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檢驗局年終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07 04:51:00
導語:縣檢驗局年終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以來,在檢驗檢疫局、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支持和關懷下,我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質檢工作會議精神,緊密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大局,以“質量提升”活動為總平臺,進一步提高檢驗監管的有效性和幫扶工作的實效性,服務我市外向型經濟轉型升級。
年主要工作
㈠依法施檢,嚴格把關,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年地區經濟雖然尚未完全擺脫“后經濟危機”時期的嚴重影響,但出口已呈現強勢增長態勢。-月共受理出境報檢75941批,金額181503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大幅增長25.59%和35.31%,共出具通關單60658份,換證憑單(含電子轉單)15882份,不合格單268份,各類檢驗證書2418份,其中出具輸非(含埃及、埃塞俄比亞及塞拉利昂)裝運前檢驗證書316批,貨值1098萬美元,出具輸阿爾及利亞的品質證書共95批,貨值287萬美元;簽發FormA產地證書26689份,7677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58%、32.76%;簽發C/O原產地證7052份,20301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4.12%、38.66%;簽發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書3693份,1024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5.09%和132.76%。查處逃避檢驗、不如實申報等違法案件11起,涉案金額27萬美元,累計處罰8.16萬元人民幣,完成退貨調查80起,退貨金額304萬美元,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檢驗檢疫執法環境。
㈡積極搭建服務平臺,助力我市外向經濟轉型升級。
針對外貿企業面臨“后經濟危機”時代的困境,及時出臺《服務項目突破年及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九條措施》、《“質量提升服務進千企”活動計劃》,用心搭建服務平臺,創新服務舉措,助力地方外向型經濟轉型升級。
1.緊跟地方政府需求,優化地方外貿軟環境。圍繞地方“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出臺“提前為重大項目的快速引進服務”等九條措施,通過與外經貿局聯合走訪、組織檢貿合作會議、借助商會平臺開展政策輔導等形式,引導企業增強質量意識,增強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積極促進企業產品轉型升級。
2.創新服務方式,提升外貿便利化水平。一是開設注冊備案“快捷通道”、快速簽證“綠色通道”、學習交流“網上通道”、業務培訓“提升通道”以及政策宣講“上門通道”,進一步優化通檢環境,節約物流成本,推助企業多、快、好、省“走出去”。二是推廣“無紙化”報檢模式,截至目前已有11家企業的3891批、9936萬美元產品通過“無紙化”報檢出口,為企業節約交通、管理等費用80萬元。三是試點“段結”收費,由幾乎每天付費開票一次改每個月定期收繳一次,簡化企業辦事流程和繳費排隊時間。四是搭建咨詢服務即時平臺,首創推出了檢企互動QQ群、業務博客,利用群互動、群共享、群郵件、群論壇等功能指導企業,博客的點擊量已經超過了8000次,為企業解決大量的實際問題。
3.挖掘產地證潛能,推進原產地政策幫扶向縱深發展。深度開發產地證資源,通過媒體、電視臺、網站、QQ群、電子郵件等途徑,加大政策宣傳,與企業負責人開展“產地證政策研討”,共同就原產地證對貿易方式的轉變、發達國家普惠制畢業機制不利影響、自貿區市場開拓等問題進行研討,引導企業直接參與利益分成。今年1-10月“制造”申請各類優惠原產地證書30382份,簽證金額達8.7億美元,同比增長27.4%和39.8%,可以在進口國享受近5000萬美元的關稅減免。其中中國-東盟區域優惠原產地證2181份,金額5869萬美元,份數金額是去年同期的2.5倍和4倍,助推對東盟法檢商品出口2641批,出口額4741萬美元,同比增長了26.12%、44.81%,高于總體出口增幅10個百分點。
