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供銷合作年度工作要點

時間:2022-04-28 10:03:00

導語:全縣供銷合作年度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縣供銷合作年度工作要點

2012年全縣供銷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積極參與實施國家黃藍兩大戰略,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為農服務宗旨,堅持合作制基本原則,堅持以加快發展為主線,繼續弘揚“圍繞中心、服務‘三農’、聯合合作、富民強社”的供銷精神,大力實施網絡立社、項目強社、富民興社、品牌亮社戰略,積極推進經營、組織、服務創新,大力推進生產、流通、信用合作,加快構建運轉高效、功能完備、城鄉并舉、工貿并重的農村現代經營服務新體系,努力使其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力量,努力搭建起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金橋。

一、全面構建農村現代經營服務新體系

(一)繼續推進農產品經營服務網絡建設。圍繞蔬菜、糧食、棉花、食用菌、畜牧、花卉、水產等主要農產品,積極引領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社,年內引導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以上,發展入社社員3000戶以上。做好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引導、扶持、服務工作,建設提升一批由供銷社主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組織開展創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活動,規范花官大蒜、鎮健士富硒蔬菜、稻莊草莓、街道富源蔬菜等專業合作社,提高專業合作社運行質量。探索組建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年內爭取組建花官大蒜、豐泰胡蘿卜、健士富硒蔬菜3家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加強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以上,帶動和引導廣大農民實行標準化種植,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建立起從基地到市場終端的農產品經營服務體系。積極培育農產品流通主體,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整合現有農產品銷售資源,探索組建縣級農產品配送中心,配套組建起全縣農產品銷售網絡。繼續培植壯大由供銷社入股的豐源農產品經營公司,積極在鄉鎮街道辦事處發展加盟店。繼續完善網上交易平臺,發揮好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作用,促進和帶動農產品銷售。積極組織開展“農超對接”活動,規范提升原有2處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新發展1處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邀請連鎖超市、企業、蔬菜批發商、連鎖經營商、機關和學校食堂、批發市場、餐飲企業到農產品基地進行現場參觀洽談,繼續組織國內外大型流通企業在我縣建設農產品直采基地,創建一批實力強、規模大、標準化種植、管理規范、優質品牌的農產品“農超對接”直采直供基地,進一步暢通蔬菜銷售渠道,建立起超市+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營銷鏈條,打造農超對接工作的新亮點。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認證和品牌培育,申請注冊農產品商標,積極開展綠色、無公害、有機品牌認證,年內申請20個品種的綠色、無公害、有機品牌認證,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探索搞好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

(二)繼續完善日用消費品經營服務網絡。抓住全市實施村級基礎公益設施建設的機遇,依托科誠物流有限公司,縣供銷社參股注冊成立縣眾合超市連鎖有限公司,在每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駐地、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各配套建設1處日用品超市,在中心村建設1家直營店或加盟店,實行商品統一配送,整合組建全縣日用品經營服務網絡。2012年建設3家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同時,結合社區建設,進一步調整完善日用品經營網點規劃,規范提升“兩進”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現有日用品網絡資源,按照“直營、連鎖、配送”的要求,配套完善鄉鎮超市,積極發展直營店和加盟店,達到村村都有加盟店,實現經營服務網絡縣內全覆蓋。組織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信息化建設工程”,進一步提升經營服務信息化水平,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水平。繼續組織開展好日用消費品“星級放心店”評選活動。

(三)繼續推進農資經營服務網絡建設。依托會一農資超市,組建縣供銷社參股的縣地力農資有限公司,進一步健全完善其現有農資經營服務網絡,在每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駐地、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都開辦1家農資超市、中心村設立1家直營店或加盟店,年內至少發展20家農資直營店,達到縣有配送中心,鄉鎮、街道辦事處駐地和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有農資超市,村有直營店或加盟店的三級農資物流配送體系,在全縣實現放心農資經營服務全覆蓋。進一步規范提升現有的農資超市、農資便民店、農資直供點的經營和服務水平,嚴格落實“五統一”運作機制,提高連鎖經營規范化水平和為農服務質量。穩步推進實施“沃土工程”,積極開展農資直供,年內組織1-2次廠家農資直銷活動,讓農民從中得到更多實惠。同時,結合“放心農資”網絡工程建設,積極開展以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為重點的技術服務,適時開展專用肥生產,進一步規范系統內農資市場秩序,確保讓廣大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四)繼續推進完善再生資源經營服務網絡建設。以金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為龍頭,依托鄉鎮(街道)、村收購網點,健全完善布局合理、運作有序的再生資源經營網絡。年內新建5處網點。引導金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積極新上項目,投資建設深加工項目,形成回收、分揀和加工利用一體化經營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五)探索推進融資經營服務網絡建設。依托生產經營合作,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內部開展信用合作。以專業合作社為基本載體,將信用合作與生產、經營合作融為一體,在農民合作社內部開展社員之間的資金互助,滿足社員戶生產經營的需要。在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擔保公司等經營主體之間開展資金調劑的基礎上,努力使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擔保公司成為銀行發放貸款的信用載體,形成與涉農銀行之間的融資擔保機制,吸引涉農銀行加大對農業的信貸投入。抓住縣被列為全省金融創新試點縣的機遇,年內組建成立豐泰農民互助資金合作社(部)。

