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警示訓誡防線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04-26 05:33:00
導語:構建警示訓誡防線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條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和省委《關于全面構建警示訓誡防線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200〕3號文件),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建立健全省政協機關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反腐懲防體系,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員保障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等黨內法規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黨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全面履行教育、監督、保護、懲處四項職能,構建警示訓誡防線,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第二條警示訓誡防線是省政協機關黨組對機關黨員干部可能出現和正在演化中的不廉潔問題,以及已發生的輕微違規違紀行為,運用警示提醒、誡勉督導、責令糾錯等制度,及時發現問題,有效糾正錯誤,以形成反腐倡廉的廉政預警機制、動態監督機制和保護挽救機制。構建警示訓誡防線是思想道德防線和黨紀國法防線之間的一道監督警戒線,是預防腐敗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有效形式,旨在強化對黨員干部的監督管理,防微杜漸,及時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錯誤,有效控制一部分人少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著力督導犯了錯誤的人切實改正錯誤,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犯有一般性錯誤的黨員干部,擴大反腐敗工作的群眾基礎,增強反腐敗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綜合效果。
第三條警示訓誡防線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全面建設和發展省政協“五型”機關,服從服務于改革發展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
第四條警示訓誡防線工作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通過“三項制度”,使監督關口前移,以誡勉批評為手段,以強化組織監督約束力為保證,以抓教育、施訓誡、促整改、塑形象為目標,為提高政協“三項職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第五條警示訓誡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在界定錯誤上要力求“準”;堅持從嚴治黨、強化監督原則。在實施監督中要力求“嚴”;堅持立足教育、著眼防范的原則。在工作中要力求“細”;堅持以人為本、保護挽救的原則。對待犯錯誤的同志要體現“誠”;堅持把握政策、注重實效原則。在整個工作過程中要力求“實”。
第六條警示訓誡實施主體。實施警示訓誡由機關黨組和紀檢組實施。警示訓誡工作是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內容,要納入機關黨委和黨支部的“”等思想教育工作。在機關黨組統一領導下,機關紀檢組協調,視警示訓誡對象的問題性質,按干部管理權限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分工負責具體實施。
第七條警示訓誡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是:群眾信訪舉報;機關黨組了解掌握的情況;紀檢部門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干部考察中發現的問題;其它執紀執法機關移送的問題;新聞媒體披露的問題。
第八條警示訓誡對象的確定。警示訓誡對象由紀檢組對有關問題調查了解后,處以下干部一般由紀檢組研究確定;處以上干部由機關黨組確定。警示訓誡對象包括:警示提醒對象,誡勉督導對象,責令糾錯對象。
第九條警示訓誡的實施。對處級干部的警示訓誡,由機關紀檢組長與機關分管領導共同進行;對處以下干部的警示訓誡,由紀檢組與所在處室領導共同進行。
1.警示提醒。通過專題教育、發提醒書、提醒談話等多種方式,告知警示提醒對象應該注意的事項和問題,提出要求和希望。
2.誡勉督導。通過發督導通知書、誡勉談話等方式,告知誡勉督導對象存在的問題,要求其終止錯誤行為,糾正錯誤傾向,防止蔓延發展。同時,對于在改革創新、干事創業中存在的偏差和失誤,在肯定工作成績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3.責令糾錯。通過發糾錯通知書、訓誡談話等方式,指出存在問題的性質及其危害,剖析錯誤根源,責令糾錯改正。
