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疫病監測工作計劃
時間:2022-09-17 08:57:07
導語:農委疫病監測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認真組織和規范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通過病原監測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趨勢,及時消除疫情隱患;通過抗體監測有效評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及豬瘟等主要動物疫病的免疫效果,為科學免疫提供監測依據;定期分析評估動物疫情,把握疫情動態,科學判斷防控形勢,開展預警預報工作,為科學防控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根據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及防控情況,積極探索主要動物疫病凈化模式。
二、基本原則
1、市級監測和縣級監測相結合。市級計劃由市農委按照全省計劃統一制定下發,各區縣要做好監測所需采樣工作。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按照市農委的部署,對各區縣重點區域的重點動物疫病開展直接采樣監測和分析。
2、定點監測與全面監測相結合。各區縣應根據本行政區域動物疫病流行特點,設立固定監測點,實行定時、定點、定量和定性持續監測。在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后,分別開展一次全面集中監測工作。
3、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市級和區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在接收匯總分析各縣監測數據和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動物疫病流行趨勢、疫情特點,做好動物疫病主動監測,設置主動監測點,同時,加強對染病及不明原因死亡動物的檢測診斷與報告,提高疫情報告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3、常規監測與應急監測相結合。各區縣要按照全市動物疫病監測計劃,按月度完成常規監測任務。對突發主要動物疫病和新發動物疫病,要及時組織開展應急監測。
4、抗體監測與病原監測相結合。通過免疫抗體監測,及時評估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效果,對監測免疫抗體水平不合格的,分析原因并及時組織補免和強化免疫;通過開展病原學監測,及時掌握動物疫情動態和病原分布情況,分析和把握主要動物疫病流行趨勢。
5、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相結合。在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開展針對性的監測,通過監測發現疫情并預警,將疫情消滅于萌芽狀態。
三、職責分工
1、市農委主管全市動物疫情監測工作,負責制定、調整年度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并組織實施,及時動物疫情監測結果;組織相關實驗室對主要動物疫病開展抽檢。
2、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市2012年動物疫病監測計劃》,開展全市春秋兩季集中監測樣品的檢測,及時匯總分析全市監測數據并上報監測結果。
3、各區縣農委(畜牧獸醫局)、歙縣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依據全市動物疫病監測計劃,負責制定年度監測方案并組織開展監測工作,承擔全市春秋兩季集中監測樣品采集和送檢工作,各區縣監測方案于4月31日前報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四、重點工作安排
1、設立市級固定監測點。各區縣根據自身動物養殖情況、流通模式和地理環境,分別設立1-2個畜禽市級固定監測點,由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每季度開展一次直接采樣監測,重點監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等主要動物疫病。固定監測點由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選定,與監測方案一并報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2、做好監測工作。各區縣要按照全市監測計劃,按時完成下列工作:
(1)集中監測樣品的采集與送檢。按時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狂犬病春秋兩季集中監測樣品的采集工作,并分別于5月20日和10月21日前,將樣品與抽(采)樣單(附表1)及采樣匯總表(電子版)(附表2)送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2)組織開展主要動物疫病常規監測工作。各區縣應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等主要動物疫病常規監測工作。
(3)做好家畜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監測工作。
(4)按時完成牛海綿狀腦病外來動物疫病樣品的采集送檢工作。
上述各動物疫病的監測計劃詳見附件1-2。
3、各區縣根據全年監測工作需要,及時上報診斷試劑訂購計劃至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診斷試劑所需經費由各區縣財政自行解決。
五、監測結果報告及處理
1、各區縣要按時通過“全國動物疫情監測和疫情信息系統”向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上報疫情監測結果和動物疫情信息;每個季度報送一次動物疫情監測和疫情總結及疫情分析評估報告。
2、歙縣國家動物疫情測報站根據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要求自行安排監測任務,在7月15日前和翌年1月15日前分別將上半年和下半年實驗室監測結果、監測工作總結報告,分別報送至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和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各區縣根據監測結果,及時提出處理方案和意見。監測發現病原學陽性的,根據病種特點按農業部有關規定或防治技術規范進行處置。集中監測發現免疫抗體不合格的場/戶,要及時組織進行補免,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
- 上一篇:農委茶葉質量實施方案
- 下一篇:農委依法行政實施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