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發展生態建設年終總結

時間:2022-12-22 01:09:00

導語:環保局發展生態建設年終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保局發展生態建設年終總結

20*年,我局積極圍繞省“811”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全面落實*縣“123”污染整治方案,以改善和提高我縣環境質量為目標,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狠抓生態示范區建設,強化環境執法,全面推進了我縣環境保護工作,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縣城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環境惡化趨勢得到基本遏制;聲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通過驗收;全縣環境質量明顯好轉,有力地促進了我縣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以生態建設為重點,抓好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

為全面實施生態環境建設,確保20*年將我縣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為實現這一生態環境建設目標,今年我局進一步開展了深化“生態建設年”活動。

一是抓好生態示范區26項指標和生態縣36項指標的分解落實執行情況的督導工作。11月28日至29日,以國家環保局原生態司局長劉玉凱為組長的驗收考核組對*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工作進行了考核驗收。驗收組在聽取了黃衛書縣長的創建匯報,實地檢查了*縣的創建情況后認為,通過3年的創建工作,我縣的各項指標已達到了國家生態示范區考核驗收的要求,同意通過驗收。

二是開展生態鎮創建工作,生態鎮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得到落實。各鎮生態鎮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重視下,8個鎮《生態鎮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已于9月份全部通過專家評審,并全面開展了生態村的創建工作。

三是生態村創建工作進一步深入。我縣已有*鎮*村、*村、*村、*村,*鎮*村、*村,*鎮*村,*鎮*村,*鎮*村,*鎮的*村、*村,*鎮的*村和*村等13個村通過了生態村的驗收,同時又有11個村開展了生態村的創建工作。

四是以提高綠色創建質量為目標,系列綠色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年6月4日,核電南苑社區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級綠色社區;有1個社區被評為省級綠色社區;3個社區被評為市級綠色社區。有6所學校被命名為*市綠色學校。配合團縣委開展了“保護母親河”創建活動,目前已建成“保護母親河”生態監測站一個和創建了“保護母親河號”兩個。

五是生態縣規劃建設項目和重點示范項目的進展順利。經過全縣各級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生態縣規劃建設中的92個重點項目中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有56項,計劃總投資71.92億元,實際完成投資47.58億元,完成計劃投資的66.16%,其余的重點項目正在抓緊實施中。

六是全縣村鎮整治工作全面展開。全縣已確定6個小康示范村和62個整治村,其中3個村已被授予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其余小康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結合村鎮整治工作,我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工作已全面鋪開,垃圾集中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100%,縣、鎮、村三級垃圾收集網絡基本形成。開展了農村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工作,目前已有*村、*村、*村和*村開展了農村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工作。農村聘用保潔員435個,建造垃圾箱1871個,購置垃圾桶50194只,每天收集垃圾120噸左右,垃圾全部運到*垃圾廠處理。全縣8座設計日處理垃圾40噸的垃圾壓縮中轉站和1座垃圾應急填埋場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中,*經濟開發區大橋新區、*鎮、*鎮垃圾壓縮中轉站已先后建成投入運行;位于*鎮閣老山的垃圾應急填埋場,用地規模41畝,總投資1115萬元,實際填埋庫量37萬立方米,設計使用年限為10年,目前該工程已開始運行。

七是生態環境得到整治,生態環境建設加快進行。我縣加快對廢棄礦山的生態環境整治工作,廢棄礦山的生態環境治理率在25%以上。“青山白化”治理率達95%,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平方公里,旅游區環境達標率達到了規定要求。加快綠化造林步伐,已累計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2.8萬畝,建成生態公益林2.7萬畝,全縣森林蓄積凈增量達到了3.5萬立方米。同時抓緊做好河道清淤工作,新增整治河道41.45公里,累計整治河道達300多公里。

八是大力推進無公害農業和綠色農產品。已建成15個無公害農、林產品生產基地,11個農產品已獲得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和林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到了2702.7公頃。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率達68%。

