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商務工作打算

時間:2022-08-02 10:35:17

導語:全市商務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商務工作打算

2012年是“十一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貫徹落實中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戰略舉措的關鍵一年,做好2012年全市商務工作,保持全市商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非常重要。

一、2012年商務工作指導思想

2012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確保快速增長,力求爭先進位”的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規劃為引導,加強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提升內貿發展上水平;以培育扶持孵化進出口企業、打造進出口基地為重點,加強貿促工作,推動外貿擴總量;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拓寬領域和渠道,促進招商引資和利用外資上規模;與促進就業相結合,引導境外勞務輸出,實現外經新突破;加強市場監管,推動執法工作上臺階,確保我市商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2012年商務工作主要目標任務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以上,爭取18%;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0%以上,爭取30%,力爭實現中藥產業進出口1億美元;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5%以上,爭取30%;新建和改造農家店300家;“家電下鄉工程”完成銷售額3億元;完成招商引資5000萬元。

三、2012年商務工作重點

(一)狠抓外貿,千方百計擴大進出口總量。

壯大傳統支柱產業,培育新興出口產業,扶持骨干企業,打造進出口產業基地,調整進出口結構,提升進出口產品質量,擴大進出口規模,提升外向經濟發展水平。啟動外貿三年倍增計劃,到2012年,全市進出口總量實現翻一番,達3億美元。2012年主要是抓好三個一批進出口企業,打造四個進出口產業基地,推進“兩個中心”建設,做好三個優化。

1.抓好三個一批進出口企業。一是培育壯大一批進出口企業。力爭2012年培育進出口超2000萬美元企業1家,超1000萬美元企業6家,超500萬美元企業6家,超100萬美元企業8家。二是孵化新增一批進出口企業。切實加強進出口企業孵化和登記備案工作,摸排一批出口潛力企業,跟蹤服務、專人幫辦,積極引導和幫助開拓國際市場,實現出口創匯,確保2012年全市孵化新增有實績進出口企業15家以上。三是招引落地一批進出口企業。通過招商,引入一批外向型企業落戶我市,擴大我市進出口總量,2012年全市通過招商落地進出口實績企業5家以上。

2.打造四個出口產業基地。一是打造中藥產業出口基地。依托我市現有中藥產業基礎,以協和成藥業、亳廣生物科技、盛林藥業、同輝香料、萬珍藥業、七里香日化等企業為龍頭,以中藥材及飲片、提取物、中藥保健品為主要出口產品,打造中藥產業出口基地。二是打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出口基地。依托我市現有農副產品資源優勢,以瑞福祥食品、道源芝麻、美麗園工藝品、霖福木業、汝集制革、順興糧油等出口企業為龍頭,以谷朊粉、小麥酒精、蔬菜、芝麻、板材、毛皮、柳編等為主要出口產品,打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出口基地。三是汽車制造產業出口基地。依托我市剛起步的汽車制造產業的發展,以安馳汽車工業公司、利辛江淮揚天汽車公司為龍頭,以汽車及零部件、改裝車等為主要出口產品,打造汽車制造產業出口基地,2012年力爭實現汽車制造產業在亳出口“零”突破。四是打造電子加工產業出口基地。以譙城區聯拓電子公司為龍頭,緊緊抓住當前產業轉移的機遇,通過招商引入一批電子加工生產企業,打造電子加工產業出口基地。

3.推進“兩個中心”建設。一是大力推進市進出口企業孵化中心建設。開展外貿業務培訓,外貿業務,業務信息和外貿政策咨詢指導,融資服務等,加大對進出口企業的孵化力度。二是繼續推進市中藥材進出口檢測中心建設。在通過國家認證委認證的基礎上,完善設備,充實技術力量,加強管理,提升檢測水平,積極為我市中藥材和農產品進出口提供便利服務。

