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關于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任務的安排意見

時間:2022-07-10 03:20:00

導語:農業局關于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任務的安排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關于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任務的安排意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局各科室、局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分解任務表》有關任務要求,通過對局各科室、局屬各單位的征求意見,經局領導班子同意,就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任務安排如下:

一、農業科

1、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全市年糧食復播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左右。選擇2—3個產糧大縣,建立基本農田示范區,打造全市糧食生產核心區,同時爭取更多的糧食主產縣列入國家財政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范圍,到“十一五”末,全市力爭建成450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

2、以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為目標,著力推進優勢農產品向優勢區域布局,集中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的優質糧生產基地。加快以優質小麥為主的優質糧食生產與加工基地建設,加大力度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支持鼓勵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加快外向型農業發展,努力培育發展一批國際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出口基地。

3、積極引導、支持和規范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落實財政扶持、稅收減免、信貸服務等優惠政策,扶持一批服務功能強、內部運作規范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有效聯結形式。

積極穩妥地發展各種形式的農產品行業協會組織,培育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力發展以專業合作社為重點的農村新型合作組織,積極興辦農村社區服務中心。

二、市場經濟與信息科

1、繼續抓好xx蔬菜、xx花生、xxx等農副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促其擴大規模、上檔次、強功能,3年內完成部分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力爭培育5—10家標準化農產品批發市場和2—3家綠色農產品批發市場。

2、積極推廣“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加快xx農業信息網建設,加強鄉鎮服務站建設,建設服務“三農”的綜合信息平臺和高質量的信息處理系統。真正實現“信息到戶、農民致富”的目標。到“十一五”末,形成市、縣、鄉聯網和50%的行政村有基層服務網點的目標。

三、科教科

1、加大“陽光工程”實施力度,繼續實行“訂單培訓”和“培訓券”制度。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轉移就業培訓,完善培訓方式;擴大培訓規模,增強農民外出穩定就業能力。

2、實施綠色證書工程,落實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科技進村入戶等項目實施,提高農民技能,努力培育致富、科技和產業化帶頭人,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四、經作科

1、集中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優質棉花生產基地,做大做強棉花產業。

五、農經科

1、依法維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逐步完善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的各項配套改革,加強土地承包規范管理,建立土地承包糾紛仲裁體系,妥善處理土地承包糾紛。規范土地流轉行為,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穩妥地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2、對全市鄉村債務進行全面清理核實,繼續開展化解鄉村債務試點工作,探討化解鄉村債務的有效途徑。

3、鼓勵發展農村法律、財務等中介組織,為農民發展生產經營和維護合法權益提供有效服務。

六、場站科

1、落實國有農場稅費改革,對農業職工土地承包費中類似農村“鄉鎮五項統籌”的費用全部減除,對農場由此減少的收入按上級規定積極爭取給予適當補助。

2、落實國有農場逐步剝離辦社會的職能。

七、法規科

1、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法規管理,搞好價格調控,維護農民利益。

2、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及中介組織提供有效服務,完善法律程序。

八、計財科

1、認真落實對農業和農民的各項支持保護政策,對中央確定的良種補貼資金做到不截留、不棚架。

2、爭取財政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爭取更多的糧食主產縣列入國家財政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范圍。

九、xxx

1、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擴大重大農技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完善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機制,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戶、示范村和示范基地,提高農民的科學田水平。

2、推進農村生產資料連鎖經營等現代化流通網絡和配送中心建設,爭取財政扶持、稅收減免、信貸服務等優惠政策,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扶持一批服務功能強、內部運作規范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有效聯結形式。

十、農技站

1、開展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創高產活動,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的節約型農業。

2、充分發揮科研院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在農技推廣中的作用。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充實基層農技推廣隊伍。鼓勵科技人員到農業第一線建功立業,采取技物結合,科技承包和科技普及方式向廣大農民傳授先進生產技術。

3、加快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和建設,加快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服務,繼續抓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實行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分類管理的辦法,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公益性的服務機構,要強化服務職能,經費由財政保障。經營性的服務機構,要加強自我發展能力,逐步走向市場。

十一、能源站

1、加強農村沼氣建設。積極推廣“一池三改”生態模式,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建設一批秸桿綜合利用小區。2006年新增農村沼氣用戶5萬戶,“十一五”末,全市農村沼氣普及率達到20%,適宜地區達40%。

2、加快發展循環農業,積極推進農村廢棄物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推廣秸桿氣化、發電等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培育生物質產業。

十二、經作站

1、集中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食用菌、中藥材生產基地。加快外向型農業發展,努力培育發展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農產品出口基地。

十三、水稻生產辦公室

1、開展水稻創高產活動。

2、集中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優質水稻生產基地。

十四、菜籃子辦公室

1、集中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努力培育發展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蔬菜產品出口基地。

2、認真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有關政策,努力改善農產品物流環境。

十五、農產品質量監測中心

1、健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十六、種子管理站

1、實施種子工程,加快主要糧食作物新品種更新換代,建立新品種引進、繁育、試驗、示范、審定和推廣體系,力爭“十一五”末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左右。

2、加強種子市場管理,搞好價格調控,維護種糧農民利益。

3、認真落實中央確定的良種補貼政策,確保農民得到實惠。

十七、植保植檢站

1、實施植保工程,推廣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技術,搞好農作物重大病蟲草鼠害的監測、預報及應急防治。

2、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管理,嚴禁假劣農業生產資料流入市場,維護種糧農民利益。

3、做好種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以及其它應施檢疫的植物和植物產品的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市場檢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

十八、土肥站

1、實施新一輪沃土工程,搞好測土配方施肥在建項目縣建設,建設一批沃土工程綜合示范基地。

2、做好全市地力監測點建設,為全面掌握我市耕地質量狀況提供依據。

3、增施有機肥,推廣秸桿還田面積,大力開展高溫積肥。

4、加強肥料市場管理,嚴把質量關,保證生產安全,維護農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