二、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產生

把牢項目準入關。嚴格按國務院頒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依法審批建設項目,實行重大審批項目的集體討論決策制度,不出現違法審批項目;按要求完善了我局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六項制度,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責任、監督”五項原則,進一步簡化審批環節,全面規范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使我局受理的項目基本能夠準時辦結。今年共受理、審批建設項目242個,涉及投資總額人民幣49.999億元,其中環保投資4121.93萬元。審批建設項目試生產企業16家,完成“三同時”驗收項目27家;核準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登記項目172個;核準并當場辦結夜間建筑施工許可64個。

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認真貫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的有關規定,對一切產生污染的建設項目堅持先評價、后建設的原則,嚴格把好審批關,控制新增污染源,對一些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堅決不予審批,從而有效控制了新增污染源的產生,全縣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同時,為了加強建設項目的后續管理,實行了污染防治設施從設計方案評審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管理,推行了環境監察審核制度,有效保證了建設項目“三同時”的執行率。今年,我縣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報率為100%,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為100%。

污水管網建設加快。今年以來,我縣污水城網工程和縣城西片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繼續得到推進。污水城網工程*專線目前已投入運行;原開發區標準件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改造工程已經完成;西片污水處理工程*至*段管線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為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工程的效應,切實加強了污水處理工程服務區域的支管網建設和污水接入工作力度,今年政府將6個工業園區和17個居民生活小區的子收集系統建設任務予以了分解落實,正在由相關部門、鎮(區)實施建設。根據我縣城市規劃調整和城市建設發展的現狀,今年以來還完成了污水城網二期工程的規劃和立項工作,將擴建縣城南北兩片污水收集系統,管線總長度30公里,泵站一座。目前,我縣污水城網工程服務范圍內已有*縣嘉湖紙業有限公司等152家企業和18個居民小區實施污水接入。日向*市聯合污水處理廠輸送污水量2萬噸左右,達到了管網設計能力2.55萬噸/日的80%。

三、加大環境污染整治,全面實施“123”環境污染整治行動

(一)全面構筑環保執法工作體系,建立四項環境監管制度。一是實行環境信息公示制度,對環境違法企業在新聞媒體予以曝光,公布全縣環境質量狀況,通報環境污染整治行動情況;二是完善有獎舉報制度;三是建立了由縣政府辦、監察、環保、工商、稅務、供電、供水等單位組成的環保聯席會議制度,對未完成整治任務的企業實行強制措施。四是建立協管員制度,在環境污染重點區域聘請環保協管員,進一步加強對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的監管力度。

(二)實施“678”污染整治工程,強化老污染源整治。對列入“123”污染整治行動方案中的企業,按照“六個一批”要求進行整治。全年關停水泥企業的機立窯生產線7條、石礦19家;完成8家企業的污染整治;5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1家企業已完成在線監控安裝;對125家企業實行限期治理(其中50家為限期入網),11家企業實行停產整治。

(三)進一步加大對放射源的監督力度。10月下旬,對全縣各類放射源(密封源)進行全面檢查。同時,積極建立健全各類放射源管理臺帳,全面規范放射源管理工作,加強放射源的動態監管。對1家關停水泥廠的1個性放射源主動與公安部門及相關鎮協調,由省輻射環境監測站及時回收。

(四)、嚴格環境執法,嚴歷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今年以來,縣環保局已立案查處的環境違法案件93件,比去年增長82%;共處罰款182萬元,比去年增長91.4%。

一是開展了“藍劍”專項環保執法行動,出動檢查人員1745人次,檢查企業320廠次。3月初,開展了“藍劍一號”專項行動,重點對電鍍、造紙、印染、化工、酸洗拉絲等行業的63家重點污染源實施了突擊檢查,并配合市支隊對20多家重點污染源抽查,對20家違法排污企業進行立案查處,有力地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4月下旬,開展“藍箭二號”行動,分三組對62家重點污染源進行突擊檢查,同時,積極配合縣人大的環保執法檢查,有21家違法企業被立案查處。6月份,根據浙江省環保局和監察廳《關于對企業違法排污損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檢查的通知》要求,縣環保局會同縣監察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我縣34家重點污染開展了專項檢查,8家環境違法企業被立案查處;8月8日-22日,縣環保局分6個執法行動小組開展“藍箭三號”行動,分別落實“實施方案”的單項行動(限期整治、飲用水源、海洋專項、紡織印染專項、限期入網、重點源)。共檢查排污、入網企業118家,立案調查違法企業7家,實行限期驗收企業12家,報縣政府限期治理(入網)企業6家,取締“十五小”企業2家,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天源藥業有限公司、*機械鑄造有限公司、*成成日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報縣政府后實行了停產整頓。

