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生產意見

時間:2022-08-15 06:04:00

導語:關于如何生產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如何生產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為切實推進農業生產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2008年農業生產目標任務,實現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現就切實抓好2008年大春生產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2008年,全市大春生產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省委九屆四次全會和市委二屆十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川東北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目標,緊扣“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農民,建設和諧農村”的主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總體思路是:穩定面積攻單產、科技避災爭主動、優化結構提品質、產業化經營增效益、確保增產又增收。具體要求是:穩定提高水稻,主攻旱糧,突出抓好玉米,大力發展馬鈴薯,積極擴種大豆,增加精細蔬菜,大抓名特水果,發展道地藥材,提高名優茶比重。全市計劃大春糧食播種面積597.1萬畝以上,大春糧食作物總產達到225萬噸以上,比上年增產2萬噸。蔬菜、苧麻、水果、茶葉栽植面積分別達到225萬畝、58.3萬畝、28萬畝、19萬畝,分別實現產量230萬噸、6.5萬噸、33萬噸、0.55萬噸。力爭大春一季實現農民人均增收30元以上。

二、保障措施

(一)切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嚴格征用基本農田的審批制度,嚴禁非法亂占濫用耕地。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蓄水情況,采取分段育秧,推廣旱育稀植育秧技術,實行大、中、小苗配套,千方百計多栽水稻;通過改制復種和“三田”改旱,在大抓春玉米的同時,擴大二季玉米和增種田坎玉米,穩定玉米播種面積;通過改制播種,大搞“增種”增加紅苕面積;通過調整作物結構,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力爭大春水稻面積達到256萬畝、玉米126萬畝、紅苕96萬畝、大豆28萬畝。

(二)扎實開展高產創建活動。以“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為契機,按照“百畝攻關、千畝展示、萬畝示范”的模式,選擇農業基礎好、農民熱情高、規模優勢強、輻射帶動廣的區域,建設優質糧油高產創建示范區。集中抓好宣漢縣、開江縣玉米畝產800公斤,萬源市馬鈴薯畝產3000公斤(鮮薯),達縣、大竹縣水稻畝產700公斤,渠縣中稻+再生稻畝產800公斤的100畝攻關片。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示范區大春主要糧食作物單產水平實現“662”目標,即集中連片水稻畝產600公斤以上(“中稻+再生稻”兩季畝產超過800公斤)、玉米畝產600公斤以上、馬鈴薯畝產2000公斤(鮮薯)以上,其中100畝高產核心攻關田水稻畝產700公斤、玉米畝產700公斤、馬鈴薯畝產3000公斤(鮮薯)以上,輻射帶動全縣單個作物單產較前3年平均水平提高5%以上。

(三)及早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始終堅持抗災奪豐收的思想不動搖。確立“順勢而為、主動應對、科學制災、積極避災”的抗災工作思路,變被動應災為主動抗災。繼續抓好以早制旱、以水制旱、以旱制旱、以調制旱、以改制旱、以科技制旱和以多制旱等制旱措施的落實。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貫徹落實“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加強農業生物災害監測預警,加強植保專業防治隊伍建設。重大病蟲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30%,全年病蟲防治面積達到應防面積的95%以上,病蟲災害損失控制在5%以下。

(四)著力強化科技支撐。圍繞現代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和科技創新,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進一步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創新推廣機制,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把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體培訓有機融合,力爭全年完成實用技術培訓150萬人次,培訓新型骨干農民和科技示范戶10萬人(戶),輻射帶動100萬戶科技推廣;推廣水稻旱育秧200萬畝、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30萬畝、玉米地膜覆蓋栽培30萬畝、脫毒馬鈴薯30萬畝、旱地新三熟“麥/玉/豆”種植模式10萬畝、免耕栽培30萬畝。加大中低產田造力度,實施好優糧工程標準糧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金土地”工程等項目,完成中低產田改造8.8萬畝,實施國家測土配方施肥和省“育土工程”項目,為40萬戶農戶提供無償的測土配方施肥服務,完成示范推廣面積100萬畝。

(五)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搞好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做大做強優質糧油、畜禽、苧麻、水果四大優勢產業,加快發展中藥材、油橄欖、富硒茶葉、蔬菜花卉四大特色產業,做響做亮“中國富硒農產品”品牌。推行標準化生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特色優勢產業帶形成,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引進、示范,努力提高單產、改善品質,力爭優質農產品比重提高1—2個百分點。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培育壯大農村經紀人、營銷合作組織、加工流通企業等農產品市場經營主體,積極發展訂單農業、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改善營銷服務,不斷開拓農產品市場。積極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投資融資機制、運行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公司+基地+體系+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延長產業鏈條,實現產業升級,將優勢農產品轉化為優質產品,打造名優品牌。因地制宜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力爭大春訂單生產面積達到130萬畝以上,其中優質水稻60萬畝、優質專用玉米40萬畝、優質蔬菜20萬畝。

三、組織領導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科學統籌農業生產,把大春生產作為實現全年增產增收的關鍵環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強化政策落實,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糧食最低保護價收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要強化資金投入,增加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根據工作的具體情況研究解決項目實施工作經費,中央財政產糧大縣獎勵資金應逐步增加用于扶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力度。要強化農資監管,抓住春耕備耕關鍵時節,以農藥、種子、化肥為重點,加強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確保農民群眾用上放心農資。要強化目標管理,加大督查指導力度,確保大春生產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

二○○八年三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