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教育培訓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23 03:14:00
導語:人事教育培訓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人事廳的指導下,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目標,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大力推進人才資源開發,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構建人事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做好各項人事工作,務實創新地推進各項人事人才工作,各項工作進展良好,成效明顯。
一、人才強市戰略實施有力,人才資源開發得到深化。一是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年初我們就制定了“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選派表,并從市直教育、衛生、農業等系統選派了100名高級、1000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開展“傳、幫、帶”,帶動了整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素質提升。二是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工程。繼續在全市范圍內推介“科技110”和專家工作室作法,引導、督促各縣市區建立專家工作室和“科技110”服務平臺,選派一定數量的果、林、畜、牧等方面的專家開展農業技術普及“傳、幫、帶”,培養了一大批新型農民和農業技術骨干,游俊仕等12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還被推薦到省里參加全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評選。與此同時,我們還與*日報、*電視臺合作,在全市范圍內啟動了“十大民間傳統藝人”、“十大民間能工巧匠”評選表彰活動。我市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工程方面的經驗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今年《中國人事報》以專版頭條的形式報道了我市農村實用人才開發方面的作法。三是加快高層次人才載體建設。我們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博士后工作站,衡鋼集團、松木工業園、共創集團三家單位申報的企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已被省政府批準,我市吸引、承載高層次人才的載體越來越多,吸納高層次人才的洼地效應將逐漸彰顯。四是加大高層次人才的選拔培養力度。通過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為機關事業單位引進“雙高”人才16人,為737名優秀人才優先辦理了人才調配手續。會同組織部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和第三屆湖南省優秀專家的選拔推薦工作,經過廣泛宣傳、層層推薦、逐級審核,我們從農業、財經、衛生行業中選定了3名同志參加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評選,從工業、衛生行業中選定了2名同志參加第三屆湖南省優秀專家評選。年內,我們還修訂了《*市學科帶頭人及后備學科帶頭人管理辦法》,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學科帶頭人和后備學科帶頭人選拔,選拔市級學科帶頭人40名、后備學科帶頭人50名。與此同時,為了引進更多的高層次人才來衡創新、創業,我們還調研起草了《*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辦法》(草稿),草稿已報市政府主要領導審閱。
二、公務員法實施扎實推進,公務員隊伍建設得到加強。一是公務員登記有序推進。我們積極推進公務員法實施,嚴格公務員登記審批,工作中做到“六個明確”、堅持“八查八看”、實行“三重監督”,目前已審核并登記七大類機關公務員26659名,群團組織登記公務員700多名。申報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127家,縣市區申報參照公務員單位529家。二是圓滿完成08年公務員招考組織工作。今年我市面向社會公開招考335名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6000多名考生報名。目前整個招考工作已經圓滿結束,尤其是面試,因組織嚴密、監督到位,考生及社會各界反映較好,近期《中國人事報》又以專版頭條報道了我市公務員面試的整個做法。三是公務員作風建設得到加強。積極開展政府績效考核試點,探索建立了公務員考核辦法。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轉變干部作風、提高機關效能,我們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研,從規范公務員日常行為、考核獎勵等方面起草了《*市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的意見》(草稿),草稿已報市委主要領導審閱。
