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辦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
時間:2022-04-17 11:28:00
導語:農發辦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2007—2011年工作總結
2007—2011年,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在臨平、陽洪、姜村和周城4個鄉鎮實施,涉及23個行政村,共改造中低產田6.7萬畝。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下,我們充分發動項目區干部群眾,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全面完成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任務。
1、集中精力,認真實施了水利工程項目。水利工程是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任務的重點,為了切實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我們工程繼續推行和完善工程招投標制及工程監理制,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擇優選用專業施工隊,簽訂施工合同,對工程實施的程序、進度、質量及竣工驗收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和管理,在工程實施的關鍵環節,組織施工隊和干部群眾搞大會戰,充分調配機械,聯合作業,通過定工程任務、定施工時限、定質量標準、定獎罰措施等辦法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工程任務,項目區共襯砌“u”型田間斗分渠道128.2公里,新打和修復配套機電井84眼,架設輸變電線路40.8公里,埋設輸水暗管56公里。
2、不失時機地實施了農業和科技推廣項目。我們緊緊抓住秋播的有利時機,以土壤改良和良種基地建設為重點,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執行項目,集中調配機械,經一供應良種、高效化肥和土壤改良劑,積極實施秸桿還田,改土施肥和良種基地建設項目。同時,充分利用農閑時間通過召開培訓會、印發宣傳資料、向農民講解傳授農業科技知識等措施,保證了科技推廣項目的順利實施。開發區共改良土壤6.3萬畝,建小麥良種田5000畝,砂石硬化機耕路108公里,開展技術培訓4.3萬人(次),建高效農業示范田1.2萬畝。
3、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搞好農田林建設項目。在農田林網項目建設中,我們按照農田林網建設標準,認真規劃,精心組織,科學栽植,擇優選擇具有豐富的苗木栽植和管護經驗的綠化公司承擔農田林網栽植和管護任務,他們從打點、放線、挖坑、栽植、澆水、修剪、防蟲到管護全過程負總責,苗木栽植嚴把三關,即挖坑關、苗木調運關,栽植關,確保栽植苗木橫看成形、縱看成行。并積極制定措施,簽訂管護合同,加強苗木建后管護工作,使林網工程長期發揮效益。項目區共營造農田防護林0.67萬畝,植樹4.07萬株,提高了開發區整體形象。
4、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在實施中低產田改造的同時,我們還大力扶持當地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將農業綜合開發和當地農業產業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積極解決當地產業化發展方面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2007年以來,全力配合果業、水利等涉農項目資金的捆綁整合工作,積極參與全縣10萬畝現代果業綠色長廊建設,大力支持以周城鎮紅旗村為中心的周城、臨平鎮果品產業,使該項目區果業得到長足發展,現已成為當地興業富民的主導產業,促進了我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2007×2011年我縣農業綜合開發累計完成投資4064萬元,其中:國家財政3047萬元,群眾自籌1017萬元,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后,有力地改善了項目區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降低了農業投入成本,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渠系水的利用系數較開發前提高了45%,年節約灌溉費用350萬元,開發區年新增糧食380萬公斤,農民人均增收160元,項目區逐步形成了“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通、路相連”的現代農業新局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市農發、財政部門的大會表彰。
二、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1、工作思路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中心任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水、田、林、路”綜治理,集中投入、連片開發、滾動發展,發揮整體效益,努力把我縣項目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的示范區,帶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2、奮斗目標
每年建成1個現代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開發面積保持在1.2萬畝左右,通過襯砌田間斗分渠道,新打配套機電井、維修裝備抽水站、埋設輸水暗管、砂石硬化機耕路和推廣先進的農業高新技術,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后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6萬畝,完成投資7500萬元。項目區累計增產糧食3150萬公斤,增加農業總產值5090萬元。
3、主要措施
一是立足長遠,科學規劃。要確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成穩定可靠的“大糧倉”,首先,必須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要把項目區選擇在中低產田集中連片且開發潛力大的糧食主產區,遠離縣城效區和工業聚集區,遠離將來規劃的主要干線公路和工業用地的地方,使建成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具有穩定性、長遠性。同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新項目區進行詳細踏勘、分析論證、科學規劃,保證項目實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是綜合治理,完善配套。高標準農田是“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規范化農田,根據我們多年的實踐經驗,建設高標準農田必須要一手抓硬件建設,一手抓軟件建設,實行“農林水科技多措并舉,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大力加強以水系建設為重點的田間工程建設,合理配套路橋涵站等設施,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這樣才能發揮工程最佳效益,全面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
三是強化管理,提高效益。為確保項目進度和質量,我們將不斷完善和推行工程投標制,大宗標準政府采購制、工程監理制和縣級財政資金報賬制等有效運作機制,對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監督檢查,嚴格質量標準,真正把工程建成群眾的放心工程、精品工程。
四是加強管護,建管并重。按照“開發與治理并重,建設與管護并舉”的原則,要對已建成的渠道、機電井、抽水站、農田林網等硬件工程通過登記、移交、租賃、承包等形式,明晰產權,管訂管護合同,落實管護責任,建立了農發工程的長效管護機制,從而確保開發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三、2012年工作思路及目標任務
1、工作思路
以改善農業基本條件為前提,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田間工程建設,配套實施機耕路、農田林網工程,推廣土壤改良等技術措施,“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集中投入,整體推進,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不斷擴大規模,發揮整體效益,努力把我縣項目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的示范區。
2、目標任務
計劃在鎮項目區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襯砌田間斗分渠道20公里,新打和修復配套機電井9眼,埋設地埋線5公里,鋪設輸水暗管8公里;改良土壤1萬畝,其中機深翻7000畝,改良土壤3000畝,砂石硬化機耕路17公里;營造農田防護林1000畝;培訓農民技術員10000人(次),建高效農業示范田2000畝。項目區年增產糧食50萬公斤,項目區農民增加收入140萬元。
- 上一篇:縣委審計項目工作安排
- 下一篇:高層建筑構造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