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供銷社工作思路總結
時間:2022-06-03 11:30:00
導語:年度供銷社工作思路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全市供銷社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為農服務和經濟發展“兩手抓”方針,全面實施市委“四大戰略”,大力推進“新網工程”建設,加快發展農村合作經濟,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為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況
今年以來,全系統立足于強化服務,著重編制連鎖流通網絡,積極推進各項重點工作開展,為農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為加快發展打下了基礎。
一是各項財務指標明顯好轉。年,系統各企業牢牢抓住宏觀經濟觸底反彈的有利時機,努力恢復并擴大經營業務,經濟指標明顯好轉,系統發展開始提速,為加快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全系統全年實現總經營收入53.23億元,比上年的48.82億元,增加了4.41億元,增長9.03%;實現匯總銷售收入19.17億元,比上年的16.9億元,增加了2.27億元,增長13.43%;實現匯總利潤2869萬元,比上年的2298萬元,增加了571萬元,增長24.85%;所有者權益達到4.2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3.59億元,增加了6973萬元,增長19.42%;上繳各項稅費2936萬元,比上年同期的2819萬元,增加了117萬元,增長4.15%;社會貢獻率達到1.23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12億元,增加了1084萬元,增長9.69%。各項指標均超出年度計劃。
各本級企業不斷深化體制改革,大力開拓經營業務,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運行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年,本級企業實現總經營收入13.63億元,比上年的12.47億元,增加了1.17億元,增長9.34%;實現匯總銷售收入8.7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7.28億元,增加了1.43億元,增長19.64%;實現匯總利潤1550萬元,比上年同期的1327萬元,增加了223萬元,增長16.8%;所有者權益達到1.8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67億元,增加了1466萬元,增長8.8%;上繳各項稅費1262萬元,比上年同期的1243萬元,增加了19萬元,增長1.53%;社會貢獻率達到6216萬元,比上年同期的5807萬元,增加了409萬元,增長7.04%。本級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為更好服務“三農”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連鎖網絡建設深入開展。目前,全系統共有各類連鎖經營企業20家,總營業面積16.69萬平方米,配送中心總面積5.31萬平方米,連鎖經營銷售總額14.56億元。年,共新增各類連鎖網點244個,總數達到1996個。鄉鎮網絡覆蓋率達到97%,農村網絡覆蓋率達到35%。其中新增農資連鎖網點200個,總數達到1027個;新增生活資料連鎖網點44個,總數達到969個;新增農副產品連鎖網點16個,總數達到23個。
農資公司繼續開展統防統治工作,推廣技物結合服務模式,召開了4場統防統治效果現場會和320多場農民培訓會,重點圍繞“農藥減量控害工程”做好“雙夏”農資供應,公司還新組建了種業、瓜業2家子公司,延伸了經營產業鏈,子公司總數達到17家。11月份,公司被評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百強企業”。華聯超市對部分網點進行了升級改造,并著手發展社區便利店,今年首批在市區新設立了5家城區便利店。公司還新增了家電連鎖銷售業務,在臨海和仙居開設了2個家電大賣場,完善了現代流通服務體系。新田園農副產品配送有限公司新發展了太平店、椒江店、玉環店、三門店,總數到了12家,經營面積達3500平方米,業務經營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并獲得了省供銷社的注資,升格為浙江新田園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開辦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浙江名特優農產品博覽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們新辦了農副產品集配中心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萬元,公司主抓的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243平方米的館于月份開業,經營情況良好,公司總部中心店于也將在月日開業。
三是農村新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我們繼續以擴大農信擔保業務為抓手,開展“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經濟服務體系建設。全市4家農信擔保公司共新增農信擔保業務733筆,總數達到1806筆,新增擔保貸款總額9199.8萬元,總數達到18831.6萬元,已解除擔保業務1099筆,解除擔保貸款額10019.1萬元,有效解決了農民融資難問題。浙江忘不了農村資金互助社自去年11月成立以來,共為86個社員發放貸款2313萬元,吸收社員儲蓄7256萬元,為全省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社試點作出了有益探索。臨海等地對“一卡一點一服務”項目進行了升級,推出了豐收小額貸款卡,對每個農戶進行授信,業務范圍從農資擴大到日用品消費。
市供銷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成立后,取得了職業技能鑒定許可證,在溫嶺、玉環、椒江、臨海、黃巖等地舉辦了6期農產品經紀人培訓,共有775人參加培訓并通過考核取得了國家人社部統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