三、引智引資取得顯著成效,人事工作與經濟建設的融合度得到提升。以選準、選好重點引智項目為突破口,2008年我們先后向國、省外專局申報了國家級引智項目5個(如特變電工1700KV特高壓變壓器的研制等),省級引智項目17項,引智示范單位、基地及一村一品項目8項(如蒸湘區的“美人指”基地等),經國、省外專局審批,我市最終獲批14個申報項目(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9項),爭取資助經費85萬元。與此同時,我們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局的重點工作來抓,全員發動領導干部帶頭促招商,建立獎勵制度激勵促招商,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服務促招商,招商引資工作成績斐然,我局聯系香港天馬(TIAMUT)國際有限公司年內增資600萬元,在衡從事地質勘查和鉆探服務,超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年內,我們還向省里爭取到三個科技扶貧項目,爭取扶貧資金7萬元,組織了四批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和種養加工能手參加省里組織的培訓,組織了一系列的專家下鄉培訓服務活動。
四、安置和維穩工作平穩推進,促進社會和諧得到彰顯。一是圓滿完成了年度軍轉安置工作任務。年初,我們爭取以兩辦名義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軍隊轉業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見》,建立起了指令性分配與考試考核相結合、用人單位與軍轉干部雙向選擇相結合的軍轉安置工作制度。工作中,采取這種“雙結合”的模式,多方協調、主動溝通、挖掘潛力、克服困難,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了安置任務,被安置的軍轉干部及接收單位普遍反映較好。與此同時,我們還對近6年來全市軍轉干部、隨調家屬的安置狀況和軍轉干部的成長情況進行了摸底,撰寫了調研報告,這些都為做好今后的安置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做好了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的管理服務工作。近年來,周邊地市相繼調高了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待遇,我市自主擇業軍轉干部也產生了一定的心理波動。為此,我們根據*的實際,一方面積極做好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加大投入,先后為220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辦理了大病醫療互助保險和醫療繳費等相關手續。三是協助做好企業軍轉干部的解困和維穩工作。落實了企業軍轉干部解困調標政策,省里出臺調整企業軍轉干部解困標準的文件后,我們積極向市委、政府匯報,于10月24日召開了全市調整企業軍轉干部解困標準工作會議,通過逐個審核,層層匡算,級級投入,在12月底以前確保了調標政策落實到位。目前,我市部分企業軍轉干部解困工作總體形勢較好,軍轉干部思想穩定,政策落實有力,沒有出現大規模異常上訪現象。特別是奧運會期間,我市沒有發生一起企業軍轉干部集體或越級上訪事件,為實現“平安奧運”盡到了一份責任。
五、人事制度改革縱深推進,各類人才的活力得到激發。一是推行全員聘用制,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簽訂聘用合同人員超過100000名,聘用覆蓋面達到68.5%。二是貫徹“凡進必考”制度,事業單位進人嚴格按照衡辦通[2006]21號文件的要求,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今年全市機關事業單位計劃進人829人,公開招聘及政策性安置人員占到了63%,凡進必考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年內,我們還參照公務員招考的模式,經過報名、資格審查、筆試、考核等環節,從70多名報名者中招募了25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開展“三支一扶”。三是改革職稱評審制度,繼續完善了關于職稱評審的量化推薦實施意見,對大齡、邊遠山區中小學教師申報中級職稱開通“直達車”,使評審指標向基層、邊遠山區傾斜。職稱指標一次性下達到基層,并在*的主要媒體上公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四是推行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按照人事部《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和《〈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和省人事廳的統一安排,我們積極開展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前期準備工作,目前正在全力摸清全市事業單位底子和崗位類別情況,為全面啟動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打好基礎。
六、干部教育培訓大力推進,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一是開展公務員知識更新培訓,根據《公務員法》和《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我局主動與市委組織部及市直各部門、單位密切聯系,加強合作,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內外結合和課堂培訓與實踐鍛煉的形式,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有特色的靈活生動的培訓,取得了較好成效,如今年的新錄用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初任培訓,由于組織嚴密、內容豐富,412名參訓學員普遍反響較好。二是開展專業技術人員技能教育培訓,年內組織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1252人次、事業單位新聘人員入門培訓176人次、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1930人次,組織電子政務培訓和工勤人員素質教育培訓424人次。與此同時,我們積極配合市農業局啟動農業系統“653”人才培養工程,目前已下發了工作規劃,對如何抓好公需科目培訓也進行了兩次調研。三是抓好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我們通過廣泛宣傳,逐級推薦,逐個審核,最終篩選出了10名專業水平高和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上報省人事廳師資庫,選定30人進入市本級師資庫。