4.落實減免政策,降低企業出口成本。積極落實國家質檢總局各項關于減免檢驗檢疫收費的優惠政策,今年1-10月共減免收費749.4萬元,惠及近五成企業,切實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減免的檢驗檢疫費包括四個方面,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費用25.8萬元,出口紡織服裝產品檢驗費用3.3萬元,新增納入法檢目錄或增補監管條件商品檢驗檢疫費486.7萬元,對型式試驗商品的品質檢驗費233.6萬元。
㈢扎實推進“質量提升”活動,提升企業發展水平。
根據質檢總局“質量提升”活動要求,我局以“質量提升”活動為總平臺,結合“質量提升服務進千企”、“檢務能力提升”、“質量對比提升”等重大活動,努力提升服務發展水平、科學監管水平、基礎保障水平和技術保障能力,促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1.發揮“主人翁”意識,推進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在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聯席會議制度框架下,不斷發揮其對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負總責的作用,為質量安全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加強部門合作,與外經貿局、經濟發展局多次聯合開展走訪企業活動,與工商部門聯合開展家電市場專項檢查,與農林局聯合開展“服務世博綠盾護林”檢疫執法專項行動,與農林局簽訂《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暨擴大出口合作備忘錄》,加強出口基地區域化管理合作。二是緊緊抓住企業,與家用電器協會、企業家協會、工商聯建立互動聯系,并攜手海關主動為燈具、水暖器材等塊狀經濟企業送政策法規,引導企業樹立質量、誠信意識。三是面向社會開展多形式宣貫,如“3.15”宣傳咨詢現場會,《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學習,進出口企業檢驗檢疫法律知識競賽、媒體專題報道等,營造了全社會關注質量的良好氛圍。
2.開展“質量提升服務進千企”活動,提升企業質控水平。圍繞外貿經濟轉型升級需求,為企業送去急需的政策、信息、技術服務。一是加強對外培訓宣傳,提升企業質量意識。組織企業質量管理基礎知識、食品、機電進口國標準等免費培訓17期,620家企業778人次參加,增強了企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標準意識。二是分析企業問題,提升企業質控水平。通過召開質量分析會、提供檢測服務等方式幫助企業完善自檢自控體系、企業實驗室檢測能力等,召開質量分析會11場,231家企業的392人次參加了學習。三是解讀質量知識,共同應對壁壘新規。針對新版EMC標準、歐盟ErP指令、進口國食品微生物限量標準等最新國內外技術法規標準進行了解讀,讓企業及時了解技術壁壘動態,積極應對壁壘新規。
3.開展“質量對比提升”活動,提升行業整體實力。通過召開質量分析會、組織專家會診、專題質量剖析等,全力促進企業落實“第一責任人”責任,已對電機類、燈具類、小家電類、玩具類、服裝類產品出口企業組織了質量對比提升活動,78家企業的135人參與了相關檢驗標準、企業質量保證能力等為主的培訓活動。標桿效應讓企業在高風險原材料的質量把控能力方面得到較大提升,如我市玩具企業均能做到對新進的高風險原材料進行主動送檢,送檢的所有高風險原材料檢測均能達到輸入國標準規定。
4.推進“檢務能力提升”活動,提升自身服務效能。落實內部競爭選拔機制,全員參與檢務崗位練兵活動,在今年的檢驗檢疫系統檢務能力測試中,選派的三位同志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組織內部檢務知識操作大比武,激發檢務工作人員學習知識鉆研業務的積極性。收集、清理、補充更新業務文件規范,提煉一線工作人員長期積累的經驗,進行共享學習。檢務人員能力的提升切實增強了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5.開展“標識提升”活動,破除電器產品標志說明不合格堅冰。針對長期以來家電產品“標志和說明”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的難題,我局利用“質量提升”活動的契機開展“標志提升”活動,對50家標志和說明質量控制較薄弱的企業開展“出口電器企業標志和說明認知情況”問卷調查,舉辦出口電器企業座談會,查明了不合格根源,并按照不同產品為企業量身定制《電器產品出口企業“標志和說明”評審指南》等“標志關”評審規范,逐一發放給150家不合格率較高的企業。截至10月底,已對經排查篩選的150家“標志提升”企業共計抽樣199批次,標志說明檢測不合格6批次,標志說明檢測合格率為97%,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標志提升活動成效顯著。
㈣深化業務模式改革,強化產品質量把關有效性。