二是5月份開展了春蠶防氟專項檢查,對全縣蠶桑養殖區域的磚瓦廠、磨砂燈泡企業、建筑陶瓷生產企業、玻璃窯生產企業等,共計33家企業進行執法檢查,對3家違反春蠶防氟停火要求的企業進行了立案查處。

三是5月中旬至9月底開展了廢塑造粒行業污染專項整治。經*縣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對全縣廢塑造粒行業開展專項整治。5月13日,縣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專門發出通告,對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群眾反響較大的廢塑造粒廠進行清理整治。由縣環境染污整治領導小組組織縣環保局、供電局、工商、公安及有關鎮組成的檢查組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共處理廢塑造粒經營41戶,對其中的24戶進行了查封,17戶切斷生產用電,初步控制了因廢塑造粒帶來的廢水、廢氣污染。

四是開展*鎮城區餐飲業油煙污染專項整治。確定52家污染較嚴重、投訴較多的企業作為限期治理對象。至12月底,52家餐飲企業基本完成治理,其中安裝油煙凈化器的有37家,關閉或者轉行的有12家,對拒不整治的3家餐飲企業報縣政府實行停產。

五是高考及中考期間組織實施“綠色護考”行動,保證考生有一個良好的考試環境,確保廣大考生順利應考。6月上旬開展“綠色護考”行動,分三次檢查建筑工地及娛樂場所50多場次,為廣大考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休息和考試環境。

六是7月上旬對我縣噴水織機集中區域開展專項整治,3家違法企業因未完成限期治理報聯席會議被停產治理,4家違法企業被立案處罰。

七是依法加大排污費的征收力度,根據全縣工業污染源的變化情況,不斷擴大排污收費征收面。全年共計征收排污費735萬元。

四、大力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境意識

圍繞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我局通過新聞媒介,利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環保法律法規和環保工作理念,在縣電視臺開設“生態示范區建設”和環保公益宣傳專題節目;在今日*上開設專版,并在專版上開設違法排污企業曝光臺和今日說法專欄,鼓勵公眾監督,著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氛圍。

開展生態環境宣傳“四進”活動: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在學校和社區各舉辦環保知識講座1次,編印及發放環保宣傳資料5000份,通過“四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居民的環保理念。

開展生態環保知識競賽,營造宣傳環保、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8月份,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我局與河濱社區共同主辦了環保知識書面競賽活動,有1600多人參加。同時,河濱社區和核電南苑社區舉辦現場環保知識有獎問答2次,各有300多人次社區居民參與。

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一是請分管環保縣長盛勇軍發表“六五”世界環境日電視講話。二是在《今日*》刊登“六五”世界環境日彩色專版。三是向重點綠色社區、綠色學校贈送生態保護掛圖10套。四是開展了“人人參與,創建綠色家園”大型橫幅巡回簽名和環保志愿者宣讀倡議書活動。機關、學校、社區居民共500多人進行了簽名活動。

五、認真辦理環境信訪,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

我局高度重視新形勢下的環境信訪工作,積極辦理人大、政協建議和提案,及時化解各類環境污染糾紛,保障廣大群眾的合法利益。加強對人大、政協建議提案和群眾來信來電來訪等各類舉報的辦理工作,堅持為民辦實事,及時解決各類污染糾紛,確保各類信訪處理的滿意率達到90%以上,環保“110”的及時處置率達100%。一年來,共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及各類環境投訴829件,其中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5件;辦理12345縣長公開電話投訴464件;12369環境投訴電話186件;環境“110”處警55件;其他環境投訴119件。妥善處理了影響較大的環境污染信訪事件,如:標準件工業園區的新悅標準件廠、*兄弟電鍍廠等污染糾紛事件,*利輝化工有限公司污染糾紛事件等,保障了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維護了社會的基本穩定,確保全縣經濟健康穩步發展。

