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

時間:2022-04-05 04:11:00

導語: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

為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穩定全市糧食生產,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下達2012年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的通知》(政辦〔2012〕3號)要求,現將2012年全市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分解下達(見附件),并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抓好落實。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認真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的領導。要把糧食生產列入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目標,細化任務,把糧食生產任務分解落實到鄉、到村、到戶,確保完成今年全市163萬畝糧食種植任務。要加強監控,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糧食生產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杜絕耕地拋荒現象的發生。

二、落實惠農政策。采取更加扎實有效措施,全面落實好對種糧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農作物良種補貼、糧食訂單直補、農機具購機補貼、再生稻推廣補貼、水稻種植(制種)保險、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等各項惠農扶糧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將國家、省、市惠農扶糧政策宣傳到鄉鎮、村、組,做到家喻戶曉。嚴禁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降低補貼標準、改變補貼用途,做到各項政策不走樣、不縮水、見成效,保證種糧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種糧農民手中,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提高糧食單產。以糧食高產創建為抓手,集成配套“五新”技術,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大力推動“五新”技術進村入戶,重點推廣優質高產良種、超級稻高產栽培、水稻精確定量栽培、再生稻高產栽培、馬鈴薯脫毒種薯和稻草包芯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關鍵增產技術措施,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種糧大戶,提高糧食生產規模效益。

四、加強基礎建設。嚴格執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進一步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完善節水灌溉、道路等設施,建設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規范化農田,穩步提高耕地基礎地力和產出能力。繼續實施沃土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增施有機肥,擴大綠肥種植面積,實施秸稈還田,不斷提高土壤肥力。

五、強化農業服務。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農技干部要深入基層推廣普及先進適用、節本增效農業生產新技術,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充分發揮農機化隊伍作用和優勢,重點為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搞好服務。千方百計做好農用物資儲備和供應,確保種子、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貨源足、質量優、價格穩。工商、質監、農業等相關部門要密切協作,強化市場監管,及時打擊假冒偽劣農資,切實維護好農民合法權益。

六、抓好防災減災。認真制定完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快速反應機制,著力落實好抗災資金、技術和物資,種子部門要按要求建立糧食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保證救災生產用種。加強農業災害預測預報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高度重視水稻“三寒”防御,以及稻瘟病、稻飛虱、紋枯病及馬鈴薯晚疫病等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科學指導農民落實農作物防寒、防凍、防澇和防旱等各項措施,努力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