四是“三社”建設有了新進展。年,全市供銷社系統新辦10家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125家,共發展社員11472戶,其中農民社員11277戶,占總數98%,帶動農戶12.36萬戶;共有各類生產基地268個,面積21.77萬畝。市社示范發展的具有品牌影響力、組織凝聚力、發展后勁力的“三力”農民專業合作社——浙江忘不了柑桔專業合作社榮獲“2009年度浙江省供銷社系統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稱號,合作社柑桔生產基地入選年度全國供銷合作社良好農業規范認證試點項目計劃,“忘不了”中國馳名商標已上報國家工商總局認定,品牌進一步提升。合作社與農資合作建立的300畝草莓示范基地大棚進行了改造升級,集生產、觀光、科研等功能于一體,基地運營情況良好,為涌泉等地受凍桔園的產業轉型開拓了新路子。
目前,系統34家基層社在重組、改造后基本穩定;溫嶺市社進行了綜合服務社建設試點,開辦了65家綜合服務社。臨海市社與永豐鮮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出資50萬元組建了永豐基層供銷社,建成了1800平方米的鮮果加工車間、150立方米的冷庫、2000平方米的農產品交易中心,還計劃與省、市供銷社農資龍頭企業合作建立集農資配送、生活資料超市、農資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樓。各地供銷社積極開展基層供銷社土地確權工作,為進一步加強基層社建設打下了基礎。
五是各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華聯抓住市場整合的檔期,積極抓好基礎設施基建,省市重點商貿工程、國債項目——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的供銷華聯倉儲中心項目已經動工,在完成鉆探和填土工作后,施工圖紙正在設計和審核之中。占地150畝的市農副產品集配中心項目方案已申報,市政府牽頭召開了協調會議,目前項目正在進行前期籌備中。市委副書記肖培生對市社組建農副產品集配中心有限公司,開辦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館作出批示:市供銷社積極拓展銷售農產品的渠道,構建新平臺,為“三農”服務,應給予表揚。江蘇宿遷天成紙業有限公司(市社占股20%)兩條生產線投產后,生產日漸穩定,效益不斷提升,還組建了大成包裝科技有限公司,延伸了產業鏈,公司年收購廢紙8萬噸,銷售瓦欏紙7.2萬噸,銷售額達到1.2億元。
仙居縣社與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2億元的國家級綠色農業產業化項目,實現了全國總社、浙江省社、市社、仙居縣社、華聯超市等多方投資合作,公司所屬綠色農產品專賣市場改造即將完成,首批7000畝白菊花也已正式開采并投入生產。天臺縣供銷大樓于上半年落成,該大樓共有建筑面積4383平方米,大大增強了該社本級經濟發展能力,為更好服務“三農”打下堅實基礎。
六是組織隊伍建設得到強化。全市供銷社系統以開展“雙服務”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學習《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0號)和《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政發〔〕46號)文件精神,不斷加強組織隊伍建設。6月26日,各縣(市、區)供銷社機關相關人員參加了全市統一組織的“參公”資格考試,絕大多數同志經過認真準備后,都取得了較好成績,估計明年可完成人員登記工作。此外,各地供銷社領導班子和機關人員也有了更新,為實現人員的年輕化和知識化打下了基礎。
二、年工作思路
年,我們將繼續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0號)和《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政發〔〕46號)文件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為農服務宗旨,努力實現轉型升級,推動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編制完成并努力推動《市供銷社系統“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大力推進經營創新、組織創新和服務創新,不斷開拓供銷社為農服務工作的新局面。
財務指標:全系統實現匯總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匯總利潤2500萬元;本級企業實現匯總銷售收入10億元,實現匯總利潤1500萬元。
業務指標:新辦專業合作社10家,中心基層社2家,綜合服務社5家,農資連鎖店50家,日用品連鎖店50家,農產品連鎖店10家,農信擔保公司1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期。
為實現上述財務和業務指標,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建設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擴大“三位一體”試點范圍,重點抓好農信擔保公司的組建和開展擔保服務,逐步擴大農村資金互助社的試點范圍,并適當拓面延線,在更高層面開設互助社,探索通過建立互助保險組織、發放“惠農卡”等形式,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難題。充分發揮供銷社系統行業協會在制定產業政策、行業規劃、產品標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行業協會搭建各類服務平臺,開展內聯外拓,展示展銷活動。加強供銷社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建設,并充分發揮合作院校的師資優勢,依靠農資等企業的技術力量,繼續開展多種形式農民培訓,完成3期農產品經紀人培訓,開展2期莊稼醫生培訓鑒定,為擴大全市莊稼醫院建設打下基礎。
二是加強供銷社基層合作組織建設。以擴大建設具有品牌影響力、組織凝聚力、發展后勁力的“三力”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鼓勵發展各類生產基地,引導進行農產品深加工,開展規范化運作、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突出強化專業合作社服務引導能力。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特點和城鎮建設規劃要求,調整建制,優化布局,改造建設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鎮(街道)中心基層社。繼續加強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堅持多元合作、資源共享、合力共建、改善民生的原則統籌安排,把供銷合作社的農資、農產品、日用消費品等經營性服務項目納入其中,強化農村綜合服務。