1.強化源頭監管,大力推進農產品風險管理改革。一是在出口蔬菜、木制品、罐頭等產品中試點出口食品農產品風險管理,提高農產品監管科學性和有效性,自月日系統試運行以來,共有34家食品農產品企業上線,申報產品特征表284個。二是完善出口農產品可追溯監管系統,-月試點企業已通過該系統申報出口蔬菜原料、半成品各1080批、成品983批、出口產品820批,產品類別已擴展到茶葉、榨菜、速凍蔬菜等10余個品種,實現了源頭可監控、產品可追溯;推進基地“區域化”管理,5家企業2800畝基地納入“區域化”管理。三是扎實推進轄區食品農產品生產企業分類管理,4家木家具和速凍蔬菜生產企業順利成為首批出口食品農產品分類管理一類企業,9家企業成為二類企業。不僅可以充分享受到分類管理帶來的優厚待遇,更為自身發展樹立了品牌效應。
2.強化閉環監管,大力深化工業品“三管理”模式。-月份共對652家機電企業100%實施“三管理”模式和分類管理,構建閉環監管體系。一是加大對型式試驗整改批、嚴密監管企業的監管,型式試驗首次合格率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二是應用全備案信息系統理清產品分類,做到產品信息的全面掌控,監管有的放矢,已將641家機電企業13191個產品納入備案系統。三是針對新企業和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聯合評審中心專家力量深入工廠生產現場,從產品進貨、組裝到成品入庫等整個環節入手,對轄區50家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全過程檢查,在產品認證、設備計量、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指導和跟蹤,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四是加強后續監管,對國外通報和出口退貨,開展檢測評估和專題核查,-月共對23批貨物進行了檢測評估和核查,通過調查發現行政處罰案件4起,占總案件數的36.4%。
3.落實新增業務,確保出口危險品及包裝容器順利開驗。自月日起開始承擔轄區內出口危險品檢驗監管、危險品包裝使用鑒定工作。截止月日共實施出口打火機、點火槍常規檢驗618批,出具通關單和換證憑單453批,涉及金額1.12億美元。海運出口普通危險貨物包裝使用鑒定22批,空運出口普通危險貨物包裝使用鑒定3批。企業在當地進行出口報檢,不僅節約了時間和成本,提高了通關速度和效率,同時屬地管理更有助于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和幫扶力度。
㈤增強技術實力,服務我市機電產業發展。
1.以“檢測整頓工作”為契機,提升技術實力。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質量體系文件,建立了實驗室內部、檢驗檢疫一線人員內部定期標準、技術交流溝通機制。二是加強人員管理,出臺了《實驗室激勵考核工作規范》,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及穩定性。三是實驗室與檢驗部門建立“檢驗+檢測”溝通學習機制,進一步提高了實驗室檢測實力和一線檢驗人員標準應用能力、對產品不合格研判能力,為企業技術幫扶提供了保障。
2.建設CB實驗室,為企業提供國際認證檢測服務。月下旬實驗室成為首家CB國際認證資質的國內實驗室,將為地區機電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平臺和認證平臺。目前,實驗室已經與TUV、UL、SGS、BV、ITS等12家國際認證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認證產品涉及電水壺、咖啡機、電吹風等20余種,將為“制造”提供“家門口”國際認證檢測。發揮國際重點實驗室技術優勢,實施“3+1”檢測監管方式(即“一測三用”和出口一致性核查),實現把關前移,數據共享,縮短認證檢測周期,降低企業成本。新產品的檢測周期從規定的30個工作日縮減到3天,-月完成“一測三用”169批,為企業節約檢測費用近50萬元。
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推進機關建設。一是按照“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有機結合、務求實效”的原則扎實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全局動員部署,開展了“黨性教育”、“崗位奉獻”、“服務群眾”、“組織創新”、“黨員目標承諾”和“崗位目標承諾”、微型黨課教育等豐富活動,在“黨員做表率、群眾來監督、團隊齊發展”結對中,全局33名黨員與59名群眾結對,形成了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二是加強內外監督,召開民主生活會、“兩員”座談會、檢貿聯席會議,開展民主評議機關活動,今年我局顧客滿意率達到99%以上。三是深化“用心文化”建設,邀請專家對用心文化進行梳理和深化,使理念進一步明晰,制度進一步規范,效果進一步顯現,初步形成了“知行合一、用心演繹”的文化理念,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精神坐標。
- 上一篇:司法規范行政處罰意見
- 下一篇:市體育工作大會講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