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事務所)建設的意見
時間:2022-03-10 09:40:00
導語:加強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事務所)建設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強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事務所)建設,進一步做好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組織建設。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是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的基層工作機構。主要職責是提供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為轉入社區的企業退休人員提供社會化服務。各區政府要不斷加強的推進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指導并協調勞動保障、人事、財政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建設規劃并組織實施。要認真按照市編委《關于組建街道社區服務機構的通知》(濟編發[2003]17號)要求,即:“建城區內各街道設立社區服務中心,作為工作平臺,掛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的牌子,名稱為XX街道社區服務中心(XX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已設立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增掛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牌子,增加相應職能”。市、區勞動保障局組織和協調勞動保障各業務部門加強對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的業務指導,完善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工作目標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工作例會制度,并負責對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業務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各區勞動就業辦公室在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領導下,負責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各街道辦事處要積極支持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開展工作。街道在社區居委員會聘用協管員的,社區委員會可加掛勞動保障服務站的牌子。
二、加強工作隊伍建設。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要定崗、定編、定人,從事勞動保障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重視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的建設。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分期分批對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政策、業務和操作技能培訓,考核合格的,發給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印制的勞動保障資格證書,實現持證上崗。在編制內新調入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的人員以及聘用的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擇優上崗。鑒于勞動保障工作政策性強,為保持工作人員的相對穩定,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負責人需要變動工作的,有關部門應事先征求其所在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意見。
三、加強經費管理。市、區勞動保障、財政、人事部門對于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定崗、定編、定人的情況檢查驗收合格后,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濟發[2002]11號)要求,按市、區財政各負擔50%的比例核撥工作經費和人員經費。驗收考核標準和經費撥付辦法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會同市人事局、市財政局另行制定。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要設立經費專戶,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擠占、挪用。
四、加強社會化服務工作。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指導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進一步健全退休管理服務的相關制度,明確服務標準,不斷擴大服務范圍,拓寬服務項目。要進一步完善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經費的使用辦法,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積極為退休人員開展醫療衛生、健身保健、文化娛樂等活動,不斷改善和提高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
五、加強規范化服務和信息網絡建設。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制定全市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業務工作流程和服務規范,并明確市、區、街道、社區各自的業務工作職能,合理分工,理順工作關系。各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組織相關業務部門指導實施并進行監督檢查,全面實行管理服務達標制。要在統一制度和業務流程基礎上,積極推進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和社區的信息化建設,以“數據集中、服務下延、全市聯網、信息共享”為目標,逐步形成市、區、街道、社區廣覆蓋的“一點登錄、全市查詢”的勞動保障信息網絡。
六、加強服務設施管理。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要不斷完善服務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擠占、挪用統一配置的服務設施。因城建等原因需要變更工作場所的,應征求所在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意見,由街道辦事處負責解決新場所,盡量做到臨街一樓,設有檔案室、下崗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接待室、工作人員辦公室和服務大廳。
七、加強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建設。各縣(市)區要按照市編辦《關于調整理順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機構的通知》(濟編辦發[2004]2號)規定,在鄉鎮健全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調整配備工作人員,全面落實工作職責,建立目標責任制和工作考核制度。縣(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加強業務指導,充分發揮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在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以上意見如無妥,請批轉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