4.進一步做好三個優化。一是優化進出口結構,提升產品檔次。積極推動以中藥材及飲片出口為主向中藥提取物、中藥保健品和中成藥的出口產品轉變,以芝麻、板材等初級農副產品出口為主向食品、工藝品等深加工出口產品轉變,并努力打造汽車、改裝車、電子產品等新產品出口,提高我市出口產品附加值。二是優化市場結構,拓展發展空間。在鞏固韓國、日本等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歐美等市場,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區自今年1月1日起中國與東盟6個老成員之間90%以上的產品實現零關稅的機遇,組織企業走出去,開展經貿洽談活動,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東盟博覽會和沙迦展等各類境內外展洽活動,利用展會平臺,尋求商機,搶抓訂單,開拓國際市場。注重引導企業由單純訂單貿易向組建海外營銷網絡、擴展營銷方式轉變。三是優化外貿發展環境,提供優質服務。加大政策宣傳培訓力度,鼓勵企業用足用好政策,加強銀企合作,建立進出口企業互助擔保機制,利用中小出口企業專項擔保資金等政策,努力解決企業資金瓶頸。積極為企業爭取商務部、省商務廳等各類項目資金的扶持。加強與海關、檢驗檢疫、金融等部門的協調與聯系,良性互動,形成合力,著力解決進出口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加強內貿,大力提升商貿流通水平。

以規劃為引導,以培育商貿龍頭企業和專業市場建設為抓手,以“家電下鄉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依托,抓住與蕪湖市合作對接的機遇,加快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推動商貿流通大發展,促進城鄉消費。

1.著力抓好城市商業網點和市場規劃。與我市城市發展相適應,特別是與南部新區和渦北新城規劃相配套,進一步完善城市商業網點、專業批發市場、物流中心等規劃,以規劃引導商貿流通體系的建設。同時,推動各縣區編制、實施城市商業網點規劃。

2.著力培育商貿龍頭企業。積極培育蓋盛祥、金色華聯、五洲華聯、利辛糧油商廈等本地商貿龍頭流通企業。以商貿龍頭流通企業為抓手,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特許經營、社區商業等新型流通方式和便利店、專業店、倉儲店等新型流通業態。以招商引資為抓手,積極引進家樂福、沃爾瑪、蘇果、大潤發等大型商貿企業集團,提高商業檔次,快速提升市商貿流通業整體水平。

3.著力抓好市場建設。加強專業批發市場建設,推動各類市場要素向我市聚集。謀劃新建輻射周邊地區的農機市場、農資市場、建材市場、汽車市場等區域性專業市場;改造提升中藥材交易中心、蒙城汽貿中心、農產品交易中心、工業品批發等市場,提高檔次和水平,增強輻射能力。加強我市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謀劃籌建集市場交易、物流運輸、信息服務、藥膳養生、觀光購物于一體的現代中醫藥物流中心項目。

4.著力推進四項工程。加強監督檢查力度,繼續推進“家電下鄉工程”,簡化補貼手續,規范網點運作;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強農家店建設,提高農家店服務質量和網點覆蓋率,新建和改造農家店300家,總數達2000家,覆蓋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繼續推進“家政服務工程”,增加培訓數量,提高培訓質量,力爭新增1家定點培訓機構,爭取400名培訓名額;繼續推進“汽車以舊換新工程”,加大宣傳力度,協調財政部門簡化手續,縮短補貼兌付時間。

(三)強化招商引資,促進利用外資上規模。

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為抓手,積極謀劃商貿流通項目。主動招引項目,跟蹤落實項目,服務建設項目,促進園區建設,努力提高外資利用規模和水平。

1.科學謀劃項目,進一步充實項目庫。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從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的高度,以“大投資、大建設、大市場”為方向,緊緊圍繞商業網點、專業市場、物流園區等建設,善于做到無中生有、有中生好、小中生大的文章,謀劃一批新項目,完善提升老項目,著力提高項目的成熟度,調整充實招商引資項目庫,為招商引資提供載體。

