓指導。組織開展“助殘”活動,倡導全社會支持特殊教育事業發展。

(五)堅持科學管理,完善考核督查機制

16.完善巡視督查制度。加大巡視督查力度,正常組織開展中小學“百里行”行動,強化學校的責任意識和規范意識。對學校規范辦學、常規管理、重點工作推進等情況組織專項督查和隨機檢查,認真排查突出問題,及時發現并督促整改存在問題,推動學校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精致化,建設平安、文明、和諧校園,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17.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強化教育評估的激勵導向作用,修訂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質量考核評估細則,堅持發展性評價,突出過程性評價,改進考評辦法,重視過程,注重發展。組織初中、小學、幼兒園教育質量綜合評估,引導學校不斷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完善學生素質評價體系,組織做好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建立完善學生成長記錄袋,舉行初中、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定交流、研討、展示等活動。

18.試行校長例會制度。圍繞全縣教育工作“回歸原點,突出重點,夯實起點,打造亮點”總體要求,堅持城鄉一體、區域一體、整體推進策略,有重點、分階段、分層次召開校長例會,狠抓落實,扎實推進。發揮典型學校的示范輻射作用,通過現場展示觀摩、交流研討等活動,有序推進養成教育、體育藝術2+1、高效課堂建設、隊伍建設、特色建設等重點工作,促進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19.嚴格學籍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學籍管理規定,加強學生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健全完善學籍管理數據庫。堅持實事求是、規范程序、服務群眾的原則,加強管理,明確責任,規范操作,嚴格考核。嚴格控制縣內學校的借讀、轉學、休學,嚴格控制班學額。

四、重點工作及逐月主要工作安排

(一)重點工作

1.完善巡視督查制度。正常組織開展中小學“百里行”行動,對學校常規管理、規范辦學、養成教育、體育藝術2+1項目推進等情況進行巡視、調研、督查。

2.完善教育質量考核評估體系。修訂義務教育質量綜合考評細則,組織初中、小學、幼兒園年度辦學水平評估。

3.組織做好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加強管理、指導與監督,重點做好縣城初中、小學、幼兒園招生的組織協調工作。

4.進一步推動文化立校。培植、推介典型學校,組織特色學校創建、評選、展示活動;組織優秀校本課程評選活動。

5.試行校長例會制度。分階段舉行現場觀摩、交流、研討活動,推進重點工作開展。

6.以推進養成教育為重點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分層召開現場推進會;完善學生評價體系,組織做好高中、初中、小學各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

7.積極推進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和衛生健康工作,確保學生每天校園體育鍛煉一小時。舉辦初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會和中小學陽光體育節。組織中小學乒乓球、排球、籃球、足球比賽等活動。推進省市體育傳統項目、縣隊校辦基地特色項目的開展。

8.推進藝術教育及綜合實踐活動開展。舉行全縣校園藝術展演活動,舉辦中小學生“三獨”比賽、書畫大賽、攝影作品比賽、經典誦讀比賽、初中學生手工制作比賽、小學生小巧手比賽等活動。

9.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機制,配合政府穩步做好每鎮一所省優公辦園建設工作。加強學前教育的管理指導,進一步規范辦園行為,提高保教質量。

10.加強特殊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特教質量。做好隨班就讀的教育、管理、指導、服務工作,組織開展好“助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