六、加強環境監測工作,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

積極開展環境日常監測,努力為環境管理、監察服務。一年來,共完成各類常規監測117期,污染源監督監測385廠次,創建噪聲達標區監測8廠次,各類委托監測124廠次、生態村驗收監測12個,室內空氣質量監測17家,建設項目“三同時”、限期治理等驗收監測125家、環評委托監測19家、污染糾紛仲裁監測8家,共獲各類監測數據6萬多個。編制各類環境監測月報、季報16份,完成了*縣2004年環境監測年鑒的編寫工作,完成大氣環境質量周報43期,并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報。完成20*年春蠶防氟工作。主要負責桑葉中氟化物的監測及數據上報工作,共完成7個監測點、11批樣品的分析,出具監測報告11份,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狠抓業務培訓,切實提高監測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學習,組織開展了在崗業務培訓,對新上崗的同志進行了13項目23人次的考核,有力的促進了監測人員的監測水平。同時,積極開展課題調研,對浙江三環絲綢有限公司*絲廠廢水深度處理循環回用技術進行了調研,撰寫了調研文章,被杭州環境科學雜志社錄用;對全縣廢棄石宕水質進行了調查監測,為開發和保護我縣應急飲用水源的課題調研積累了資料;起草了《*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置研究》可行性報告,經縣科技局批準已立項實施。目前應急預案已制定完成,數據庫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

監測硬件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今年以來,監測站增添了超純凈水器、土壤消解裝置、放射性監測儀器,大氣采樣器、煙氣綜合采樣器、氣相色譜自動進樣器等設備。新開設了6個監測項目,監測能力、監測質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了加強。

環境監測領域進一步拓寬,服務能力得到提高。充分發揮監測站的儀器設備和技術人員專業優勢,積極開展服務性委托監測,環境影響評價委托監測,室內環境質量監測等。與近40家排污企業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與*市環境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杭州環科院等單位鑒定環境影響評價委托監測協議220余份,完成建設項目“三同時”和限期治理項目驗收監測80家,至11月底,服務性環境監測收費128萬元。

環保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深化。一是加強對現有在線監控裝置的現場管理。與*市創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運行維護合同,委托*市創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對本縣的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進行運行維護管理,并參照*市環保局考核要求,對其實行運行維護質量的考核,從而,保證了現有在線監控裝置的正常運行,真正發揮高科技監控手段的作用。二是根據省“811”環境污染專項整治行動要求,王道宅界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在10月初全面完工,現已正式運行。

七、以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動力,大力加強隊伍建設

一年來,我局堅持一手抓業務建設,一手抓隊伍建設,注重干部職工的學習教育,加強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環保隊伍自身素質。

一是積極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2月初,我局部署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教育活動中,局黨組牢牢把握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主線,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關鍵是要取得實效”和“真正成為群眾滿意工程”這兩個重點,堅持重在聯系實際、重在講求質量、重在取得實效,積極開展“建設新*,黨員是先鋒”主題實踐活動,突出抓理論武裝、抓主題實踐、抓創新載體、抓作風轉變、抓制度規范,扎實推進了環保各項工作。

二是狠抓環保機構和隊伍建設。為適應新形勢下的環境保護工作,全力打造“綠色*”,我局積極向縣政府爭取人員編制,經縣編委批準,增編了人員并設立了*環境監察所、*環境監察所、*環境監察所,從而使我縣的環境保護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為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和維護好廣大群眾的環境利益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同時,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我局實行第二輪中層干部競聘上崗,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打破中層干部任用“終身制”,實行能者上、庸者下,使年紀輕、有能力,敢挑擔子、勇于創新的同志走上中層崗位,使全局的人力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是繼續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工作。圍繞爭創省級文明單位和省級衛生先進單位,運用各類載體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制定了《*縣環保局創建省級文明單位規劃》和《爭創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實施意見》,建立了創建組織,明確創建目標、內容和任務。同時把文明單位創建活動融入到各項工作中,開展了“我為寧夏中衛人民送溫暖”和慈善捐款獻愛心活動,涌現出許多好人好事,全局為寧夏貧困山區捐衣物211件,捐款11300元;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以建設勤政、務實、廉潔、高效機關為目標,制定了《*縣環保局效能、紀律檢查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