二、全面推進基層組織體系建設

按照抓重點、重點突破、重點扶持、重點培育、推進發展的原則,通過能人帶動、項目拉動、政策扶持等方式,積極推進基層供銷社建設。繼續規范完善豐泰供銷社,在每個鄉鎮、街道篩選確定1-2家符合當地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和服務農民能力強、參與市場營利的能力強、綜合實力比較強的專業合作社作為基層供銷社啟動和發展的重點,從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進行重點培育和建設,努力建設新時期的基層供銷社。爭取利用三年的時間,每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都啟動和發展1家重點基層社。年內重點組建李鵲天虹供銷社、大碼頭食用菌供銷社。積極探索組建全縣供銷合作企業聯合會,凝聚發展合力。

三、繼續穩步推進供銷系統改革

完成三棉破產移交和掃尾工作、大廈清算安置職工、李鵲供銷社飯店土地處置工作。穩妥推進供銷社改制工作。繼續妥善處理好基層社職工和系統內涉軍人員穩定等問題。爭取理順改制破產企業職工黨團、戶口、計劃生育等管理關系,實行按居住地管理。

四、積極組織和參與會展活動

繼續參與辦好2012第五屆汽車暨房地產展銷會、第二屆秋季汽車暨房產展銷會,繁榮會展商貿經濟。

五、大力加強供銷合作社文化建設

要大力弘揚供銷合作社在長期為農服務實踐中形成的扎根農村、服務基層的奉獻精神,始終恪守的貨真價實、誠實守信的商業道德,始終堅持的堅韌克難、甘度清貧的簡樸精神,牢固樹立新時期供銷合作社的核心價值觀,為供銷合作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六、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一)縣眾合日用品配送中心及經營服務網絡建設項目。項目由縣供銷社、科誠物流有限公司承擔。項目總投資300萬元。由縣供銷社參股與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注冊成立縣眾合日用品配送中心,配套建設2000平方米的配送場所,完善經營網點,實現對“兩進”工程超市、放心店的統一配送。年可增加銷售收入1500萬元,利稅120萬元。完成時間:2012年10月。

(二)縣地力農資配送中心及經營服務網絡建設項目。該目由縣供銷社、縣會一超市承擔。項目總投資300萬元。由縣供銷社參股與會一農資超市共同注冊成立縣地力農資配送中心,配套建設800平方米的農資配送場所,發展9家中心店、30家加盟店,統一開展連鎖農資商品配送。年可增加銷售收入3000萬元,利稅150萬元。完成時間:2012年9月。

(三)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二期工程。項目由縣共贏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主要建設農村百事通、網上農家店、農產品現貨交易“三大核心業務”。實現農產品網上交易額3000萬元,經濟效益100萬元。完成時間:2012年12月。

(四)縣食用菌養殖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由縣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建設金針菇廠房、菌包車間2個、出菇試驗棚10個,專業養植大棚100個。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6000萬元,利潤400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500個。完成時間:2012年12月。

(五)縣種鴨養殖孵化配套建設項目。項目由縣天紅肉鴨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占地80畝。建設標準化種鴨養殖溫室30棟,配套取暖、通風、供料線;防疫檢測、孵化室30間,配套設備100臺。年可實現產值2000萬元,利潤300萬元。完成時間:2012年10月。

(六)縣果蔬草莓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由縣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總投資800萬元,占地400畝。建設草莓大棚130個,辦公、儲存、檢測室。年可實現產值400萬元,經濟效益180萬元,帶動增加就業崗位400個。完成時間:2012年8月。

(七)縣牧業生態萬只蛋鴨養殖基地項目。項目由縣牧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總投資500萬元,占地100畝。建設萬只蛋鴨養殖基地,鴨舍10座,年產鴨蛋200萬個,與斗雞、螃蟹、魚等混養,生態循環養殖。年增經濟效益200萬元。完成時間:2012年12月。

(八)縣綠色蔬菜合作社直采直供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由縣綠色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總投資500萬元,整體認證建設無公害蔬菜直采直供基地1000畝,申報無公害蔬菜品種72個,建設蔬菜新品種栽培示范溫室5棟,改造日光溫室60棟,新增冷鏈物流車3輛。帶動發展供暖系統蔬菜種植1萬畝,帶動550戶,戶均增收5000元。完成時間:2012年9月。

(九)縣特色種植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由植保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總投資500萬元。與法國公司合作,開展3000畝大田糯玉米訂單種植基地建設,統一種植、施肥、管理。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00萬元,助農增收80萬元。完成時間:2012年11月。

(十)保險箱生產建設項目。項目由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承擔。項目總投資200萬元,建設保險箱生產車間,購置生產設備,利用廢鋼鐵年生產保險箱20000套,增加銷售收入300萬元,利潤40萬元。完成時間:2012年12月。

(十一)肉鴨生產基地及配套建設項目。項目由肉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建標準化肉食鴨飼養大棚30個,新上養殖自動流水線。年可實現產值2500萬元,利潤200萬元。完成時間:2012年12月。

(十二)大田農作物服務體系土地托管建設項目。項目由縣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總投資200萬元。投資建設水利設施,購置種、收、管設施設備。在5000畝小麥標準化種植示范園內實施土地托管500畝,增加農民收入150萬元。完成時間:2012年9月。

(十三)秸稈收購利用建設項目。項目由金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承擔。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購置10臺小麥收割機、10臺麥草打包機,建設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的秸稈收儲場10處。完成時間: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