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

時間:2022-03-27 10:09:00

導語:進一步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一步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

為切實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不斷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6]48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通知》(鄂政辦發[2006]60號),《中共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恩施州發[2007]10號)等文件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責任

各鄉鎮黨委、政府要繼續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制,繼續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專項治理部門責任制,形成領導親自掛帥、部門通力合作、分工協作、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要不斷加強對縣、鄉鎮兩級農民負擔監管機構的配置,將農民負擔監管工作經費納入年度法定財政預算,縣農村經濟管理局作為縣委、縣政府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鄉鎮財經所作為鄉鎮基層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部門,要在上級農民負擔監督管理主管部門和縣、鄉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切實擔負起本轄區農民負擔監管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涉農收費管理工作

對照省財政廳、省物價局制定的《湖北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目錄》(鄂財綜發[2005]35號)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每年開展至少兩次農民負擔專項治理大檢查,對本鄉鎮、本部門涉農收費情況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查和整頓,對違反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行為要堅決予以處理,凡未列入的項目要一律廢止,凡超過收費標準的,要堅決降下來,并將多收的部分如數退還給農民。除中央和省里另有規定外,各級、各部門不得出臺任何涉農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和文件。

三、進一步明確農民負擔監管工作的重點

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和減負政策,規范農村籌資籌勞行為,切實治理部門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重點。

(一)加強對農民政策性補貼、村級財政性補助資金以及土地征占補償費的監管。一是規范農村承包土地征(占)行為;凡依法征(占)農民的承包耕地,必須首先在縣農村經濟主管部門變更或注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后,方可辦理相關征(占)手續,嚴禁以任何形式截留個人補償金,并確保補助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位。二是認真抓好財政對農民各項補貼補償等惠農政策的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補貼不能用于抵扣“一事一議”,不能用于抵債,不能挪作他用,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戶。

(二)規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籌資籌勞行為,防止將籌資籌勞變成加重農民負擔的新口子。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真正做到民主協商、民主管理,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引導農民積極投身農村公益設施建設。二是要嚴格區分加重農民負擔與農民自愿投工投勞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政策界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政府投資為主與農民投工投勞相結合,既要積極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工投勞,又要堅決防止基層因工作簡單化,按人口、勞力、農戶或地畝攤派的錯誤做法,防止各種名目的變相集資。三是正確處理新農村建設與減輕農民負擔的關系。既要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以村莊規劃為先導,規范農村建設和村莊治理,又要防止形式主義和不切實際的達標升級活動,防止違規拆建,加重農民負擔。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監管,防止被截留、挪用。

(三)加強涉農收費項目和文件審核,規范涉農收費管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凡出臺涉及農民負擔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必須經農民負擔監管部門審核;涉及農民負擔的有關規定,必須由農民負擔監管部門參與制定;涉及農民負擔的收費和價格公示,必須經農民負擔監管部門把關。農民負擔監管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對涉及農民負擔文件出臺、項目公示的審核,嚴把涉農收費項目和文件審批關,加強源頭控制。要進一步落實和健全涉農價格及收費公示制,適時更新公示內容,創新公示形式,提高公示質量。涉農行政事業性收費,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范圍、環節和標準收取。嚴格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收費等行政執法行為,做到依法行政,防止因粗暴行政和違法強征強收而引發涉農惡性案(事)件。

(四)加大專項治理力度,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繼續深入開展對農村義務教育、農民建房、農村土地、計劃生育、農民外出務工、辦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等方面亂收費、亂罰款的專項治理,堅決糾正和查處針對農民的各種亂收費、亂罰款和集資、攤派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一是要抓好農村義務教育“一費制”和“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堅決治理農村義務教育亂收費。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展的所有教育教學活動和各種基本辦學支出一律在公用經費預算中開支,不允許通過向學生收費來解決。不得通過向學生收費來償還學校債務,不得向學生收費統一購買教學輔導材料和學具,不得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校服、臥具和保險費。學生保險費在自愿的基礎上必須是由保險部門直接辦理,嚴禁委托教師代收代辦。二是要抓好對農民建房亂收費的治理。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不得以收費和罰款代替管理。不得借新農村建設之機違規收費、亂罰款。農民利用農村集體土地建設自用住房,占用耕地的要依法收取耕地占用稅,沒有占用耕地的除發證可按規定收取工本費外,一律不得再收取其他行政事業性費用。三是要抓好對外出務工農民亂收費的治理。除公安部門向外來務工農民收取的《暫住證》工本費外,其他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一律取消。嚴禁向外出務工農民收取《流動人口婚育證明》費和計劃生育押金。四是繼續執行農村訂閱報刊費用限額制。村組公費訂閱所有報刊的費用合并計算不準超過村級訂閱報刊限額標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義向鄉村組織、學校或向農民、學生攤派報刊征訂任務。五是要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監管,堅決打擊哄抬農資價格、加重農民生產經營負擔行為。農村其他經營服務性項目必須按照自愿有償原則開展,不得強制服務,更不允許只收費不服務。六是積極開展對向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亂收費亂攤派等問題的治理,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五)嚴格規范村級組織收費,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積極開展對村級組織亂收費行為的專項治理,嚴禁將部門或單位經費不足的缺口轉嫁給村級組織。嚴禁村級組織擅自設立項目向農民收費,嚴禁用押金、違約金、罰款等不合法方式來約束村民、管理村務。進一步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完善民主理財制度,提高農村財務公開水平。