第十條警示訓誡基本制度。為了全面履行教育、監督、保護、懲處四項職能,實施警示提醒、誡勉督導、責令糾錯三項制度。
1.警示提醒制度。立足于事前防范,對群眾有反映,可能出現腐敗問題需要預警的黨員干部,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精神,進行提醒和告誡。
2.誡勉督導制度。立足于動態監督,對于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和正在深化的腐敗行為及改革創新、干事創業和執行黨的政策中存在偏差的黨員干部,進行及時糾偏,督察引導,中止其錯誤行為繼續發展。
3.責令糾錯制度。立足于保護挽救,對已經造成錯誤事實,構成輕微違規違紀,可不予處分的黨員干部,進行批評訓示,強制糾錯,使其認清問題危害,切實改正錯誤。
第十一條警示訓誡程序。
(1)向警示訓誡對象發出通知或書面詢問,列出警示訓誡內容。
(2)約定時間、地點對警示訓誡對象進行詢問、告誡;或由警示訓誡對象按要求自查,并以書面形式向機關黨組或紀檢組做出說明或檢查。
(3)警示訓誡談話一般情況下,必須由2人以上組織實施,填寫《省政協機關警示訓誡工作情況登記表》,必要時做好談話內容記錄。談話結束后,被談話人要在上述《登記表》和《談話記錄》上簽字。涉及案件線索的,要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的規定程序另行辦理。
(4)及時了解警示訓誡對象的糾錯整改情況,聽其所在黨組織、處室及群眾的評價意見。
(5)黨風廉政責任人在進行警示訓誡后,應在《省政協機關警示訓誡工作情況登記表》上簽字,報機關黨組主要負責同志審結。
(6)歸檔備案。警示提醒僅作記載。誡勉督導和責令糾錯的書面通知和《省政協機關警示訓誡工作情況登記表》、談話記錄等有關材料,由紀檢組留存備案。
第十二條警示訓誡的方法。根據警示訓誡線三項制度,視警示訓誡對象的錯誤情節,采取不同的警示訓誡方法。
1.警示提醒。對群眾舉報、社會反映黨員干部有不廉潔苗頭或違紀問題,未經核實或無法核實,組織認為有必要告誡的問題;違背道德規范,造成不良影響;廉潔自律或民主測評不合格;單位重大決策、重點工作項目、大額度資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以及領導干部個人及家庭遇有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出國考察等事宜,有可能出現不廉潔行為,需要事前預警的問題。
2.誡勉督導。對黨員干部在廉潔從政、道德品質、工作作風等方面出現的苗頭性問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之風和不廉潔行為;為促進社會發展,在執行黨的政策,以及改革創新、干事創業過程中,出現的一般性決策失誤和工作偏差。
3.責令糾錯。對具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所列舉的行為,但情節顯著輕微,不夠紀律處分,或者情節較輕,可不予處分的;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職責不力,分管范圍內發生不正之風或腐敗案件,造成一定影響,但可以不予紀律處分的;在行政效能方面,在存在行政不作為,依法管理不力、服務承諾不兌現、辦事效率低下等問題,在社會上造成一定后果或影響的。
4.監督整改。紀檢部門要及時跟蹤回訪,加強督促整改。對誡勉督導和責令糾錯對象,要通過聽匯報、座談等形式及時了解其思想變化和工作改進情況,督促落實整改措施,限期改正錯誤,期限一般為2個月,確需延期的,不超過4個月。
5.結果運用。對警示提醒對象涉及的問題,群眾仍有反映,由紀檢組會同人事、黨委和處室及時進行調查了解,查證屬實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對誡勉督導和責令糾錯對象,誠心接受批評、整改到位的,既往不咎;對整改不力,錯誤繼續蔓延造成一定后果的,按照有關規定程序查處,或采取調離、免職等組織措施。責令糾錯情況,可作為人事部門年終考核和黨組織“評先創優”的依據,并記入個人廉政檔案。
第十三條組織領導。機關成立構建警示訓誡防線領導小組,由機關黨組書記、秘書長姚毅任組長,機關黨組成員及副秘書長為成員。紀檢組負責日常工作。
第十四條工作要求。
(1)把握政策界限。在實施過程中,既要防止把警示訓誡與一般性思想教育混為一談,克服違反程序、不講原則、不敢批評的不良傾向,又要防止以警示訓誡代替紀律處分、放松辦案的錯誤傾向,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
(2)注重工作實效。要將澄清問題與幫助改正錯誤相結合,耐心教育與限期整改相結合,強化監督與營造干事創業的寬松環境相結合,從實際出發,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分類處理,增強工作實效。
(3)警示訓誡工作人員。要嚴格依法依紀依程序開展工作,既要認真履行職責,又要尊重和保護警示訓誡對象的正當權益,耐心聽取其陳述和意見。
(4)警示訓誡對象。要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的教育和監督、關心和愛護,正確對待群眾、社會反映,虛心聽取提醒和告誡,如實說明情況,認真檢查問題,主動整改糾錯。
第十五條原機關有關規定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準。
第十六條本實施意見由機關紀檢組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