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衛生和婦幼保健安排
時間:2022-08-02 11:20:11
導語:基層衛生和婦幼保健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繼續鞏固完善基層醫改成果
1.加大督查和指導力度,確保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的意見》(皖政辦〔2011〕61號)貫徹落實。開展政策調研,全面掌握政策實施效果,出臺指導政策。全年組織實施1-2次督導,適時召開基層醫改現場會。
2.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政補償和運行機制,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機制,努力化解歷史遺留債務,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持續、健康、穩步發展。
3.加強村衛生室管理和指導,完善和落實村衛生室及村醫補償政策,加快建立村醫準入、退出和養老保障機制,確保鄉村醫生隊伍穩定。
4.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加大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力度,協助相關部門做好藥品統一采購、零差率銷售工作。聯合發改委、物價組織藥品零差率銷售檢查,督促制度落實。加大督查力度,規范基層藥品集中采購行為。
二、鞏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1.進一步提高籌資標準,擴大新農合覆蓋面。積極探索籌資方式改革,繼續穩定參合率,做到參保盡保。開展新農合政策調研,外出學習籌資新模式,召開新農合領導小組會議1-2次。
2.加大宣傳和動員力度,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充分利用主流媒體、政府網站、宣傳材料、宣傳欄等方式向參合農民宣傳新農合政策,展示新農合經辦隊伍先進事跡和精神風貌。
3.指導縣區完善新農合補償實施方案,提高新農合補償待遇。進一步提高住院報銷比例,力爭政策性報銷比例平均達到75%左右,凈報銷比例平均達到55%以上。提高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可報費用占住院總費用的比重,縮小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與實際報銷比例之間的差距。
4.進一步提高重大疾病補償水平和門診費用報銷比例。根據基金承受能力,進一步擴大重大疾病病種覆蓋范圍,并提高重大疾病報銷比例。在完善門診總額預算和一般診療費支付機制的基礎上,適當提高門診費用報銷比例。
5.嚴格落實控費措施,控制住院率和次均住院費用合理增長,確保新農合基金運行安全。
6.制定完善措施,強化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監管。一是加大定點醫療機構暗訪力度,每季度開展一次暗訪行動,重點查處套取或變相套取新農合資金的違法違規行為。嚴把民營醫院定點資格準入,規范民營醫院依法執業行為。開展2次新農合定點機構病歷評審,督促醫療機構進一步規范服務和收費行為。
7.加強新農合管理能力建設,提高新農合管理水平。落實中央財政新農合管理能力建設項目,開展市、縣級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新農合管理和經辦人員政策培訓。加強村衛生室管理,實行藥品統一管理和配送,財務統一管理和單獨核算,確保門診統籌的村衛生室健康發展。
8.鞏固完善新農合基金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完善市、縣級新農合定點醫院按病種付費、門診統籌總額預算管理機制,開展新農合基金對醫療機構住院費用支付總額預算管理改革。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新農合慢性病鑒定及費用報銷工作。
9.落實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兩保合一”工作機制,推進工作正常開展。完善信息通報制度,強化目標考核。定期通報新農合運行質量指標和縣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信息。不定期通報年度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年終嚴格按目標指標考核評價。
三、全力做好衛生民生工程
1.精心組織,落實責任。及時制定2012年衛生民生工程實施方案,分解下達任務,制定工作行事歷,并與縣區衛生局簽定目標責任書。
2.加強溝通協調和服務工作。經常保持與上級部門和市民生辦縱向溝通聯系,積極為縣區民生工程和各項目負責人搞好服務。
3.加大工作調度和督查力度。每月至少召開1次調度會,下發通報和致縣區政府1封信,必要時對工作落后的縣區采取約談制;全年至少督查3次,對落后縣區加大督導頻次。
4.加強政策宣傳和信息上報工作。實行專人負責,做好政策宣傳和信息上報。
四、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1.抓緊部署,明確2012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點任務。
2.明確分工,落實各級政府和醫療衛生機構職責。強化協調和配合,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效率與效益。加強宣傳,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曉率。
3.繼續強化培訓和指導,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制度,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術規范,規范服務,提高質量,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取得實效。
4.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實現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服務信息互聯互通,重點提高健康檔案的利用率。
5.強化監督,規范經費使用,加強績效考核,力爭每季度下旬開展1次督查。
五、著力抓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能力建設
1.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切實加強中心衛生院服務能力建設。大力開展縣級醫院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
2.鞏固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建設和文明衛生創建成果,適時啟動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
3.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逐步推廣全科醫生團隊服務模式。
4.著力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管理,開展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示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創建活動。全市創建5個示范中心衛生院、10個示范鄉鎮衛生院、100個示范村衛生室。
5.開展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和對口支援工作,轉變服務理念,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突破口,引導病人主動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
6.加快縣區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化建設項目,構建覆蓋城鄉醫療衛生機構、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衛生信息化網絡。
7.完善內涵建設,繼續開展示范社區衛生服務區和中心創建活動。進一步推進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全科醫生團隊,推行網格化管理和家庭醫生制度。力爭全年創建1個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市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8.完善能力建設,全力做好社區衛生人員培訓工作。按照省衛生廳統一部署,全力做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生、預防保健人員、注冊護士、管理人員及其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工作。
9.繼續開展社區衛生宣傳活動。通過開展社區衛生宣傳月、有獎征文活動等,進一步宣傳社區衛生服務,讓更多的群眾認識、了解社區衛生。
六、進一步提高婦幼保健管理水平
1.全力做好全省2012年婦幼保健機構建設現場會承辦工作。
2.強力推進縣區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組織縣區婦幼保健所所長外出參觀學習,提升市縣區婦幼保健管理和指導能力。開展2009-2012年縣級能力建設總結、評估。
3.加強婦幼衛生服務技術隊伍建設。開展大練兵活動,舉辦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技術、婚前醫學檢查、兒童保健和信息統計人員培訓班,強化管理人員和婦幼衛生技術人員培訓,提升婦幼保健服務能力。
4.繼續實施“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爭取婚前醫學檢查率達80%以上,完成農村孕產婦分娩補助任務,力爭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達100%。
5.繼續實施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扎實推進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農村生育婦女補服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婦幼衛生三網監測、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等項目實施工作。
6.加強婦幼衛生服務技術管理。開展規范化孕產期保健門診、兒童保健門診創建,提升孕產期保健和兒童保健服務水平,努力提高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加大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力度,爭取篩查率達到80%。組織全市助產技術服務質量檢查,規范助產服務,啟動愛嬰醫院復審,堅決遏制剖宮產率上升趨勢。
7.強化婦幼衛生服務考核與督查。認真開展婦幼民生工程、公共衛生、三網監測、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及淮河流域出生即出生缺陷項目的督導;開展新生兒死亡評審,努力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繼續做好孕產婦死亡評審,進一步降低可避免孕產婦死亡率;開展縣婦幼衛生工作績效考核。
8.完成兩綱監測指標體系。加快婦幼衛生信息化步伐。舉辦婦幼信息統計培訓班,各縣區全部啟用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系統,力爭完成市婦幼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基本實現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相關部門的婦幼衛生信息互聯互通,強化監管,提高婦幼衛生服務和信息管理水平。
9.抓好婦幼衛生宣傳。采取多種形式,充分利用媒體等渠道,廣泛宣傳婦幼衛生法律法規和政策。
- 上一篇:衛生局發展黨員工作部署
- 下一篇:農村財務審計形式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