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局執法服務工作打算
時間:2022-07-03 11:22:36
導語:農機局執法服務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全市農機工作的總體思路: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農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落實市政府《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為主線,以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為重點,加快農機化科技進步,完善執法服務體系,推動農機化科學發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提供有力的裝備支撐,促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主要目標:農機總動力達到796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5%以上。
在工作著力點上,要把握“又好又快”的總方向,突出“夯實、加強、推進、創新”。夯實,就是要夯實農機化發展基礎,擴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果,提高農機化技術裝備水平,確保農機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加強,就是要加強農機化科技創新和推廣,切實提高基層農機化科技服務能力,更大地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推進,就是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重點推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加快推進農村各業機械化協調發展。創新,就是要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推動農機化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切實增強推動農機化科學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服務廣大機手的水平。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重長遠謀全局,全面落實農機化扶持政策
(一)重點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機具補貼額一覽表代替農機補貼產品目錄,增加補貼機具種類,合理確定機具補貼額,公開、公平、公正地確定補貼對象。完善購機補貼績效管理考評辦法,切實發揮補貼資金的導向作用,確保完成重點機具的補貼任務。加快建設“一站式”購機申報大廳和農機展銷市場,用好補貼指標確認書和購機補貼管理軟件系統,進一步規范操作、嚴格管理、提高效率。探索建立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購機補貼政策落到實處。
(二)推動落實市政府《意見》。主動與有關部門加強協調、爭取支持,推動落實市政府《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提出的財政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保險補貼和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切實調動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讓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三)提高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整合農機化項目和資金,統籌安排,集中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加強項目和資金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安全。
二、重科技促應用,加快推廣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
(一)建立新機具、新技術制度。現代農業靠科技,科技應用靠農機。今年向社會重點推廣的保護性耕作機械等10類農機化新機具和深松等10項新技術,引導農民根據機械的適應性選擇生產模式,進一步提高科技對農機化的貢獻率。
(二)強化試驗示范推廣。從國內外引進先進適用的新機具、新技術,重點建設部級玉米、花生農機化示范區和11處市級試驗示范基地,開展農機化新機具適應性試驗和技術示范推廣。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實效”,組織召開經濟作物和設施農業等機械化生產現場會、演示會,擴大示范效應,引領農機化發展方式轉變。
(三)探索集約高效的農業耕作模式。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建好部級保護性耕作示范基地和18個市級示范區,示范區面積達到64萬畝以上,進一步擴大輻射帶動面積。繼續實施深松作業補貼,嚴格作業補貼程序,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補貼資金的激勵、扶持、引導作用,確保完成農機深松任務。積極探索機具配套及技術集成的協調推進,形成適宜不同區域、農機農藝融合的機械化生產體系。
(四)加強科技人才培訓。圍繞重點推廣的農機化新技術,組織實施新型農民農機培訓和職業技能開發工作,加強新購機農民培訓,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機化科技人才隊伍。完成各類農機培訓4500人、農機職業技能鑒定2500人。
(五)推動基層農機服務機構建設。按照中央關于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一個銜接、兩個覆蓋”的部署要求,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合理布局鄉鎮或區域化綜合性農機服務機構,為農機手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技術指導與管理服務。
三、重成效保進度,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
(一)加快推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結合現代農業四大基地建設,以花生、馬鈴薯、甘薯、大姜、大蒜和胡蘿卜六大經濟作物為重點,以規模化機播、機收為突破口,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強化分類指導,擴大農機化作業面積,力爭主要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提高3個百分點,達到61%。
(二)擴大糧食作物復式作業面積。結合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項目,在抓好三夏農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抓好三秋農機生產。圍繞聯合收獲向產前、產后延伸,探索開展耕種收機械化“一條龍”作業,提高機械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糧食作物機械化生產任務。
(三)提快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結合大沽河綜合整治,積極推廣田園管理、電動卷簾、保溫被、工廠化育秧、溫度濕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機械設備和技術,促進設施農業生產的智能化、自動化。
(四)協調發展其他各業機械化。結合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現代農業建設的需求,積極推廣應用漁業、畜牧、林果、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設備,切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四、重扶持抓規范,積極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
(一)建設規范化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年活動,通過政策、資金、項目和技術傾斜,重點扶持社企型、社村型、社站型和社戶型農機專業合作社。注重規范管理,引導農機合作社加強“四個管理”(財務、機務、作業和安全管理),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管理經營水平。力爭全市規范化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超過30%。
(二)引領農機社會化服務。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和紐帶作用,帶動廣大機手拓寬作業領域,開展代耕、代種、代收和土地托管等服務新模式,推進農機規模化作業、集約化經營,爭取承擔全市55%以上的農機作業量。
(三)探索延伸農機化公共服務。把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延伸農機化公共服務的載體,開展服務制試點,探索直接服務農機手的新路子。
五、重配套強基礎,改善農機化綜合服務條件
(一)改善農機培訓條件。建設7處技術培訓基地,更新配套培訓裝備,提高農機培訓水平。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系統,依托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經銷商和農機生產企業,開展實訓基地建設試點,提高農機培訓的實效性和便捷性。
(二)改善事故勘察條件。加強農機安全監理裝備建設,新上農機事故勘察裝備10套,進一步提高農機安全監管能力,及時做好農機事故認定、調解和處理工作,維護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改善農機存放條件。科學規劃農機“安居工程”布局,嚴格建設標準,擇優扶持農機合作社建設農機大院和庫房10處以上,改善農機的存放和保養條件,提高農機合作社的服務能力。
(四)改善農機維修條件。嚴把農機維修技術資格證審核發放關,進一步規范農機維修市場。整合農機維修資源,加快建設農機4S店和區域化農機維修中心,提高農機維修服務水平。
六、重“三率”嚴監管,深化“平安農機”建設
(一)推進網格化管理。因地制宜地推廣“鄉鎮監管機構+村協管員”和以“平安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主要載體的管理模式,加快推進農機安全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提高農機監管水平。
(二)轉變安全監管方式。以提高“三率”為重點,用好現代化農機檢測考試裝備,依法加強農機安全監管,預防和減少農業機械事故。用好行政處罰網上運行系統,嚴格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進一步規范行政處罰程序和執法文書,提高農機化執法服務水平。
(三)加強農機質量監管。開展“星級文明市場(銷售企業)”創建和農機打假護農活動,加強農機產品及配件的質量和售后服務監管,進一步優化農機銷售環境,方便農民選機、購機。加強農機投訴工作,及時受理和認真處理農機手反映的質量投訴案件,維護好農民的合法權益。
(四)深化“平安農機”建設。加大農機化資金和項目對“平安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新創建一批市級“平安農機”合作社。爭取創建一批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和省級示范鎮,提高“平安農機”的建設水平。
七、重文化聚合力,爭創一流的政風行風
發揚“務實、創新、卓越、奉獻”的農機精神,組織開展農機系統調研成果交流和才藝展示等活動,提高農機系統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推行首問負責制和行政問責制,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機關。落實反腐倡廉的各項規定,切實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樹立農機部門在社會的良好形象。
- 上一篇:電力企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研討
- 下一篇:老齡辦自身建設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