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
時間:2022-04-23 10:08:00
導語:工商局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又快又好地推進廣元發展新跨越,現就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支持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認真學習,深化認識,端正態度,真心實意抓發展。
堅持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各單位要深刻理解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肩負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責。要認真學習《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于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促進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通知》,加深理解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省工商局制定的20條政策和關于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及促進經濟發展的19條意見,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新時期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及我局制定的發展民營經濟“五五舉措”、19條措施。要端正態度、立足職能,以實踐“三個代表”和體現“三個適應”的要求,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貫徹有關發展民營經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意見和措施的自覺性,真心實意抓發展。
二、依法實施登記許可,為投資者提供就近、快速、便捷的市場準入服務。
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國家工商總局的“五個局長令”,依法、規范、高效地辦理登記許可,為市場主體多生、優生、快生開辟“綠色通道”。同時,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辦法》,各縣(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應依法委托符合條件的工商所對申請從事一般經營項目的個體工商戶進行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對個體工商戶進行驗照,對從事經營活動但依照有關規定免予工商登記的個體經營者進行備案。
凡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的工商所都應委托其開展個體工商戶登記、備案工作:一是有登記場所和相應的設備;二是有相應的熟悉個體工商戶登記工作的人員。各地要按照市局《關于印發〈登記場所建設規范〉的通知》(川工商元辦[2004]122號)文件要求,著眼于把登記場所建設成為依法登記許可、服務經濟發展、建設文明單位和展示工商形象的窗口,做到“模式、內容、標準”三統一;各地要在市局《關于貫徹〈行政許可法〉規范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工作的意見》(川工商元辦[2004]150號)的基礎上,按照上級的要求,在經考試取得資格的公務員或熟悉登記工作的公務員中選擇個體工商戶登記的審查員和核準員,并經局長簽發授權書確認其職責范圍。
要認真貫徹2004年中共中央1號文件精神,對農村流動小商小販和農民在集貿市場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區域內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免予工商登記。受委托單位對免予登記的個體經營者進行備案并記錄其基本經營情況,不得向備案人收取任何費用。
三、切實推行監管方式改革,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立足職能,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法對所掌握個體工商戶的市場準入、經營行為、市場退出等信息進行內部信用評價,按不同評價劃分不同的監管類別,實行信用分類監管。從而建立和維護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秩序和放心、安全的消費秩序,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健康的發展環境的秩序。
各地要按照《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辦法》要求,結合個體工商戶登記、監管信息和個體工商戶信用標準,將個體工商戶相應地分為A、B、C、D四級管理。對守信個體工商戶(A級),建立信用激勵機制,予以重點扶持,符合驗照免審條件的,免予審查(涉及安全等特定經營行業、特定經營地域的,仍應按時參加驗照和接受日常檢查);對警示個體工商戶(B級),建立信用預警機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提示,在辦理變更登記和驗照時進行重點審查;對一般失信個體工商戶(C級),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強日常巡查,增加檢查次數,在辦理登記和驗照時進行重點審查;對嚴重失信個體工商戶(D級),建立嚴重失信淘汰機制,屬于責令停止營業的,要依法繳回營業執照及其副本或臨時營業執,對屬于吊銷營業執照的,則應及時吊銷公告。
要依法加大對無照經營、制假售假、走私販私、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有力地打擊非法、保護合法,促進民營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四、以辦實事為主線,以強化服務職能為手段,引導、支持發展。
支持、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去年我局研究制訂了《為民營經濟發展辦實事規劃》,全系統辦實事54件,有力地促進了我市民營經濟的發展。今年各局要緊扣職能,繼續深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辦實事活動,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規劃,年內要抓好落實,年終要認真總結和考核。
引導支持農村發展個體私營企業。一是要積極支持農村個體私營經濟走公司+農戶帶基地的路子,延申產業鏈條,壯大特色產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拳頭產品;實施名牌戰略,培育支柱產業和知名品牌;二是要鼓勵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購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三是要鼓勵推廣農民與企業、產品與市場的訂單農業模式;四是要促進業主與業主間的聯營、合作、合資關系的建立。以此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勞動力的轉化,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服務。
引導和支持個體私營企業與第三產業發展相結合,促其增加總量,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支持民營經濟參與國有、集體企業的改制,鼓勵和引導私企業通過產權轉讓、合資、合作、承包、租賃、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改組,擴大民營經濟隊伍。
引導企業建立政企分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促進市場主體優生優育估,做大做強。
加大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力度,為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提供幫扶,確保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
發揮黨團組織、個私協會、工會組織作用,開展生產經營交流、行業技能培訓、普法宣傳教育和誠信職業道德教育等活動,宏揚先進典型,維護個私業主合法權益。
五、抓好調查研究、經驗總結、信息反饋和對外宣傳工作。
開展調查研究、大興求真務實作風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各地要充分認識其對于有效開展工作的重要作用,有的放矢地對轄區內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為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各地應根據實際,年內撰寫1-2篇質量較高、有指導意義的調研文章。
要重視信息反饋和經驗總結。加強信息反饋和經驗總結,有利于褒揚先進,激勵后進,引導發展;有利于找準問題,促進決策科學化,推動工作,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各地要根據年內各階段工作重點的不同,及時上報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問題。
強化對外宣傳工作。各地要做到電視上有影、廣播中有聲、報刊上有文,大力宣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宣傳民營經濟業主致富的先進典型事跡,引導發展。
六、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目標考核。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擺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工作總體規劃,切實加強領導,抓好落實。由于人員的調整,各地要在去年成立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人員、完善組織機構,各縣(區)工商局局長要任組長,親自抓,分管局長任副組長,具體抓,各職能股室負責人要具體承辦,有關方面要協調配合,全力以赴抓落實。各地要抓試點、樹典型、求實效,力促民營經濟大發展。要切實做到八個落實:領導帶頭落實;學習鉆研落實;安排布置落實;責任分解落實;督查跟蹤落實;示范推動落實;信息反饋落實;成效檢驗落實。
各地要把支持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把完成政府制訂的發展目標作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年度工作綜合考核重要內容,市局將把各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效作為考核各級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