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辦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20 10:38:43

導語: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辦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辦工作總結

2020年以來,經濟發展鄉村興辦在鎮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區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克服“”疫情和旱澇災害影響,繼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始終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線,突出工作重點,轉變工作思路,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一、以“發展”為首,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通過統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展新興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做精做優農產品加工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措施,扎實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9996萬元,同比增長9.66%,農業增加值7930萬元。全年農作物總播面積56197畝,其中糧食作物總播面積25508畝,經濟作物及其他農作物總播面積30689畝,糧、經作物播種面積比重達到4.5:5.5;糧食總產量達到11447噸(畝平均單產449公斤),畝平均單產比上年增加8公斤;油料總產量達到4850噸(畝平均單產184斤),畝平均單產比上年增加7公斤;蔬菜總產量達到7688噸(畝平均單產1980公斤)。

一是優化產業結構,建成四大產業基地。依托現有產業基地和建成設施,以規模化產業鏈條建設為目標,建成高標準糧油基地1.3萬余畝,建成青花椒基地1.2萬余畝,以鄉村振興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團堆村大耳羊基地,酒埡村、百花村黑珍珠大櫻桃基地建設,四大產業基地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培育優質大戶,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培育專合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戶共同富裕,全年新增注冊家庭農場9家,工商注冊登記達到57家,基本實現村組全覆蓋,新增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現有專合社17個,省級專合社1個(御品蔬菜專合社),市級專合社1個(三麻子青花椒專業合作社),同時創新“公司+農戶+專合社+基地”利益聯結機制,擴大群眾增收致富途徑。

三是加強后勤管理,保障資金技術人才。全年組織召開大小春技術培訓會6次,培訓鎮、村干部及農戶500余人次,組織田間地頭技術指導60余次;召開青花椒、糧油聯合社成立準備會議2次,初步達成建立聯合社目標。全年實施家庭農場培育項目7戶,典型示范戶項目1戶,專業合作社項目4戶,申報項目資金130余萬元;加快破解鄉村振興人才瓶頸制約,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年新增職業農民16人,逐步建設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二、以“務實”為要,保持農民致富增收

繼續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鞏固完善農村經營管理制度,加強農民負擔管理,積極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多渠道增收農民收入。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9939元,比去年人均純收入人平增加1708元,比上年增長9.37%,超縣目標任務0.27%。

一是落實政策、減輕負擔“惠”民。堅持做好惠農政策宣傳,涉農收費標準和收費依據公示公開,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無亂收費現象,全年全鎮農民負擔總額30.32萬元,人均21.67元。全鎮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享受農戶4462戶、補貼面積18817.92畝、補貼金額2133387.59元,補貼情況按組分戶張榜公示,完成2020年度退耕還林生態補償的上報,補助金額直接通過“一卡通”到戶到人,由農戶自行到銀行支取,鎮、村、組無任何截留。

二是強化保障、完善設施“助”民。統籌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各類溝渠歲修掏淤3萬余米,確保大小春農業灌溉用水;完成2019、2020年度村級公益事業32個建設項目的現場規劃和項目核算上報,申請財政獎補資金128萬元,加快組織各村實施,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落后面貌,助力農業保收、農民增收。

三是優化環境、防汛抗旱“安”民。春旱期間,組織精干力量第一時間摸排旱情、上報災情、協調用水,針對生活生產用水困難,積極協調鄰里相互接水、村組送水、錯峰插秧等方式解決;組織各村清理溝渠秸稈、雜物等暢通溝渠10余公里,協調生活生產用水100余萬方。修訂完善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預案,組織防汛演練,汛期對17個山洪災害危險區、硯臺石水庫的警示標志、標牌進行完善,堅持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40余次,將“8.16”洪災損失降到最低,確保全年平安渡汛。

三、以“保護”為主,促進農村環境改善

圍繞農村環境改善,大力實施河道污染治理、秸稈禁燒、農膜回收處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重大行動,以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是加強巡河,全面履行河湖長制。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河長辦規定,按時巡河并做好巡查記錄,及時上報鎮級河長巡河情況。全年巡河100余次,發現河道“四亂”問題12余起并及時整改,按時整改上級巡河督查發現問題5起并做到及時銷號;全流域禁止開采河砂石,及時做好水面垃圾清理,有效保護全鎮乃至全區水源地。

二是立足生態,全面抓好森林防護。積極做好森林保護和森林防滅火工作,全年義務植樹4萬余株(其中成片造林:文星村栽植漆樹150畝,12000余株、櫸樹栽植150余畝10000余株);修訂完善全鎮《2020年森林防滅火工作預案》,進一步明確鎮村干部森林防火工作職責,建立森林防滅火應急搶險隊9支、隊員300余人分布在各村林區堅持巡邏守護,及時組織森林防火演練,加強森林防火宣傳,全年未發生1起森林火情;及時辦理農戶正常釆伐證手續,處理亂砍濫伐和疑是占用林地事件5起,促進了全鎮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三是以人為本,全面促進綠色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穩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強化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全年繼續減少化肥用量44噸和農藥0.2噸,同比減少3.8%和3.6%;持續抓好秸稈禁燒,鼓勵支持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有機肥就地還田利用或集中堆漚肥,全年利用秸稈還田1.5萬余畝;繼續實行地膜回收綜合利用,全鎮5個回收站共計回收廢舊農膜43噸,回收率達到93%。

四、以“謀劃”為先,做好鄉村振興銜接

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謀劃,放眼長遠,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美麗幸福新。

一是繼續做好產業發展。結合我鎮農業產業實際,堅持統籌城鄉,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為目標,圍繞我鎮四大產業基地,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的總體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地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二是積極抓好新村建設。以順河村為試點,做好美麗幸福新村規劃和建設,按照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建設新民居、創建新機制、培養新農民、塑造新風貌,堅持以美麗幸福新村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點帶面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

三是持續做好項目申報。緊緊抓住全區創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縣機遇,認真研究和用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措施,盯緊重點支持領域和項目,做好家庭農場、專合社培育、示范和精品糧油示范基地建設等項目的策劃、規劃、立項、編制及申報工作,爭取有更多項目進入市、區計劃內,并抓好項目實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