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業局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

時間:2022-07-16 04:46:26

導語:信息產業局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產業局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

過去的一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兄弟部門的支持幫助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市委八屆五次全委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發揮省城優勢,發展省會經濟”的總體發展思路,堅持一手抓信息產業發展,一手抓信息化建設,創新思路,開拓進取,圓滿完成年初既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全市信息化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2011年工作情況

(一)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以擴大信息產業規模為重點,努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全市信息產業快速穩定增長。預計全年信息產業完成銷售收入407億元,比“九五”末增長285.7%。其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142億元,軟件產業95億元,信息服務業170億元,分別是“九五”末的3.9、7.7和4.8倍。規模以上企業223家,比“九五”末增長56.7%。一是軟件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增過億元企業2家、“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企業”2家。全市通過國際CMM(軟件成熟度)認證企業13家,國家認定的軟件企業108家,軟件產品902個,分別占全省的68%、70%和75%,獨立軟件規模與實力繼續穩居全省首位。二是產業園區建設逐步加快。齊魯軟件園入駐企業240家,歷下軟件園入駐企業100家成為首批“省級軟件產業園”,山大路科技商務區被認定為國家級信息服務業基地,以中創軟件為基礎的“中間件產業基地”成為我國第一個基礎軟件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異軍突起,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30%,成為繼高新區、歷下區之后我市信息產業新的增長極。三是外向型經濟漸成規模。全年信息產業引進合同外資項目26個,11472.7萬美元,同比增長13.9%,實際利用外資8425.9萬美元,與去年相比增長3.4倍。信息產業出口實現1.15億美元,同比增長36%,其中軟件出口實現1090萬美元,同比增長38.28%,成為新的增長點。世界500強企業日本NEC公司、三洋電機株式會社落戶齊魯軟件園,臺灣優賓公司、紅菱重工、美旗金融公司分別入駐歷下工業園和高新區,微軟公司與我市浪潮、魯能積成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把網絡基礎設施作為推動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不斷加大投入,加強信息服務市場監管,網絡基礎設施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預計2011年底全市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44線/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45部/百人,互聯網用戶普及率24%,城市居民家庭電腦普及率53臺/百戶,分別比“九五”末增長1.3倍、3.1倍、8.8和1.7倍。一是通信基礎網絡穩定發展。寬帶多媒體通信網絡光纜通達全市10個縣市區145個鄉鎮;固定電話和無線市話(小靈通)號碼升至八位;數字電視工程完成60萬戶有線電視數字轉換。二是公用信息平臺應用逐步擴大。接入部門達到311個,80個部門通過平臺統一出口接入因特網;4項跨部門和51項系統內信息應用系統依托平臺安全運行,48個互聯網站在平臺托管,平臺對全市信息化建設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三是行業管理得到強化。成立信息網絡協會,加強了全市信息網絡行業自律和交流合作;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打擊破壞通信線路犯罪、清除互聯網有害信息和清理整頓網吧等專項治理活動,凈化了我市網絡服務環境和市場競爭秩序。

(三)信息化重點工程深入推進。結合我市機制體制改革,加強綜合協調服務,扎實推進信息化重點工程,為政府管理創新和職能轉變提供有力支撐。一是財稅增收信息化工程新增加民政、科技、旅游等12個部門稅源信息,累計完成20個部門125萬多條涉稅信息的交換共享,查出13362家漏管戶,增加稅款1.08億元,工程建設經驗被國家四部委總結為“模式”在全省、全國推廣。二是行政審批信息化工程完成工商企業注冊登記前置審批相關的15個部門26個審批事項“一廳式”網上并聯審批,項目審批周期平均縮短1/3,辦結率達100%,投訴數量降低80%。三是政府資金網上結算信息化工程完成234個結算單位的網上報賬、自動監控和信息查詢,月平均結算量20億元,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節省公用支出9859萬元。四是農村信息化試點工程為市鎮建成鄉鎮行政審批網絡平臺和農業信息服務網站,完善了村級網絡教室信息服務終端,使偏遠山區農民享受到優質的網絡信息服務,受到中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督導組的充分肯定和好評。

(四)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取得實效。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以裝備制造業、農業和商貿流通業為重點,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信息技術應用,加快傳統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是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全面實施,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新產品開發周期縮短45%,庫存資金占用率降低10%,銷售收入增長37%。濟鋼、重汽、正昊化纖3家企業入選全國企業信息化500強,機床二廠等19家企業列入省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重點企業。二是農業信息化工程初步構建了市縣鄉三級網絡體系,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絡實現村村覆蓋,累計開發60多個農業數據庫,建成100多個農業類網站,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達6億元。三是我市電子商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審定,三聯家電“國家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示范項目”供需鏈競爭新優勢日益明顯,銷售收入突破150億元,其建設經驗在全市商貿流通業逐步推開,帶動了電子數據交換、客戶關系管理等信息技術在大型超市和商貿企業普遍應用。

(五)“十二五”信息化規劃編制工作基本完成。“十二五”信息化規劃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16個重點專項規劃之一,也是我市第一個信息化五年發展規劃。在劉市長的領導協調下,我局把規劃編制工作作為2011年頭等任務,從2011年5月開始,發動全局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全力以赴做好編制工作。經過工作準備、調研、起草、征求意見、專家論證四個階段的工作和多次修改完善,形成送審稿并上報市政府,即將提交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由包括沈昌祥院士在內的7位國內資深專家組成的論證專家組對規劃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規劃緊密結合實際,思路正確、內容全面、結構清晰、任務明確、措施具體,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作為市“十二五”信息化的基本綱領和發展藍圖。