七、主動跟進社會需求,人事公共管理服務得到新發展。一是促進人才市場化配置,湘南人才市場共舉辦人才招聘會48場次,進場求職人數達到6萬人次,達成就業意向2萬人次,引進人才和向外推薦人才700人次。二是發展高校畢業生人事服務,為近6000名流動人才提供了落戶、檔案托管、社會保險及職稱代辦等服務。三是開展網上人才推介,湘南網上人才市場已收集流動人才信息23000余份,為4900人次實現了網上推薦就業。四是提供人事爭議仲裁服務,年內受理各類咨詢和仲裁案件180人次,順利調解4起,其余都給予了較好的答復。五是啟動了黨政、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社會工作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五類人才庫建設,目前市本級黨政人才庫已采集人員信息35986人次,祁東、常寧等縣市區的人才基礎庫建設也已全面啟動,入庫人員達42000余人。六是提供了公平公正的考試服務,年內組織各類人事考試94場次,參考人員達27289人,既沒有出現紕漏,又確保了公開公平公正,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七是做好了專家管理服務工作。完成了全市6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79名市學科帶頭人的津貼發放。八是做好了工資審核工作,年內辦理工資異動審核26000人次,辦理退休及一次性撫恤、遺屬困難補助審核800人次。
八、大力推進自身建設,人事部門的整體形象得到提升。一是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全局深入開展了“解放思想與*發展”、“解放思想與創新人事工作”等主題討論,局長郭林春作動員報告、輔導講課,局黨組、各支部都通過不同形式組織了三次集中討論,通過討論,形成了共識,為做好今后的人事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加大廉政勤政建設的力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今年8、9月召開了兩次民主生活會,每次召開民主生活會都事先制定方案,廣泛征求意見,邀請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的領導來指導工作,民主生活會的情況由局長郭林春在會后向全局干部職工進行了通報。加強效能建設,年初局黨組就與各科室(中心)負責人簽訂了一崗雙責責任狀,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廉政勤政情況,辦公室按季度進行了督查。加強行政效能建設,修訂完善了《首問責任制》、《行政過錯追究責任制》等各項制度,持續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各支部組織了三次討論,科室負責人在全局大會上報告整改情況,動員會、講評會層層推進,有效促進了機關作風轉變。三是加大了學習教育的力度。我們在全局和全市人事系統繼續開展了創建“三型”機關、爭創“三強班子、四好隊伍”、“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和構建“和諧人事”學習教育活動,今年還開設了“人事業務講壇”,由局領導和業務科室的負責人輪流講解人事業務,參加聽課的同志特別是縣市區人事局的同志反映非常好。通過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人事干部的業務能力明顯提高,隊伍整體戰斗力明顯增強。四是加大了政務公開的力度。建立了政務公開欄和網上政務公開,公布了辦事流程、政策依據、收費標準,日常工作動態和政策都迅速在*人事人才網上公布。圍繞優化政務環境,我局狠抓內部管理,進一步修訂完善了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強了內部財務管理,出臺了新的局財務管理辦法,對財務收支的審批權限、報賬程序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建立政務公開陽光欄,將收費標準、政策依據等上墻,將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納入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方便了辦事群眾。五是加大了信息宣傳的力度,我們始終把做好人事宣傳工作作為樹立人事部門良好形象的重要工作來抓,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擔負人事宣傳職責,出臺獎勵措施鼓勵全員參與信息調研,人事宣傳工作取得了較大突破,年內我局在各級刊物上稿30多篇,其中《中國人事報》等國家級刊物就有5篇,《公平公正彰顯在面試的每一個環節》等經驗介紹還是專版頭條。人才理論研究也有不少收獲,專家協會征集論文28篇,在年初的全省人才理論召開研討會論文評選中,我市有8篇被采用,獲三等獎以上的有3篇。《縣域人才戰略研究》等多篇建言獻策文章被省縣域經濟研究會等刊物采用。六是加大了信訪辦案的力度。對群眾的來信來訪,我們做到了及時接訪、及時辦理、及時回復,對上級交辦的信訪案件做到了及時調查落實,并書面回復,沒有發生越級上訪事件,受理信訪案件20余起,辦結率100%。對5件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及時組織力量進行辦理答復,代表和委員比較滿意。
- 上一篇:商貿局年終總結
- 下一篇:糧食產業化經營工作總結
精品范文
9人事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