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進城務工環境意見
時間:2022-09-18 02:28:00
導語:農民進城務工環境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縣直各單位:
為進一步促進農民進城務工就業,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根據贛辦字[200]70號、贛府廳發[200]11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我縣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促進農民增收問題提出本實施意見。
一、推進農民進城務工平等就業制度建設
1、把農民進城就業納入全社會就業的整體規劃。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把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促進就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面清理限制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的不合理規定,推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設,實行統一的就業登記制度。對進入城鎮就業的農民,在從事各行業和工種尤其是特殊行業和工種要求的技術資格、健康等條件上應與城鎮居民一視同仁。
2、支持農民保留農村戶口進城落戶。進一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簡化農民進城落戶的審批手續,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在城鎮有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申請辦理城鎮戶口的進城務工農民,縣公安局要按規定為其辦理城鎮常住或暫住戶口,進城務工農民依法享有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承擔應盡的義務。
二、建立健全農民進城就業服務體系
3、建立為農民進城務工就業服務的信息網絡。各鄉鎮、縣農民知識化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縣農辦)要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制度和數據庫,建設覆蓋鄉鎮、聯通城鄉的農村勞動力信息網絡,切實加強區域合作和城鄉合作,促進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
4、積極發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進一步開放城鎮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免費向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大力整頓勞動力市場秩序,建立外出務工人員“綠卡”制度,各鄉鎮要設立勞務保障服務所,規范外出務工農民的服務和管理。
三、依法保護農民進城安居樂業
5、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強對進城就業農民政策和法律知識教育,增強進城務工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h司法局要經常性的對進城務工農民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和法律咨詢,實施法律援助。縣人勞社保局要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規范企業招用工行為,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6、完善進城就業農民勞動合同管理。用人單位必須依法與農民工簽定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要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及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和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內容。縣人勞社保局要加大對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監督檢查力度,及時受理勞動合同糾紛,對用人單位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簽訂合同,以及不履行合同的,要責令其糾正。要落實最低工資制度,以法定貨幣形式及時足額支付農民工的工資,嚴厲查處拖欠克扣工資、隨意延長工時、使用童工和勞動環境惡劣等問題??h建設環保局應建立建筑領域進城就業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
7、建立適合進城就業農民的社會保險體系。用人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要求,為務工農民提供必要的安全生產設施、勞動保護條件、責任安全保險和職業病防治等措施。要以農民工較為集中、工傷和職業病風險程度較高的建筑等行業為重點,切實做好農民工工傷保險工作,參加工傷保險的務工農民在就業期間因工負傷的,按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8、將進城就業農民的子女納入當地義務教育范圍。輸入地中小學按就地就讀原則接收進城就業農民子女入學,在入學條件、收費等各方面均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對家庭經濟困難、符合“兩免一補”條件的學生,酌情減免學雜費用。對外出務工子女返回原籍入學的,當地學校應當無條件接收,不得違規亂收費。
9、改善進城就業農民的居住衛生環境條件??h衛生局要定期做好進城就業農民的計劃免疫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進城就業農民集中居住地的環境衛生和食物安全檢查制度,嚴防發生群體疫病傳染和食物中毒事件。
四、強化農民進城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
10、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的統籌管理。建立由縣農辦綜合協調,縣人勞社保局、農業局、教文局、經貿委等部門分工負責的農民進城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管理體系。各鄉鎮要明確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培訓的實施,由各行政村負責組織發動、協助招生和開展文化法律知識補習等基礎性工作。
11、實行培訓與就業相結合。根據市場對勞動力的技能需求,調整職業教育比例、結構和布局,增強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駐外機構的作用,積極選擇沿海地區效益好、規模大、用工規范的企業,與其簽訂定向培訓、委托培訓和用人協議,堅持按用人單位要求進行培訓。
12、繼續抓好“陽光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堅持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就業率為目標,廣泛開展對農民工的引導性培訓,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13、按市場規律配置培訓資源。建立由政府主導,動員和組織社會培訓力量積極參與培訓農民的激勵機制,經有關部門認定符合培訓農民基本條件的經濟主體,要求舉辦培訓班的,均需參與投標并中標才能取得培訓資格。各有關部門應抓緊建立辦班經濟主體檔案庫、師資儲備庫等,掌握農村勞動力分布、結構、培訓、就業等情況;要整合各類培訓中心、職業學校、農村中學等培訓資源,以適應農民培訓的需要。
14、抓好農民培訓基地建設。要建立和完善縣、鄉、村、組和企業五級培訓網絡,重點扶持職教中心、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工會職工學校、縣委黨校、縣教師進修學校等培訓機構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并在有一定規模、勞務輸出相對穩定的重點鄉鎮,新建、改建、擴建計算機、服裝、建筑業技工、家政服務、縫紉、各類農業實用技術等培訓基地,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廚師、裝潢、縫紉、保姆等勞務品牌鄉村。
五、加強農民進城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
15、加強對農民進城就業工作的協調和管理。成立大余縣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縣委、縣政府副職任副組長,縣委辦、政府辦、農辦、人勞社保局、建設環保局、經貿委、農業局、教文局、人口計生委、財政局、發改委、公安局、司法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金融及工會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人勞社保局,縣人勞社保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切實做好促進農民進城就業的指導服務工作。縣駐外辦事機構要加強與駐地政府的聯絡協調,促進農民跨區域進城就業,并就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加強對我縣相關職能部門駐外機構的指導、協調和管理。出省就業農民比較集中的鄉鎮,要在出省就業農民中成立黨團組織??h人勞社保局要設立勞務管理服務機構,負責崗位信息的收集、勞動糾紛的協調處理和介紹、輸送農民進城就業等。縣公安局、司法局、工商局、工會、人口計生委等部門也要定期為進城務工農民上門開展各項服務。各鄉鎮要以勞動保障服務站為載體,開展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工作。
16、建立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工作督促檢查制度??h督查辦等有關督查工作機構要加強對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有關促進農民進城就業法律法規、各項政策措施和目標任務的落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宣傳部門要運用各種媒體、各種形式宣傳促進農民進城就業的意義和作用,宣傳農村勞務輸出和農民進城就業的先進典型,營造農民進城就業良好氛圍。