2.創新招商方式,增強招商實效。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利用商務部門的職能扶持手段,撬動招商引資。積極組織參加徽商大會、中部博覽會、廈門投洽會和省廳組織的其他重要經貿洽談會,積極參與組織2012年中國()酒文化節、藥博會。積極開展上門招商、親情招商、友情招商,利用多種形式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增強招商實效。

3.加強服務和調度,推進招商項目建設。建立項目聯系制度,對重大商貿流通項目和利用外資項目做好全程服務工作,實行專人負責,專人跟蹤,貼身服務。加強調度,積極推進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家樂福、沃爾瑪、新東方購物中心、中石化油庫建設等項目,努力提高項目的履約率、落地率,確保完成5000萬元的年度招商引資目標任務。加強對經濟園區的服務,促進園區建設,使其成為我市利用外資的重要載體。

(四)強化監管,規范行業發展秩序。

緊緊圍繞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影響商務經濟健康運行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加強行業監管。

1.加強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崗位專業培訓,提高商務執法人員專業素質和執法能力,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嚴肅工作紀律,不斷提高執法人員思想道德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促進文明執法、秉公執法、廉潔執法。

2.強化成品油市場管理。做好2009年度加油站點年審工作,及時淘汰不合格加油站點,騰出布點空間。認真開展加油站布點規劃修編工作,提高規劃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實施加油站布點規劃,在城市新區、偏遠鄉鎮加大建設力度,保障供應。開展全市加油站點和流動加油車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打擊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等違法違規活動,取締流動加油車,堵、疏結合,規范一批,取締一批。繼續開展加油站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加油站文明形象。加強午收期間成品油供應保障工作。

3.強化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積極聯合工商、農業、畜牧、質監等有關部門,加強對生豬屠宰行業的市場監督管理,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堅決取締所有私宰窩點;嚴厲打擊不合格肉品的銷售行為,堅決杜絕白條肉、病害肉等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場。繼續支持蒙城縣東升食品有限公司等有條件的生豬定點屠宰企業開展豬肉產品冷鏈配送業務。合理規劃布局生豬定點屠宰廠點,積極爭取增加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滿足廣大城鄉居民對豬肉產品的需求。

4.強化特殊行業的管理。積極做好典當、拍賣、廢舊汽車拆解、二手車交易、酒類流通等行業管理,針對行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清理整頓,凈化市場經營秩序。力爭新增2家典當行,籌備成立餐飲藥膳協會、浙江商會分會。

5.強化市場監測。認真做好市場運行監測工作,完善市場運行監測體系,把握城鎮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場變化。開展生豬市場、成品油市場以及食用油、奶制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求情況及價格動態專項分析,對重要節假日市場供應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及時提出保持價格穩定的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城鎮居民理性消費。

(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做好商務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按照“團結和諧、能力過硬、作風正派、開拓創新、廉潔高效”的要求,建設學習型、實踐創新型、服務型、廉潔高效型機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商務隊伍。

1.進一步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加強機關效能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首問負責、AB角、全程等工作制度,結合工作實際,優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機制。建立跟蹤落實制度,緊緊圍繞完成全年工作任務,定措施、定進度,責任到人,加強督查,認真考核,抓好工作落實,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2.加強黨員干部的培訓學習和實踐鍛煉。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全市商務系統廣大黨員干部隊伍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提升商務工作水平。加強實踐鍛煉,建立重點外貿企業幫扶聯系服務制度,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企業,調查研究,以創新方式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繼續開展“三上門”服務,優惠政策送上門,業務信息傳上門,排憂解難找上門,主動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3.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勤奮敬業,奉公守法為主線,加強廉潔自律教育,認真落實各項廉政建設制度,建設一支經得起考驗、人民信任的勤政、廉潔的商務隊伍。

4.進一步做好全市商務系統穩定及其他工作。以改制促穩定,切實做好商貿企業職工穩定工作,做好基層矛盾調處和穩定隱患排查等維穩工作,保證全系統和諧穩定。抓好窗口建設、信息報送、政務公開、依法行政、來信來訪、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做好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