二是不斷強化農資連鎖企業實力。加大業務板塊整合和聯合發展力度,加快龍頭企業集團化進程,建成市有配送中心、縣有配送平臺,村鎮有連鎖網絡,打造區域性農資連鎖航母。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農資連鎖經營服務網絡,大力推廣示范門店、標準放心店和莊稼醫院建設,樹立品牌意識;要進一步推廣技物結合經營服務模式,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推進農化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努力拓展市外市場,為“走出去”農民提供更好服務;要進一步加快整合優勢資源,實行統一采購、跨區域物流配送,加大對上游市場的投入與開發,爭取總經銷、總,建辦營銷公司,鞏固擴大戰略合作關系,引進優質、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資產品。要進一步加快種業企業發展,推動與科研院所進行合作,不斷開發適合實際的種子種苗,促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實現科技有效轉化。
三是抓住重點發展生活連鎖經營。繼續堅持走市場經濟的路子,努力創新經營手段,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有效實現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社進民退”。各級供銷合作社要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整合現有網點和社會資源,擴大經營范圍,開展家電、藥品、生鮮等經營,實現一網多用、雙向流通。華聯要抓好重點區域、重點市場的開發,建設3.8萬平方米的路橋金佩生活廣場,努力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年,我們將全力以赴建好供銷華聯倉儲中心,力爭在年底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使之成為農村日用消費品集散中心、倉儲式超市和第三方物流平臺。參與建設村鎮連鎖超市和社區便利店,堅持質量第一、配送優先、有序發展,努力提高商品配送率,提供優質服務,改善城鄉消費環境。
四是繼續擴大農副產品連鎖范圍。以農產品集配中心、浙江新田園、神仙居農發公司為載體,加快連鎖網絡鋪設速度,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制訂標準化的商品采購、儲運規范,確保在售農產品質量安全,打造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快市農產品集配中心籌建,爭取早日完成規劃、立項等工作,落實用地指標,使之建成為全市檔次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農產品展示、交易、儲藏、信息、物流、檢測和電子商務中心。積極尋找大中城市優質網點資源,依托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館,建設上海城區銷售網絡,努力探索集團消費、單位采購、網絡銷售等新的業務方式,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使農副產品能夠走向更大范圍的市場。重點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實現功能集聚,積極參與農業綜合開發,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專業大戶等形成有效對接。參與農產品互聯網銷售平臺建設,積極組織農產品營銷信息的收集與,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五是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積極參與有關部門編制再生資源行業發展規劃和研究行業發展政策,促進再生資源產業化。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培育一批區域性回收利用龍頭企業,參與建立全市性廢舊家電電子電器產品、報廢汽車、農用機械等回收拆解基地。參與報廢汽車、農用機械、廢舊家電、電子電器產品等拆解業務和醫療廢品、廢舊紙張等回收業務。探索推進城鄉社區回收網點建設,發展連鎖網點和電子網絡在線收廢。
六是著重加快龍頭企業壯大發展。努力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支持社有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產權多元、開放發展、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企業集團。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企業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經營創新、服務創新,不斷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強化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優勢資源向關聯度較大的企業集中,著力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強、行業影響力大,增強供銷合作社的為農服務實力。編制實施“十二五”規劃,積極爭取相關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各類專項資金,加強扶持項目的跟蹤監管,推進龍頭企業高速發展。加快各在建重點工程的施工速度,確保早日投入使用,籌建農產品集配市場等重點項目,使之在供銷社為農服務中起到關鍵作用。
七是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隊伍建設。各縣(市、區)供銷社要穩妥做好“參公”管理的后續工作,做到人心不散、工作不斷、管理不松。要深入開展雙服務活動,建立長效機制,機關干部下掛深入企業和基層,幫助企業和基層辦實事。要充分利用“參公”后的有利條件,實行人才興社、人才強社戰略,建立健全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吸收工作能力強、知識層次高的年輕干部,更新血液,增強活力。要克服機關工作“行政化”,繼續開展節約型、學習型、服務型機關建設,更加堅決地把工作重心擺到經營上來,通過探索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機關人員的經營積極性,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創業氛圍。
- 上一篇:春季林水會戰現場會講話稿
- 下一篇:養老社會化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