(六)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按照市委統一部署,我局開展了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四個半月的時間里,我們堅持把學習教育貫穿始終,把解決存在突出問題貫穿始終,把發揮領導干部的帶頭表率作用貫穿始終,把促進各項業務工作貫穿始終,把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貫穿始終,把促進各項業務工作貫穿始終,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通過機關3個黨支部96名黨員的共同努力,圓滿地完成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動員、分析評議和整改提高三個階段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明顯成效,民主測評滿意度達100%,得到了市委指導組的充分肯定。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廣大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有了新的提高,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增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有了新的加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提高;機關作風發生了新的變化,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進一步強化;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取得了新的成效,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各項工作有了新的進展,全市信息化建設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

二、“十二五”發展設想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加快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也是推進信息化建設,帶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我市“十二五”信息化規劃要求,到2010年,基本建成產業發達、設施先進、資源豐富、服務便捷、管理高效的區域性信息中心城市,初步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十二五”期間,我市信息化發展的重點任務包括:實施園區聚集、骨干拉動、外向帶動和應用推動4大戰略,做大做強信息產業;建設寬帶城域網優化、公用信息平臺升級等8大工程,深入推進信息化建設;健全組織領導、政策法規等6個體系,保障規劃目標實現。

到2010年,我市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元,年均增長25%;增加值達45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12.2%;規模以上企業達600家,過億元企業30家。全市信息產業規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應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三、2012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十二五”信息化規劃的第二年,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市信息化建設,帶動省會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我局2012年工作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信息產業工作會議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建設區域性信息中心城市為目標,以服務企業、服務部門、服務群眾為方向,一手抓信息產業發展,一手抓信息化建設,推動全市信息化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為“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實現開好頭,起好步。2012年,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優化環境,完善服務,推動信息產業加快發展。加快修訂《市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重點落實專項資金、高級人才獎勵和CMM評估認證企業獎勵。銜接落實省政府管理權限下放,認真開展雙軟認定工作。扶持齊魯軟件園、浪潮科技園和山大路信息服務產業基地發展,加快歷下工業園、中新電子工業園、晶恒工業園、浪潮軟件園、嵌入式軟件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增強產業園區的聚集效應。加快軟件出口基地建設,協調疏通軟件網上出口通道,加大軟件外包人才培養力度,促進軟件出口快速膨脹。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拓展外商投資聯系渠道,重點做好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領域大項目的招商工作。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抓好嵌入式軟件研發中心和集成電子設計中心建設。

(二)加大投入,強化管理,提高信息網絡綜合服務能力和應用水平。繼續完善公用信息平臺建設,整合城市基礎信息資源,推動各類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強化平臺對全市信息化建設的支撐作用。積極推進“寬帶城市”工程、數字電視試點工程,加快信息網絡技術普及應用和信息內容產業發展。切實抓好移動手機市場整頓等專項活動,規范通信網絡市場管理和社區寬帶接入管理,促進網絡信息服務業健康發展。修訂完善《市應急通信預案》和《互聯網應急保障預案》,建立應急通信指揮平臺和應急通信保障體系,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通信指揮能力。積極推動計算機網絡、電信業務網和有線電視網三網融合,提升城市通信骨干網絡的信息服務能力。

(三)應用主導,注重效益,推進各領域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財稅增收、行政審批和政府資金網上結算3個跨部門政務協同工程建設,啟動政府決策服務、食品藥品監管和社會聯合征信3個跨部門政務協同信息系統建設,為促進政府管理和服務創新提供支撐。積極推動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城市公共服務受理和城市綜合執法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城市空間地理數據庫和法人數據庫,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啟動社區信息化工程,重點抓好社區公共服務信息支撐平臺、社區信息服務系統和泉城“一卡通”項目建設,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信息化工程管理,重點抓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和工程監理,完善信息化工程立項、招標、資質認證、監理和驗收等管理機制,避免重復建設,保證投資效益。

(四)典型示范,全面推進,帶動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工業領域積極推廣重汽、濟鋼、機床二廠等示范企業經驗,加快推進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支持汽車、鋼鐵、石化、機械裝備、建材、食品藥品等重點行業發展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經濟。農業領域積極推廣農村信息化試點經驗,加快農村信息資源整合,推進社會公益性信息服務向農村不斷延伸,帶動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和農村社會服務信息化建設。商貿流通領域深入推廣三聯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示范項目建設經驗,建設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全面推廣電子商務在骨干企業和重點行業的應用,發展以信息流引導的服務業發展新模式。

(五)健全體制,規范管理,完善信息化發展環境。加快調整市信息化領導小組,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設立CIO,推行CIO任職資格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城市社區寬帶接入管理辦法》、《公用信息平臺管理辦法》等政策性規章,健全信息化標準規范。修訂完善《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加快推廣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意見》等政策性文件,扎實推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大信息化宣傳力度,在有關媒體設立專欄專版,重點做好“十二五”信息化規劃、信博會和重點工程項目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六)精心策劃,認真組織,辦好第三屆信博會。充分借鑒前兩屆信博會成功經驗,積極爭取國家、省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支持,早啟動、早策劃、早招商,全力做好市政府交辦的各項籌備工作,確保本屆信博會實現規模、水平和效益新突破。積極配合團市委和高新區,同期組織承辦“中國IT青年精英論壇”和“中日信息服務產業懇談會”,提升信博會的層次和影響。充分利用信博會這一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推介良好投資環境和重大招商項目,做好做足招商引資文章,促進我市信息產業和相關產業發展。

(七)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按照建設“學習型、創新性、實干型、和諧型”機關要求,加強領導班子、干部隊伍和機關作風建設。抓好政治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議,提高干部職工的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抓好業務知識學習,鼓勵和支持干部職工學習新技術、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提高駕馭市場經濟和信息化工作的能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貫徹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公務員法》。牢固樹立為企業、為部門、為群眾服務的意識,依法行政,轉變作風,鞏固好“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