(六)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防止增加農民債務負擔。鄉村債務沉重是農民負擔反彈的重要隱患之一。要繼續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5〕39號)精神,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制止發生新債的“兩項制度”,即實行新債責任追究制度和鄉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堅決防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違反規定發生新債的各種行為。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中,決不能盲目舉債搞建設,形成新的鄉村債務,要按照“制止新債、摸清底數、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妥善開展鄉村債務清理核實化解工作。

四、進一步規范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管理

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是取消農業稅和“兩工”以后農民負擔監督管理的重點。要認真總結經驗,嚴格按照村民自愿、群眾受益、量力而行、民主議定、程序規范、上限控制、使用公開的原則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活動。凡是需要農民出資出勞的項目,都要納入“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范圍。不斷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議事程序和審批程序。“一事一議”方案要經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機構初審,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后,報縣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部門審批后實施。鄉鎮財經所根據審批標準填入《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監督卡》。對“一事一議”所涉及的資金要設立專戶,單獨核算,在“三權”(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不變的情況下,嚴格收支兩條線,實行報賬制,做到專款專用。在票據管理上,實行交舊領新,全程監管。加強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組織實施的指導、監督和檢查,逐步建立以政府補助資金為引導、籌補結合的農村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建設新機制,引導農民依靠自己的勤勞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以獎代補、項目補助等辦法給予支持,引導農民自愿出資出勞,健全以“一事一議”為主要形式的村民議事機制。

五、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管理的長效機制

一是嚴格實行農民負擔監督卡制度。經批準的籌資和投工投勞項目及標準、農民的政策性補貼,應當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機構,組織填入省農民負擔主管部門統一印制的農民負擔監督卡,并張榜公示。

二是建立農民負擔監測制度,健全農民負擔監測網絡體系。鄉鎮、村、組三級均要設立農民負擔監管員和農民負擔監測戶,公布舉報電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三是嚴格實行涉農收費公示制度。全縣所有面向農村、農民收費的部門和單位,必須將收費依據、項目和標準及批準文件等,在本單位所在地醒目的位置向社會予以公示,提高收費政策的透明度,接受社會廣泛監督。

四是建立健全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農民負擔工作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層層簽訂“責任狀”的工作制度。鄉鎮黨政“一把手”是減輕農民負擔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切實承擔領導責任,高度重視,拿在手上抓。凡因政策落實不到位,引發嚴重群體性事件和惡性案件的鄉鎮,實行“一票否決”制度。今后,凡是對涉農部門及各鄉鎮評優表模、申報文明單位,必須加蓋農負辦的公章后,方可辦理。

五是實行部門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各涉農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減輕農民負擔的責任人。要建立健全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和責任追究制。

六是健全農民負擔來信來訪制度。各級信訪部門和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部門,要完善農民負擔信訪的登記處理制度、集體上訪處理制度和重大信訪件上報制度。要妥善處理來信來訪,做好政策法規的宣傳解釋工作,抓好問題的協調處理。對上級交辦的信訪件,要及時辦理并上報結果。

七是對涉及農民負擔的惡性案件、嚴重群體性事件或者造成重大影響的其他案(事)件,實行報告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案(事)件發生地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立即核實并在1小時內向上一級政府及縣農負辦、縣糾風辦報告,逐級上報到省政府的時間距事件發生不得超過3小時,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特殊情況下,可越級上報。對以“不知道”為由沒有及時上報的,按失職、瀆職查處,對弄虛作假、隱瞞不報且釀成嚴重后果、影響惡劣的,依照黨紀政紀對鄉鎮主要領導從嚴查處。凡是因農民負擔引發嚴重群體性事件和惡性案件的,依照《湖北省紀委、湖北省監察廳關于違反農民負擔管理政策、法規的黨紀、政紀處分暫行規定》,嚴格實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