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工作意見
時間:2022-08-31 07:05:00
導語:環境保護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人民政府、城區街道辦事處,政府各工作部門、各事企業單位:
為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我縣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發〔*〕39號)和省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陜政發〔*〕45號)以及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延政發〔*〕18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緊緊圍繞提高環境質量,著重解決大氣、水、垃圾污染和生態破壞等突出的環境問題。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倡導生態文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抓好資源節約,強化環境法治;完善監管體系,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構建和諧黃陵。
(二)原則
1.堅持環境優先。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堅持節約發展、安全發展、清潔發展,逐步建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和生態破壞。
2.堅持綜合治理。嚴格環境準入政策,加強源頭預防和全過程控制,對突出的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探索環境執法和污染治理的新經驗、新方法。
3.堅持責任追究。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履行環境保護職責,建立完善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嚴格的獎罰制度。
4.堅持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環境科學技術,以技術創新促進環境問題的解決;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和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集中各方力量解決環境問題;進一步完善環保制度,建立一支統一、協調、高效的環保執法隊伍。
(三)主要目標。到*年,全縣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二氧化硫削減11%,化學需氧量削減10%。鄭家河水庫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沮河水質基本達到地表水功能區劃規定的標準;縣城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店頭重點工業園區達到三級標準;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0%。建立健全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善的環境執法及監督體系,環境監測能力能適應工作需要。
二、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一)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以飲用水安全和沮河流域水污染整治為重點,加強飲用水源地的保護,防止養殖業污染水源和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取締保護區內影響飲用水源安全的生產生活設施,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確保人畜飲水安全。
加強沮河流域的綜合治理,進一步提高工業污廢水處理能力,提高循環利用率。實行嚴格的排污許可制度,“十一五”末,所有排污單位和城市污水處理廠都要達到持證排污。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要依法限期治理直至關停。
(二)進一步加快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年底前力爭建成城區污水處理廠,*年底前建成店頭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水質必須達到規定排放的標準,并逐步提高中水回用量。舊城的改造和新區的建設必須配套建成污水收集管網,確保所排污水得到有效的處理。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完善城市垃圾回收網絡體系的建設,力爭在*年底完成城區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
繼續開展城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在做好優化煤源,保障供應的同時,加快天然氣管網擴建工程和天然氣加氣站的建設,抓好城區集中供熱工程,擴大集中供熱面積,減少大氣污染。
鼓勵機動車輛使用清潔燃料,在黃帝陵景區內推廣使用環保節能車型。積極開展商業、施工和交通噪聲污染的專項整治,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三)強化資源環境的開發和保護。要牢固樹立節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認真落實國家資源整合和礦井關閉政策,做好周邊無礦權設置資源的摸底和新井口的勘探工作,加快煤炭行業結構調整步伐,科學制定開發規劃,合理配置煤炭資源,使整合后全縣煤礦單井生產能力達到9萬噸以上。認真做好資源開發區的生態恢復工作,積極防治地質災害,加大對地質災害的治理力度,實施好店頭南川和倉村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切實保護礦區生態環境。
重視和加強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建設與管理工作,圍繞黃帝陵旅游資源開發,加快景區綠化和自然景觀的保護與建設,實施縣城綠化美好工程,搞好橋山、鳳嶺、馬山、印臺山“四山”綠化。
(四)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污染監控。積極開展沮河水污染的治理,嚴禁在河流兩側等敏感區新建重污染項目。所有煤炭開采和深加工企業都必須建成污廢水處理系統,實現達標排放;洗煤行業污廢水必須循環利用,嚴禁外排;煤矸石等固體廢物要進行集中處置和綜合利用;燃煤電廠必須有脫硫設施,并逐步建設脫氮設施;煤場、運煤主干道必須采取降塵措施。
(五)加快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加強農業和農村環境保護。
要以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為主線,繼續抓好封山禁牧、森林資源管護、基本農田建設和生態林業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抓緊實施沮河、洛河、葫蘆河流域治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積極推廣生態果園和庭院生態農業,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制定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目標及建設標準,積極開展綠色村莊的創建活動。加快以沼氣為主的農村新能源建設,認真開展農村水源保護、污水和垃圾處理為重點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徹底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加大規?;B殖業污染治理力度;搞好農作物秸桿等資源利用;倡導綠色農業理念,加大發展無公害農業,降低化肥、農藥、地膜使用量,提倡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抓好蘋果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建成10萬畝省級綠色食品蘋果生產基地。
(六)加大對放射源和危險廢物監管力度。加強對各種通訊基站、電網工程、廣播電視發射設施等電磁輻射的環境管理。構建輻射環境安全監控和應急體系。加大對危險廢物監管力度,妥善處理醫療廢物,對廢棄危險化學品實行充分回收和無害化處理。
三、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一)推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按照“管住排放總量、嚴控廢物增量、優化環境容量、用好資源存量”的原則,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科學合理地分配排放總量指標,嚴格限定各類企業、單位排放污染物的濃度和數量。
(二)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對各類開發建設項目,必須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凡是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決策,必須組織環境影響論證。城市建設的區域規劃、專項規劃和各類開發區規劃,都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建設項目環保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產或使用的,由環保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使用。對在生態敏感區、脆弱區建設易引發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建設項目,要實行施工期工程環境監理。
(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文明生產。要把循環經濟作為編制各項發展規劃的主要依據,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制定和實施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加快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的政策、標準和評價體系,鼓勵發展節能、降耗、減污產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技術,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增產不增污目標。
(四)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完善環境執法監管機制。加快監測隊伍的建設步伐,提高環境監測對環境管理的支持能力。嚴格執行各項環境監督管理制度,切實改變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和以權代法的狀況,依法查處環境違法違紀行為,提高現場執法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對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單位要責令限期整改,對整改不符合要求的要責令停產整治或搬遷、關閉。各排污企業要加強自身環境應急能力建設,防止發生環境安全事故。
四、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一)主要領導親自抓。各級部門要統籌考慮和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把環保工作擺到與發展生產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起“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環保工作機制。政府將定期聽取環保工作的匯報,研究解決環境與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二)落實領導責任制。各級政府要依法履行環保責任,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任務列入各級政府領導任期目標的管理內容,實行環保責任考核。把轄區環境質量的改善和環保目標、責任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政績的重要內容。實行環保工作“一票否決制和問責制”,對因決策失誤或監管不力造成重大環境事故的,要按有關規定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三)廣泛宣傳教育。認真搞好環保執法檢查的宣傳報道工作。新聞媒體要積極宣傳環保法律法規、環保先進典型,揭露和批評違法行為,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建立和完善社會化環境教育體系,努力調動全民參與環保工作的積極性,凡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必須通過論證會,聽證會、公示的形式,廣泛聽取公眾意見,維護公眾環境知情權,逐步形成社會公眾參與機制。
(四)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環境保護工作涉及廣大群眾的身心健康,量大面寬,需各級各部門的密切配合通力協作,要高度重視和加強環保部門依法行使職權,經貿、煤炭、國土資源、城建、公安、工商、水利、交通、林業、農業等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推進我縣的環保工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